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有哪些是你畢業多年後才知道的道理?

老萬


1、你無須生而謙卑,無須對所有人小心翼翼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在告訴我們要謙卑,要對人有禮貌。但是,這其實是錯誤的。

社會也好,工作也罷,真正決定你的價值,讓你贏得尊重的,是你的力量。

相反,你的過於謙卑會讓人輕視你,認為你好欺負。就算別人主觀上不想欺負你,心理上也會不自然地壓迫你,這是人的本性。

其實,也就是心理學上的討好型人格。

我們需要去克服。工作中,無論對上,還是對下,做到4個字就通透了——不卑不亢。

2、不要跟講利益的人講道理

很多時候,並不是道理講不清楚,而是雙方的立場不同,訴求的利益不同,這時候就不要試圖去跟對方講道理了。

那講什麼呢?和他講利益,委婉地講出,若他滿足你的訴求的話,他能夠得到的好處。美劇《紙牌屋》將這一原則闡述到了極致。

還有的時候,你可能沒有,能夠提供給對方的利益,或者對方就是看你示弱欺負你,那就去找能夠欺負他的力量,某一個組織或者某個人,用威懾作用來捍衛你的真理。

3、有規則不要忙著執行,先看看誰是規則的執行人

2011年,我的第一份工作,年少輕狂,對工作和生活充滿了嚮往。入職前,HR畫了很大很好的一個大餅,主要是說公司福利好啦。

同期入職的一個女同事,有一天晚上加班了半個小時。嗯,對的,就是半個小時。然後,她就傻乎乎地按照工資薪酬的標準,填了一個加班補貼審批單,然後就報給領導了,領導也就批了。

你看,有規則、有執行、有落實,是不是很nice。然而,不久的公司大會上, 領導就不點名地批評了這種不講奉獻的行為,說是加班半小時就好意思申請補貼。。。

規則確實是有,只要加班就有補貼,不管是半小時還是1小時。但是,你執行前,要先打聽一下這規則到底是誰在執行,摸摸規則背後的意圖。

總有一些規則,只是紙上規則,就是放那給人看的,甚至有時候看都沒人看。

4、要做“半糖主義”的職場人

SHE的《半糖主義》,唱的是愛情,我想用它來說說職場。

職場中,咱們不去做壞人,也不能做老好人,應該成為“半糖主義”的職場人。

面對同事的求助,甚至是老同事的攤派,不能一味地去答應、去完成。時間長了,就會成為人家的習慣。“升米恩,鬥米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人際交往也是這樣。不是每次飯局,你都要參加。不是每次請求,你都要滿足。

在這方面,我剛入職場的時候,是吃了虧的。這裡篇幅限制沒法展開說,以後會持續在知乎更新的。

5、不要掉入“逆向合理化”的陷阱

逆向合理化,簡單說,就是你會不自覺地,為你之前的付出找合理的理由。

你看到報道,有人挪用公款900多萬,打賞網絡主播,你會說,sb。

你看到新聞,有高學歷都深陷傳銷,由被動到主動,你會說,sb。

其實,除了極少數真正的sb,大多數人是受了“逆向合理化”的害。

這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要維持住我是好的,我是對的,這種自我感覺。所以,如果前期他已經付出了,接下來,他就很難抽身出來,他會去為自己前期的sb找理由,讓前期的行為合理化。

經濟學上的沉沒成本,其實說的也是擺脫逆向合理化的事情。

我們所有的選擇,都要是基於當下的實際情況,已經付出的成本,就不能再作為考慮的因素了。

當然了,你也可以反過來用。當你追求男神/女神的時候,自己不要一味地付出,你可以引導TA為你有所付出,這個付出可以是微小的、逐步遞進的。最終,TA會逆向合理化,增加愛上你的機會。

6、學會深度地認知自己

臺灣作家張德芬,在她的書《遇見未知的自己》裡面寫過的一句話

“心的外面沒有別人,有的只是你自己”。

有一個實驗,研究人員找了10個受試者,在他們的臉上畫上了非常逼真的傷疤,受試者照鏡子的時候都嚇了自己一大跳。

然後,研究者讓他們入睡,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擦掉了畫的傷疤。最後,讓這10名受試者去公共場所體驗。

結果,10個人都說自己受到了歧視。

一個人說,他在公園的長凳上休息,一個人在他旁邊坐下,看了他一眼,很鄙夷地馬上就離開了。

一個人說,他在醫院裡排隊,不遠處的2名女士,不時地看看他,在竊竊私語地取笑他。

看到了吧?

