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為什麼?

寶黛釵鳳璉平尤


歷史好像沒有發生過,皇帝一般不會賜死太皇太后,最多也只是軟禁。比如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就因為嫪毐的事被軟禁,最終抑鬱而終。


大輝boss


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是皇帝法律意義上的母親和奶奶,對應的就是生母和親生奶奶,按照古代繼承法,這兩者常常不一致。古人治國講求孝道,禮儀綱常是國家基石,皇帝必須垂範,所以,即便是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出現違法犯罪行為,一般都不能處罰,更不能賜死。

不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不是一般人,她們首先是政治的產物,既然是政治人物,就不可避免陷於政治鬥爭。由於政治鬥爭,被皇帝賜死的皇太后至少有兩位,太皇太后還真沒有出現過。

皇太后、太皇太后與皇帝的關係

古代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位男子可以有多為妾,但是隻能有一位妻,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妻,即皇后,其她的嬪妃統稱妾。妻,亦稱嫡妻,妾,亦稱庶妻,妻所生兒子稱嫡子,妾所生兒子稱庶子。嫡長子是家族政治遺產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只有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庶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父親的政治遺產。

自然,皇帝去世後,隨著新皇帝上位,原來的皇后就升任皇太后,原來的皇太后就升任太皇太后。從太皇太后、皇太后,到皇帝、皇后、太子,統稱嫡系,身份是君。

也就是說,從法律意義上講,皇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帝是平等的,是法統唯一承認的親緣關係。假如皇帝跟太后、太皇太后不存在血緣關係怎麼辦?對不起,你必須承認,因為你繼承皇位的前提條件就是嫡系,必須與原來庶系生母割斷母子關係。

歷史上很多皇帝登基後,都不敢對親生母親有超越禮儀的封賞,更談不上承認母子關係,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其實遠離生母恐怕也是避免尷尬的最好辦法,否則母子相見,母親還得給兒子叩頭。這就是宗法制的死板,帶來的負面效應。按照這個規定,皇帝賜死皇太后、太皇太后,就等於殺了親生母親和親生奶奶。在古代,無論是從法律還是道德上講,都是不被允許的。

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了怎麼辦

可是,萬一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了怎麼辦?處罰還是不處罰?

比如,秦始皇的母親趙太后,與假太監嫪毐私通生子,甚至陰謀作亂。再比如鄭莊公的母親,暗中幫助公子段謀反。

當然不能用法律直接處罰了,因為在古代禮法才是根本大法,按照禮法,子為父隱是合法的,也就是說,長輩犯法,晚輩有義務替他隱瞞,不算犯罪。自然,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也不能處罰,否則反而是皇帝違法。

所以,鄭莊公和秦始皇只能發誓與母永世不相見,作為對母親的精神懲罰。

臣民會不會有意見?沒人會有意見,因為太后和太皇太后,不光是皇帝的母親和奶奶,她們還是天下臣民,所有人的母親和奶奶,誰敢說三道四?皇帝想處罰,天下人還不幹呢!

歷史上死於皇帝之手的皇太后

凡事都有特殊,雖說皇帝不能公開賜死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但是她們的身份畢竟不同於普通百姓,她們首先是政治人物,逃不脫政治利益的糾葛,當她們與皇權產生矛盾衝突時,結局恐怕就不一定按理出牌了。

晉武帝第二任皇后楊芷,是第一人皇后楊豔的堂妹。楊豔是晉惠帝的生母,楊豔去世前,憐惜兒子年幼,懇求晉武帝立堂妹楊芷為後,以照顧晉惠帝。晉惠帝登基後,楊芷被尊為皇太后。

可是,楊芷的父親楊駿,與皇后賈南風陷入了殘酷的政治鬥爭,結果楊駿失敗被殺,家族一千多人被滅口。楊芷也被牽連,剝奪太后尊號,反過頭來給兒媳賈南風磕頭,求她饒過自己的母親龐氏。

後來楊芷被圈禁於金墉城,連續八天不給供食,被活活餓死!楊芷之死,雖然賈南風是幕後黑手,晉惠帝的默許罪責難逃。

如果說晉惠帝殺母還有點遮掩,海陵王完顏亮殺嫡母徒單太后,則非常露骨並極其殘忍!

