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水鏡先生說臥龍與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為啥總感覺鳳雛的能力並不能與臥龍齊平呢?

寒舍閱獨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這很正常,誰叫“鳳雛”龐統早亡的。當初劉備欲奪西川,龐統作為軍師隨軍出征,不料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英年早逝,甚是可惜!若龐統不死,可能蜀國後來的命運有可能將會改變。要不是龐統在落鳳坡不幸被射死,可能諸葛亮也不會在臨時被調去西川,荊州也不會直接交給關羽來管,那就不會出現後來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可即使如此,還是有些人認為龐統的能力並不能和諸葛亮齊名,這很正常,在《三國演義》中,龐統的出場回數比較少,剛出場是在赤壁大戰之時,也就是蔣幹第二次來見周瑜,意外碰上了龐統,也就是從這裡開始,龐統正式進入了各諸侯的眼中,如果沒有龐統“出謀劃策”,曹操也不會採用連環船這招臭棋,當然了這當中有周瑜的影響,不過龐統的獻計是比較重要的一環。

赤壁大戰結束後,魯肅與諸葛亮都看上了龐統,欲介紹給自家主公,不過雙方主公都沒怎麼看上,畢竟龐統長得實在是太醜,即使即使劉備這樣的人也對他輕視,僅僅讓他擔任一方縣令,後來在張飛和諸葛亮的提醒下,才知道自己險些錯過了一個大才,龐統這才真正進入了劉備集團中樞。

哎,只不過天命不可違,龐統太可惜了,還未盡展所才,就被射死了,悲呼哀哉!


青史回聲


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兩個人都是當時一等一的人才,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麼諸葛亮與龐統兩人的能力,誰強誰弱呢?

諸葛亮其實和龐統還是親戚關係,龐統是諸葛亮二姐夫龐山民的堂弟,從歷史上來看,龐統成名比諸葛亮早得多,在早期龐統的名聲也比諸葛亮大得多。

龐統成名是因為司馬徽的一句話,司馬徽是東漢末年的名士,精通經學、兵法,不願意出來做官,隱居在襄陽,雖然名為隱居,其實還是經常有人來拜訪司馬徽的,正所謂志同道合,因此司馬徽認識襄陽地區的很多名士,比如龐德公,還有個叫宋忠的,207年劉琮投降曹操就是派出宋忠來通知劉備,另外劉備政權的向朗是司馬徽的徒弟。

鳳雛龐統

當年龐統從襄陽驅車兩千多里來到穎川拜訪司馬徽,司馬徽正在採桑葉,兩人就開始交談,從早上一直談到晚上,人就是如此,一經過交談 ,就知道你有幾斤幾兩了,經過幾次交談後,司馬徽認定龐統是個人才,畢竟能跟名士整日整夜地交談,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才能,是做不到的,於是司馬徽當場拍板說:龐統是南州名士之首。意思就是說龐統是整個南方荊州的名士之首,這個評價不低了吧,於是龐統立即出名了。

東漢末年時期,流行點評人物,相當於如今在電視點評某位名人,一經大師級別的人物正面點評後,這個人基本上就是出名,畢竟當時又沒有媒體,就是靠人傳人,點評就相當於輿論,所以龐統出名了,之後成為本郡的功曹,當年蕭何也是這個職務,赤壁之戰時期龐統成為周瑜的功曹,幫助周瑜制定了許多戰略,比如周瑜二分天下、軟禁劉備奪取益州的計謀很可能出自龐統的謀劃。

臥龍諸葛亮

但是很可惜,周瑜英年早逝,沒能看出龐統在周瑜身邊起到多大的作用,周瑜去世後,龐統作為故吏,還親自護送周瑜靈柩回到東吳,龐統還與東吳名士陸績、顧劭、全琮有過一番點評,最龐統最終沒有留在東吳,估計應該是孫權沒有邀請龐統留下來做官吧,要不然很有可能改變後來的三國格局。

之後,龐統成為劉備手下的縣令,因為政績不合格被免官,堂堂龐統大才子做縣令居然被免官,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之下,劉備才重新接見了龐統,才把龐統重用起來,封給龐統與諸葛亮一樣大的官:軍師中郎將。

龐統

即使到了這個時候,雖然龐統與諸葛亮的官職一樣大,但是實際上龐統的名聲比諸葛亮大,因為諸葛亮這個時候還不出名,成為劉備的手下以來,只有過一次出使東吳的經歷,雖然諸葛亮在襄陽當地有一些名聲,並且通過政治聯姻與部分襄陽士族豪強成為親戚,另外諸葛亮與劉表都是親戚,但諸葛亮的知名度僅限於襄陽地區。

