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萬涓成水匯成河 大愛無疆暖春風—陽新實驗小學“抗疫”工作紀實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肆虐全國,武漢告急,國人憂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陽新縣實驗小學全體教職人員,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組成一支教師抗“疫”阻擊隊,在這本鴻篇鉅著的全民抗“疫”棋書中,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故事。

萬涓成水匯成河 大愛無疆暖春風—陽新實驗小學“抗疫”工作紀實

用愛作盾,堅守家園

“除夕見軍帖,九州大點兵”。大年初三,陽新實小教職工組織了以伍淑利主任為組長的首批突擊隊員,加入到了“逆行”的隊伍中。春節,本應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萬家團圓闔家歡的日子,今年卻變成了守助相望,甚至天各一方。 陽新縣三眼井社區,位於實驗小學附近,人口眾多,交岔路口複雜,是陽新老縣城最繁華的主街道,實驗小學接到其中最為主要的三個路口的防守任務後,迅速組織學校中層以上幹部成立防疫突擊隊,開啟了艱辛的戰疫行程。一個月以來,這支陽新實小“戰疫阻擊隊”在寒風冷雨中防守路口、入戶排查、測量體溫、小區消毒、包保接管,為防止三眼井社區的疫情蔓延紮起了堅實的盾牌。

萬涓成水匯成河 大愛無疆暖春風—陽新實驗小學“抗疫”工作紀實

三眼井社區是個居民素質良莠不齊的老社區,剛開始封路的時候,小區裡許多人不理解,由於強闖發生的謾罵、嘲諷,甚至發生肢體衝突是常有的事,可實小抗疫突擊隊員們用微笑、耐心與真誠一一化解。國難念良相,隨著疫情的加劇和實小戰“疫”隊員們的努力,居民們從被動不理解變成行動的自覺,紛紛送來凳子和熱水瓶,在簽字離開時還總不忘道聲“謝謝”。“他們一天到晚守在這裡,還擔著被感染的風險,為了什麼?為了誰?我們不能再去添亂了!”一位社區的老年住戶滿懷感激的說。

萬涓成水匯成河 大愛無疆暖春風—陽新實驗小學“抗疫”工作紀實

實驗小學校長王義烽是位有著高度責任感和管理執行力的老教育人,抗“疫”期間,他不僅親自站崗值守,還親手搬運消毒液;副校長黃勇,每天騎著一輛舊電動車,迎晨曦、送晚霞,日夜堅守,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他的足跡;教師闞洪斌、石教友穿著雨衣走進社區,挨家挨戶給居民測量體溫;更有尹文俊“舍小家為大家”,將母親送往醫院就診後,匆匆趕到崗位報到。還有董明紅、左利華,李雨明、舒嶸等教職工紛紛主動請纓去戰疫一線!在學校領導的模範帶頭作用下,實驗小學這支教師抗疫突擊隊,不僅忙碌在三眼井社區的三個路口中,還奔波於城區各個小區、各個鄉組的卡口處。

萬涓成水匯成河 大愛無疆暖春風—陽新實驗小學“抗疫”工作紀實

用愛作燈,點亮星空

根據上級“停課不停學”指示精神,教育局開設網絡直播課堂的具體部署。實驗小學教務處在校長王義烽、副校長董明紅的帶領下,第一時間出臺了《陽新縣實驗小學開展網絡課堂直播的實施方案》,與縣電教館和教科院密切聯繫,進行平臺的搭建和宣傳工作,做好前期準備後及時開通各年級授課直播間,輻射整個實驗小學所在的浮屠教學教研片區。同時,教務室制定《實施預案》,及時解決由於直播平臺的侷限,網絡直播課無法正常開展的突發情況。自2月10號網絡視頻學習開展以來,實驗小學教務處深入各年級學科組,逐一落實各年級各學科直播授課教師,下達明細直播任務,通過視頻會議,對教學進行指導和督查,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面對網絡直播課堂這一新鮮事物,期間遇到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胡洋老師借電腦“一波四折”;王玉紅老師面對直播孜孜以求;張承興老師對別人提問的誨人不倦,譚從儉老師上課時令人刮目相看,實驗小學教務室所有成員團結一心,群策群力,各盡其責的同時相互協作,確保了疫情期間網絡教學直播過程的穩步進行。為讓孩子們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從學習、身心、身體都得到了成長。在教務處的指導下,黃石名師、實驗小學副校長左利華親自朗讀了杭州郭簡老師的《致親愛的孩子們》,製作成視頻,給孩子們上了不一樣的“開學第一課”。這在媒體上引起眾多關注,並被省電臺選中,給全國小朋友上了一堂極生動的愛國情懷大課。