海陵王完顏亮是金朝唯一不被承認的皇帝,沒有諡號和廟號,後人只能稱他為海陵王。完顏亮靠政變殺害金熙宗上位,按古代法律,完顏亮登基後,冊封嫡母徒單氏為皇太后,生母大氏為太妃。

不過徒單氏對完顏亮殘暴的行為並不認可,多次訓斥他弒殺金熙宗,及酒後失德的行為。本來就對生母不能立太后就很不滿意的完顏亮很生氣,多次威脅要殺掉嫡母皇太后。好在大氏與徒單太后關係良好,在大氏的勸阻下,完顏亮隱而不發。

後來,完顏亮決定發動對南宋的全面軍事行動,徒單氏激烈反對,惹怒了完顏亮,他惡狠狠地說:“非朕母,乃梁宋國王之小妻也。”於是派人將徒單太后,殺害於寧德宮,連她身邊的十幾名奴婢也一起殺光。

事後,完顏亮仍覺得不解氣,又把徒單氏的屍骨,扔進河裡以洩憤!

這可能就是歷史僅有的皇太后被皇帝殺害事件,太皇太后被殺還真沒發生過。

可見,作為地位最尊貴的女性,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哪怕有違法犯罪行為,也不會遭到皇帝的殺害,相反,由於政治鬥爭,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反而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那時候,皇帝再也顧不了孝道了,也不在乎天下人的指責了!


尋根拜祖


當然不行,皇帝雖然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卻不能賜死太皇太后,公開賜死更是不可能。



太皇太后這個稱呼的由來

太皇太后是打從西漢叫出來的。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政權後,每次父親劉太公見到自己也要下跪,因為皇權,這是沒辦法的事兒。可劉太公畢竟是劉邦的父親,孝順的劉邦心裡不忍,於是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自己的父親劉太公封為“太上皇”。既然有太上皇,那麼太皇太后也就應運而生了。

此後的唐、宋、明、清一直效仿漢朝做法,太皇太后的叫法就這麼沿襲下來。

皇帝不能賜死太皇太后有兩個原因

一、跟“孝”有關係

中國是禮儀之邦,尤其是古代封建社會,儒家思想一直佔統治地位,而孝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重要指導思想。太皇太后作為皇帝的奶奶輩兒,皇帝權力再大,他首先是太皇太后的孫子,其次才是皇帝。


所以如果皇帝為了自己的統治,為了得到全國人民的擁戴,即使太皇太后有什麼不軌行為,他也不可能為難她,只能是對其孝順有加。

而且太皇太后這個名稱的由來,也是因為劉邦對其父親的孝順才有的。因此皇帝必須孝順太皇太后,否則會受到滿朝文武和老百姓的詬病。

二、太皇太后一般都積威厚重,有很大的權勢

太皇太后久居深宮,其能夠從殘酷的宮廷鬥爭中坐到這個位置,能力和手腕當然不可小覷。這就意味著,老太太雖然不管事,但不代表她不能管事。

而且太皇太后一般出身都很不一般,其家族肯定和皇族緊緊相連,家族勢力盤根錯節,皇帝要動太皇太后,怎麼能不考慮自己皇位的穩定,不顧太皇太后背後龐大的家族勢力呢?從這一點來講,別說當眾賜死了,懲罰她都不可能。比如漢武帝時期的竇太皇太后,皇帝還得看她臉色行事,何談敢賜死她。


綜上所述,所以說盡管皇帝有莫大的權力,但於孝道和皇位的安穩這兩方面來說,皇帝都不可能當眾賜死太皇太后。


墨雪問心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或許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比如說《還珠格格》的第三部裡面,乾隆帝想納一個歌女當貴妃,結果太后出來堅決抵制,並且矛盾一度不可調和。

那麼問題來了:在古代真實歷史上,皇帝和太后到底哪個權力大?並且,皇帝是否可以賜死太后乃至太皇太后?


古代皇權確立

古代皇權想要穩定,就需要制定一套潛移默化、人人接受的規矩。儒家思想受到封建皇權的認可和喜悅,於是,從漢朝開始,到近代,儒家思想影響著中華帝國的方方面面,不論是行政還是司法。

對於中華帝國來說,皇帝是帝國至高無上的存在,太后和太皇太后作為皇帝的母親和祖母,因為皇帝的關係,也受著至高無上的尊敬。不過,按照封建政權的設計,太后和太皇太后只是一個受尊敬的角色,並不具有對帝國發號施令的權力——當然,緊急情況下,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可以在群臣的建議下,廢黜無道君王。

而太后和太皇太后如果失德或者違法,皇帝出於帝國穩定考慮,可以秘密幽禁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但不能公然廢黜太后、太皇太后尊號,更不能殺害。