因為司馬徽是先認識了龐統,後認識諸葛亮的,儘管他說了龐統是南部荊州最有才能的人,但並不代表諸葛亮不如龐統,事實上,司馬徽也向劉備推薦過諸葛亮,劉備通過三顧茅廬的形式從襄陽隆中請出了諸葛亮,作為自己的軍師,也就是謀士,但諸葛亮謀的是戰略。

龐統戰死

龐統投靠劉備後,雖然與諸葛亮任同樣的官職軍師中郎將,但史書中明確記載了劉備與諸葛亮的親密程度大於龐統,因為諸葛亮先來的,再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處理內政和後勤的才能,龐統是遠遠不能比的,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就被劉備任命為負責荊南四州的糧食和賦稅的官員,同時諸葛亮還負責幫劉備建立基層政權結構,諸葛亮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在荊州建立的人際關係網,不僅為劉備網羅了大量的人才,而且為劉備從無到有,建立了荊州政權地的基層組織機構。

反觀龐統,一個縣令也做不好,還被免職,不要說什麼龐統不是百里之才,做縣令太屈才,如果邊一個縣令都做不好,何以做大事?當然龐統如果當謀士是可以的,只需要為主公出謀劃策,不需要負責具體事務,這樣的話龐統就能發揮自己的能力,事實上劉備也是這樣安排龐統的,從劉備入川后,龐統與諸葛亮的差異就出來了。

劉備

諸葛亮一直從事後勤和內政工作,而龐統便成為劉備的謀士,為劉備出謀劃策,尤其是龐統參與了劉備的入川之戰的所有謀劃,為劉備提供了眾多確實可行的建議,比如剛入川建議劉備拿下劉璋,劉備不肯,再比如為劉備謀劃了奪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劉備選了中策,最終奪取益州。

龐統的長處就在於謀略,而且是戰術謀略,從他一生的經歷也能看出,便是龐統身為謀士,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身為劉備的高級謀士,居然在前線戰死了,劉備在攻打雒城(今四川省廣漢市)時,龐統中箭身亡,縱觀整個三國,如此級別的謀士戰死,除了 龐統也沒有別人了,身為謀士,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還喪了命,這本身就是一種諷刺,要不然就是龐統急功近利,要不然就是寵統精心大意,事實更傾向於前者。

反觀諸葛亮,從荊州進入益州時也有參與平定益州的戰爭,但沒有任何問題地完成任務,這一點上,諸葛亮也遠勝於龐統,並且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蕭何,參與制定了蜀漢政權所有的組織架構建設和法律法規制定,當然如果龐統不死的話,也有希望參與,但有決策權的,只有諸葛亮,比如法正,就是劉備最喜歡的謀士,也參與了《蜀科》的制定,但是法正想更改的內容,諸葛亮不同意,法正也辦不到,因此決策權在諸葛亮手上。

劉備與諸葛亮

如果一定要比較諸葛亮與龐統,可以打個比喻,可以把諸葛亮比喻為荀彧,把龐統比喻為郭嘉,你說荀彧能力強,還是郭嘉能力強?

總體來說,諸葛亮是個全才,是丞相之才,政治、軍事、文學都是其強項,不僅有理論,而且個人能力也超強,又能帶兵打仗,而龐統就是個偏科生,特長就在於軍事謀略,連一個縣也管不好,更別說帶兵打仗,估計龐統戰死就是因為他帶兵打仗,當然只是估計。

所以總體來說,諸葛亮全面強於龐統計,僅僅在軍事謀略方面與龐統不相上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認為原因很簡單,因為長得醜,死的早。縱然才華橫溢,有經視治國之才,也難施展。三國時期的人物和故事之所比較出名,都要歸功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流傳甚廣,就主要說說《三國演義》裡的龐統。

龐統與劉備攻西川時被亂箭射死,時年三十六歲,這時候龐統追隨劉備時間不久,諸葛亮死時五十四歲,對比之下算下英年早逝。龐德死的時候劉備還沒有得兩川,所以後面發生的一些大的事件和戰役都沒有機會參加,雖才華橫溢,奈何短命,無用武之地。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龐德長得太醜,因為醜遮住了內在的才華。在東吳的時候魯肅把龐德推薦給孫權,“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可見龐德的外貌確實是醜,最後也沒有用他。和劉備第一次見面時“玄德見龐德貌陋,心中亦不悅”,最後讓他去縣裡做了個縣宰。可見古人招賢納士第一是看外貌的,以貌取人,龐德這種長的醜的往往會明珠蒙塵。

