02.24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西施山药是山东菏泽定陶县陈集镇的传统山药品种。陈集镇位于黄河中下游常年冲积平原的腹心地带,黄河支流万福河穿梭其中,使其形成独特的半沙半淤土莲花土质,表层为淤土质,中层为沙土质,底层又为淤土质,沙淤土质交相辉映,使土地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更含有碘、钙、铁、磷等丰富的微量元素。根据定陶县《县志》明确记载:西施山药在陈集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品质优良,食用保健价值高,口感极佳,集面、甜、香、绵、爽于一体,相比其它山药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文章总结了西施山药的引种表现,阐述了山药的栽培和配套管理技术,提出了采收和贮藏的关键措施。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1引种区概况

引种区位于潍坊高密市,高密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胶东地区,胶莱平原腹地。地理坐标北36°8’44’~36°41’20’、东经119°26’16’~120°0’38’。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种植区域选定在高密市呼家庄镇,靠近五龙河的沙质土壤区域,与菏泽陈集镇的土质比较类似。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2引种表现

2.1形态特征

西施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细长,可达3m以上,基部墨紫色,上部淡绿色。叶片为浅缩长心形,长4~8cm,宽3~5cm,先端渐尖较长,叶肩对称浅缩,叶脉7~9条,同株常见叶片形状变异。叶腋内几乎无珠芽。目前研究发现西施山药均为雌株,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5个着生于叶腋,长三棱形,顶部有三瓣花苞。果实三棱状扁圆形或圆形,长1.2~2.0cm,宽1.5~3.0cm。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成熟后呈枯黄色。块茎长圆柱形,山药嘴子较长,须根较少,表皮土黄色,光滑致密厚实,长度可达1.5m以上。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2.2生长特性

山药是一种深根性植物,土壤对其块茎条形、皮色影响较大。以土质肥沃疏松、保水肥力强、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最好,土层越深、块茎越大、产量越高。在稍黏重土中,块茎短粗,但组织紧密、品质佳。在试种区长成的西施山药相比陈集地区的,条形略粗稍短,皮色土黄色,有紫斑块。经测试,西施山药块根干物质含量可达30%以上,口感干面香甜。

2.3抗病性及产量

西施山药抗线虫能力较强,地上部分叶片有枯萎早衰现象,与陈集地区表现基本一致。在高密呼家庄试种面积2hm²,平均产量为66795kg/hm²,每667m²效益可达万元以上,是目前经济效益较高的一种作物。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3栽培技术

3.1土壤选择

西施山药生长对土壤要求比较高,因其块茎条形属细长型,所以需要松软、深厚的土壤,表层土达2m以上,地势平坦,易排灌,保水适中,酸碱度中性的壤土种植,最好选择沙质壤土。

3.2选用良种

山药繁殖材料有山药嘴子、山药段、山药豆(零余子)3种。山药嘴子和山药段当年使用,生产方便,但常年使用往往造成种性退化,病虫害发生较重,产量下降。西施山药没有零余子,只能用山药嘴子和山药段种植栽培。传统的西施山药产区还未出现种性退化问题。西施山药选种通常将收获块茎切段、晾干,每段长约5cm、重约50g。冬季室内干燥储藏,翌春播种;播种时选取无病虫害、无腐烂斑块的健康种块。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3.3选地整地

同一地块,西施山药可连作3年,之后休耕轮作。通常采用每年隔行挖沟种植。栽植沟宜冬挖春填,利于缓解土壤病虫害。先填生土,后填熟土,并剔除土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硬物。回填土要压实推平,预防栽植沟塌陷。采用机械开沟,双沟种植,沟距100cm、沟宽40cm左右、沟深170cm。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60t/hm²、磷肥750kg/hm²、尿素225kg/hm²、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²混土施入沟内30cm左右的土层,最后将熟土置于沟上,培成宽40cm、高15~20cm的土垄,顺沟灌大水1次,灌水后适时松土以保墒提温,为山药播种打好基础。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3.4催芽

