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高二適的作品好不好?

藝術小姐姐


兩個字,超好,好在哪裡?如果書法能擬人化,其書法就像一個氣質超群,翩翩俊朗的君子。先生一生學富五車,潛研史籍,書法雖不是主項,但瀟灑剛勁,骨力十足,要論述起來需要很大篇幅,限於問答的篇幅,簡要從三個方面說明。

一,是先生書法的風格特點:一般大師級書法家,特別是行草大家的評價,往往是兩個極端,一般人看不懂說不出好壞,大呼皇帝的新衣~一般般;而內行專家級看了,卻頂禮膜拜,高老的字,可以說外行看漂亮,內行看高古。都說好,比如下面的作品,胎息章草,氣息典雅,打眼一看,就能感覺撲面而來清新脫俗,帥氣粲然。


高二適書法最早出於二王,後來專攻章草,又不囿於章草。而將今草、狂草於融一爐,筆力清勁,瀟灑自如,平實又不失險峻,凝重而不滯生動,縱橫開合。他的結構章法,總體以氣勢取勝,筆法結構取法明朝章草大家宋克的《急就章》,還有楊維楨的俊俏筆風,行氣痛快淋漓。觀之使人精神也為之一振。極具視覺衝擊力,節奏感。如果說《蘭亭序》是一曲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那麼高老的書法書更像是《命運交響樂》,節奏頓挫,起伏跌宕。高二適怎能和大王比較,誰說不能,高老一生性格耿直自信,從不虛於自謙。他有一方閒章雲:“草聖平生”,也曾寫過“二適,右軍以後一人而已”的條幅,獨步書壇。

二,對作品評價,權威大師的欣賞最專業也有說服力。文史大家,毛主席最推崇的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釗,也是外交家喬冠華的岳父,評價高二適的草書,尊為當代“第一”。不只章士釗。早年共事的于右任,馬一浮,沈尹默,林散之,蕭嫻,胡小石也對其書法評價甚好。例如同為當代草聖的林散之老人,曾有感而發為高二適的書法賦詩一首: "矯矯不群,坎坎大樹。 嶷嶷菁菁,左右瞻顧。 亦古亦今,前賢之路。 不負千秋,風流獨步"。

三,高二適在書法上的高深造詣,不僅得益於臨池之勤,更得益於他文史素養和辭章詩詞修養,使他的書法洋溢出濃濃的書卷氣。高二適先生可以說是學問,人品,書品皆佳,對杜甫、劉禹錫、柳宗元和南宋江西詩派的研究,也成就斐然,他校讀《劉夢得集》,嘔心瀝血二十年。終其一生可以用"立德立功立言"來概括。


在學問精深之外,更有一種比學問還要難得品性,特別是他在1965年和郭沫若那場筆墨官司而撰寫的著名文章《(蘭亭序)的真偽駁議》中所說的“吾素不樂隨人俯仰作計”。 敢於挑戰權威,高二適舉出種種可靠事實,並得到了毛澤東支持,認為“筆墨官司,有比無好”。在當時背景下,敢於挑戰權威的非凡勇氣。得到了世人的讚賞。高二適力主“草出於章”,認為章草為今草之祖,習今草從章草隸篆入門,則筆法入古、脫俗。為此,他廣搜各種《急就章》注校考異本、特別是當時剛出土的尼雅樓蘭《急就章》殘本,竹木殘簡以及碑帖字書,矯正前人之誤。歷時數十載,終有現代書法集大成的扛鼎之作《新定急就章及考證》,因篇幅限制,在以後另擬文專門論述。


張勁逸


那可是怎一個瀟灑二字了得!來吧,整乾貨~

劉楨公讌詩一首 41×39cm 收藏:中國美術館

二十世紀的書法史上,高二適先生以其迥然於一般文人、書法家、畫家的書法,脫盡寒酸,迂腐,陰柔與做作、浮滑,以其深厚之學養和昂揚之書風嶄然於書壇。正像他的為人,耿介、爽直,超然於世俗,在近現代文化史上確立了一代高峰。

書卷氣、才氣、骨氣是形成高二適先生書法人格氣象的重要因素,也是其書法具有創造性的根本所在。一代大師的成長,民族文化的積澱,紮實的功夫、個人的天性與才情以及創新的意識缺一不可。

奉到二十二日 28×122cm 收藏:泰州市高二適紀念館

所謂民族文化的積澱,對藝術家而言表現為“書卷氣”。書法家更應具備這種“氣“。書法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它以文字為基礎、為載體。因此,唯洞明文字生成中所蘊自然山川之地脈、宇宙變幻之天象,深諳文字之文化含量,執筆時才有底氣,才能生髮出意象、意念、意蘊、意境。否則無以到達深鬱而豪放,凝重而飄逸之化境。

舊時文人,寫毛筆字是常態,但多為“寫字”。所謂寫字,寫出的往往是缺乏才情的功夫字,脫不開古帖的模式、程式,有古板、學究氣,缺乏生氣。當年陳獨秀評價沈尹默的字是“其俗在骨”。這個俗,大概即如此。相對於寫字的是“畫字”,這在當今氾濫,已成風氣。所謂“畫字”,是指在書法本體上未下功夫,憑所謂的激情、感覺、形式而寫,看似龍飛鳳舞、水墨淋漓,實質輕、飄、滑、浮。所以書法太難了,書法也太偉大了。熊秉明先生稱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不無道理。