醜陋的外貌遮住了內在的才華,內在的才氣剛要綻放光芒,卻意外慘死,我想這個就是雛鳳龐德名聲不顯的原因。


上游的小石頭


之所以有臥龍鳳雛的說法,首先,這是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凡事喜歡成雙的習慣分不開的,對於人或事務,古人總是喜歡找到一個跟他並列的或者相反的放在一塊兒,比如南拳北腿,南船北馬,又比如人們常說,呼吸醫學界南有鍾南山,北有王辰,或者南有鍾南山,北有李蘭娟。

其次,儘管鳳雛在智謀、能力方面遠不如諸葛亮,但他們確實都屬於當時頂尖的謀士,至少龐統在名氣上與諸葛亮有一拼,至於實際表現,那要在實際工作中顯現出來。另外作者讓世人並稱兩人為龍鳳,也有以鳳雛襯托臥龍的意思。




語文老師我愛你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不過劉備最後二人皆得還是復興漢室無望。比起諸葛亮是被劉備三顧草廬請出山的,那龐統的待遇就差很多,雖然與諸葛亮齊名,但是卻四處碰壁,不招人待見,輾轉多次還是投入劉備麾下,本以為要建功立業了,卻落個英年早逝的結局,令人有些惋惜。

龐統與孔明一樣,出生於東漢末年,但他的人生歷史可以說是很曲折。龐統年少時長得其貌不揚,甚至說有點醜陋,個子還矮小,為人樸素,看上去也不聰明。但是在他二十歲的時候生命出現了大不同,他認識了司馬徽,龐統有次去登門拜見司馬徽,恰好司馬徽坐於桑樹上採桑,龐統就坐於樹下,倆人相互交談一直從白天說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大為驚異,說是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有了司馬徽這句話,龐統漸漸為人所知。

赤壁之戰後,曹孫劉三家在荊州開始了明爭暗鬥,此時周瑜擔任南郡的太守,為了給東吳提供新生力量,不斷網羅各地名仕,恰好,龐統在這,名聲還挺大,因為龐統有個喜好,喜歡評價人,培養別人的名聲,所以被他評價的人,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正好周瑜在招收人才,龐統又對當地人才很瞭解,是個當功曹的不二人選,直接被周瑜強行收入麾下。龐統為人廉潔,不收賄賂,是個幹實事的,為東吳蒐集了不少人才,而且跟周瑜相處久了,周瑜發現此人確實有點才華,可以加以重用。於是向孫權引薦龐統,可是入不了孫權的眼,因為龐統身上那股特立獨行的氣質,浪蕩不羈的性格,關鍵還長得有點醜,孫權不喜歡,他喜歡能征善戰的人,最好像陸遜一樣,有白面書生相

後來周瑜死了,魯肅上任了,在魯肅的主張撮合下,將荊州借給了劉備,又搞起了孫劉聯盟,孫權就給龐統安排了個臥底的任務,讓他去監視劉備的舉動,也可能是想踢開他,畢竟不受孫權喜愛。於是劉備接管了南郡,由於龐統沒表明立場,就給他安排了個縣令的職務,龐統就不高興了,消極怠工,不理縣務,不久就被罷官了。東吳魯肅知道後立馬寫信給劉備,告訴劉備龐統是個人才,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確實有些才華。畢竟,劉備是個愛才之人,於是,劉備召見龐統,經過一番交流過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親密程度次於諸葛亮,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龐統見到劉備如此信任自己,委以重任,決定好好施展下自己的才華。恰逢張魯率大軍攻打益州,法正來找劉備求援,也悄悄建議劉備拿下益州,劉備礙於仁義又想有個立足之地,一時難以下決定。龐統得知後,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劉備終於答應進軍益州。後來在龐統出謀獻策的幫助下擊退張魯,招攬馬超,一舉攻克益州多座城池。不得不說,龐統確實擅長軍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幸的是,當劉備包圍雒城,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安葬於落鳳坡,這個地名可能是因為龐統安葬於此才有此名的。時年三十六歲。

龐統年輕時不像諸葛亮一樣一直隱居隆中,坐觀天下,他很早的就想建功立業,只可惜未得賢主,還不受重用,又因為長相奇醜,不免遭人非議和排斥。他一生遇到了三個貴人,司馬徽,周瑜和劉備,司馬徽只是肯定了他的才華,周瑜雖然也認為他是個人才,卻沒重用他,要論行兵打仗誰比的了周公瑾呢,只能委屈當個後勤官,唯有劉備知他用他,將大漢復興的重任託付給他,龐統感激呀,最後也是以命相保,不僅幫助劉備攻佔益州,而且還讓他師出有名。龐統可謂是英年早逝,比起諸葛亮,他活的確實太短,導致後人只知臥龍威名,卻不知鳳雛之才,若能和諸葛亮活的一樣長,漢室復興,未必無望。





