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玉米植株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

高枕隱士


大家好我是農村養殖1978

這個問題要看是在那個地方要看是平源還是丘陵了,還有也是根據各種種子是不同的高度的,如果我們四川宜賓筠連這個地方屬於坡型土地那就要種植玉米杆矮一點的因為矮一點的可以不怕大風,杆太高的我們這裡如果吹大風那高的玉米杆就會吹倒,所以大家種植玉米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地方是不同的種子,感謝大家與我分享如果喜歡的朋友多多點贊謝謝大家!






農村養殖1978


玉米植株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這也是很多三農朋友比較關注的問題。有人說玉米要想長得好,玉米苗株一定要粗壯高大,只有大玉米杆子才能掛上大玉米棒子;也有人說玉米要想長得好秸稈不能太高大,可以採用增加苗數的方法來增加玉米的產量。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從玉米抗倒伏能力來看,玉米苗株越矮越好。

農民朋友都希望玉米棒子能夠長得籽粒飽滿而且果穗又粗又長,果穗粗長籽粒飽滿的玉米棒子也必然應對著粗壯的秸稈,從當前玉米秸稈的高度來看,幾乎沒有低於兩米高度的玉米秸稈存在。雖然很多玉米種子都標明秸稈高度在多少範圍之內,實際種植時玉米秸稈高度基本上都要超出些,果穗質量好玉米秸稈又高,會導致玉米苗株的重心上升。

玉米重心升高雖然不是玉米倒伏的全部原因,但高重心玉米倒伏几率大。但如果遇到同樣級別的自然災害,那些秸稈細弱重心高的玉米最先出現倒伏,即便秸稈細弱但如果玉米秸稈高度低玉米果穗位置偏下,也就是玉米重心偏低,玉米也不容易倒伏。同樣道理即便秸稈高但果穗位置偏下,導致玉米苗株整體重心偏低,也不容易出現倒伏。

玉米苗株越低在同樣水肥條件下就容易秸稈粗壯,如果果穗位置在偏低就會形成很好的抗倒伏能力,即便遇上風溜子出現倒伏也不一定多嚴重。但玉米苗株高度和品種有很大關係,和田間管理也有一定關係。有些玉米種植戶會給玉米蹲苗,在玉米苗期故意保持一定乾旱,也有種植戶給玉米噴施縮節胺或者矮壯素,都是在調控玉米植株高度。

敲個黑板:個人感覺玉米苗株高度越矮越好,但從實際種植經驗來看,種子市場上沒有高度太低的玉米品種,即便噴施了縮節胺等生長調節劑,玉米最終高度也相差不多。但蹲苗有利於提高玉米苗情,調控玉米植株高度。如果使用藥劑噴施的方式調控玉米苗株高度,必須注意縮節胺等藥劑的用量,防止出現藥劑超標一縮不長的問題發生。總之,玉米苗株越矮越好,抗倒伏。


海棠小醉


玉米植株是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結論見本文最後一句話。

中國過去三四十年的玉米育種過程,可以說是一個從高杆到矮稈的過程。30年以前玉米的代表品種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中單2號”和遼寧丹東農科所的“丹玉13號”,植株都是3米左右。後來是山東的李登海的“掖單”系列,將株高降下來二三十釐米。再後來是河南的“鄭單958”,大約二米二三。

矮稈玉米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種植較高的密度。30年以前,玉米種植密度每畝3000左右,現在是每畝4000株,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也有一些品種可以種到5000株,提高了60%。



矮稈玉米的另一個好處是抗倒伏。如果是都種植相同的密度,現在的品種明顯抗倒伏。但現在品種在4000株/畝和當年品種在3000密度下相比,倒伏程度差不多。現在的代表品種先玉335、鄭單958,都還要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倒伏問題。但因為密度增加了,產量也增加了,這是無可爭議的。

矮稈玉米也有一個問題,畢竟玉米的產量來源於玉米的葉片的光合作用。所以要有一定量的葉面積,稱為“葉面積指數”。葉片需要空間,需要有植株支撐。植株太矮,不利於葉片在空間上的合理分佈,不利於形成很高的產量。我曾經看過內蒙一家育種單位,育成了“超矮稈品種”,大約一米六七,(約等於普通人的身高),而正常品種二米二三,(同姚明的身高)。最後這幾個品種也沒有成功:耐密的問題解決了,倒伏的問題解決了,就是不高產。另外一個例子,北京農林科學院的“京科968”,比鄭單958高20釐米,產量也比鄭單958高。

