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西施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柯是我


西施是春秋時候越國的美人,本名施夷光,春秋時候稱呼女性多以地名+姓氏稱呼,如齊姜就是嫁到齊國的姜氏女,故史載西施,傳名於世。西施是典型的小家碧玉,生長在村落西邊,自幼隨母親浣紗,卻因其人使“浣紗”這個意象在後代文人的詩文當中都多了一層清秀:“江口蛾眉獨浣紗”、“浣紗曾向此溪頭”寫其未出閣時,“沉魚”據說也正是因為她浣紗時面容映於水中,使魚兒害羞沉下。

西施的歷史背景則是吳越之爭,適逢越王勾踐圖復國,帳下謀臣范蠡將西施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經過精心裝扮訓練後送到吳國迷惑吳王夫差。西施入吳宮,讓吳王終日沉湎於女色,從內衰敗的吳國在面對蓄謀已久的越國時果然亡了國。

與西施有關的重要人物是范蠡。范蠡據說與西施有情,而在西施的眾多結局說法中只有一個善終,即范蠡帶西施泛舟於五湖之上,遠離了紛爭是非。這個結局圓滿且浪漫,風行於後世文作中,但不免也是西施這個為國獻去青春的秀美女子確實令人討厭不起來,大家都希望她有一個善終的產物。同樣是亡國紅顏,妲己、妹喜、褒姒這些女子的形象就十分反面,總會遭到歷代文人的口誅筆伐,成為士人敬而遠之的對象,西施卻是招人憐愛的。

但這個結局要依賴於范蠡,倘若范蠡無情,那麼西施最可能的就是紅顏薄命,沉江而盡。為何?

其一,西施到底是吳國滅亡的一個原因,吳人也許對她怨懟已久。

其二,西施若被視為紅顏禍水,又如何不會引起勾踐,甚至越後的忌憚呢?

就算其他說法都距離當時太遠,《墨子》“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被車裂是因為他功高震主,西施被沉湖是因為她美貌亡國)”之語,也足以說明這很可能是西施的真正結局,畢竟她確實出身貧寒,無依無靠,使命結束的她已經沒有了歷史的利用價值。

“一朝得侍君王側,不見玉顏空水流。”被歷史所拋棄的絕代美人中,她只是一個開始。


歷來現實


我是施夷光,春秋末期越國人,本來是一個浣紗的民女,有一天在河邊浣紗,有一條魚想要躍出水面,在看到我之前就漸漸沉下去了。

同村人都說我長得好看,不像是農村人,但是我在村裡卻很受歡迎,有一些不成心的動作也被其他人模仿,村東有個施氏女好像看了我捂胸皺眉,回去學了樣子,卻被村裡人給笑了。

當時聽說國家的君主叫勾踐來著,在吳國忍受了十年的恥辱。回到越國之後天天臥薪嚐膽,想要復仇來著。真想做點什麼來幫助我們的國家呀。

話音剛落下,我就被范蠡發現,和同村的鄭旦一起被選入宮中,教我們詩書禮儀,琴棋書畫。再然後見到了越王,他點了點頭好像表示滿意。三年後,我又被范蠡帶到了吳國,獻給了吳王夫差。吳王夫差把我們安置在了姑蘇臺,從此沉溺於酒色、荒廢了國政。就這樣過了七年,吳國出兵之際,越國派兵掩殺而來,殺死了吳王夫差,說實話我並不難過。甚至我為了越國實現了復仇的目標。

不過這個時候的我覺得我已經無顏再留在這個世界了,我決定自殺,上吊後我漸漸失去了知覺,但感覺彌留之際被人所救。沉睡了幾天之後,我發現我躺在一間竹屋裡,睜開眼看見是范蠡,難道是范蠡救了我。他告訴我吳國已經被越國滅亡了,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後餘生不用再涉及人間事故,只需要在這裡樂享人生就夠了。我一直對范蠡心有仰慕,便答應了他。從此與范蠡泛舟湖上,復歸浣紗,終老山林,好不快活。