當然,制度設計的很完美,但是,在實際運行中並非如此。

皇帝與太后博弈

事實上,皇帝和太后之間,誰擁有更高的話語權,完全取決於誰的政治手段和威望更高一些。

先說太后可以壓制皇帝的例子:漢朝初年的呂太后,壓制漢惠帝,以及漢朝的前少帝和後少帝,都被呂太后所操縱。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前少帝甚至是被呂太后殺害的。呂太后對劉姓諸王實現了有效壓制,直到呂后死後,劉家人才有翻盤機會。

再說皇帝可以壓制太后的例子:三國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繼位後不久就逼死當朝太后——吳景帝的朱皇后,並且在此後繼續對吳國進行有效統治——如果不是西晉滅吳,很難想象孫皓的統治會繼續延續多久。

其他情況


當然有時候,皇帝和太后的名頭,只是一件工具而已——比如,朝廷出現權臣掌權的時候。

典型的例子有司馬懿廢黜曹魏皇帝曹芳。司馬懿要求當時曹魏的太后出面,頒佈詔書廢黜曹芳——之後曹髦被司馬昭的人殺死以後,司馬昭也脅迫曹魏的太后頒佈詔書,宣佈廢除曹髦的皇帝尊號。

此外,還有西晉初年,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和太后楊氏爭奪權力,最終賈南風佔據優勢以後,以晉惠帝的名義,廢黜並軟禁楊太后,並且事後將楊太后暗殺。

總之,皇帝公開賜死太后的現象尚且不存在,更何況賜死太皇太后?不過,如果皇帝想要謀殺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藤樹先生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有點弱智,這不是明擺著的問題嗎?

太皇太后的這一稱呼源自於西漢時期,劉邦建立西漢之後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皇帝,但是當時他的老爹還是在世的,結果每次劉太公見到了劉邦都要行跪拜劉邦,畢竟在古代皇權為大,劉邦也就得這樣不自在,老爹跪兒子這不是折壽嗎?於是劉邦發揮了他出身布衣的智慧,將自己的父親封為太上皇,而自己的親生母親劉媼就稱為皇太后(舉個例子,其實如果已死就能成為皇太后,劉媼生猝年不詳)。

那麼太皇太后與皇帝又是什麼關係呢?皇帝的奶奶就稱為“太皇太后”,例如康熙皇帝的奶奶就是“孝莊太后”,而康熙也稱呼其為“老祖母”。試問,康熙會將自己的奶奶賜死嗎?

百善孝為先

中國歷史上歷來注重孝道,“百善孝為先的”的觀念更是從小貫徹在我們的腦中,常人都如此更別說皇帝了,要是皇帝不守孝道勢必會造成統治的不穩定。再者,能當上太皇太后的女人基本上都很老了,所以就算太皇太后犯了什麼錯誤皇帝都要善待,畢竟那是自己的長輩。


題主說公開賜死太皇太后,那不就是向天下人宣告自己要殺死自己的奶奶,告訴天下人自己不是人?我想沒有一個皇帝會這麼的傻。

<strong>太皇太后的權力很大

先讓我說幾位歷史上有名的太皇太后:西漢呂后(把戚夫人弄成人彘的那個)、東漢董太后、明朝周太后、清朝孝莊太后、慈禧太后..所以說不要惹太皇太后,因為她們不知道經歷了多少的血雨腥風才坐上了這個位置,不要被他們女性的外表所矇蔽,要說手段皇帝根本不是她們的對手,她們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不僅如此,太皇太后手中還有著豐富的人脈資源,從孝莊太后中就可見一斑,為了康熙的順利繼位花了多少的心思,沒有傑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了。


綜上所述,皇帝不可能公開賜死太皇太后,除非他抽風了。


七七談歷史


公開賜死當然不會。

但是,可以採取其他辦法。

比如,你熟悉的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都說過這一段歷史。

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擁立自己的外甥漢少帝劉辯。妹妹何皇后成為太后。此時漢靈帝母親董太后就靠邊站了,雖然她是新皇帝的祖母,得到太皇太后身份。

董太后自以為輩分高,看不屠戶出身的低等人何進,也一直很喜歡自己撫養後來的漢獻帝劉協,當時是渤海王/陳留王。

當初,董太后與漢靈帝母子爭相賣官,漢靈帝賣官好歹入國庫,董太后自己收,當然競爭不過皇帝兒子,就乾脆三折標價。可見這個女人很不正常。

到了現在,手上無官無權,董太皇太后就應該消停下來啊。可是不,董氏依舊折騰,在太監們支持下對朝政指手畫腳。何太后後面正式宴請婆婆,中間勸說和平相處:外朝事我們女人就不插手了。

