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玉米植株越高越好还是越矮越好?

高枕隐士


大家好我是农村养殖1978

这个问题要看是在那个地方要看是平源还是丘陵了,还有也是根据各种种子是不同的高度的,如果我们四川宜宾筠连这个地方属于坡型土地那就要种植玉米杆矮一点的因为矮一点的可以不怕大风,杆太高的我们这里如果吹大风那高的玉米杆就会吹倒,所以大家种植玉米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地方是不同的种子,感谢大家与我分享如果喜欢的朋友多多点赞谢谢大家!






农村养殖1978


玉米植株越高越好还是越矮越好?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这也是很多三农朋友比较关注的问题。有人说玉米要想长得好,玉米苗株一定要粗壮高大,只有大玉米杆子才能挂上大玉米棒子;也有人说玉米要想长得好秸秆不能太高大,可以采用增加苗数的方法来增加玉米的产量。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从玉米抗倒伏能力来看,玉米苗株越矮越好。

农民朋友都希望玉米棒子能够长得籽粒饱满而且果穗又粗又长,果穗粗长籽粒饱满的玉米棒子也必然应对着粗壮的秸秆,从当前玉米秸秆的高度来看,几乎没有低于两米高度的玉米秸秆存在。虽然很多玉米种子都标明秸秆高度在多少范围之内,实际种植时玉米秸秆高度基本上都要超出些,果穗质量好玉米秸秆又高,会导致玉米苗株的重心上升。

玉米重心升高虽然不是玉米倒伏的全部原因,但高重心玉米倒伏几率大。但如果遇到同样级别的自然灾害,那些秸秆细弱重心高的玉米最先出现倒伏,即便秸秆细弱但如果玉米秸秆高度低玉米果穗位置偏下,也就是玉米重心偏低,玉米也不容易倒伏。同样道理即便秸秆高但果穗位置偏下,导致玉米苗株整体重心偏低,也不容易出现倒伏。

玉米苗株越低在同样水肥条件下就容易秸秆粗壮,如果果穗位置在偏低就会形成很好的抗倒伏能力,即便遇上风溜子出现倒伏也不一定多严重。但玉米苗株高度和品种有很大关系,和田间管理也有一定关系。有些玉米种植户会给玉米蹲苗,在玉米苗期故意保持一定干旱,也有种植户给玉米喷施缩节胺或者矮壮素,都是在调控玉米植株高度。

敲个黑板:个人感觉玉米苗株高度越矮越好,但从实际种植经验来看,种子市场上没有高度太低的玉米品种,即便喷施了缩节胺等生长调节剂,玉米最终高度也相差不多。但蹲苗有利于提高玉米苗情,调控玉米植株高度。如果使用药剂喷施的方式调控玉米苗株高度,必须注意缩节胺等药剂的用量,防止出现药剂超标一缩不长的问题发生。总之,玉米苗株越矮越好,抗倒伏。


海棠小醉


玉米植株是越高越好还是越矮越好?结论见本文最后一句话。

中国过去三四十年的玉米育种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从高杆到矮秆的过程。30年以前玉米的代表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中单2号”和辽宁丹东农科所的“丹玉13号”,植株都是3米左右。后来是山东的李登海的“掖单”系列,将株高降下来二三十厘米。再后来是河南的“郑单958”,大约二米二三。

矮秆玉米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种植较高的密度。30年以前,玉米种植密度每亩3000左右,现在是每亩4000株,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也有一些品种可以种到5000株,提高了60%。



矮秆玉米的另一个好处是抗倒伏。如果是都种植相同的密度,现在的品种明显抗倒伏。但现在品种在4000株/亩和当年品种在3000密度下相比,倒伏程度差不多。现在的代表品种先玉335、郑单958,都还要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倒伏问题。但因为密度增加了,产量也增加了,这是无可争议的。

矮秆玉米也有一个问题,毕竟玉米的产量来源于玉米的叶片的光合作用。所以要有一定量的叶面积,称为“叶面积指数”。叶片需要空间,需要有植株支撑。植株太矮,不利于叶片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不利于形成很高的产量。我曾经看过内蒙一家育种单位,育成了“超矮秆品种”,大约一米六七,(约等于普通人的身高),而正常品种二米二三,(同姚明的身高)。最后这几个品种也没有成功:耐密的问题解决了,倒伏的问题解决了,就是不高产。另外一个例子,北京农林科学院的“京科968”,比郑单958高20厘米,产量也比郑单958高。