不務齋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美女,出生于越國句無苧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苧蘿村)。西施家境貧寒,從小跟隨母親在江邊浣紗,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傾國傾城,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已經淪落到名義上的天子,實際上他已經發號不了施令,也沒有人聽他的。因為這個時候諸侯國之間都在忙著打仗,爭奪霸主的地位。越國在和吳國對戰中失敗後,越王勾踐聽從大夫文種的意見,打算送美女給吳王夫差,以擾亂其心智,讓他無心朝政。越王勾踐帶領王后和大臣求降與吳王夫差,表示願意為夫差當牛做馬,還給夫差送去了西施和鄭旦兩個傾國傾城的大美女。夫差大喜,從此勾踐成為了夫差的馬伕。勾踐沒有忘記國家滅亡的恥辱,據說他臥薪嚐膽,忍氣吞聲了幾年。甚至為了博取夫差的信任,在夫差生病時還親自試嘗夫差的糞便,夫差大為感動。夫差認為勾踐已經沒有任何威脅之後就放了勾踐。勾踐回國後,勵精圖治,加強練兵,幾年之後滅掉了吳國。此後,范蠡辭去了官職,歸隱山林,西施不知所終。



關於西施後來的結局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愧疚自縊說

據說勾踐滅掉吳國後,西施因為覺得是自己害了夫差,心懷內疚,於是上吊自縊而死。



二、與范蠡帶雙宿雙飛說

這種說法也是流傳最廣,最被世人所接受的。而且是有史料記載的,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說當初勾踐打敗吳國後,范蠡知道勾踐是一個可以共患難,卻不能一同享福的人,所以毅然辭去官職,和西施泛江而去。後來,范蠡通過自己的辛勤和聰慧積累了巨大的財富,被世人稱之為朱陶公。在山東肥城陶山,據說有范蠡和西施墓。



三、被范蠡沉湖說

說的是勾踐滅吳以後覬覦西施的美色,想要西施把西施據為自有,范蠡卻堅決反對。後來范蠡把西施騙到湖中,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了下去。



四、被吳人沉江說

還有一種民間說法,說是在吳國滅亡後,吳國人民認為西施是紅顏禍水,就是因為她吳國才會滅國。所以吳國人民找到西施後將她沉江。



這幾種說法,比較站得住腳,被世人所接受的是范蠡和西施歸隱山林,從此過上美好生活的說法。因為自古以來,人們往往都是希望英雄和美人能夠有一個美好的結局的。


三七的歷史書屋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本是越國之女。當時吳越兩國交惡而相互征伐,吳王闔閭被越國打敗後,沒多久就去世了,其子夫差繼位。後來夫差發憤圖強,最終打敗越國。

越國被打敗後,越王勾踐也被迫去了吳國,當時勾踐在吳國深受其苦,但他卻想著復國打敗吳國。後來越國為了讓夫差荒廢朝政,所以就用美人計把西施送到吳國夫差那裡。

西施是越女,當時越國國難當頭,她忍辱負重而去了吳國,並且深受吳王夫差的恩寵和喜愛。而吳王夫差也因為寵愛西施,開始荒廢朝政,同時夫差又和相國伍子胥出現了君臣失和,伍子胥最終也被賜自盡。吳國也就一步步的走向了滅亡。

吳王夫差在荒廢朝政的時候,而越王勾踐則臥薪藏膽,他忍辱負重、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後來吳王夫差舉吳國之力去和中原諸侯爭霸,與諸侯會盟於黃池。這時越王勾踐抓住機會,攻打吳國,等夫差回師時已經為時已晚,於是求和,當時勾踐也覺得越國不能一下就滅了吳國,所以就接受吳國的求和。之後勾踐再次攻吳,最終吳國滅亡,夫差自刎而死。


那西施的結局最後如何呢?

其實西施結局一直存有爭議,關於他的結局也有很多種說法。

第一,在越國滅吳後,西施和越國功臣范蠡歸隱而去,泛舟於湖上。

第二,吳國滅亡、夫差自刎後,作為越女的西施算是完成了她的任務,但夫差也確實很喜愛她,對她很好。她也覺得吳國和夫差的結局是有她的因素。

所以西施雖然完成任務而高興,但她也覺得對不起夫差、愧疚於夫差。西施在這種矛盾的心裡下,於是就自縊而死。


第三,就是西施被沉投入江中。

其中一種說法是,吳國滅亡後,吳國人對西施非常的怨恨,所以就把西施投入江中。

一種說法是,西施當時很有美貌,越王勾踐滅吳後,她就想把西施就在自己身邊,但越國人卻覺得西施是紅顏禍水,所以就把西施投入江中。

還有一種說法是勾踐滅吳後,勾踐認為吳國滅亡起因就是夫差沉迷於西施的美貌,勾踐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貌而危害到越國,所以就把西施投入江中。


