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方方日記是什麼?怎麼這麼火?

精神心理在線


是真實客觀再現了疫情發生以來,武漢民眾的生活和心態的文字記錄,從日記中讓民眾能夠體會到生命,家人,朋友的情宜,同時也給我們經歷這場大難的武漢人以反思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思考沉澱。


王西2


今天答個題外題,所以說它是題外題,因為它不屬於“國際領域"範疇,它的標籤是“文化”。

芳芳,原名汪芳,1955年出生,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丶湖北省作家協會兩屆連任主席丶省文學創作系列高評委會主任。文學作品多次獲獎,是當代中國有思想丶有影響的文學創作人物。


方方本次在全國走紅,不是因為她的文學作品,而是她的關於“武漢封城"冠狀肺炎病毒的《武漢日記》而“一炮走紅"。

汪芳的“特殊日記"《武漢日記》,社會褒貶不一。基本上分為兩大派系:褒獎派和貶損派。褒獎派認為方方的日記,有社會責任感,有社會擔當,敢說真話實話,敢於針伐時弊,語言真摯犀利,不失“魯迅文風“。

有人引用了她的一段話:“檢驗一個國家的文明尺度,從來不是看你樓有多高,車有多快,不是看你武器有多強大,軍隊多威武,不是看你科技多發達,藝術多高明,不是看你開會多豪華,焰火多絢爛,甚至也不看你有多少遊客豪華出門,買空全世界。檢驗你的只有一條:就是你對弱勢人群的態度。"針對方方日記,並評價她日記語言:樸素平易,如話家常,沒有賣慘博同情,更沒有浮誇矯飾“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這是褒獎派對方方《武漢日記》的客觀評論。

貶損派則批評方方,過渡張揚社會“黑暗面",在疫情面前製造恐慌;日記多為道聽途說,文學成份過多,不利於社會安定。

芳芳是我們尊敬的作家,本人認為武漢日記的描述,基本上是基於事實,因為我們就住在武漢的周邊地區,而且在武漢也有很多親屬朋友,芳芳以社會責任感記錄當下的社會現狀,一般人是不具備這種動察力的,你有同等的洞察力,你的日子也不一定能夠發表。當然,芳芳在日記中加進了自己的觀點,為的是引起社會的反思,中國有句話叫做: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只有反思的社會,才會得到更多的經驗和教訓,反思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


芳芳日記或許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激勵人丶感動人的芳芳文學作品,期待芳芳為大眾創造更多的有內涵的文學作品。

方方,是大家最關注的文學作家,建議大家重讀方方的過往文學作品,全面瞭解方方的創作歷程。她最起碼是一個有良知的文字工作者。


老狼48440790


不出意外的話,方芳也被隔離在家裡,在斗室裡以小女子思維臆想外面的事情,以至於她所發出的照片是假的,瘟疫當前且對外面信息不暢引起的焦慮和不安可以理解,但這不是方芳的正常水平。她看不到那麼多人所付出的努力和那麼多白衣身影前仆後繼與病魔的搏鬥,日記充滿著悲觀、失望,然後延伸到質問和指責。試問這位作家,當你的家人被確診為癌症之後,你是告訴他,醫生誤診了,你沒救了,現在我該去寫日記傾倒情緒了,還是告訴他,有很多人在為你努力,你有很大希望,我們一起共度難關?

這不是方芳擅長寫的小說,這也不是一篇日記,其中意味深長,似有所指,看過的人都明白,別裝糊塗一一沒有強大的軍隊壓艙,美國靠經濟政策就可以讓我們資產清零,你所在的武漢現在應該是叫楚國;你可以寫巜一地雞毛》,為什麼就不容忍同為精神產品的焰火禮炮?面對誰都沒有見過的瘟疫,方芳,你來,你來當家作主,你怎麼辦?你會不會出現些許的慌張和失誤?所幸我們生活在這個偉大的國度,所幸我們的領導者不是期期艾艾的作家,我們的人民還有寬容和堅韌,我們還不至於大難當頭、大敵當前還在媒體上相互攻擊、在議會里拳打腳踢,疫情事態正在一切向好!

請這位體制內的作家放大你的胸懷和視野,站高你的位置,從宏觀上判斷局勢,做一些你該做的事。你發表了日記,抒發了你自己,你考慮過後果沒有?記住你是拿著工資的人,你也有一定的影響力,這個時候是為一己之快還是獻一己之力?封閉一座千萬人口的大城市舉世未見,所引發的各種風波和聲音是預料之中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擔當,需要千千萬萬人的忍耐和理解,幸好武漢市民非常配合,但是這個聲音發自於我們的體制內的方作家、主席就不恰當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關注的不應該是明星、作家、公知,我們更需要千千萬萬的勞動者、志願者、赴死者。那些被隔離在家裡的人們確實可憐,信息途徑太少了,心理上也脆弱和焦慮,容易受到誘導和欺騙,引發憂慮和爭論,包括方芳本人就被一張朋友發來的照片所欺騙,可以預見,但不可理解。

