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高二适的作品好不好?

艺术小姐姐


两个字,超好,好在哪里?如果书法能拟人化,其书法就像一个气质超群,翩翩俊朗的君子。先生一生学富五车,潜研史籍,书法虽不是主项,但潇洒刚劲,骨力十足,要论述起来需要很大篇幅,限于问答的篇幅,简要从三个方面说明。

一,是先生书法的风格特点:一般大师级书法家,特别是行草大家的评价,往往是两个极端,一般人看不懂说不出好坏,大呼皇帝的新衣~一般般;而内行专家级看了,却顶礼膜拜,高老的字,可以说外行看漂亮,内行看高古。都说好,比如下面的作品,胎息章草,气息典雅,打眼一看,就能感觉扑面而来清新脱俗,帅气粲然。


高二适书法最早出于二王,后来专攻章草,又不囿于章草。而将今草、狂草于融一炉,笔力清劲,潇洒自如,平实又不失险峻,凝重而不滞生动,纵横开合。他的结构章法,总体以气势取胜,笔法结构取法明朝章草大家宋克的《急就章》,还有杨维桢的俊俏笔风,行气痛快淋漓。观之使人精神也为之一振。极具视觉冲击力,节奏感。如果说《兰亭序》是一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那么高老的书法书更像是《命运交响乐》,节奏顿挫,起伏跌宕。高二适怎能和大王比较,谁说不能,高老一生性格耿直自信,从不虚于自谦。他有一方闲章云:“草圣平生”,也曾写过“二适,右军以后一人而已”的条幅,独步书坛。

二,对作品评价,权威大师的欣赏最专业也有说服力。文史大家,毛主席最推崇的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也是外交家乔冠华的岳父,评价高二适的草书,尊为当代“第一”。不只章士钊。早年共事的于右任,马一浮,沈尹默,林散之,萧嫻,胡小石也对其书法评价甚好。例如同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老人,曾有感而发为高二适的书法赋诗一首: "矫矫不群,坎坎大树。 嶷嶷菁菁,左右瞻顾。 亦古亦今,前贤之路。 不负千秋,风流独步"。

三,高二适在书法上的高深造诣,不仅得益于临池之勤,更得益于他文史素养和辭章诗词修养,使他的书法洋溢出浓浓的书卷气。高二适先生可以说是学问,人品,书品皆佳,对杜甫、刘禹锡、柳宗元和南宋江西诗派的研究,也成就斐然,他校读《刘梦得集》,呕心沥血二十年。终其一生可以用"立德立功立言"来概括。


在学问精深之外,更有一种比学问还要难得品性,特别是他在1965年和郭沫若那场笔墨官司而撰写的著名文章《(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中所说的“吾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 敢于挑战权威,高二适举出种种可靠事实,并得到了毛泽东支持,认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在当时背景下,敢于挑战权威的非凡勇气。得到了世人的赞赏。高二适力主“草出于章”,认为章草为今草之祖,习今草从章草隶篆入门,则笔法入古、脱俗。为此,他广搜各种《急就章》注校考异本、特别是当时刚出土的尼雅楼兰《急就章》残本,竹木残简以及碑帖字书,矫正前人之误。历时数十载,终有现代书法集大成的扛鼎之作《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因篇幅限制,在以后另拟文专门论述。


张劲逸


那可是怎一个潇洒二字了得!来吧,整干货~

刘桢公讌诗一首 41×39cm 收藏:中国美术馆

二十世纪的书法史上,高二适先生以其迥然于一般文人、书法家、画家的书法,脱尽寒酸,迂腐,阴柔与做作、浮滑,以其深厚之学养和昂扬之书风崭然于书坛。正像他的为人,耿介、爽直,超然于世俗,在近现代文化史上确立了一代高峰。

书卷气、才气、骨气是形成高二适先生书法人格气象的重要因素,也是其书法具有创造性的根本所在。一代大师的成长,民族文化的积淀,扎实的功夫、个人的天性与才情以及创新的意识缺一不可。

奉到二十二日 28×122cm 收藏:泰州市高二适纪念馆

所谓民族文化的积淀,对艺术家而言表现为“书卷气”。书法家更应具备这种“气“。书法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以文字为基础、为载体。因此,唯洞明文字生成中所蕴自然山川之地脉、宇宙变幻之天象,深谙文字之文化含量,执笔时才有底气,才能生发出意象、意念、意蕴、意境。否则无以到达深郁而豪放,凝重而飘逸之化境。

旧时文人,写毛笔字是常态,但多为“写字”。所谓写字,写出的往往是缺乏才情的功夫字,脱不开古帖的模式、程式,有古板、学究气,缺乏生气。当年陈独秀评价沈尹默的字是“其俗在骨”。这个俗,大概即如此。相对于写字的是“画字”,这在当今泛滥,已成风气。所谓“画字”,是指在书法本体上未下功夫,凭所谓的激情、感觉、形式而写,看似龙飞凤舞、水墨淋漓,实质轻、飘、滑、浮。所以书法太难了,书法也太伟大了。熊秉明先生称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不无道理。