世界是由你的心,產生的。

人生在世,忙忙碌碌,我們急著去認識別人、認識工作、認識世界,但是也許最不瞭解的恰恰是我們自己。

學會深度地認知自己,找到蜷縮在你內心深處地那個小人兒,它也許懦弱,也許自卑,也許一直在哭泣,找到他,摸摸他的頭,療愈他。


愛三國的檸檬


畢業三年多了,經過這幾年的社會洗禮,明白了一些道理:



一、學歷和選一門好專業是如此的重要,這是親身經歷的。現在就想要一份穩定沒有壓力的工作,就拿報考事業編或公務員來說,好多崗位的學歷跟專業都有相關的要求。

二、練好口才。當今社會,口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語言的功力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外在表現,提高口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時間的努力。

三、書到用時方知少,畢業後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自己的知識面太窄,和別人聊天的談資少。所以一定要多讀書多讀書!


四、學好英語口語。前段時間到一所知名大學,因學校較大,一時間找不到我要去的地方,加上近視的我那天剛好沒有戴眼鏡,就隨便找了個同學問路,結果,,,問到一個老外,我連最簡單的一句話都沒表述清楚。甚至連單詞都沒想得起,尷尬了簡直。

血的教訓。。。

五、只有在學校人際關係是最純真的,沒有摻和任何雜誌。步入社會,才知道人們都是如何的現實,辦公室拉幫結夥,背後勾心鬥角,各種攻心,我只想說 你們累麼,至少我看著我覺得累。


hq彼岸花123


畢業五年了,悟出了很多上學時沒能懂的道理。

最讓我刻骨銘心的就是那一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從小學到高中我的成績都是前幾名,算是比較拔尖的那種。高二的時候非要跟著幾個同學去學音樂,青春期真的傷不起,無論家長怎麼反對,我就是認準了音樂,一心要做歌手。所有的老師和親人都紛紛來勸我,都說我成績這麼好,輕鬆就能上重點大學,那些學體育和藝術的同學是因為文化課上不去才選擇的,我怎麼就魔杖了要去跟他們湊在一起,我對這些言論很是反感,覺得他們對體育和藝術特長生就是有偏見。

我和爸媽鬥爭了兩個月,最後我爸還是給我交了聲樂和鋼琴的培訓費,那段時間簡直不要太美好,一群人不是聚在tkv就是上山燒烤,還傻乎乎的在山頂上大喊,我要當歌手,我要燃燒青春。

結果,高考下來,我的藝術分還可以能上藝術類一本,我的文化分也剛好在二本線上,離預估分數差之千里,可是這分數在藝術考生離估計是全縣最高分了。我爸媽又開始規勸我別在填報藝術院校了,反正分數還湊合能上個二本,就好好選個感興趣的專業好了。我依然堅持了自己的想法,以我藝術考分和文化考分,上個四川音樂學院綽綽有餘,可我……那時肯定是靈魂出竅了,我居然沒報川音,連省內最好的雲南藝術學院也沒報,鬼使神差報了大理學院,只因為看電視劇看多了,心之嚮往,然後在那裡消耗了我四年光陰,專業不夠專,整天到處跑場子掙錢,過得風風火火。

後來畢業了,想去藝術劇院,沒法,鋼琴太差了,就沒好好練過。聲樂還行,可是人家要全能啊,於是,我就被拒之門外了。就是那次被拒絕,我再也不敢進藝術類單位,進了公司做起了銷售。

一年後,認識了現在的老公,玩起了當時流行的閃婚,認識三個月我們就把事給辦了。當時也是無數人勸我,剛畢業要好好工作,工作穩定了再結婚,我媽還為這事一哭二鬧三上吊,都沒能把我拽回來。一結婚就走進了一條不歸路,我們小兩口都是農村的,在大城市無親無故,努力打拼。沮喪的時候真想跑回去考個公務員好了,有穩定,工資也過得去,可是,又咽不下一口氣,覺得丟人。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撐著。吵架的時候,就開始後悔結婚,後悔自己為什麼不聽勸,一直我行我素,最後落得這麼淒涼。