结论:玉米植株矮秆好,但不是越矮越好。


种田博士后


农村老人在子女搞对象时,常说的一句话:高矮、胖瘦、丑俊莫其害,只要能过日子就行。所以玉米植株高矮没关系,只要有产量就行。

现在种植的玉米品种,大多植株高在2.65-2.80米之间。这是玉米最佳高度。也是制种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得出适合玉米生长的理想高度。

一、玉米植株过高,超过3.2-3.3米以上,玉米植株想必照正常玉米植株细,且接棒部位也要相对提高。这使本来支撑正常玉米植株的根部压力过大,抗倒伏能力下降。就好像拳击运动员 ,各越高的,底盘越不稳。很容易被打倒。再一个,玉米植株过高,产量也会下降。因为玉米根系所吸收的水分养分,大部分都供给疯长的玉米植株了,那你想玉米棒能大吗?

二、玉米植株过矮的话,玉米通风效果想必会差。也影响玉米产量。因为玉米植株过矮,正常水分养分的供应下,玉米植株会比正常的玉米植株粗,叶子长的又长又宽。会严重影响玉米通风。由于玉米不通风,光照不足。玉米产量就会下降。

总之,世界万物都有它一定的生长规律。如果改变这种规律,那出现怎样的后果,很难想象。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耕耘路上


玉米植株矮,但只要健壮,是自然生长而成的,而不是因为缺肥少水,或者病虫侵害而造成,这样的玉米苗,是老农梦寐以求的。它可能是玉米的基因如此,也可能是底肥控制得好,营养没过剩,刚好够玉米正常生长。

玉米根须粗壮发达,吸收能力强,只要你不是特别亏欠它,随便淋点农家粪,它都会一个劲往上长。种玉米就象养孩子,只要你给他吃饱喝足,不愁他不长。
经常种玉米的老农,种玉米时,底肥都尽量少下氮肥。就怕玉米疯长起来,无法控制。玉米长太高,有许多弊端,还没长玉米棒,就已遮天蔽日,既影响光照,又密不透风。你若是在行间治虫或者锄草,都很难走快。

大风一来,首当其冲,不是倒伏在地,就是从中折断。收获的时候,若是人工掰摘,,倒还好,如果是机械收播,那倒伏的和折断的,会全部遗留在田里。玉米又不象麦子和稻子,赤裸裸一眼就能看见,你还要去田里逐行翻捡,好麻烦的。不捡了吧,眼看到手的粮食又不舍。
玉米控旺很重要,都是喷施药液控旺,我们这儿是喷施‘缩节胺’,各地都有不同的控旺药物。

喷施控旺药液时,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能图省事,,用药过量,一下就把玉米苗打定住了,玉米苗不朝上长,就横长,它吸收的营养要消耗,根部就到处发芽,长出多根玉米儿,玉米苗很难恢复正常生长。

正确的施药方法,应该是少量多次。首先少放点药,再看它的长势,依然长得快,再喷一道药。所谓的控旺,并不是让玉米苗定住不长,而是要它放缓生长的速度。

玉米看似种植简单,管理粗放的作物,可真要把它种好,也还是不容易的。

这是村妇琼姑,多年的种植经验,希望能帮到你。


村妇琼姑


玉米是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最佳的饲料主粮。它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胡萝卜素以及微量元素。它的蛋白质含量在百分之八左右,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九左右,常食玉米可以健康长寿。

玉米是个好东西,如何种植呢?到底是植株越高越好,还是越矮越好?