山药种茎萌芽最适温度为15℃,种块消毒处理后便可进行催芽。首先在室内或田间阳畦面上铺一层河沙,厚度为3~5cm,然后将种块铺放在河沙上,厚度在10cm左右,最后再盖上一层湿稻草或河沙,厚度为3~5cm,在低温或阴雨天气下,应注意保暖防腐烂。催芽10d左右,种块刚萌发出1cm的幼芽时要及时播种。如果需要在3月下旬播种,可采用地膜覆盖。正常催芽后4月上旬至5月上旬均可播种。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3.5定植

定植时,在土垄上开定植沟,沟深10~15cm。先在沟内浇小水,渗下后按株距20cm,密度6~6.5万株/hm²,平铺山药嘴子或种块于沟中,其上覆土10cm左右。可覆地膜保水保温提前种植,产量可提高5%~15%。

3.6栽培方式

采用网架式栽培技术。每10m一根钢管作支撑,上下两端用钢丝将尼龙网拉紧,网高180~200cm,收获时将尼龙网连同山药藤蔓一起剪断清理。该技术不仅减少了竹竿式栽培方式长期使用残留的病菌,而且大大提高了山药的光合面积,增产效果明显。同时网架式栽培方式,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都要比竹架式栽培模式低。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4配套管理

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因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产生各种畸形山药,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山药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管理,预防为主。

4.1水肥管理

山药在生长时对有机肥和大量元素的需求较多,在生长期可以施用速效的水溶肥,水溶肥与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合施用,可以对山药进行有效的水肥管理。水肥一体化技术省时、省工,能够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另外水溶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一起使用,能够为山药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同时提高水分和化肥的利用率,有效促进山药的茎叶生长,在后期供应充足的水肥可以使山药根块的迅速生长,促进茎块的快速膨大和充实,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基肥使用氮磷钾复合肥,不单独使用氮肥,以防造成山药徒长。后期追肥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4.2病虫害防治

在种栽前用代森锰锌液浸泡种块5min,以消灭病菌。西施山药地上部分病虫害防治以保叶为主,地上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炭疽病一般于6月中旬至收获期发生,常造成茎枯、落叶,危害较大,以防为主。6月初,用20%嘧菌酯和12.5%苯醚甲环唑混配而成的悬浮剂喷雾,每667m²用量为30~50mL,用水45~74L,间隔7~10d,连续用药2~3次,防治炭疽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15d喷洒1次,视病情交替用药,连喷3~4次,防治褐斑病。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地下害虫主要是线虫,土壤中线虫的数量受山药根状块茎生长周期的影响,随山药块茎的生长,0~40cm深度土层线虫数量逐渐增多,在山药块茎迅速膨大生长期,即7月份开始线虫数量显著上升,41~80cm深度土层线虫数量无明显变化。线虫主要防治方法是于傍晚浇水时,以20%噻唑膦水乳剂1000~1500倍液灌根;加入开心果2号高磷水溶肥800~1000倍液效果更明显。山药地上害虫以蚜虫、叶蜂为主,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00倍液防治。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加水50~60kg,拌小麦、玉米或高粱种子,均匀撒到种植沟周围,可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西施山药在胶东地区的引种表现,与配套技术

5采收与贮藏

在潍坊地区,西施山药一般10月初便可收获,但由于10月初西施山药较脆,收获易断,一般延后1个月再收获。储藏方面,目前山药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沟藏、埋藏、筐藏及简易窖藏、库藏等方法,采收后的山药可直接带1cm薄土堆放于4~7℃的储藏室,无需晾晒。该条件模拟了山药在自然土壤中休眠的环境,能保持新鲜度,不易失水、不易感病腐烂。收获时选用无病害、无虫伤的块茎作种,并及时晾干贮藏,西施山药块茎晒干横截面致密无裂缝,易储藏,无需药剂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