五年了,我們在這裡安定下來了,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車,還有了孩子,可我一直就沒在出去工作,做了家庭主婦。公婆都不在身邊,我們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咬牙挺過去的,任也已經慢慢學會了溫和,脾氣也沒有上學時那麼衝動,開始知道瞻前顧後考慮事情,安排未來,每一步都謹小慎微。但是,我無時無刻不在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要選擇學音樂,明明就能好好上個重點大學,好好學個專業成就自己。這就算了。竟然考得也挺好,為什麼又沒報好點的學校,要因為貪玩去那個神話一樣的地方浪費青春。為什麼不聽勸晚幾年再結婚,給自己建立好事業基礎?就算老公掙錢得力,可自己始終像個廢人一樣,此生一事無成還有什麼意思?於是,我又開始了漫漫創業之路,累得像條狗,經常力不從心,要做事情要照顧孩子還要幹家務,完全沒了休息時間。

在這裡也規勸所有的小孩們,一定要做聽話的孩子,不然吃不完兜著走,甚至吃的都沒有。





玲子的廚房


說起這個我真的很有感觸,本人14年畢業,工作換了2個,今年6月份工作滿5年了,可能社會經驗不足,但是對於大學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每每想起真的很是懷念,也充滿了遺憾。

高中的時候一直覺得,高考結束大學就是個大遊樂場,沒人管,自己可以為所欲為了,壓抑已久的狂躁的心可以釋放了。但是隨著畢業之後得我逐漸成熟,真的才發現,大學我真的荒廢了整整四年。

1、學業無成;大學4年每個學期都有掛科,雖然一直說大學是個自由的“小社會”,但畢竟還是學生,連最基本的學習都做不好,現在真的覺得很遺憾。大學舍友現在3個研究生畢業,不只是羨慕,更多的是浪費青春;

2、浪費青春;打遊戲,交女朋友,看小說,畢業走上社會之後才知道,當初是有多麼的荒廢時間,也許說這都是成長的代價,可是這個代價現在想想真的有點大,畢竟一個人才有幾個四年;

3、懂得珍惜;畢業之後最大的感受,也是最明白的道理就是珍惜,唯一慶幸的事大學四年我有了宿舍一堆好基友,已經2個結婚了,每每聚在一起,真的感覺很欣慰。

最後,就是感覺人就是這樣,總是之後才知道,才明白,無論是否畢業前後,也無論經歷什麼時間段,直說4個字“珍惜當下”

希望這個回答會對所有人有幫助


動漫精


還記得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學生時代的我,家庭的生活重擔就擔在肩上,每次放學回家總是幹些農活重活,我那時身體胖,特別能吃,特別是早上能喝四、五碗稀飯,中午吃點蔬菜,也沒有肉,能吃三、四碗,哪時候農村的碗比現在碗大多了,對肉,饞得要命,一個星期可吃一、二次葷,就不錯了,肚裡可能沒有油水,所以特別能吃。家裡的吃水都是我挑。星期六、星期天,還要到生產隊裡爭工分,打場,挑糞等,我在生產隊裡幹活時根本不輸給大人們,但是這樣能幹,因為還是個學生,工分也拿的最低的,我哪時放學回家就幹些家務和體力活,心裡很不高興,可是母親,她也不跟我講道理,就是幹活!到了晚上才灘開書本寫字做作業,我哪時就很不理解,除了家庭生活困難,需要勞動外,還有什麼原因呢?

後來我想起來了,在我十六歲哪年,幾個生產隊社員,見我胖好玩,就用生產隊用的大秤,叫我蹲在稻蘿裡,二個人抬著,秤著,哇!有166斤,社員們轟笑著,可能傳到我母親耳裡,傷害母親自尊心,因而叫我幹體力活,減輕體重。

現在想起來,母親是有良苦用心的,她曾跟我們說,疼孩子,要疼在心裡,不能疼在臉上。幹農活一方面減輕父母親他們生活負擔,另一方面對我減輕體重是有一定幫助的,哪時候,還沒有“減肥”這一說法,大人們肥胖可是有財富的象徵,小孩們不可能讓你肥胖。

人生的道路還很漫長,高中畢業幾十年啦,至今仍懷念母親哪時對我們嚴格管教,如果沒有母親嚴格管教,與社會上的青年混,不做家務,不幹農活,自由散漫,恐怕現在我做不出一件事來,現在我己為人父,教育孩子方面,我從母親做法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儘管孩子現在不懂,但是多年以後會懂得這道理的。

我是合肥寶迅,這是我畢業多年以後,才知道母親哪時對我們嚴格管教,幹家務,做農活的道理。歡迎大家評論!