所以,西施最終的結局雖然有很多說法,一直有爭議,也是一個迷,這麼多的說法中,也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她被投入江中是不好的結局,但她和范蠡泛舟湖上,卻是好的結局。然而不管她的結局如何,她也和後來的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古代四大美女,並且有西施浣紗的流傳。


中孚鑑


前言

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春秋時期越國人。在越國與吳國之間戰爭失敗之後,越國向吳國稱臣,越王勾踐更是在屈辱之中,臥薪嚐膽,以謀崛起。而西施便是作為越國美人計的實施人,被獻給吳王夫差,併成為了夫差最寵幸的妃子。



後來,越國在不斷髮展崛起,越王勾踐奮發圖強,而吳國,吳王夫差有了西施之後,國家大事也不管了,一心沉迷女色之中,而西施本身就是負有使命的。這樣一來,吳國最後走向滅亡倒也不是什麼讓人意外的事了。

在勾踐滅吳之後,西施的最終結局成了謎團,關於西施的最後結果,後世有著多種說法。

  • 說法一:西施身死,為人所殺。

這個說法傳的比較廣,只是流傳的說法中,殺西施的人不同。范蠡、越王勾踐、吳國人、勾踐的王后等人,都有著殺西施的說法。而且除了吳國人是因為仇恨之外,其他人殺西施的原因,都是因為西施太美,所以處理掉這個“紅顏禍水”。

西施之沉,其美也。




《吳越春秋》: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

  • 說法二:西施自殺。

在吳國被滅之後,西施很清楚這個結果有著她的原因,但是她別無選擇,一方面是自己的國家,一方面是寵愛她的夫差,而在吳國被滅之後,她作為越國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最終也因為她對夫差有愧疚之心,所以自殺而亡。

  • 說法三:與范蠡雙宿雙飛。

這個說法流傳的也比較廣泛,說是范蠡與西施二人之間,早有情緣,而在吳國被滅之後,范蠡就立刻把西施帶離了那個“苦海”,而後兩個人浪跡天涯,雙宿雙飛。

《越絕書》:“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個人感覺

我個人還是想偏向於第三種說法的,畢竟這是一個圓滿的結局。西施與范蠡,都是為越國付出許多的人,而范蠡確實在越國崛起之後功成身退,若是能夠帶著西施一同離去,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說與山鬼聽


西施做為中國幾千年共認的四大美女:沉魚(西施)、落雁(王昭君)、閉月(貂蟬)、羞花(楊玉環)之首,其雅稱"沉魚",連魚兒都羞於見其芳容而沉入水下。可見其有多美!

審美觀,歷代各有不同,比如環肥燕瘦,(即漢代以骨感、苗條為美,唐朝則以肥碩為美),但四大美女是被後世人共贊共賞、超越了時代標準的美一一絕代佳人、傾國傾城的美。


西施是春秋後期越國人。在吳、越兩國交戰中,越國大敗,為免遭滅國,越王勾踐把西施做為重禮獻給夫差。吳王一下子被其絕色迷住,不久就放勾踐、范蠡、文種等君臣回到了越國。

才有了後來勾踐臥薪嚐膽,眾臣厲精圖治,積極備戰。

終於一戰滅了吳國,殺了夫差。西施去了哪裡?歸宿如何?說法眾多。比較可靠的說法是:

范蠡,高人,早已看透勾踐是一個只能同艱苦不能共富貴的主,滅吳國後即邀好友文種早早離開。文種不聽,(後來真被勾踐殺害),范蠡帶著西施沿海乘船北上,到了山東定陶安居下來。

幾年過去,此地岀了一個大富翁一一陶朱公,他就是改名後的范蠡,不僅文韜武略,做起生意來,更是一把好手,被後世商界稱之為鼻祖。

他自然和西施在這裡成家、繁衍後代。

人們一直有紅顏禍水一說,西施嫁來嫁去也不例外。但能怨她嗎?她的命運何時有過自己去主宰?

