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想象一下,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阳光明媚,微风轻拂,一群八九岁的孩子在捆好的稻谷旁边,玩瞎子摸人的游戏,他们开心地闹着,笑着。远处是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孩子们玩完游戏后,一起向着稻田奔跑。那一声声快乐的笑声,回荡在田野;那一个个蹦跳的背影,活跃在田间。

这一幕令人心向往之的场景是电影《听见天堂》里的开头,该影片由意大利克里斯提诺・波顿执导,于2006年在罗马电影节上映。上映之初,备受好评。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孩子们正在玩瞎子捉人的游戏

次年,《听见天堂》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也因为该片获第51届意大利大卫奖大卫青年奖。好的作品,大家有目共睹。

《听见天堂》根据导演的朋友--盲人音效师米可·曼卡西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失明的孩子米可,如何克服磨难,打破偏见,成为一名世界一流声音剪接师的故事。

01 不要害怕失去,那些失去的会以其他方式到来

米可出生在意大利一个穷乡僻壤的乡村,他有爱他的爸爸妈妈,有时常跟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生活虽不富裕,但却开心。他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是电影。米可的梦想就是长大后成为一个一流的电影师。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米可有一次在家玩弄那把来复枪时不小心走火,他的人生也从此陷入黑暗,最终父母不得不把他送入盲人学校。

当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会另给你打开一扇窗。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平衡的,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失去,他一定会在另一方面得到。

虽然米可的眼睛看不到了,但他仍拥有感知世界的能力,那就是通过耳朵来倾听,来感受。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听见天堂》里,唐老师留了一个有关“季节”的作业,要求大家写一篇关于季节更替,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的文章。别的同学都按照老师的要求教了作业,而米可的作业却令老师惊奇与感动。

他用录音机在两个窗户间录制了风声,在浴室的喷头下录制了雨声,在厨房用铝制盒子录制出了打雷声,在室外录制了小伙伴用嘴唇模仿大黄蜂的声音。不到一分钟的声音播放,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雨过天晴的场景,狂风暴雨之后是鸟语花香。生动形象,活泼有趣。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原来很多东西不只可以用眼看到,还能用耳朵听到,而且由听觉带来的盛宴跟视觉是不一致的。那是聆听,是感受,是想象,也是新的发现,对自然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

米可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并且利用了他对大自然独特的听觉感受,让唐老师,让观众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认识了四季的更叠与变换。其创意与感知,令人震惊。

湖北女诗人余秀华在某些方面跟米可一样,上帝让他们失去了一些能力,但却在另一方面发挥出了他们的潜能。余秀华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长大后行动不便。而且由此,给她以后的学习、工作、婚姻都带来了很大影响。

身体的残缺一度折磨着她,但是上天给了她自由的灵魂、丰富的情感、细致的观察,是这些,是她对生活的热爱,让她变成一个非常有灵性的诗人。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上天没有抛弃她。像米可一样,她也没有抛弃自己。她用自己的所见所想,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令人感动的诗歌,是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中国底层妇女生活的展现与关注。

上天是公平的,它不会让我们一味地失去,也不会让我们一味地得到。如果我们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它一定会在别的方面给予我们弥补。所以当我们失去的时候不要害怕,对生活抱以幻想,对未来抱以希望,一切不好的都会过去,一切好的都会以其他方式到来。

02 “问题孩子”遇到好老师,人生会开启新的篇章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是上天给予父母的礼物。有的孩子从小听话懂事,父母很喜欢;有的孩子处处调皮捣蛋,父母很头疼;有的孩子先天残疾或后天残缺,父母很心疼。

米可就是这样一个令父母心疼的孩子。他因为玩枪不小心走火,双目失明。不管父母有多不忍心不愿意,但是他们不得不把10岁的米可,送到寄宿盲人学校读书。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在父母看来,只要米可能顺利地念完小学,他们就已经很开心了。在盲人校长看来,米可好好学习编藤,将来可以成为一名编织工人或接线生。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难道每个有问题有残缺的孩子,人生就没有别的可能性吗?大人们一定要按照现有的情况来安排他们的人生吗?难道他们就不能有别的发展吗?

《听见天堂》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不是。一个盲人,也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也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中间的关键问题是能遇到好老师。毫无疑问,影片里的唐老师就是一位好老师。

米可上他的第一堂课,极不配合。课堂上唐老师对米可说:“我注意到音乐家在弹奏时,他们会把眼睛闭上,为什么,这样可以感受到更强烈的音乐,音符会蜕变,变得更有力量。”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是唐老师的这句话触动了米可,由此他才利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去感受,进而完成了那个“雨过天晴”的录音作业。