結論:玉米植株矮稈好,但不是越矮越好。


種田博士後


農村老人在子女搞對象時,常說的一句話:高矮、胖瘦、醜俊莫其害,只要能過日子就行。所以玉米植株高矮沒關係,只要有產量就行。

現在種植的玉米品種,大多植株高在2.65-2.80米之間。這是玉米最佳高度。也是制種專家經過多年研究實踐,得出適合玉米生長的理想高度。

一、玉米植株過高,超過3.2-3.3米以上,玉米植株想必照正常玉米植株細,且接棒部位也要相對提高。這使本來支撐正常玉米植株的根部壓力過大,抗倒伏能力下降。就好像拳擊運動員 ,各越高的,底盤越不穩。很容易被打倒。再一個,玉米植株過高,產量也會下降。因為玉米根系所吸收的水分養分,大部分都供給瘋長的玉米植株了,那你想玉米棒能大嗎?

二、玉米植株過矮的話,玉米通風效果想必會差。也影響玉米產量。因為玉米植株過矮,正常水分養分的供應下,玉米植株會比正常的玉米植株粗,葉子長的又長又寬。會嚴重影響玉米通風。由於玉米不通風,光照不足。玉米產量就會下降。

總之,世界萬物都有它一定的生長規律。如果改變這種規律,那出現怎樣的後果,很難想象。還是順其自然為好。


耕耘路上


玉米植株矮,但只要健壯,是自然生長而成的,而不是因為缺肥少水,或者病蟲侵害而造成,這樣的玉米苗,是老農夢寐以求的。它可能是玉米的基因如此,也可能是底肥控制得好,營養沒過剩,剛好夠玉米正常生長。

玉米根鬚粗壯發達,吸收能力強,只要你不是特別虧欠它,隨便淋點農家糞,它都會一個勁往上長。種玉米就象養孩子,只要你給他吃飽喝足,不愁他不長。
經常種玉米的老農,種玉米時,底肥都儘量少下氮肥。就怕玉米瘋長起來,無法控制。玉米長太高,有許多弊端,還沒長玉米棒,就已遮天蔽日,既影響光照,又密不透風。你若是在行間治蟲或者鋤草,都很難走快。

大風一來,首當其衝,不是倒伏在地,就是從中折斷。收穫的時候,若是人工掰摘,,倒還好,如果是機械收播,那倒伏的和折斷的,會全部遺留在田裡。玉米又不象麥子和稻子,赤裸裸一眼就能看見,你還要去田裡逐行翻撿,好麻煩的。不撿了吧,眼看到手的糧食又不捨。
玉米控旺很重要,都是噴施藥液控旺,我們這兒是噴施‘縮節胺’,各地都有不同的控旺藥物。

噴施控旺藥液時,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能圖省事,,用藥過量,一下就把玉米苗打定住了,玉米苗不朝上長,就橫長,它吸收的營養要消耗,根部就到處發芽,長出多根玉米兒,玉米苗很難恢復正常生長。

正確的施藥方法,應該是少量多次。首先少放點藥,再看它的長勢,依然長得快,再噴一道藥。所謂的控旺,並不是讓玉米苗定住不長,而是要它放緩生長的速度。

玉米看似種植簡單,管理粗放的作物,可真要把它種好,也還是不容易的。

這是村婦瓊姑,多年的種植經驗,希望能幫到你。


村婦瓊姑


玉米是糧食作物之一,同時也是最佳的飼料主糧。它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胡蘿蔔素以及微量元素。它的蛋白質含量在百分之八左右,有的甚至達到百分之九左右,常食玉米可以健康長壽。

玉米是個好東西,如何種植呢?到底是植株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

種植玉米無非是想得到高產量。

高產品種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強,抗旱抗倒抗高溫,活杆成熟不倒伏,棒大棒粗籽粒長。

同樣的產量水平還是矮杆佔優勢,更抗倒伏不招風。

本人看好的品種就是2米5以上至2米8以內為最好。當然必須具備超高產性能。產量高,品質好,才是硬道理。

本人今年種植的就是矮桿品種珺玉9號和丹玉405,檢驗以下這兩個品種的廣適性穩產性。

結論:同樣的產量水平還是矮杆的更好,抗倒伏更有優勢。





智慧老農


玉米植株是越矮越好,還是越高越好,這個問題是要辯證的論,植株高矮是有品種加氣候所決定的,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玉米植株高矮是品種決定的,一般的情況下焦質糧就要矮一些,粉質糧就要高一些,但是就這兩種質地品種,不論那種品種在雨水充足的情況下,都會比正常情況下要長得高!

