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同學大棚種菜,不知疫情對菜農有哪些影響?

又見炊煙777


長期來看,2020年上半年,蔬菜市場整體運行將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響發生較大波動。因為蔬菜產業的特點,預計下半年若無重大氣象災害,將逐步恢復正常生產水平,符合常年規律,蔬菜生產將保持穩中有增、供應寬鬆的局面。

考慮近期疫情可能對蔬菜加工需求產生抑制影響,對生鮮蔬菜需求增加,短期內市場價格會保持在高位。由於蔬菜生產季節性強,進入夏季,預計蔬菜產量將大幅增加,部分受疫情影響的蔬菜產區的生產會逐步恢復,蔬菜市場價格肯定回落,綜合考慮蔬菜播種面積增加、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預計2020年下半年蔬菜均價或同比小幅下降。

(1)消費市場的升級

鼓勵大型連鎖超市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開展“農超對接”,建設“場地掛鉤”的綠色蔬菜種植基地,全面推進“蔬菜綠色生產行動計劃”。抓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後市場資源重新配置的機遇,大力發展蔬菜的田間初級加工,拓寬蔬菜產品的銷路,探索一條“綠色蔬菜直供社區”的新模式。

(2)銷售渠道的暢通

疫情的爆發將會進一步改變優鮮蔬菜的交易方式。比如買菜,之前我們還是習慣去菜場,但是這次之後,很多人將習慣於在網上買菜了。

接下來,電子商務、網上交易、電話推銷、社區門店連鎖、冷鏈配送等現代物流方式將會推廣,如盒馬生鮮、京東7Fresh、叮咚買菜等,實現農產品流通現代化。

(3)蔬菜生產更智能

蔬菜生產具有短週期、不耐儲存等特點,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時期,持續時間較長,由於戶外作業防疫的需要以及交通條件的變化,傳統露地蔬菜種植方式將會受到極大影響,城市周邊的設施農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受勞動力成本提高的影響,未來蔬菜生產的新設備、新機械將會逐步推廣,包括新型傳感器的研發投產、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設施、植保無人機、5G網絡、北斗導航等,蔬菜生產將逐步進入數字化、智能化階段。

(4)蔬菜商品化率提高

建設田頭預冷、淨菜加工等商品化處理設施,提高蔬菜商品質量、減少損耗。在外銷量較大的產地和大中城市郊區,按菜地面積和商品化處理需求,配置相應的預冷設施、整理分級車間、冷藏庫,以及清洗、分級、包裝等設備,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擴大銷售半徑,增強市場調劑能力。

未來,食品加工企業與蔬菜主產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在上市旺季進行深加工,製成醃製蔬菜、脫水蔬菜、速凍蔬菜與保鮮蔬菜等,緩解集中上市壓力,增加蔬菜附加值,特別是出現蔬菜“賣難”時儘可能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

(5)供應模式多樣化

統籌考慮城市人口、蔬菜基地規模、交通區位、物流走向,建設和改造大型銷地批發市場和產地蔬菜批發市場,重點建設冷藏保鮮、加工配送、電子結算、信息與追溯平臺、質量安全檢測、交易廳棚和廢棄物處理等基礎設施,建成靈敏、安全、規範、高效的蔬菜物流和信息平臺,保障蔬菜供應、穩定市場價格。

增加城市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等零售網點,重點建設城鄉一體化標準菜市場,配套建設社區菜市場或相應的商業設施,規範發展蔬菜早市、晚市和週末農貿市場,為流動菜販、直銷菜農提供便利條件,方便居民購買。

(6)產業空間的優化

此次疫情對於露地蔬菜種植影響較大,對設施蔬菜的生產影響較小。從蔬菜產業的空間發展來說,城市管理者會優先考慮在城市周邊發展適度規模的蔬菜產業,來保障城市的基本需求;從蔬菜產業結構來說,此次疫情再次突顯了設施蔬菜生產,能快速、多茬、連續生產的特點,而且受外界影響小,蔬菜的設施生產與露地生產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

(7)蔬菜流通信息化

未來,蔬菜生產信息將與流通信息相結合,建成覆蓋全國蔬菜主產區和主要批發市場的蔬菜公共服務平臺,規範信息採集標準,健全信息工作機制,加強採集點、信息通道、網絡中心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定期收集發佈蔬菜價格、供求等信息,在大中城市建立蔬菜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完善蔬菜信息監測、預警和發佈制度。