种植玉米无非是想得到高产量。

高产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抗旱抗倒抗高温,活杆成熟不倒伏,棒大棒粗籽粒长。

同样的产量水平还是矮杆占优势,更抗倒伏不招风。

本人看好的品种就是2米5以上至2米8以内为最好。当然必须具备超高产性能。产量高,品质好,才是硬道理。

本人今年种植的就是矮杆品种珺玉9号和丹玉405,检验以下这两个品种的广适性稳产性。

结论:同样的产量水平还是矮杆的更好,抗倒伏更有优势。





智慧老农


玉米植株是越矮越好,还是越高越好,这个问题是要辩证的论,植株高矮是有品种加气候所决定的,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说玉米植株高矮是品种决定的,一般的情况下焦质粮就要矮一些,粉质粮就要高一些,但是就这两种质地品种,不论那种品种在雨水充足的情况下,都会比正常情况下要长得高!

其次,至于说喜欢植株高矮,是根据需要来选择种植植株高矮的品种,如果有是选择做饲料,一般情况下都要选择种粉焦质粮品种,如果选择玉米深加工就要选择焦质粮品种!

三,在农村有的人喜欢水分大,高产品种,那么一般都是选择大高杆,水分大高产的粉质粮的品种,这样的品种,收割以后马上出售,不在手里存粮等价钱!这样的农户就喜欢植株高的!

四,有的农户手里不缺钱,玉米收割以后,不着急出售,等着看看价钱,那就必须种植矮杆的焦质粮品种,这种品种籽粒高,水分小,容易保管,但是它的单产是没有粉质粮高的!

五,植株高的粉质粮品种一般都不抗倒扶,且生长期比较长,摊青!易早种晚收;植株矮点的焦质粮品种,相对比较抗倒扶,生长期较短,适宜晚种早收!

总之,种植玉米植株高矮,是由个人的需要,以及个人的习惯决定的,没有单纯的喜欢高与矮!

以上纯属个人经历,如有不同观点请来评论区评论!


风的浪漫gga1


玉米,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它是我国第二粮食作物,它含有维生素E、玉米黄质、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脾胃虚弱等有一定功效。那么种植玉米高杆好呢,还是矮杆好呢?

我们种植户往往注重的是粮食产量高低,因此玉米种植也要看其产量如何。

玉米要想得到高产、品质好,首先我们要选择有高产潜力、抗病性能强、抗倒伏、发芽率高的种子。并且为了防止地下害虫的危害,要使用玉米专用拌种剂拌种处理。

种植密度要合理,建议25公分株距,行距70公分左右。密度过大,透气性差,植株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使玉米不能正常生长。过于稀疏,又浪费土地资源,也同样相对来说减少了产量。

玉米地块尽量多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做基肥,由于有机肥养分较全面且肥效持久,不但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而且可以提高玉米品质。

在玉米开花、抽穗是玉米肥、水需求最多的时期,因此要做好玉米追肥工作,每亩可以追施50公斤左右的复合肥料,同时做好防旱,防涝。

在玉米田间管理中,防止玉米倒伏是最关键的一步。玉米整个生长期基本都处于高温多雨时段,如果遇到大风,很容易倒伏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尤其是高杆玉米更容易倾倒,因此我们往往都选择矮杆玉米来种植,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于高杆玉米,我们可以喷施矮壮素等调节剂来控制其秸秆高度。矮壮素等调节剂不但可以防止秸秆过高,而且有利于玉米后期籽粒的饱满,提高玉米产量。

对于你所提到的高杆好,还是矮杆好?依我看,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无论高杆还是矮杆,只要管理得当,都可以选择!

以上是本人之见解。有不同意见可以留言,共同讨论!谢谢大家!





农村宋大哥


玉米植株的高矮是玉米种子的特性之一,也是玉米育种专家研究的一个课题,它不仅决定着玉米的产量,还制约着玉米的抗逆性等等。玉米种植产量的高低,取决于玉米产生的整个生物产量的多少,也就是说一个玉米穗子的大小取决于玉米秸秆的大小,棒子越大,它的母体身量就越粗壮高大。但是,由于玉米秸秆高大,造成抗御自然灾害倒伏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科学家又进行抗倒伏研究,让玉米秸秆变矮化或者粗壮来解决玉米产量高的问题,所以,玉米植株的高有它高的优势,但又有其缺点,玉米株矮也有矮的优点,但也有其短处。对于玉米育种专家研究的对象来说,正向植株变矮,产量又高产方向发展,这也是农民所欢迎的品种!





alhqqcom我是扬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提要:矮化——作物的产量革命,带你了解矮化育种历程!

