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云办公、远程会诊、智能机器人……5G技术成防疫“尖兵”

云办公、远程会诊、智能机器人……5G技术成防疫“尖兵”

来源/东方IC

云办公、高清直播、远程会诊、智能机器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在这场战“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疫情防控中的“神兵利器”。

“5G+医疗”大显身手

几天前,由上海移动联合达闼科技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提供的两款5G云端机器人“疫”线上岗,将承担隔离病区内药物配送、全天候消毒等工作。

此次投入使用的药品配送机器人可根据设置实现物资分发回收、携物跟随等多种功能,全自动点对点配送隔离区药物,减少人员频繁进出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装载了消毒水箱的清扫机器人可以一个“人”承担起病区走廊等区域的清洁工作,通过摄像头、传感器自主定位医院内环境、规避人流,24小时“全职在岗”,对病区内地面清洁消毒,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上海移动介绍,通过5G网络构建“云计算——数据传输网——边缘计算——智能设备终端”协同解决方案,让机器人精准感知周边环境,实现智能化服务。目前全市共有6台5G智能机器人在4家医院“上岗”服务。

2月27日,依托联通5G技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携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灿茂教授,为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医疗队进行了一场重症病例的远程会诊。

在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的5G网络的支撑下,HIS(医院信息系统)和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里的海量数据,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武汉之间高速传递、交互。

负责这场远程会诊通信保障的中国联通上海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医疗影像数据越来越多,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张CT医学影像的文件小则数百兆,多则几个GB,传输过程中任何一帧画面的丢失,都可能造成误诊或漏诊。此外,像远程手术等高难度、高精度的操作,不仅需要8K视频的直播,还需要极低的时延保证操作,这都是5G网络的特长。

刷新远程办公新体验

据中国联通大数据公司透露,复工率较高的浙江和上海,由于服务业占GDP比重都高达一半以上,多数公司不需要全员到岗,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云办公来完成,因此“在岗率”在全国排名并不高。当前高度发达的信息化产业,足以支撑居家办公的需求,这些居家在岗的员工,支撑着大批的第三产业正常运转。

除了企业微信、阿里钉钉,字节跳动飞书、华为云WeLink、Zoom视频等正在悄然杀入在远程办公领域。但诸如网络卡顿、场景单一等问题也频频出现。

未来,当5G网络、物联网等“新基建”大规模铺开时,远程办公的发展必然会迎来全新局面。当家家户户都接入了低时延、高速率的网络,当工厂的每台机器都安装了能够联网控制的传感器,远程办公今天存在的痛点不仅可以被解决,还将引发更多行业更深远的变革。

期待智能城市新应用

疫情防控期间,一批5G红外测温检测设备出现在医院以及火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此类设备主要采用快速热成像技术配合环境数据算法,通过在目标场所部署红外测温仪器,对人群进行规模监测筛查,快速查找并追踪温度异常人员。上海电信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5G网络,相关信息能够高速回传监控中心,可实现快速精准体温筛查,有效提高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追溯的防疫抗疫全流程效率,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多便利。

一场疫情,牵扯出众多迫切的5G应用场景,给人们展现了5G未来惊人的市场潜力。无人运送车、无人售卖系统、在线教育和娱乐、小区人员和物资供应管理等都可纳入智能化的统一管理。未来5G世界,这都是迫切的市场需求。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