有的人把芳芳捧得高高的,奉為精神燈塔、民生領袖、骨氣文人,不信聯播信方芳,當他們有一天從家裡輕輕鬆鬆走出來,平平安安重見陽光的時候,他們會明白是誰在力挽狂瀾?又有誰為之犧牲。

方芳的作品裡頭有世間煙火、也有自我奮鬥,這一次讓我們看到了一篇求生日記和問責聲討書,偏偏為什麼不能是魏巍的巜誰是最可愛的人》、李存葆巜高山下的花環》、年輕記者護士的《戰疫日記》?求求你了,方作家、主席,這個時候去當一個力所能及的志願者,比寫以個人日記形式而事實上的通稿要強。

最後與方芳共勉,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尊重事實,體驗生活,走出來看看吧,感動一次吧!被封閉的不止是武漢人,也還有幾千萬的湖北人為了防止向全國傳播而安心陪封;白髮蒼蒼的鐘南山還在嘔心瀝血;年輕的戰士和母親向武漢只進不出;菜地裡的蔬菜還有人在從地裡拔起來送到超市才能送到你家門前;三五名社工和志願者,除了防疫之外,要為小區裡幾千個家庭人買菜買米甚至買菸買啤酒,因為義務救助服務的質量不高,也有捱罵的,我見過電信單位的女志願者扛著50斤重的大米,邊走邊哭;成千上萬的黨員就地轉崗在小區門前看門;我與我的家距離5公里,有兩個小孩,我已經一個月沒有回家了,既是因為工作也是因為小區被封閉,我目睹了我身邊所發生的事,我欣慰也感動,雖是一介小民,但我心中向陽,匯入洪流,與時共進。


MrWang20141212


因為人家是作家啊!但說實話,所謂此次疫情中的日記,很多都不是她現場見到的,只是根據別人說的,然後進行藝術加工,在英武看來,跟當初“咪蒙”製造焦慮、賣慘吸引眼球沒什麼兩樣!

對於武漢那裡的情況,因為有幾個戰友在在哪裡,所以有些信息會知道多些......但是,當你看了這個作家的日記,你就感覺:一個作家,沒有去現場,怎麼可以添油加醋去寫現實災難題材,好像這個應該是新聞記者的事情,她一個作家可能會有采訪權,但的發佈涉及現實題材的文章,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審核機制?

別說英武思維僵化,英武其實因為這個記者證挺苦惱,本想努力拿證,結果發現返回地方之後部隊的記者證就作廢了,沒辦法。

幾點看法:

一個是不在現場就不應該寫現實的災難。從現在各種尤其是官方報道,包括從鍾南山原始幾次接受採訪,我們可以推測聯想一個半月錢到底是什麼狀態?但是,僅僅是我們的聯想,也知道當時醫護人員感染肯定很嚴重,很多人排隊12個小時等等等等......但是,我們或許可以在若干年後寫進文學作品裡面,但現在抗擊疫情正當時,不應該再製造恐慌心理,更不應該以此為理由,在接受媒體報道的時候說:我們應該儘快進行心理干預......闊以闊以,你確認你的文字描述的,你採訪當事人了嗎?

另一個是既然想要以日子形式記載疫情下的眾生相,任何一個日子裡面描述的事件案例,都應該是真實可溯源的,算是紀實類文章。比如事件時間、地點、人物、數據、物證、旁證......總不能一句“化名”就可以亂杜撰吧?

最後一點兒:既然是紀實類的文學體裁,就要評論客觀真實有來源,最好真實性來自於官方和當事方,而不是採取模糊方式處理!

不要被別有用心的勢力給利用了!


英武


方方,是武漢籍知名女作家汪芳的筆名。作家今年66歲,現居武漢,有作品《萬箭穿心》等等,她的作品深受讀者喜愛。

“方方日記”是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作家記錄疫情下武漢人生存狀態、個人感悟的文章,在頭條每天更新。

日記的視角不同於媒體報導,更多側重於記錄當下武漢小人物的真實經歷,也不乏對疫情處置不利的針砭。作者文風犀利,被部分讀者譽為“敢於直言,有民國文人風骨”。但也有部分讀者認為,作為知名度和影響力較高的作家,在此特殊時期記錄並展示過多負面信息,缺少正能量,因此在網上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在頭條搜索方方日記,自己親自去看一看文章內容,也看一看自己是支持哪一方意見。


翡冷玉翠珊瑚豔


方方日記就是把自己聽來的記下來,加上自己的猜想和感想,讓子彈飛一會兒,


梅山新視角


湖北省原作家協會主席方方,在武漢疫情期間寫的文章,稱為方方日記,真實冷峻地記錄了疫情期間的人生百態。


安博李志勇律師


方方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作家,能夠在當下疫情肆虐的武漢,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了前線的點點滴滴,有希望,更多的是焦慮,把現實中隱藏的種種問題暴露出來,不做千篇一律的一個聲音,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存在。


金老師935


這事可謂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客觀地說

方方日記一方面展現了作家性格的率真和良心

另一方面也是有著自己視角與觸角的侷限

俗話說人無完人 金無赤足

我相信她一定會自我檢視 自我進步

方方也是一個好人 沒有壞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