大家可能没用见到过野生种的玉米、小麦,它们的株型都十分的高达,像野生玉米的株高同如今的高粱差不多,甚至还要更高一些,这种进化应该说是自然选择的一个结果,在众多野生草本植物以及树木丛生的地带,这些野生的农作物要生存下去的话,那些株高偏矮的资源由于无法汲取更多的阳光,也自然就被自然选择淘汰掉了,剩下了那些株高能够生存下来的野生种。因此在如今的自然界中这些矮化种植资源也是相当的稀缺。

在20世纪初育种学家已经开始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加以对农作物进行育种选择,但是对于高产作物的理想株形却并没有一个统一性的认识。育种的几个理念:1、株高更高——分蘖更多(更少)——穗子更大——产量更高;2、株高更矮——分蘖更多——穗子更大更多——产量高,对于前者的思路我们可以说是将小麦选择像树木一般的进化方向,不仅牢靠坚固而且理想中能够更加高产;而后者来说矮化是不是能够更加的高产呢?这是一个疑问,而且现实中也并没有很好的参考案例。

20世纪70年代在科学界以诺曼布劳格为首的科学家(育种学家、病理学家)发动了一场绿色革命,目标培育出抗病性好,肥料利用效率低、高产的小麦品种。在当时小麦株高普遍能够达到2米的样子,而这种小麦的缺点也相当明显,对于小麦白粉病抗性很低,同时在遭遇大风之际,抗倒伏能力非常的差,而诺曼布劳格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小麦抗病、抗倒伏能力。他在日本得到一个矮化品种并进行了杂交,实现了小麦半矮化,并育成了品种。并将该品种以及矮化育种理念推向了全世界,其小麦品种在巴基斯坦、印度援助贡献该品种后,迅速就取代了本土原有的小麦品种。

对于诺曼此人,我们称其为科学家是因为其人在科学领域确确实实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样的贡献,比之于如今我国的袁隆平也丝毫不会逊色,然而诺曼其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更可以说是一个政治家,但是又确实没有什么政治经历的政治家,拼接他的执着,他顺服了中东阿拉伯地区、非洲、亚洲等多个国家政要接受其小麦品种,比如说原本印度担心诺曼的小麦的推广会冲击其他农作物,而且冲击原本本地品种,但是依旧成功获得了推广,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这些具体案例大家有兴趣可以具体查阅资料。诺曼在科学与政治政策之间的变革结合,使得全球小麦

产量上升了一个新台阶,使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南美洲及亚洲十几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一半以上这算是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绿色革命。并由此诺曼成为了历史上首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育种学家。当然在近两年我国的袁隆平院士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呼声也非常的高,有望成为第二位。

在上面的过程中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用词:半矮化,虽说如今人们称之为矮化育种,但是实际却是属于半矮化,也就是并非纯粹的矮化,实现了株高的降低,而且秸秆、穗子并不会受到影响。而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广大的陈耀祥研究院最早开始进行水稻矮化育种,可以说我国水稻能够取得如此进步离不开其努力。

而对于玉米而言,在摆脱野生种进行人工选择之后,人们对于玉米育种的选择就在不断的努力,什么株高才比较适合玉米高产?在早期育种学家对于玉米的高产重点放在了提高种植密度,不过随着密度的增加,育种产量却并没能随着肥料投入的增加而改善,也就是说耐密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约。随后转而投向了株型,山东李登海研究员提出叶片夹角小的理念,提高田间玉米光合利用率。而在株高方面已经基本定型,从株高看基本上稳定在了1.7-2.5米的区间。而且这样株高的玉米品种,不仅耐密性比较好,而且增产潜力非常的大。目前我国推广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都属于这种类型。

对于农作物的合理株形也在育种科研工作者中不断的探索,也许玉米继续矮化可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但是就目前人们对其的认知看,还无法在更为矮化的地区取得更加高产的突破,而且也或许可以更高的地步选择,能够植株韧度坚挺,抗倒伏产量高。不过基于目前的认识以及现实情况,1.7-2.5米是当前玉米品种高产的合理株高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