萬涓成水匯成河 大愛無疆暖春風—陽新實驗小學“抗疫”工作紀實

用愛作帆,揚帆啟航

新冠肺炎疫情中,災區的醫療物資、防護物資和生活物資的嚴重缺乏,發、更是牽動著實小人的心。大年初七早上,實小工會主席柯美淼發出了“愛心接力”的捐款倡議,王義烽校長率先捐出了第一筆愛心款,一聲“自願”大家踴躍捐獻,全校便掀起了自願捐款的熱潮,在僅兩天的時間裡,陽新縣實驗小學共籌款62000餘元,沒有一個人落下。第三天,4萬元愛心款便匯入了局總工會的帳戶。柯美淼主席、邱長征主任還將餘款捐變為了消毒液、口罩和生活物資,送往扶貧點三溪鎮橫山村。

萬涓成水匯成河 大愛無疆暖春風—陽新實驗小學“抗疫”工作紀實

愛心不斷傳遞,疫情期間,年僅11歲的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佘星月,在媽媽的陪同下,毅然決然地將自己寫春聯攢下的2020元,捐給了陽新紅十字會。她對媽媽說:“祖國媽媽病了,我要捐款為她治病!”當天,王義烽校長便帶著黃勇副校長等領導,對佘星月進行了一次特別的家訪。當來到她們母女倆租住的房子,瞭解到她們生活的困難時,他們被深深打動了,王校長不禁有些淚目:“這2020元,是這個11歲的小女孩在臘月的悽風冷雨中,寫多少副隊聯,才攢下的2020元?對於這個貧困得單親家庭,2020元是個沉甸甸的數字。”第二天,政府督導室副主任汪承權受教育局馬哲強局長所託,看望並慰問了佘星月。實小注重學生品行的培養,佘星月堪當實小楷模,更是實小的德育理念在疫情期間的生動體現。

萬涓成水匯成河 大愛無疆暖春風—陽新實驗小學“抗疫”工作紀實

用愛作橋,攜手同行

實驗小學城東校區一( 2)班的朱毅謙哭著打來電話的班主任向思路哭著說道: “老師,我想我的爸爸媽媽!好想!”朱毅謙同學的父母,都是醫務工作者,當接到上級命令,他們留下兩個年幼稚嫩的孩子,積極投身於一線。六歲多的朱毅謙和不到一歲的小妹妹,與爺爺住在一起,半個多月未見父母了。朱毅謙同學的故事,僅僅是實驗小學關愛防疫一線子女的一個小片斷,像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不斷地上演著。為了醫務工作者更安心地投身一線工作中,王義烽校長獲知情況後,馬上召開專題會議,對父母上一線的學生名單進行在冊登記,並制定“一生一案”幫扶工作方案,將朱毅謙同學的幫扶工作落於實處。副校長黃勇、董明紅及張瓊主任與班主任向思路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制定出了有效的方案,給孩子的父母發去慰問短信,並對孩子進行思想鼓勵以及單獨的學業輔導。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是實驗小學全體抗“疫”人員的胸襟。急民之所急,憂國之所憂,在這次重大的疫情面前,陽新實驗小學猶如一部運作精良的機器,將愛化成了最堅實的盾牌,堅守著我們的家園。

(記者 向能利 通訊員 劉秧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