其次,至於說喜歡植株高矮,是根據需要來選擇種植植株高矮的品種,如果有是選擇做飼料,一般情況下都要選擇種粉焦質糧品種,如果選擇玉米深加工就要選擇焦質糧品種!

三,在農村有的人喜歡水分大,高產品種,那麼一般都是選擇大高杆,水分大高產的粉質糧的品種,這樣的品種,收割以後馬上出售,不在手裡存糧等價錢!這樣的農戶就喜歡植株高的!

四,有的農戶手裡不缺錢,玉米收割以後,不著急出售,等著看看價錢,那就必須種植矮杆的焦質糧品種,這種品種籽粒高,水分小,容易保管,但是它的單產是沒有粉質糧高的!

五,植株高的粉質糧品種一般都不抗倒扶,且生長期比較長,攤青!易早種晚收;植株矮點的焦質糧品種,相對比較抗倒扶,生長期較短,適宜晚種早收!

總之,種植玉米植株高矮,是由個人的需要,以及個人的習慣決定的,沒有單純的喜歡高與矮!

以上純屬個人經歷,如有不同觀點請來評論區評論!


風的浪漫gga1


玉米,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它是我國第二糧食作物,它含有維生素E、玉米黃質、以及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脾胃虛弱等有一定功效。那麼種植玉米高杆好呢,還是矮杆好呢?

我們種植戶往往注重的是糧食產量高低,因此玉米種植也要看其產量如何。

玉米要想得到高產、品質好,首先我們要選擇有高產潛力、抗病性能強、抗倒伏、發芽率高的種子。並且為了防止地下害蟲的危害,要使用玉米專用拌種劑拌種處理。

種植密度要合理,建議25公分株距,行距70公分左右。密度過大,透氣性差,植株光合作用受到影響。使玉米不能正常生長。過於稀疏,又浪費土地資源,也同樣相對來說減少了產量。

玉米地塊儘量多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料做基肥,由於有機肥養分較全面且肥效持久,不但可以提高玉米產量,而且可以提高玉米品質。

在玉米開花、抽穗是玉米肥、水需求最多的時期,因此要做好玉米追肥工作,每畝可以追施50公斤左右的複合肥料,同時做好防旱,防澇。

在玉米田間管理中,防止玉米倒伏是最關鍵的一步。玉米整個生長期基本都處於高溫多雨時段,如果遇到大風,很容易倒伏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尤其是高杆玉米更容易傾倒,因此我們往往都選擇矮杆玉米來種植,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對於高杆玉米,我們可以噴施矮壯素等調節劑來控制其秸稈高度。矮壯素等調節劑不但可以防止秸稈過高,而且有利於玉米後期籽粒的飽滿,提高玉米產量。

對於你所提到的高杆好,還是矮杆好?依我看,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無論高杆還是矮杆,只要管理得當,都可以選擇!

以上是本人之見解。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共同討論!謝謝大家!





農村宋大哥


玉米植株的高矮是玉米種子的特性之一,也是玉米育種專家研究的一個課題,它不僅決定著玉米的產量,還制約著玉米的抗逆性等等。玉米種植產量的高低,取決於玉米產生的整個生物產量的多少,也就是說一個玉米穗子的大小取決於玉米秸稈的大小,棒子越大,它的母體身量就越粗壯高大。但是,由於玉米秸稈高大,造成抗禦自然災害倒伏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科學家又進行抗倒伏研究,讓玉米秸稈變矮化或者粗壯來解決玉米產量高的問題,所以,玉米植株的高有它高的優勢,但又有其缺點,玉米株矮也有矮的優點,但也有其短處。對於玉米育種專家研究的對象來說,正向植株變矮,產量又高產方向發展,這也是農民所歡迎的品種!





alhqqcom我是揚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提要:矮化——作物的產量革命,帶你瞭解矮化育種歷程!