致陶白手札(诗辙集近稿)书法 27×17cm 20世纪70年代

高二适先生对历代书法有深刻之研究,于文字学方面亦有极高之造诣。耗时十年,广搜《急就章》注校考异本、矫前人之误,著就《新定及考证》一书,存亡继绝,填补书史空白。力倡“章为草祖”论,提出“章草为今草之祖,学之善,则笔法亦与之变化入古,斯不落于俗矣”;“若草法从章法来,则高古无失笔矣”。

对历代经典碑帖均读之、临之,或赞或批,高见迭出,不随流俗,妙句连珠。对书法结体、章法、笔法、墨法诸要素作入木之评述,实为书法学精辟之论。如在孙过庭《书谱》中手批:“此数行最为飞动有神”。“包世臣所谓‘消息多方’以下乃有思逸神飞之乐”。手批李治《大唐纪功颂》:“神明洞达,洒落飞扬”。手批王羲之《十七帖》:“此贴笔笔停顿,草法之上乘也。”“此贴最为奇峰兀立,他刻不及也。”在对个别字的点评中见:“收而敛,精以澈”。“无一笔轻忽”。“清气扑人”等。

致陶白手札(陶白先生侍右) 22.5×35cm×2 收藏:高可可

在读帖与临帖过程中常常情动于衷,兴致所致,以“神入妙出”、“沉着痛快”、“规模简古”、“气象深远”等词句点评。既是总结,也是发现,为后世提供了新的审美意象,成为书法美学的精辟之论。在对书法艺术本体的建构和解读以及理论性阐述方面,不仅有卓见真知,且有方法论意义。同时也为他本人作品的书卷之气、文气、古气的生成积累了广博而深厚的精神资源。

高先生对《易经》有精深的研究,在南京高二适纪念馆收藏有一幅他讲解《易经》的手稿,此稿不失为一件绝妙精微而又纵横大度的书法作品。据陆俨少回忆,他曾托宋文治请高老题画,高先生一眼就看出了陆俨少对《水经注》有研究。可见高老对自然和绘画的认识超越于感性层面,上升到哲学境界,故其作品弥漫着一股“仙气”、“清气”。

致陶白手札(陶老先生曩承手帖) 书法 31×17.5×2cm 20世纪70年代

高老是诗人,他眼中的自然是“诗化”的。如:“树静欲眠风浩渺,舟回拍岸水涟漪。”他在给章士钊的信中有:“山木苍苍烟雨歇,几时才见天地合。”诗中意境足可与石涛,黄宾虹之山水画媲美。高二适书法中的画意、审美意象直接感受于自然,缘自于诗性,也得益于哲学。高先生在他读的《杜诗镜铨》上有一段批语:“吾尝谓中国文化史中有三大宝物,即史迁之文,右军之书,杜陵之诗是也。”他称:“读龙门,杜陵诗,临习王右军,胸中都有一种性灵所云神交造化者是也。”

其诗高古沉雄,留存有诗辙等三百余首,尤得力于江西诗派。晚年所撰“读书多节慨,养气在吟哦”可作为其诗文气节一生写照。当然,诗的韵律也油然成为高先生书法潜在的节律,它暗合书法之法,神交诸体流变,畅通主体之情,虚浑圆融,自成一体。其阴、阳、顿、挫,以及飞动的线条和铿锵的运笔,在文化的时空唱和于杜子美、李谪仙、白乐天……

高二适先生尚古,在“古”中求新。这古,是绵延的文脉、是历代的创造,是传统中那最具魅力的神韵。高先生在品评陆俨少画时曾用“古道盎然”四字。虽是评陆俨少,实质也反映了他的美学追求。这古,乃古仁人之心,是雅士风范,是灵明,沉静,清逸的文心,是袭人心魄的文化气息。这古,在书法上即是高老所倡章草之法。二适先生自言“一日无书则不能生”,可知他无一日不与古贤、圣哲对话,在精神世界与天地往还。高先生是一介书生,更是学富五车、充满浓郁书卷气的高士。

原文:《昂扬与儒雅的风骨——谈高二适书法的人格气象》-吴为山

资源出处:《收藏投资导刊》2016年8月总140期


文藏艺术


高二适草书标榜的“生、拙” ,不是历尽繁华返朴归真的“生”,不是洞明机巧尽蔵锋芒的“拙”,而真正的是“生硬、拙笨”。不能因为他郭沫若的一场场文字官司而抬高他的书法。他的字,故作生拙,任笔为体,杂乱无章,他自视甚高的“草书”,大多不合草法,潦草而己。


好运伴我儿子一生


很多人都说他书法厉害,不过我没看出来,也许是眼拙,也许是我跟他书法不是一个套路。不过,他的人品和学识,都是非常值得敬佩!当年,郭沫若发起的兰亭论辩,他能够坚持己见,很有担当和见识。正如孟子所说的,威武不能屈,大丈夫也!








赵富忠笔名破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4f5e000edb5def8fce4c\

一啸子


所以,二适先生的学术与风骨是极受人推崇的。先生书法,就是标准的二王一脉,掺了一点张旭,功底极深。书法好固然好,个性和创新的确还是不足,这也是作学术研究的泥古派的惯例。

创建于2017.12.18

大成国学堂



大书家,近代少有比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