庖安網是一家一鍵式食材採購服務平臺。通過整合基地農副產品、提供優質安全食材、優化供應鏈、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發展,力爭做食材安全的標杆。以每份食材皆可溯源為願景,安全食材,優選庖安為口號,秉承不斷髮展宗旨,服務食堂和餐廳。節省資源,提高效率是一直在堅持的理念,庖安網您身邊的食材管家。




霸王多利巡戈


我小姨子家就是種植大棚蔬菜的,她家有大、小4個棚,裡面種的主要是芹菜。要象往年一樣的話,蔬菜都會賣到市場上或是客戶直接上門。但今年的役情來了,大年初二各地就封路,我們這邊也不例外。還給我打電話幫著賣,一開始怕賣不完,因為芹菜不能一直長啊,長老了就不能吃了。後來在微信朋友圈及好友群裡一宣傳,這下不得了,定單嘩嘩地,兩天不到,芹菜一乾二淨,還有想要的沒有了。當然她種植的棚面積小一點,如果大了,菜農懇定受影響,光是賣掉就是個問題。


共此食


年前幾乎是沒有影響的,年後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對種植者影響挺大,因為很多批發商都不去拉了,不過很多都在微信群裡訂購,直接把菜送到小區門口,慢慢的也就緩解了,大的商超一直沒有關,日常生活少不了吃喝拉撒,現在的影響是在逐漸減少


谷底月光


這次疫情還是非常嚴重的,幾乎全國都採取了封路、限制出行等防範疫情傳播的措施,湖北十堰昨天甚至實行戰時管制措施,可見疫情的嚴重性,疫病對我國各個方面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對

蔬菜種植的影響也很大,直接給蔬菜種植、銷售、價格、收入都有影響。下面就具體分析一下供大家參考。

對蔬菜種植的影響

就那我們這裡來說吧。我們這裡為了防範疫情,關閉了所有除超市、醫院、農產品交易市場的所有經營活動,當然也包括買農資、農藥、快遞、運輸企業等。關閉了這些,對蔬菜種植就產生了直接的影響,農資農藥店關閉了,就買不了農藥、化肥、種子等,也就育不了苗,由於快遞、運輸企業關閉從外地買苗、買種也買到了,對蔬菜種植的影響是很大的。

對蔬菜銷售的影響

由於農村都採取了封路措施,蔬菜運輸不便,那麼多的飯店、機關學校食堂不許開門營業,造成蔬菜的需求量大降,導致大量的蔬菜賣不出去,有的甚至爛在地裡。人也限制了出行,這也是導致蔬菜銷售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對蔬菜銷售價格的影響

前幾天新聞爆光出,各地的超市的蔬菜都賣出了天價,遭到監管部門罰款的事。其實,蔬菜在超市的賣價普遍都高,但是菜農在批發市場賣的價格真的不高,我調查過,批發市場和超市的蔬菜價格。就拿香菜來說,香菜消費的主力是飯店,由於飯店都沒營業,導致市場需求不高,價格最高的才一元,質量差點的才六七毛,而超市竟然賣到四塊一斤,差價非常驚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是,缺少了飯店食堂這個蔬菜消費主力,僅僅是超市在買,需求量太小,蔬菜不但價格低,而且還不好賣。而超市只所以賣那麼高的價格是因為,小型的蔬菜零售市場都關閉了,消費者只能去超市購買,造成了超市蔬菜供不應求的局面。所以造成了

種菜的銷售價格低,而超市賣價非常高的現象。

對種植戶收入的影響

由於銷售渠道不暢,價格低,造成蔬菜不好賣,賣出去的掙不了幾個錢。所以收入是肯定下降很多的。

總之,疫情對菜農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這些影響不是積極,而是消極的,直接的後果是造成菜農收入降低。而等疫情結束後,肯定會有大量的蔬菜湧入市場,也許會導致價格進一步降低,但是那個時候飯店也都會開業了,蔬菜需求量也會進一步上升的,希望能相互抵消吧。蔬菜價格不能再下降了。


逸風三農


一場疫情檢驗了市場,農業很重要性,保證農民種植積極性更重要,市場更是重中之重。

農產品流通環節中的“短板”,銷售模式中的“缺陷”,在疫情的“肆虐”下暴露無遺,農業發展面臨著一場時代的“大考”。

種菜能賺錢,種地能致富。

序語:一年多來在頭條艱辛的付出,由於“人小位微”,農村的(年輕人)農民不種田,城市的(年輕人)工人不打工現象的累次發聲:

農產品賣難、滯銷,城市價高。菜賤傷農、城市居民買不到便宜菜。菜貴傷民,農村農民卻不增收。上海標準化菜場轉型升級之路,中國農業的發展根本出路。猶如“石沉大海”,根本沒有人會在乎、留意你的存在。

① 蔬菜品類很多 蔬菜種植輸出大省地方的蔬菜,都是大規模種植單一品種,而這些品種卻供應著全國各地。許多地方農民普通存在著跟風種植的觀念,有時候一個鄉,或者幾個鄉,根據市場行情,市場哪個品種火,就會種哪個品種的蔬菜。

② 大規模種植單一品種集約化生產,機械替代了人工,通過規模化效益,種植不需要那麼多人了,種植大戶僱用部分年齡大的,就可得到想要的利潤。城市發展的虹吸效應,年輕人進城打工了。

③ 許多地方因為種植大省的規模種植,本地菜就沒有優勢了,出現了“種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現實,很多地方的農戶就少種、不種了。年輕人也都出外打工了。

同學大棚種菜,不知疫情對菜農有什麼影晌?

疫情下,農產品流通環節中的“短板”,銷售模式中的“缺陷”在許多城市出現了。

出於疫情防控需要,減少人員流動。物流沒有原來方便了,導致很多地方會出現蔬菜水果的短缺,反而一些欠發達的地區,本來蔬菜平時都是本地供應,疫情來了反而沒有那麼多的物質緊張。

③ 不要去“對賭”市場,而是“要做”市場!種菜能賺錢,種地能致富,疫情下,農業發展的商機己經出現。具體操作,如有興趣,建議參考本號系列文章:疫情下的上海市場。


夢中翔之夢


這次的新型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很大。我們農業更是如此,農產品銷售難。特別是現在的蔬菜和草莓的大棚種植,正在銷售旺季。因為深受疫情管控影響,更是雪上加霜。

一、種植蔬菜的經濟效益好

現在農民種植糧食只能勉強維持溫飽,根本就沒有什麼利潤。所以現在我們農民唯一的出路就是種植高效農作物。比如蔬菜或者是水果。

二、大規模的種植蔬菜必須要有一個成熟的銷售模式和市場運營。

但是由於國內的農業產業缺少統一規劃,種植面積和佈局不合理,農民的盲目發展而導致供求矛盾不協調。經常會出現農產品銷售難,價格不理想。菜賤傷農現象年年時有發生。

三、由於各地封城封村封路和交通管制,所有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停市。

農產品滯銷,一直是農民的痛點。再加上這次疫情防控管制,銷售渠道不流通,一方面城裡的居民上大型超市買菜難而且很貴,另外一方面菜農的菜又難銷售,沒有市場,沒有收購商,沒有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而且價格很低,增產不增收,損失很大。

四、蔬菜的保存期短,不耐儲藏。

除了大白菜和土豆、蘿蔔比較耐儲存以外,別的時令蔬菜的保存期只有三四天,如果銷售不及時就會變老了或者是爛掉了,沒有商品價值。

五、需要拓展銷售渠道和新的銷售模式

比如,充分利用網絡銷售和微信電商銷售,替代傳統的銷售模式。我們農民要學會與時俱進,多條腿走路。

總而言之,這次疫情對我們農業的衝擊很大,要多想辦法增加收入,並儘量自救,減少損失。願疫情早點過去。社會生產生活步入正規,儘快的復工復學,市場和交通恢復正常。我們農民和農業才能正常生產和發展。


西羅家鐵把甜瓜


個人覺得影響會很大:

受本次疫情波及,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餐飲行業集體暫停營業,背後供應鏈也全線暫停,蔬菜水果、禽肉類供應近乎集體停擺。加上疫情防控導致的物流不暢、人力緊缺等因素,也給農產品運輸、商場超市補貨帶來影響。

目前農村實行了很多出行管制,像我們這邊出去買菜也給三小時時間,而且每戶兩天出去集中採購一次。城鎮也越來越多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小區人員出入次數受限,小區業主大多采用網上手機APP軟件預定蔬菜水果,像叮咚買菜APP 每天都是預約爆滿。所以目前情況如果沒有較好的網絡平臺,以及相應的送貨到家措施,很難出售自己家的農產品,為此很多農民朋友損失都慘重。


