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同心戰疫 紀檢監察人在一線

同心戰疫 紀檢監察人在一線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算我一個”“我報名”“+1”……

2月18日15時,孝昌縣紀委監委機關釘釘群,一則增援鄉鎮疫情防控的動員令引起大家的注意,“請戰”消息迅速刷屏。

17時30分,縣紀委常委會迅速擬定出首批“參戰名單”。次日8時,一支增援觀音湖區的8人工作隊向區管委會報到,迅速投入戰鬥。

較得真的“守門員”

清晨的觀音湖,霧氣繚繞,寒意猶濃。

“二斌,你咋把額溫計揣懷裡?”“山裡早晨溫度低,放外面它就不靈了,得在衣服裡捂著。”“80後”紀檢監察干部趙二斌,是此次增援“請戰”第一人。

“我曾經是一名警察,守護百姓安全。現在‘疫’情肆掠,作為紀檢監察干部,更應該衝在前面。”結束單元樓隔離的第二天,趙二斌安撫好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毅然衝向戰“疫”前線。

阻斷疫情輸入和傳出,是農村地區防控的重要抓手。在各鄉鎮,每一個通道出入口就是一個疫情防控的戰鬥堡壘。

趙二斌負責的劉河村共設置了9個卡口,逢車必檢、逢人必查。其中,夏小公路劉河橋頭卡口作為村級主幹道重點卡口,由趙二斌“坐鎮”,管理更是嚴上加嚴。

“小趙,是你啊!我去親戚家拿點臘肉,你讓我過去行不?”一天,村民老劉想去別村,聽著聲音“認”出了曾在觀音湖區派出所工作的趙二斌。

“咱們村是無疫情村,村民們不歡迎外人進來,您也別出去,等疫情過了再走親戚。”往日和善的趙二斌,此刻變成了“黑臉門衛”。

23日下午,一輛公車欲進村督查,也被這張“黑麵孔”攔住。在仔細核對車輛通行證,對隨車人員測量體溫並逐一登記後,這輛公車才被允許通過。“特殊時期,守好村級卡口,就是對村民負責。”趙二斌說。

“紀委的同志與我們並肩作戰,既是對村級防疫工作的監督,更是實實在在的增援支持。”劉河村村委書記劉行智說道。紀檢監察力量的加入,給村級防控隊伍吃了定心丸,更加激勵了農村黨員幹部們戰“疫”鬥志。

吃得虧的“排查員”

“您好,我是防疫工作隊的,向您瞭解下家裡的武漢返鄉人員今天體溫正常嗎?”上門監測返鄉人員體溫,是“80”後紀檢監察干部王威必須完成的“日常”。

陸衝村共有7個組208戶786人,武漢返鄉33人。到村委會報到後,王威與村志願者負責入戶調查,普通村民每日一次體溫監測,有武漢人員接觸史的村民每日兩次。

“有的村民對‘一日兩測’不理解,很煩我們。我們硬著頭皮也要去,敲門不應,我們就站在門外講目前的嚴峻形勢和拒不配合的後果,直到對方理解配合。”王威說。

23日下午,王威正在卡口整理當天的體溫排查臺賬,有人放了袋口罩在桌子上。等他回過神來抬頭看的時候,對方已經走遠。

一袋口罩,兩塊臘肉,幾個饃饃……王威他們不只一次收到過群眾的禮物。“這個特殊時期,雖然大家都戴著口罩,保持著安全距離。但是我知道,大家的心都緊緊貼在一起。”王威說。

耐得煩的“宣傳員”

“老管,雖然解除了隔離,但是非必要不出門,有啥需要就找我或者志願者。”2月22日下午5點,在熊畈村三組,“90後”紀檢監察干部楊秋,對剛解除醫學隔離觀察的管氏夫婦叮囑道。

熊畈村是觀音湖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兩個重點村之一,下轄10個灣組,春節在家337戶1417人。

楊秋被分到了這個村。初到村裡,最讓她頭疼的是,農村老年人防疫意識弱,田間地頭,總有人影。

“天氣晴好的時候,有村民上午去菜地裡摘把小蔥,下午又去掐把白菜。有些群眾看到紅袖章,丟了鋤頭回屋,看人走遠了又出來。”到村第一天,楊秋走了26000步,“霸佔”了朋友圈運動榜第一名。

白天在村灣巡邏,遇到遛彎的村民,就講一遍政策;晚上,通過微信群發佈防疫知識,提醒村民提高警惕,莫要出門。為了解決村民的後顧之憂,她還聯合村“兩委”幹部,幫忙協調生活、醫療和春耕物資,盡最大可能守住村民的家門。

勤巡邏、反覆勸、耐得煩,這個“執拗”的姑娘漸漸感染了村民,村裡遛彎、聚集“嘮嗑”的狀況也有了明顯改觀。

同心戰疫,紀檢監察人從未缺席。在孝昌縣紀委監委,像趙二斌、王威、楊秋這樣的年輕紀檢監察干部有10餘人,他們深入基層,就近到基層黨組織報到,認領任務,在抗擊疫情一線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胡玉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