捌旗正紅旗


個人認為有幾點原因:

1.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典型的大帥哥,龐統的形象不用贅述,形象決定命運

2.劉備三顧茅廬才求來經世偉才諸葛亮,必定重用,並且只要不叛變,就肯定是蜀漢的第一文臣,縱使龐統、法正、劉巴再強悍,也無法撼動諸葛亮地位

3.上學的時候都遇到過的情況,諸葛亮類似好學生,門門優秀,知書達禮。龐統類似調皮學生,雖然成績也是名列前茅,但是不服管教,自由散漫。對於管理來說,管理者、老師都是喜歡第一種學生

4.接著第三點說,自由散漫、酗酒都是龐統的陋習,陣中已有三弟張飛嗜酒了,再來個嗜酒軍師,對於軍國大事,無法做到榜樣和示範



大眼說播音


孔明和龐統,是兩種人。孔明,高臥隆中,不求推銷自己。遇著相機而行,輔佐霸業,自信心極大。龐統,不安於歸隱,總想推銷自己,實現夢想。先周瑜,後曹操,再孫權,最後劉備。才幹有餘,自信不足。

孔明,運籌帷幄,先思後行。龐統,注重實幹,邊幹邊思。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孔明時刻準備著,龐統準備著時刻。思慮縝密,孔明在龐統之上。

龐統,急於立功。孔明,慣於玄虛。兵法,虛者實之,實則虛之,奇正相通,虛實為用。龐統,用兵為實,正兵出擊。孔明,用兵求虛,奇兵致勝。

如龐統所言,劉備買賣太小。龐統,屬於正規軍集團化作戰。劉備,尚不具集團作戰的資本。孔明,在劉備期間,慣於游擊戰。

龐統,如在曹營,他的才能更容易彰顯。但心過於急躁,事緩則圓。雖有天賦,終亦隕落。



佟斐橙


臥龍風雛雖然兩人其名,但論真實才能鳳雛卻不能和諸葛亮相比,這從許多細節就能看出一二。諸葛亮高臥隆中卻有天下名士慕名而來,讓他們心悅誠服,把諸葛亮比作天上晧月,他們只是繁星,一份出師表名揚天下,窺視天機,坐在茅廬專等劉備三請才出,同為奇才的司馬懿對他敬為天人,萬非自負的周瑜也曾感嘆,既生瑜,何生亮。鳳雛則不然,到處自薦卻無人肯留,臨終之時也曾說過,其胸襟不如諸葛亮,綜合來講,還是有差距的。


道法自然ID


臥龍和鳳雛是三國時期頂尖的兩個人才。之所以鳳雛看起來沒有臥龍有所建樹,是因為臥龍的大權比鳳雛有利。

鳳雛出山之後,沒有立馬走馬上任,沒有參加幾次具有代表性的戰役。

而諸葛亮一出馬就指揮劉備集團進行了火燒博望坡,赤壁鏖戰等大型戰役。

諸葛亮的威名是打出來了。鳳雛這會再想要進入集團,那就得納投名狀。

前面說過了,臥龍鳳雛才能不相上下,鳳雛能想到的計策,臥龍自然也能想到。

這時候就成了重份的複製粘貼了,反而會更降低鳳雛的表現。因為大家在商量的時候,問臥龍什麼意見,臥龍說了自己的想法。再問鳳雛,我同意臥龍的看法。

總會讓人覺得,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說法。

鳳雛倒在落鳳坡,是捨身取義。一個謀士不但要為主公出謀劃策。一個忠義之士更應該在主公有為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哪怕犧牲。

所以,這麼來說。鳳雛的才能和氣節和諸葛臥龍是不相上下的。


古今中外多少事


臥龍和鳳雛能力其實是不分伯仲的,他們一起師從水鏡先生,司馬徽也說過兩者能力相當。他們兩計謀有著不同的風格,諸葛亮是料敵先機,也就是將對手瞭解清楚,從而進行推斷,再而制定計策,這樣就給人神機妙算的感覺;鳳雛就不一樣了,他喜歡使用連環計,將對手一步一步引進埋伏,前期可能很吃虧,但最終將給予對手致命一擊。之所以讓人感覺諸葛亮厲害其實因為兩人遭遇不同,諸葛亮好在得劉備知遇重用,才能得以發揮,而鳳雛因為外貌而受各方冷落,鬱郁不得志,才能沒發揮就中箭而死,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