小松鼠杉杉


首先這次疫情對種植蔬菜大棚的影響還是挺大的。1.現在外面的飯店都是關門的。大的菜市場也是關門的對菜的需求就減少了許多。2.全國都採取了封路。限制出行等防止疫情轉播的措施。導致蔬菜運不出去。現在就是有些對口超市的送菜的商販沒有受到影響。你可以去找這些人。現在就是城裡人買不到。農村菜賣不掉。當地政府應該出頭為老百姓做點事。。


badboy17064066


作為一個在農村與大棚種植戶打了十幾年交道的農村創業者來說,這次疫情對我們果蔬大棚種植戶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我覺得這次疫情對農村大棚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1、部分農產品銷售渠道受限,或會出現滯銷本來春節前後是農民銷售的旺季,但是受此次疫情影響,前來集中收購的外商人數明顯減少,再加上交通管制力度加大,運銷隊伍出現嚴重“缺編”,農副產品出現了滯銷現象。、部分農產品銷售渠道受限,或會出現滯銷本來春節前後是農民銷售的旺季,但是受此次疫情影響,前來集中收購的外商人數明顯減少,再加上交通管制力度加大,運銷隊伍出現嚴重“缺編”,農副產品出現了滯銷現象。

2、農產品流通成難題,亟需解決農產品流通的"綠色通道“

農產品再多再好,運不出去只能是血本無歸。因部分地區的封路政策,農戶生產的農產品運不出去,急需的生產資料運不進來,將面臨巨大的損失。特別是像草莓這種不易儲存過年期間大批量成熟的產品,損失比較大。

疫情當前,加強防控措施無可厚非,但“一刀切”的封路政策實則不可取。對於所有農業人,都急切地希望恢復正常的農資、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需要綠色通道,唯有流通順暢,農業人才能看到希望!“一刀切”的封路政策實則不可取。對於所有農業人,都急切地希望恢復正常的農資、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需要綠色通道,唯有流通順暢,農業人才能看到希望!

3、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觀念會愈來愈理性、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觀念會愈來愈理性

居民會更加重視吃的安全、吃的營養,對大健康、有機綠色食品、藥食同源食品、功能食品的需求會增加,對農產品提出更高要求。這也為綠色農產品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遇。

4、互聯網買菜正在加速滲透生活、互聯網買菜正在加速滲透生活

線上購買蔬菜水果的觀念得以普及,未來可能成為一種趨勢。

我們合作社的黃玉黃瓜已經上市,但是由於疫情嚴重,批發商進不來,東西賣不出去,所以50多歲的我也開始跟兒子學習互聯網,想通過網絡賣出東西,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在家,接下來幾年互聯網對於農業肯定會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大棚種植戶也應該行動起來,利用好互聯網。

5、疫情或引發農業春耕用工不足、疫情或引發農業春耕用工不足

從疫情對農業的影響來說,消費端、流通端首當其衝,生產端緊隨其後。由於部分道路封鎖導致的流通不暢,再加上人手不足,春節期間,水果、蔬菜產區出現嚴重滯銷,而城市裡由於供應不足,價格偏高。

6、春節前後一般是農業生產物資調配運輸的重要時間,比如種子、化肥、農膜等。果樹類馬上要開始做花期前的準備工作,大田作物比如甘蔗、早稻、南方花生也開始進入新年度的育種/播種期,這些都需要大量農業用工。但農民在家隔離,不僅導致一些應季蔬菜水果難以及時採摘,同樣也影響年度生產。播種期,這些都需要大量農業用工。但農民在家隔離不僅導致應季水果難以採摘,影響年度生產,可能對春季作物耕種也有一定意向。

以上是本人一點拙見。



茂豐老爹的田園生活


疫情對於菜農一定是會有影響的,只是影響的程度,會因為所在區域疫情的不同程度而有所差別。疫情嚴重的地區,管理也很嚴格,隨著交通的阻滯,以及各大超市、商場、飯店等的關停,人員流動量大大減少,供需嚴重失衡,致使大棚蔬菜廣泛滯銷、積壓。大量菜農因為儲存及保鮮問題而傷透腦筋,進而造成很多蔬菜因積壓太久而腐爛變質,使廣大菜農遭受巨大損失。疫情較輕地區管理相對寬鬆些,蔬菜的損失總體來看還是輕微一些。大棚蔬菜對於時令要求極為嚴格,一但過了時令,遭受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