所以唐朝詩人羅隱對西施進行了中肯、厚道的辯白: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晚亭與落霞同暉


成語:“沉魚落雁,閉花羞月”。就是指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楊玉環、貂蟬”。其中沉魚就是指西施,說西施每次去河邊浣紗,河中的魚看到西施太美了,驚呆了不知道自己卻慢慢地沉入水底。

關於西施的死到至今有眾說紛雲,有幾種說法:

1:幫助越王勾踐實現了復國願望。回到越國(今紹興),勾踐命人將西施裝入麻袋,沉入河中淹死。

2:與心愛之人范蠡從此隱居,過著貧窮幸福的生活。

3:在浣紗河中洗衣,不慎悼入河中淹死。

4:西施回到越國己有身孕,越王勾踐怕敵國種長大後,再復國報仇,命人剌死。

我最願意的是第二種說法,可事實卻與心願相反,西施是第一種和第四種說法。真氣、真惱、真恨!越王勾踐真是慘無人性,實是個地地道道的濫小人、昏君、暴君。因他深知自己在吳國的處境(老底),臥薪嚐膽當馬伕,嘗大便。所以,他成功後,為了自己的皇位和自尊。必須將西施處死,真可嘆、可悲。自古以來就是紅顏多薄命,西施也難逃脫!!!嘆⋯⋯嘆⋯⋯嘆⋯⋯


竹君楠


西施同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併成為四大美女,西施更是四大美女之首,後人讚譽女子“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的沉魚就是西施浣紗的典故,西施被後世稱作西子,蘇軾詩句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中的西子指的就是西施。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天生麗質,當時越國被吳國打敗,幾乎亡國,越王勾踐向吳王稱臣,後被釋放回國,為滅吳國,運用大臣文種所獻的計策,針對吳王好色的特點,為吳王夫差獻上美人,令范蠡尋來西施,在訓練基本宮廷禮節以及舞曲技藝之後獻給夫差,夫差大喜,在姑蘇建設春宵宮,日日同西施玩樂,不理朝政,最終使得吳國衰落,為越國滅掉。

關於西施之後的結局,歷來就有著頗多的說法。大概就是以下6種。

自縊,吳國覆滅後,西施本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對吳王和吳國一直都有著愧疚的心理,在內心巨大的矛盾中無法解脫,自縊於宮中。

被范蠡溺死於太湖,吳國覆滅以後,越王勾踐也垂涎西施美貌,想要留在身邊,范蠡擔心越國落得和吳國一樣的下場,堅決反對,派人用越王名義將西施騙到船上,狠心將西施推到湖中,溺死於太湖。

被吳人溺死於江中,因為吳國覆滅,憤怒的吳國人將怨氣撒到了西施身上,用錦緞將西施層層裹住,沉入揚子江中。

被越王溺死於江中,勾踐為了避免西施美色誤了吳國,又誤了越國,將西施溺死於江中。

被越王后溺死於江中,吳國覆滅後,勾踐想要將西施收入宮中,擔心危害越國同時威脅自身利益的越王后將西施裝進牛皮帶中溺死於江中。

比較浪漫的說法是吳國覆滅以後,西施追隨范蠡泛遊天下,這種說法最為廣泛,也許是因為人追求美的本性,被大多數人認同。


苒酩君


吳王夫差非常喜歡西施,她的容貌、舉止還有她的踢踏舞,都是夫差的最愛,結果因此而荒廢政事而被越國所滅。關於西施的結局,我傾向於她最後還是死於越王勾踐之手。

我們先梳理故事的大概,再分析西施的結局。

越王勾踐敗在吳王夫差手中,越國差點亡國。勾踐到吳國卑躬屈膝做了幾年的人質,對夫差卑躬屈膝,表示自己絕對沒有復仇的心思。他也是絕對的演技派,甚至在夫差生病的時候,親口去品嚐對方的糞便來判斷病情的輕重。這讓夫差產生了錯覺,認為勾踐以後都不會再和自己作對,放勾踐回到了越國。

勾踐為人隱忍,時刻沒有忘記亡國之恨。回到越國後,不僅自己臥薪嚐膽睡柴房,積蓄力量復仇,還在越國境內找到了西施這樣的美女,訓練好了之後送給了夫差。西施的任務只有一個:迷惑夫差,讓他荒廢政務。西施其實是越國派出的美女特工。