董氏不知道怎麼的,口出狂言道:

何進又怎麼樣。

我侄兒董驃騎,斷何進首,易如反掌。

董重確實是驃騎將軍,但只是管轄1000多士兵的空頭,更不是霍去病霍驃騎,何進即派士兵包圍董重府邸索要印綏,董重只能無奈自殺。

隨後,何進指使官員上書,言董氏原本只是藩王妃,請遷移出去安置。董氏就被何進以少帝名義安置在河間,不久死去。傳說是何進派人殺害的。

雖然何進殺人手狠,但董氏這樣能公然把自己的太皇太后玩丟了,再逐出首都,暗殺在鄉下,也算自己做死的。


四川達州


皇帝的正妻是皇后,母親是皇太后,奶奶是太皇太后,皇帝可以廢后,但不能廢皇太后,也不能廢太皇太后。在一定條件下,皇帝可以殺皇后,但不能殺皇太后,也不能殺太皇太后,公開賜死太皇太后更是沒有發生過的事。秦朝以法治天下,漢朝以孝治天下,不論是法治還是德治,都不允許皇帝殺母親或者奶奶;皇帝要廢黜皇后,都需要大臣與宗正府認可,殺奶奶是無法合法化的,更不會公開賜死。

《漢書·外戚傳》漢興,與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

漢武帝的奶奶竇太皇太后是漢武帝親政的最大敵人,不過漢武帝從來沒有動過殺奶奶想法。當竇太皇太后薨逝後,漢武帝才開始大展身手。歷史上,鄭莊公、秦始皇都囚禁過自己的母親,但沒有殺母親的勇氣,更沒有動過他們的奶奶。皇帝殺皇后都會遭到世人非議,皇帝殺母親或者奶奶,不論對錯,都會被認定為暴君、禽獸,因此沒有那位皇帝會公開賜死太皇太后的。

為了防止後宮干政、外戚專權,有的皇帝會立下“立子殺母”的制度,這相當於皇帝殺後。被殺的皇后將來會成為皇太后、太皇太后,當她們死於丈夫之手,而不是死於兒子或者孫子之手。朱元璋還定下后妃殉葬制度,這種辦法跟“立子殺母”在效果上是一樣的。不論是“立子殺母”還是“后妃殉葬”都飽受詬病,因此被後世明君給廢止了。

金廢帝完顏亮,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虎水人,金朝第四位皇帝、文學家,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庶孫,太師完顏宗幹次子,母為大氏。完顏亮還有一個稱號,那就是大名頂頂的海陵王,這位皇帝集殘暴與武功於一體,是一位爭議性較大的皇帝。完顏亮奪權稱帝后,將金太宗一系後裔全部誅殺,還將嫡母徒單氏虐殺。在古代,嫡母的地位高於生母,殺嫡母跟殺生母一樣罪大惡極。

徒單氏是宗乾的嫡妻,完顏亮的生母大氏是妾,在平時的生活中就得看徒單氏的眼色行事,大氏"事之甚謹,相得甚歡",通過小心謹慎,來換得表面上的平等關係。完顏亮稱帝后,派遣大懷忠、習失、高福等人將太后殺戮於寧德宮,並將太后侍婢十餘人一併滅口。完顏亮殺死了太后還覺得不過癮,又投其骨於水,其行為幾近瘋狂的地步。


大秦鐵鷹劍士


這問題問的很有水平,也很有想象力,但提問題的時候卻忽略了最基本的邏輯性,皇帝是一國之君,是我國古代各個時期最有權勢的人,而太皇太后又是何許人也?是先帝還在世的生母和嬪妃,簡單點兒來說就是皇帝的奶奶,古人大多以”孝“為道,以孝而治天下,賜死太皇太后這種事情永遠也不會發生,也不能發生。


我國的歷朝歷代基本都是信奉儒家思想的,”禮“和”孝“也一直伴隨在左右,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朝代的皇帝公開賜死過太皇太后,既是不是自己的生母,為什麼?一是”百善孝為先“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晚輩處罰長輩就是不孝;二是得不償失,太皇太后是皇帝的奶奶輩,就是連皇帝的父親以及爺爺這些曾經手握大權的人都退出了歷史舞臺,作為曾經後宮的妃子手中的權力可以說是擺設用的,加上後宮不可干政的規定,她們完全沒有機會被賜死,皇帝也根本沒有理由。


舉個簡單的例子,秦始皇的生母趙太后私通假太監並生下一子,秦始皇怎麼辦?自己的目前按照禮法以及犯了大忌,如果是自己妃子的話是逃不了被賜死的結果的,甚至連賜死都搭不上直接處死,而這卻是自己的母親,大家知道最後的結果嗎?

