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現代詩越來越不受關注和重視了?

浮生若夢1286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1、古詩每句、每首字數確定,易於記誦。現代詩無此要求。

2、古詩講究音韻、平仄,朗朗上口,具音韻美。現代詩雖也押韻,但不象古詩那麼嚴格。

3、古人講究遣詞造句,重視錘鍊、推敲之功,詩句高度凝練,故杜甫有句雲: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詩云: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4、古人言之有物,情發於中,用詩歌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故西漢學者毛亨為《詩經-大序》裡寫道:“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現代詩多無病呻吟之作。



柘溪散人


把詩寫成了屎,誰還關注?誰還重視?不怕被燻死麼?

那些所謂的句子,論藝術含量,連黃色小說都不如,新聞資訊上的文筆都比它們優美一萬倍。葷段子、美女圖片、小白文、穿越劇、R級片、朋友圈、哪一種方式不比讀現代詩強。

在小可眼裡,現在的現代詩與其說詩,不如說是一種非處方藥,主治胸悶,食管堵塞以及食物中毒,因為看前三行就能把隔夜飯全吐出來,然後就倍覺神清氣爽,宛如新生。以後去一些不必要的酒局,若是不想繼續陪笑,不用裝作不勝酒力,直接讀一首……哦,是半首現代詩,保證吐到人事不省,成功地逃過一劫。

其實現代詩小可也是讀的!只不過口味刁佔得厲害。民國時期的不讀,建國後期的不讀,十年浩劫的不讀,改革開放的不讀,只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部分現代詩,至於徐志摩、戴望舒、汪國真、舒婷、席幕容之類,照樣不讀。我只讀臺灣五六十年代的詩歌,以及同時期香港詩人的詩歌。如果一定要說大陸詩歌,詩歌論壇剛興起時後智能手機出現之前的我也是讀的。民間有太多太多高手,讓小可嘆為觀止。

至於詩歌類網站,小可偶爾也是去的,排行榜一定是看的,但只看排名中間稍後的那些詩作,那些詩真心不錯。其餘諸子,不過爾爾。

偶爾在悟空問答上也能看到相當耐斯的現代詩,只惜只見過兩三首能入法眼的,哪怕是過期的提問,回答沒有任何好處,小可也會費力不討好地認真寫回答,逐句逐段的分析和解讀以及讚美。

來自陌生人的讚美,是衡量現代詩是否過關的第一個門檻。

題主問為什麼不關注?為什麼重視?

寫得惡臭如屎,憑什麼要我關注?

某雖匹夫,亦有傲骨!


亦有所思


西漢學者毛亨為《詩經》所作的《大序》裡寫道:“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這可見詩歌原本是人們發乎情、動於衷的自然心理產物,任何時代、任何人都需要詩歌來抒發強烈的思想感情的。是情感強烈需要表達時的自然語言精粹。

但它不能太長,太長則情感稀釋;不能拗口,拗口則不便“詠歌”;不能晦澀,晦澀則不能普及,從激發廣泛認同;又不能太直白,太直白則少“詩趣”、難雋永。

所以,具備以上種種特點的古體律、絕、小令、散曲就更受歡迎,而恰恰缺少以上幾種熱點的現代詩歌就自然而然地被人們所疏離了。


舞花風


現代詩發展也有上百年,名家名作不少,與古詩相比較,還是難以成精品。詩歌發展上千年,大家對於《詩經》《離騷》《唐詩》《宋詞》等耳熟能詳,而對於現代詩則是沒有那麼廣泛,個人認為是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詩歌本身就是一種很精練的文體,但是很多人追求數量,不追求質量,一些現代詩容易成了白話文,沒有內涵,缺乏思想,沒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沒有邏輯,甚至是絲毫沒有文學看點。

其次,現代詩歌的藝術形式雖然不像古代詩歌那樣精闢,但是也有很多經典著作,像汪國真,徐志摩,席慕蓉等,都是很不錯的。只是在這個繁複蕪雜的社會環境中,部分人比較浮躁,很多人不願意看,不願意讀,不願意品,加上現代詩的宣傳不夠,很多人就以為是很高大上的東西。

第三,現代詩可能出現最多的就是“演出”“比賽”,作為一個節目來出現,平時公共場合出現少。因此,個人覺得還是要多舉行一些活動,像藝術沙龍,現代詩朗讀會,來進一步交流,擴大影響力。


大別山的黎明


所謂″現代詩"本來就不是詩!它只是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時期,中國舊知識分子們摹仿西方字母文字寫成的一種長短不一句子。中西文化不同,把西方模式硬叫"詩",令人費解。中華文化裡的詩與西方不同。把西方長短不一,分行寫出的語句,裹上五千年中華文化外衣叫"詩",久了,露出痞性,當然不受待見。

在中華文化裡詩、詞、曲、偈、打油詩、段子……各種文學形式分的一清二楚。″詩"應該是啥樣,老百姓清楚的很吶!

"歌德拜倫果如何?

詩國新開碧眼科。

李杜蘇黃未必多。

你知嗎?

一半兒焉識(Yes),

一半兒挪(No)!

一一 《曲詞 - 一半兒》民國 - 盧冀野(曾任民國教育部長,譏誚學界裡風行外國詩傾向)


魯中居士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只說一下個人感受。

現代詩和古詩差的太遠了,就這麼說吧古詩寫的是一個精髓,而現代詩只是一張華麗的外表。古詩的高度現代詩根本達不到。再有古詩詞所融入的當時社會寫照都有著很大的意義。再到音律也沒有古詩詞那種呼應的美感,並且現代的很多詩讓人讀完後很迷糊,沒讀懂其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沒有什麼啟發性,好想就是個迷,讓讀者感覺很無聊


一粒孤塵


據我所知,現代詩收到的關注和重視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多,都強!看每年全國各地舉辦的大大小小的詩歌賽詩活動和各評選活動就知道,各網絡平臺每天都推出大量的詩歌,讓人目不暇接!也正因為如此,普通人面對海量的詩歌數量,無從辨別優劣,難以選擇!加上“著名”這兩個字被隨便亂用,大家對著名詩人的期望不實,反而讓人對詩歌生疑,很難掀起一場又一場的熱點,見的波瀾多了,就不覺為驚了,也就好像被淡化了!


八斗12


1寫什麼,怎麼寫?在這兩個關鍵問題上,詩人和讀者有著比較大的差距。我感覺詩人有些超前了,讀者跟不上詩人的節奏。詩人寫的東西,對讀者而言晦澀難懂,不明所以。不能產生共鳴。還是跟我學書法吧



中華好瘦金


我到現在也不明白。這個現代詩的章法是如何把握的,長長的詩,雖然聽過無數遍,要押韻,但要求不太嚴,但我依然感覺找不到北。既然是詩歌,自然也有同一般語言運用不一樣的地方。我已經失去耐心,自然也就那樣了,沒耐心從頭學。現代詩,離我遠了。而古體詩詞則不然,句子短,和仄壓韻,比較易把握。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詩歌和哲學一樣屬於無用之學,無為而為才是真理。有用途的東西,佛學為之有相,有相皆虛妄。詩歌無用才使之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