西施固然不負眾望,到了吳國後馬上得到夫差的寵愛,為她築造了宮殿,夜夜笙歌形影不離。夫差尤其喜愛西施的“響屐舞”。這種舞蹈類似於現在的踢踏舞,夫差特意佈置了上百口大缸,上面鋪上木板,這樣跳起舞來才能迴響不絕。明快的節奏、靚麗的美人讓夫差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朝廷裡的政務荒廢了,忠誠的臣子離開了,吳國也就滅亡在即了。


越王勾踐最終滅掉了吳國,夫差也國滅身死。

關於西施的下落,歷史上並沒有具體的記載,但卻流傳著不同的傳說。有人說在吳國滅亡後,范蠡趁亂帶著西施跑了,後來泛舟西湖之上悠哉終老;有人說越國大夫文種認為西施這樣的美女這能讓國家滅亡,怕勾踐重蹈夫差的覆轍,狠心將西施沉江;還有人說將西施沉江的是吳國人,因為他們太痛恨西施;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勾踐看中了西施的美色,想做接盤俠,結果勾踐的老婆吃醋,派人殺了西施。

總之,傳說中的西施結局就兩種,一是和范蠡雙宿雙飛,一是被殺身亡。

情感上我比較希望西施是第一種結局,畢竟她以一個纖弱女子之身,入吳國而行為國復仇之事,這本身就是令人十分敬佩的,如果能和范蠡這樣的智謀之士泛舟終老,也是一段香豔美麗的故事了。

但關於西施和范蠡的情侶關係,史料上沒有任何記載。也就是說范蠡和西施沒有過交集,或許他們在西施入吳之前曾見過面,但絕對不是情侶關係,所以也就沒有了傳說中的范蠡為了國家忍痛割愛獻出愛侶之事,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泛舟終老。



理智上我更傾向於西施勾踐所殺。勾踐此人是典型的心狠手辣之輩,在滅掉吳國之後,范蠡曾勸文種和自己一起離開,並明確說勾踐是個“鳥盡弓藏”之輩,絕對不可以共富貴。文種沒有聽范蠡的勸告,最後還是死在了勾踐手中。

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放過西施的,哪怕他將西施收入了自己的後宮,最後也會對西施痛下殺手,因為西施的存在,能讓他想起屈辱的過往,成為他可怕的夢魘。對於狠辣無情的勾踐來說,殺掉西施沒有任何心理障礙,因為他不是什麼感恩之人。

當年走在西子湖畔時,我曾想象過西施的絕世風姿,千載之下仍不禁心馳神往,那究竟是怎樣的美女啊?


李飛叨


個人認為西施是被沉江而死,作為一個女間諜和亡吳國的兇手怎麼可能有好的下場,具體情況下面小編一一道來……

西施,不姓西,姓施,本名施夷光,出生于越國苧蘿村,苧蘿村分為東西兩個村莊,因為住在西村,又是村裡長得最美的女人,所以叫西施,從小跟母親一起在江邊浣(huan)紗,所以又叫“浣紗女”。

公園前494年,吳國在夫椒擊敗越國,越國被吳國圍攻,越王勾踐為了不亡國被迫向吳國求和,進去吳國當人質,臥薪嚐膽,誓要滅掉吳國,被釋放後,就與文種商量怎麼滅掉吳國,文種獻上最毒辣的美人計計策。

大夫范蠡被奉命全國尋找美女,來到苧蘿村,因為西施有“沉魚”之姿,便一眼被范蠡相中,帶回會稽,真正的美女不只是只有姿色,還得具備才能,所以花了三年時間教西施歌舞、步履,禮儀等,西施刻苦訓練,成為一個有美貌有素養的美女,舉手投足,風情萬種。

被進獻給吳王夫差後,吳王特別高興,因為吳王是一個淫而好色的一個人,為了西施大建春宵宮,日日與西施戲水,行魚水之歡,夫差如痴如醉,不理朝政,最終被越國打敗,走向了亡國的道路。

自古以來,傾國傾城的美女就沒有什麼好下場,《東周列國志》上說:越國被打敗後,勾踐把西施帶回吳國,因為西施長相貌美,便想把西施留在自己身邊,越後認為西施是“亡國之女”,擔心西施禍害吳國,就讓手下把西施裝進牛皮袋子,沉到江底。

自古以來禍國殃民的女人就沒有好下場,不認為西施還能活,最多就是被誰給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