合肥寶迅


昨晚悟空又問我問題了。我打開手機一看,都10點鐘了,孫子孫女還沒睡呢,我只好哄他們睡覺。悟空就被冷落了。

今天一早起床,家務事一大堆,可悟空的問題還得回答。悟空問我畢業後知道了哪些道理。其實畢業前我就知道好多道理。我師範畢業前就當了9年的民辦教師,而立之年讀的師範。那年我兒子都五歲了。

作為老師,我知道教案是要認真備的,課是要認真上的,誤人子弟良心上是過不去的;同事之間是要講團結的,還要互相幫助的;領導交代的任務是要完成的,為領導解憂是應該的,要是跟領導唱對臺戲的,到最後吃虧的是你自己的;家裡的愛人是需要哄的,你也不能只顧工作,家裡的事是不聞不問的,否則愛人是要生氣的。

不知我回答的如何。



含山唐


第一,能力很重要,也就是一技之長

熬過高中的奮鬥三年進入大學,不要以為自己在高中多牛逼,全校第幾名,模擬考前列幾名,在你進入大學就是人外 有人,山外有山。最近有個短視頻是採訪剛剛考上清華的學生,問他們有什麼感覺,考上中國最高學府,他們的回答是這 樣的:“我發現自己是渣渣”“以前在學校覺得自己還不錯,來了之後真覺得自己不能一比”“我覺得自己就是垃圾”“ 這裡真的很多牛人,很厲害”看看這些清華學子的回答和感受,就知道競爭有多大,即使你已經考上清華北大。在大學是 個很好的學習各種技能和能力的機會,也是展現自我個性的一面,所以能力很重要,在大家水平不相上下的時候,你獨有 的能力和某種技能就是將來制勝的法寶。所以在大學期間好好學習,認真挖掘自己的。

第二,學歷很重要

在當今中國應試教育的當下,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競爭模式。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十足發奮,努力,拼搏考取好大 學。為什麼國家重點建設‘985’‘211’?他們是什麼?“211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的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 點學科的建設工程;而985則是在211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大學。” 所以一紙文憑有多少含金量就是這樣體現的。即使不是這些重點大學學歷,一般大學學歷也是你應聘的法寶或者說是最低 門檻,你沒有就是沒有,有就是有。就這麼簡單。所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對了。

第三,閱讀

你不一定非要有多高的學歷,不一定非要名校畢業,但是希望你養成天天閱讀的習慣,根據自己的愛好,買上幾本名著,每晚入睡前閱讀上幾頁,你會睡的更香,而且慢慢你會發現再和朋友聊天,不論朋友們聊到什麼樣的話題,你都不再無話可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第四,培養一個愛好

在大學期間,培養一個愛好,它可以是唱歌、跳舞、樂器、畫畫、籃球、羽毛球等等,因為它可以讓你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轉移注意力;還可以在高興的時候更加放飛自我;也可以讓你在朋友面前更好的展現自己。

第五,堅持運動

你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擼鐵,也不用非要去報瑜伽班,只要能保持一週3-4天的鍛鍊就可以,鍛鍊的方式有很多種,建議最好可以選擇跑步,一開始可以從一公里、兩公里慢慢堅持,設立目標,不必追求速度,慢跑即可,漸漸你會發現堅持十公里也不是多困難的事情。運動貴在堅持,堅持就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可以在今後的社會激烈競爭中有那麼一份意志促使你迎難而上,堅持住就贏了


娛樂生活資訊社


說一件我印象深刻的事,以及從中悟到的2個道理。希望對還是學生的你有所啟發~

01 為什麼事情總不是我想的那樣?

我大一進學生會的時候,特別用心地去做負責的每個任務,也就想當然地認為,部長換屆時一定有我的份。然而,換屆時部長給了另一個對部門不如我熟悉的人。

大二的時候,主席團換屆。按照歷年的經驗,一般都是核心部門的部長升為主席。然而,那次當選主席的人,不是核心部門部長,也不是已經任職一學期的副主席,而是一個不那麼重要部門的部長。

我當時非常疑惑,為什麼我以為能上任的,最後都沒有上,反而是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人上了?