大家可能沒用見到過野生種的玉米、小麥,它們的株型都十分的高達,像野生玉米的株高同如今的高粱差不多,甚至還要更高一些,這種進化應該說是自然選擇的一個結果,在眾多野生草本植物以及樹木叢生的地帶,這些野生的農作物要生存下去的話,那些株高偏矮的資源由於無法汲取更多的陽光,也自然就被自然選擇淘汰掉了,剩下了那些株高能夠生存下來的野生種。因此在如今的自然界中這些矮化種植資源也是相當的稀缺。

在20世紀初育種學家已經開始根據孟德爾的遺傳規律加以對農作物進行育種選擇,但是對於高產作物的理想株形卻並沒有一個統一性的認識。育種的幾個理念:1、株高更高——分櫱更多(更少)——穗子更大——產量更高;2、株高更矮——分櫱更多——穗子更大更多——產量高,對於前者的思路我們可以說是將小麥選擇像樹木一般的進化方向,不僅牢靠堅固而且理想中能夠更加高產;而後者來說矮化是不是能夠更加的高產呢?這是一個疑問,而且現實中也並沒有很好的參考案例。

20世紀70年代在科學界以諾曼布勞格為首的科學家(育種學家、病理學家)發動了一場綠色革命,目標培育出抗病性好,肥料利用效率低、高產的小麥品種。在當時小麥株高普遍能夠達到2米的樣子,而這種小麥的缺點也相當明顯,對於小麥白粉病抗性很低,同時在遭遇大風之際,抗倒伏能力非常的差,而諾曼布勞格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高小麥抗病、抗倒伏能力。他在日本得到一個矮化品種並進行了雜交,實現了小麥半矮化,並育成了品種。並將該品種以及矮化育種理念推向了全世界,其小麥品種在巴基斯坦、印度援助貢獻該品種後,迅速就取代了本土原有的小麥品種。

對於諾曼此人,我們稱其為科學家是因為其人在科學領域確確實實的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樣的貢獻,比之於如今我國的袁隆平也絲毫不會遜色,然而諾曼其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家,更可以說是一個政治家,但是又確實沒有什麼政治經歷的政治家,拼接他的執著,他順服了中東阿拉伯地區、非洲、亞洲等多個國家政要接受其小麥品種,比如說原本印度擔心諾曼的小麥的推廣會衝擊其他農作物,而且衝擊原本本地品種,但是依舊成功獲得了推廣,並且取得了相當的成功。這些具體案例大家有興趣可以具體查閱資料。諾曼在科學與政治政策之間的變革結合,使得全球小麥

產量上升了一個新臺階,使墨西哥、阿根廷、哥倫比亞、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等南美洲及亞洲十幾個國家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一半以上這算是歷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綠色革命。並由此諾曼成為了歷史上首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育種學家。當然在近兩年我國的袁隆平院士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呼聲也非常的高,有望成為第二位。

在上面的過程中我們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個用詞:半矮化,雖說如今人們稱之為矮化育種,但是實際卻是屬於半矮化,也就是並非純粹的矮化,實現了株高的降低,而且秸稈、穗子並不會受到影響。而我國水稻矮化育種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廣大的陳耀祥研究院最早開始進行水稻矮化育種,可以說我國水稻能夠取得如此進步離不開其努力。

而對於玉米而言,在擺脫野生種進行人工選擇之後,人們對於玉米育種的選擇就在不斷的努力,什麼株高才比較適合玉米高產?在早期育種學家對於玉米的高產重點放在了提高種植密度,不過隨著密度的增加,育種產量卻並沒能隨著肥料投入的增加而改善,也就是說耐密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約。隨後轉而投向了株型,山東李登海研究員提出葉片夾角小的理念,提高田間玉米光合利用率。而在株高方面已經基本定型,從株高看基本上穩定在了1.7-2.5米的區間。而且這樣株高的玉米品種,不僅耐密性比較好,而且增產潛力非常的大。目前我國推廣面積較大的玉米品種鄭單958、先玉335都屬於這種類型。

對於農作物的合理株形也在育種科研工作者中不斷的探索,也許玉米繼續矮化可能還有進一步提升的潛力,但是就目前人們對其的認知看,還無法在更為矮化的地區取得更加高產的突破,而且也或許可以更高的地步選擇,能夠植株韌度堅挺,抗倒伏產量高。不過基於目前的認識以及現實情況,1.7-2.5米是當前玉米品種高產的合理株高區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