致陶白手札(詩轍集近稿)書法 27×17cm 20世紀70年代

高二適先生對歷代書法有深刻之研究,於文字學方面亦有極高之造詣。耗時十年,廣搜《急就章》注校考異本、矯前人之誤,著就《新定及考證》一書,存亡繼絕,填補書史空白。力倡“章為草祖”論,提出“章草為今草之祖,學之善,則筆法亦與之變化入古,斯不落於俗矣”;“若草法從章法來,則高古無失筆矣”。

對歷代經典碑帖均讀之、臨之,或贊或批,高見迭出,不隨流俗,妙句連珠。對書法結體、章法、筆法、墨法諸要素作入木之評述,實為書法學精闢之論。如在孫過庭《書譜》中手批:“此數行最為飛動有神”。“包世臣所謂‘消息多方’以下乃有思逸神飛之樂”。手批李治《大唐紀功頌》:“神明洞達,灑落飛揚”。手批王羲之《十七帖》:“此貼筆筆停頓,草法之上乘也。”“此貼最為奇峰兀立,他刻不及也。”在對個別字的點評中見:“收而斂,精以澈”。“無一筆輕忽”。“清氣撲人”等。

致陶白手札(陶白先生侍右) 22.5×35cm×2 收藏:高可可

在讀帖與臨帖過程中常常情動於衷,興致所致,以“神入妙出”、“沉著痛快”、“規模簡古”、“氣象深遠”等詞句點評。既是總結,也是發現,為後世提供了新的審美意象,成為書法美學的精闢之論。在對書法藝術本體的建構和解讀以及理論性闡述方面,不僅有卓見真知,且有方法論意義。同時也為他本人作品的書卷之氣、文氣、古氣的生成積累了廣博而深厚的精神資源。

高先生對《易經》有精深的研究,在南京高二適紀念館收藏有一幅他講解《易經》的手稿,此稿不失為一件絕妙精微而又縱橫大度的書法作品。據陸儼少回憶,他曾託宋文治請高老題畫,高先生一眼就看出了陸儼少對《水經注》有研究。可見高老對自然和繪畫的認識超越於感性層面,上升到哲學境界,故其作品瀰漫著一股“仙氣”、“清氣”。

致陶白手札(陶老先生曩承手帖) 書法 31×17.5×2cm 20世紀70年代

高老是詩人,他眼中的自然是“詩化”的。如:“樹靜欲眠風浩渺,舟回拍岸水漣漪。”他在給章士釗的信中有:“山木蒼蒼煙雨歇,幾時才見天地合。”詩中意境足可與石濤,黃賓虹之山水畫媲美。高二適書法中的畫意、審美意象直接感受於自然,緣自於詩性,也得益於哲學。高先生在他讀的《杜詩鏡銓》上有一段批語:“吾嘗謂中國文化史中有三大寶物,即史遷之文,右軍之書,杜陵之詩是也。”他稱:“讀龍門,杜陵詩,臨習王右軍,胸中都有一種性靈所云神交造化者是也。”

其詩高古沉雄,留存有詩轍等三百餘首,尤得力於江西詩派。晚年所撰“讀書多節慨,養氣在吟哦”可作為其詩文氣節一生寫照。當然,詩的韻律也油然成為高先生書法潛在的節律,它暗合書法之法,神交諸體流變,暢通主體之情,虛渾圓融,自成一體。其陰、陽、頓、挫,以及飛動的線條和鏗鏘的運筆,在文化的時空唱和於杜子美、李謫仙、白樂天……

高二適先生尚古,在“古”中求新。這古,是綿延的文脈、是歷代的創造,是傳統中那最具魅力的神韻。高先生在品評陸儼少畫時曾用“古道盎然”四字。雖是評陸儼少,實質也反映了他的美學追求。這古,乃古仁人之心,是雅士風範,是靈明,沉靜,清逸的文心,是襲人心魄的文化氣息。這古,在書法上即是高老所倡章草之法。二適先生自言“一日無書則不能生”,可知他無一日不與古賢、聖哲對話,在精神世界與天地往還。高先生是一介書生,更是學富五車、充滿濃郁書卷氣的高士。

原文:《昂揚與儒雅的風骨——談高二適書法的人格氣象》-吳為山

資源出處:《收藏投資導刊》2016年8月總140期


文藏藝術


高二適草書標榜的“生、拙” ,不是歷盡繁華返樸歸真的“生”,不是洞明機巧盡蔵鋒芒的“拙”,而真正的是“生硬、拙笨”。不能因為他郭沫若的一場場文字官司而抬高他的書法。他的字,故作生拙,任筆為體,雜亂無章,他自視甚高的“草書”,大多不合草法,潦草而己。


好運伴我兒子一生


很多人都說他書法厲害,不過我沒看出來,也許是眼拙,也許是我跟他書法不是一個套路。不過,他的人品和學識,都是非常值得敬佩!當年,郭沫若發起的蘭亭論辯,他能夠堅持己見,很有擔當和見識。正如孟子所說的,威武不能屈,大丈夫也!








趙富忠筆名破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4f5e000edb5def8fce4c\

一嘯子


所以,二適先生的學術與風骨是極受人推崇的。先生書法,就是標準的二王一脈,摻了一點張旭,功底極深。書法好固然好,個性和創新的確還是不足,這也是作學術研究的泥古派的慣例。

創建於2017.12.18

大成國學堂



大書家,近代少有比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