虽然盲人校长对米可的行为很不赞同,并没收了录音机。但是唐老师却对米可表达出了赞赏与肯定,他甚至还送了米可一台录音机。他鼓励米可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不要放弃他的天赋。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如果米可遇到的老师不是像唐老师那样,懂得发现孩子的天赋,鼓励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并给予孩子赞赏与肯定。那么米可的人生肯定是另外一番模样,他不会变得这么有创造力,更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可能变得孤僻、自卑、敏感。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有残缺的孩子,即使某些方面不如正常孩子,但是只要能遇到一位好老师,那么他的人生也会有新的可能。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的伊夏也是一个“问题孩子”,功课差,上课常跑神,被老师抱怨,被同学嘲笑,甚至被父亲责骂。任谁来看,这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伊夏自己也痛苦不堪。

但是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发现了伊夏的天赋。这个孩子在画画上所表现出的天赋是惊人的。他有敏捷的思路,丰富的想象力,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也比别的孩子强很多。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就这样在尼克老师的帮助、鼓励与悉心教导下,伊夏完成了一篇又一篇惊人的画作。他也由从前的沉默寡言,变成脸上逐渐露出笑容的孩子。

不管是米可,还是伊夏,他们都是问题孩子。因为遇到一位好老师,他们的人生有了新的转变。也正是因为这位好老师,他们才能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由此可见,好老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能不会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像唐老师或尼克那样的好老师。

但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要承担起这一角色或任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鼓励、安慰、力量,帮他们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这才是老师或父母的职责所在。

03 打破固有的偏见与束缚,盲人也能拥有并追求梦想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是让我们学到知识?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是帮助建立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是把不同的我们最终都变成相同的一个人?

电影《听见天堂》里的盲人校长,就是这样一个把所有的失明孩子都变成一个人的教育者,实践者。

他反对唐老师的教育方式,反对米可做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事情,甚至要开除他。在他的认知里,所有被送到盲人学校的孩子都一样,都应该好好学习编织藤椅,将来进入到社会上,成为一名编制工人或接线生,能维持生活,这就够了。

因为他们是盲人,他们没有自由,也不能奢求自由。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盲人校长错了。如果把所有的失明孩子都变成纺织工或接线生,这才是他教育的最大失败。这个社会缺的不是一模一样的纺织工或接线生,缺的是一群有创造力,能在各行各业有所作为的人才。而谁又规定这些优秀的人不能是盲人呢。

是的,米可看不见,但他有对外界超强的感知能力与倾听能力。就像唐老师说的:“他有自己生活的方式,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去倾听生命,表达内心,他跟别人不一样。”

盲人也一样可以有自己想做的事,盲人也一样可以有梦想,盲人也一样可以去追求所爱。人跟人之前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残疾或缺失,就剥夺他们自由生活的权力。

所幸的是电影结局,盲人校长被要求下台,学校被要求实施教改。最终自由打败了束缚,盲人学校被废除,失明的孩子可以进入到正常学校就读。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而米可,那个整天拿着录音机,录制各种东西,有各种奇思妙想,对电影尤其喜爱的小男孩,日后成了意大利电影界最著名的声音剪接师。

盲人学校的废除,对于意大利盲人的教育是一次历史性的改革与推进。从此,那些失明的孩子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各种知识,各种技能。

他们的职业也不再是固定的编织工或接线生,他们可以成为医生、老师、歌手、作家、律师、会计等。他们的职业也有了多元化,人生也有了多种选择,幸福感与满足感也大大增加。

人跟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对方看不到或听不见,就剥夺他们追求自由,追求梦想的权力。也不能因为对方或身体残缺或智力残缺,就看不起他们。

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能做的事情,也许他们做不到;但也有可能他们能做的事情,我们却做不到。

电影《听见天堂》里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场景,米可和另一个先天失明的男孩坐在树上。男孩问米可:“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米可回答:“蓝色。”

“蓝色像什么?”“像是骑脚踏车时,风吹在你脸上的感觉。或是,像海。”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米可这一句对蓝色的比喻,让这个失明的小男孩感受到了蓝色。

如果让一个正常的人来形容蓝色,我想也不一定有米可形容的贴切、自然。

电影结尾,米可又回到了那个稻场,又回到了那些小伙伴中间。米可的眼睛被蒙上东西,他们又一起快乐地玩起了瞎子捉人的游戏。

夕阳的余晖映照在他们脸上,米可又融入到了他们中间,他们一起向着金黄色的稻田奔跑。原来他们一直都在这里等着米可的回归。

盲人也能像常人一样生活,也能像常人一样寻梦。世界第四大男高音、意大利著名歌手安德烈·波切利也是一位盲人。

豆瓣8.9:打破偏见,冲破制度,盲人米可终于成为一流声音剪接师

看不见东西并没有干扰他,反而让他在音乐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获得过圣雷莫音乐节最佳新人、古典音乐奖杰出音乐贡献奖、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等多种奖项。专辑《神圣咏叹调》,销量超过500万张,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古典乐专辑。他被评作“拥有被上帝吻过的嗓子”。

一个人即使看不到,他也依然可以完成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一如米可和安德烈。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盲人身上的潜能,以及另外一些可能。只要心存梦想,并付出行动,不管是不是盲人,我们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