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科技、金融齊助力 江蘇生態環境部門推動企業復產跑出“加速度”

新華網南京2月29日電(王天翊)常州市武進區合心機械廠原是一家生產勞保用品的企業。疫情發生後,企業響應號召,準備新增項目生產口罩。但環評手續該怎麼辦?申請復工又該怎麼做?接到企業的諮詢電話後,當地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不僅指導企業辦理環評,還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幫助企業做好復工準備。短短3天,企業就完成了前期準備。

在江蘇這個製造業大省,這樣的提速還有很多。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明顯進展,推動經濟社會暢通穩定發展勢在必行,支持和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勢在必行。

近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應對疫情影響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若干措施的通知》,全力支持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與企業一道共克時艱。

暢通綠色通道 跑出審批加速度

“在電話得知可以豁免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和輻射安全許可手續這個消息後,我們一週時間就完成了CT機的購置、安裝、調試。輻射設施能這麼短的時間就投入使用,真是太感謝了!” 如皋市人民醫院設備科吳吉說。針對此次疫情防控,如皋人民醫院斥資200萬元增加購置一臺40排聯影CT機,專門用於疑似肺炎病人的診斷。

“我們公司生產對氯間二甲基苯酚,是滴露消毒劑的主要活性成分,需要緊急復產。我們希望今天就能受理涉及復產整改的危廢倉庫改造項目的環評報告表,但是環評編制機構還沒有開工不能提供相關文本。”位於江蘇鹽城的某新材料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類似這樣疫情防控急需建設的醫療衛生、物資生產、研究試驗等案例還有很多。在特殊時期,江蘇全省環評審批渠道依然暢行無阻,“不見面”環保審批成為新常態,環評報告書(表)線上受理,環保諮詢線上答覆,網上辦、掌上辦、預約辦、郵寄送成為新的辦理路徑。

在南京市,針對新設與疫情防治直接相關的重點項目,先行推進建設和生產,待疫情結束後補辦環評手續;對於其他項目,工作人員全程電話、微信、QQ交流溝通,推行“不見面”審批。

在南通市,線上諮詢和受理審批均照常進行,政務中心窗口採取ABC角色方式由3人輪崗工作。

泰州市生態環境局通過公開諮詢電話主動聯繫企業,對有需要的企業提供店小二“幫辦代辦”,通過遠程指導,必要時提供上門服務,確保企業想辦的事全能辦、能辦成。

據瞭解,隨著復工復產步伐的加快,江蘇環評審批加速推進。目前,全省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按法定時限“減半”的要求進行審批,不受疫情影響。對重大項目和民生保障類項目,全面開通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即到即受理,並做到受理、公示、評估、審查“四同步”,全力服務好建設項目審批落地。

對新建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達到運營條件、未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在保障環境安全前提下,可以允許先開展應急處置再核發許可證;疫情期間許可證到期、尚未開展現場核查的,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請應急處置至疫情結束。

科技助力 升級監管技能包

如何對收集含醫療機構廢水的城市集中汙水處理設施進行快速監測,減少樣品流通環節可能存在的潛在感染風險?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創新工作模式,採用搭載快速水質監測儀器的流動水質監測車現場分析水質樣品,對汙水處理廠出水現場開展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餘氯、生物毒性等指標監測,1小時內就可報出結果。

江蘇企業陸續迎來“復工潮”,安全生產面臨的形勢比以往也更加嚴峻,江蘇生態環境部門創新監管方式,一手抓疫情防控生態環境領域監管工作,一手抓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同步打好疫情防控和汙染防治“雙線戰”。

近日,宿遷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通過宿遷市生態環境局排汙單位自動監測監管平臺手機端,發現江蘇卡耐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印刷車間廢氣治理設施用電監控出現報警,該車間生產設備用電情況正常,而配套的廢氣收集處理設施用電異常,處於停運狀態。工作人員立即聯繫企業負責人,僅用15分鐘即排查出原因。2小時後,企業在宿遷市生態環境局排汙單位自動監測監管平臺申報異常情況。

藉助汙染防治攻堅戰綜合監管平臺,“非現場”監測、“不接觸”執法、“信息化”監管成為現實,監管人員利用汙染源自動監測、用電量監控、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實時分析監測監控數據、遠程察看企業生產狀況及汙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即使不到現場,也可實施監控企業治理設施用電異常,汙染治理設施非正常排放等情況,並通過視頻遠程指導企業排查存在問題。

這樣的應用還在連雲港、無錫等多地落地實施。科技助力,讓生態環境監管有了千里眼、順風耳,實現了對復工企業的生產情況、汙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汙染物排放情況進行在線監管,對重點企業也能進行在線監控和用電監控雙重精準監管。在連雲港,汙染治理設施運行和汙染物排放數據異常的企業,環保部門能夠迅速組織現場檢查,有效提高了監管效率。

綠色金融 建好服務“加油站”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中小企業帶來了衝擊。為保障環保企業的戰“疫”能力,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江蘇省生態環境部門還通過綠色金融手段,為企業發展加油續航。

鹽城新宇輝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鹽城市唯一一傢俱有專業資質的醫療廢物處理企業,擔負著鹽城市的醫療危廢處置的重大責任。企業原9000噸/年焚燒項目需改造升級成39000噸/年,面臨融資難題。

得知企業困難後,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協調江蘇銀行,為該項目提供了3500萬元“環保貸”低息貸款,助力企業技術改造升級,保障了疫情期間醫廢處置的能力,加強了區域醫療環境的防疫。

鵬鷂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汙水處理的環保科技企業,企業曾獲得過江蘇銀行1億元的“環保貸”業務支持。疫情發生後,為防範病毒通過水體傳播,公司急需採購一批設備配件加強汙水的消毒處理。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協調江蘇銀行為企業的防疫資金需求開闢綠色審批通道,僅用2天即完成優惠利率審批、放款手續等操作流程,幫助企業順利拿到了4000萬元基準下浮的優惠利率貸款。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環保貸”到期還款困難的企業,省廳將協調金融機構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提供展期或續貸,並在展期或續貸利息上給予適當減免。此外,還與稅務部門協商,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生產經營困難且符合條件的復工復產企業,優先核准延期繳納環境稅;積極推動落實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第三方治理企業所得稅、汙水垃圾與汙泥處理及再生水產品增值稅返還等優惠政策。

“省級環保引導資金重點向受疫情影響嚴重、環境治理任務重的地區和企業傾斜。統籌排汙總量指標,優先保障重大項目、民生工程以及疫情防控等重點企業的需求,地方指標確有困難的,省級協調解決。”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說,將加快實施年度省重大環境治理項目、民生領域生態環保補短板項目,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環境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