“子替父隱”,意思是長輩犯了錯,晚輩有義務替自己的長輩隱瞞,並且在很多時候晚輩還不算做是犯罪,秦始皇也是這麼做的,根據禮法,秦始皇選擇了替趙太后隱瞞,作為懲罰,秦始皇下令永遠不與趙太后相見,當作是對她的精神懲罰。

寫到最後在最後明確一點,在我國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公開賜死過太皇太后,這種問題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荒唐至極。


歷史伶俜者


在中國古代,皇帝在很多人心中地位,真的是相當神聖,整個國家都在他掌握之下。皇帝萬一發怒,效果可是不堪設想。套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天子一怒,血流千里。不光是官員,老百姓,見了皇帝可以說誠惶誠恐。也包括很多後宮嬪妃,上一秒你是“高高在上”的娘娘,下一秒有可能被打入冷宮。不過在後宮中,有一個人身份比較特殊,哪怕犯了太大錯誤,皇帝也不便公開處死。她就是太皇天后,也就是皇帝的“奶奶”。為什麼皇帝不敢公開賜死太后呢?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一、太皇太后輩分過大,皇上唯恐捱罵名

在古代講究以孝治國,甚至到了愚孝的地步,甚至延伸到了“天下無不是父母”的地步。太皇太后是皇上的奶奶,按照輩分來講,她就是皇上的長輩。皇帝應該對其格外尊重,哪怕是“面子上”,做給外人看的,也必須維持雙方的關係。哪怕太皇太后犯了再大的錯,像奪權,干涉朝政等,最重的懲罰就是打入冷宮。

擔心朝政生變,影響大局

能夠坐上太皇太后的人,基本上沒有泛泛之輩。畢竟能夠屹立三朝,豈是尋常女人能夠做到的,否則根本坐穩這個位置。要麼就是前朝有人支持,後族實力特別雄厚,家族握有軍權。這種也是皇帝比較忌憚的,就像漢武帝何等雄才大略,剛開始登基為帝時,也是受制於祖母竇太后。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她本身能力足夠強,像武則天,趙娥等,典型的政治女強人。這種在朝堂上經營多年,重臣都依附於她,能夠左右朝政,甚至皇位人選。通常皇帝如果沒有十足把握,為了避免引發兵變,通常都不敢賜死太后。


為了皇族內部的團結

某種程度上來講,太皇太后和皇帝算是“親人”,雖然有的沒有血緣關係。不過在朝中大臣,還有天下老百姓看來,都是一家人,都是親戚。彼此的關係,算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如果貿然賜死太皇太后,難免讓皇族內部成員,覺得心狠手辣,不利於內部團結。一個江山的落敗,很大程度上都是從內部開始,這種也是統治者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以史正衣冠


先來說說問題,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

第一,公開賜死,第二,賜死太皇太后。

個人認為皇帝的權利很大,有權利可以處死任何人。但在仁孝治天下的情況下,是不會發生這種情況的。更何況是公開賜死太皇太后。

我們先來說一說太皇太后一詞。一般是君主祖母的稱呼。有記載的最早的是秦孝文王王后華陽夫人,秦莊襄王時為太后,秦始皇時為太皇太后。近代大家比較熟悉就是清朝的孝莊太皇太后,還有就是慈禧太皇太后。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不能公開賜死太皇太后

第一,骨肉至親。

太皇太后一般都是祖母與孫子共同存在,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不會出現孫子公開賜死祖母的事情。即便不是親生的,因為禮法的原因,繼承皇位的人是要過繼給上一任皇帝當兒子的。自然要奉養太皇太后。



第二,仁孝。

自古都在發揚仁孝二字,又怎麼會出現賜死祖母的忤逆大罪呢!更何況是公開賜死太皇太后,這就相當於公開說明皇帝不孝順,會讓天下人恥笑的。

第三,太皇太后本身。

身為一國的太皇太后,歷經三朝,早已經暗查朝廷幾十年,與朝臣得關係更是緊密。對於朝堂之事洞若觀火,是不會製造出讓皇帝賜死的事情來的。

綜上這三點,就足矣看出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