02 不要以執行層的眼界,去度量決策層的視野

離開學生會很久以後,我才陸續瞭解到一些事——我原本以為名不見經傳的人,其實並不是小透明;我以為自己對各項事務都很瞭解,然而知道的只是瑣碎的皮毛。

那個當上學生會主席的人,曾經帶著部門成員佈置新辦公室到凌晨2點,午飯和晚飯都沒顧上吃,因此分管老師對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當初以為自己對部門事務非常瞭解,知道每個細節該怎麼執行;但同時,我也陷入了細節裡,只知道要做這些事,對整個活動沒有一個宏觀的概念。我做的事情,只是被被人安排去做的,我並沒有決策權,甚至沒有參與決策的討論。

當初的我,以為我看到的知道的,就是所有的事實。然而,在最底層幹活的小嘍嘍,能夠了解到的事情十分有限。千萬不要因為自己侷限的視野,而認為事情“僅此而已”。

你在執行層時,哪怕你對業務再熟悉、再熟練,如果不懂得往上看,去站在領導者的位置去看事情的全貌,你就只能一直低頭往前走。

03 自己會做事很OK,但領導更需要會帶團隊一起幹活的人

在知道學生會主席曾帶部門成員幹活兒到凌晨2點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哇好辛苦啊!第二反應是:何必啊,分明可以吃個飯再繼續做啊,又不差那15分鐘。也分明可以第二天再做啊,幹嘛非要做到凌晨2點。

學生時代的我,從頭到尾都覺得,她確實很辛苦,但也不怎麼必要嘛。如果我是她的組員,心裡一定很怨念。

但工作以後,我發現了她身上有兩個領導很看重的特質。

其一,吃苦肯幹——絕大部分老闆都愛這樣加班加點幹活的員工。

這裡說的加班加點,不是因為效率低,而是員工心裡有“必須要抓緊完成任務”的強烈慾望。不管多難或者多瑣碎的事情,不需要領導費心思去動員,她主動就會把事情做好。

其二,能帶動團隊一起幹活——一個人願意加班沒什麼,能夠帶動整個團隊都加班,那才是本事啊!

究其根本,能夠帶動團隊跟著拼命幹活,靠的不僅是職位上的權威,而是領導者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就像膠水一樣,能夠把分散的成員凝聚在一起,能夠以個人魄力去消解大家加班的情緒——讓加班加點的幹活,成為後來團隊革命友誼的回憶。

以上。希望我現在才明白的道理,你在畢業前就能Get~

作者簡介:Bry,寫作點評助教,社群運營統籌,創新創業留學碩士。今日頭條優質創作者,青雲計劃獲得者。

歡迎關注頭條號: 。與你分享超越同齡人的職場思維。


Bry的嚮往生活


曾經老師的教導,家長逼我們學習,學習,再學習,直到如今我才知道是為我們好!

隨著不步入社會,工作,沒文憑,根本找不到你理想的工作,我只能隨便上個力工的班,整天渾渾噩噩過日子,婚後不鹹不淡的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每天不敢亂花一分錢,因為月底有房貸要還,孩子出生後,更是兢兢業業的工作,很怕突然跟你接觸勞動合同,那時候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本人只是初中畢業,說實話,沒文憑,沒技術,根本沒有挑工資的能力,有的時候,睡不著覺想起自己上學時間睡覺,上網,很酷很拽,可是終究逃不過現實,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家長老師逼我們學習,是為我們好!

在此,我奉勸看到文章的大家,好好教育孩子,如果是青少年看到,那麼,請珍惜你們學習的時光,因為,這個世界上真沒有後悔藥!


趙氏大拿


要說那些事是伺業以後才知道的道理,那感受可多啦,首先是要看你出生在那個年代,或者是成長在那個時期,我是一個七十年代畢業的高中生,那時的學生和現在沒法比,條件很艱苦,每天吃的都是窩頭和鹹菜,一個禮拜能改善一次白麵饅頭那就不錯了,穿粗布衣服的人大有人在,當然,也有條件比較好一點的,,可佔的比例很小,我的家庭條件不太好,又從小失去母親,但我的學習成績不錯,所以從小心氣比較高,但我是一個自運心很強的人,我從來不和別人攀比,我從內心發誓,畢業後一定要努力奮鬥,爭取過上好日子,然而,理想是豐富的,現實秋是殘酷的,等我畢業後,邁入社會,整天是搞運動、搞批林批孔、大兵團作戰,整天把年輕人不是調到這兒就是調到那兒,那時我才深深體會到,要改變現狀談何容易,我很懷念在修校的日子,而且這種情況一直到我結婚以後,80年代人們才開始慢慢的有了希望,生活慢慢的在提高,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所以,一直到現在,那段日子一直在我心裡都深有感觸,不過這些情況也給了我良好的啟發和習慣,就是照在的日子比以前再好,我還始終保持著勤儉持家的良好以慣,所以說,這也是那個年代給我留下的美好回憶和財富,這種習慣將伴隨我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