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南海“撐企”又“撐業”,推動產業鏈整體復工復產!

當前,南海區復工復產工作紮實推進。截至2月27日,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省重點項目復工率均達100%,市重點項目復工率達98.41%。

在聚焦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同時,推動全行業的正常運轉、保障上下游產業鏈的供應順暢也至關重要。

2月27日,南海區委常委伍志強召集區內鋁型材、機械裝備、紡織等7個行業協會,13箇中小型企業開展座談,蒐集行業共性問題,探討如何應對疫情影響,解決企業難題。

南海區將圍繞“心、物、人、錢、鏈”五個方面服務企業,全力以赴推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戰雙贏”。

聚焦產業鏈,破解行業難題

南海區企業基數大,各類市場主體超過30萬戶,工業企業近6萬家,全區超200億元的產業集群有11個,產業之間的關聯性強。當前,支柱行業產能已經逐步恢復,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良好。

南海“撐企”又“撐業”,推動產業鏈整體復工復產!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產能逐步恢復

廣東堅美鋁業集團自2月18日正式復工,爭取月底達到90%的復工率。華昌、偉業、廣亞等南海鋁材企業,企業員工返崗率也在逐步提升,產能恢復到七成以上。一汽-大眾、本田零部件、愛信精機、捷貝等相關的整車製造、汽配行業,企業自動化水平高,防疫壓力相對較小,也均處於產能恢復階段。

座談會上,協會、企業代表提出了防疫物資採購、員工薪資、招工等各方面的問題和建議。

保障企業的防疫物資,是近期南海區穩企的一個重點。此前,南海區已經在“佛山南海通(戰疫版)”小程序開通口罩申購渠道,截至2月27日,申購企業近1.7萬家,累計申購口罩超168萬個,已通過走訪派送、安排物流公司配送等配售企業超1.3萬家,配售口罩超130萬個。

伍志強表示,除了為企業提供口罩申購渠道外,南海區也為以生產口罩的廠家提供辦理新增生產資質的綠色通道,組織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擴大產能,在可預見的短時間內,將有效緩解口罩短缺問題。“我們也將支持企業家、協會建立共享口罩等防疫物資的平臺。”

紡織、內衣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更多的關注資金問題。部分企業預計3月底才可以恢復產能,一方面存在訂單流失情況,另一方面員工薪資的發放也成問題。

在座談中,部分代表提出了建議。例如內衣協會提出,針對國際訂單,可以通過區域聯盟搭建監測平臺或與公信監測平臺牽線搭橋,出具權威認證,打消採購商對產品的疑慮。

伍志強表示,關於工資問題,南海穩企15條明確“實施靈活用工政策”,允許企業綜合調劑使用年度內的休息日和法定年節假日。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經與職工協商一致,可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待崗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希望企業和員工彼此相互理解,共度時艱。

“心、物、人、錢、鏈”,織密服務網

近期,南海區不斷召集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商協會開展會議,進行經濟形勢研判,鋪開暖春行動,希望能夠制定針對性措施。當前,南海區圍繞“心、物、人、錢、鏈”,即信心、物資、員工、資金、供應鏈五個方面,密織服務網絡,覆蓋產業鏈各個環節。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南海近期先後出臺了穩企15條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10條政策意見,並抓緊出臺相關實施細則,以此來堅定企業的信心。區級企業暖春調研行動正在開展,截至2月27日,28個企業暖春行動小組分頭行動,走訪企業120家,收集近118家企業意見建議,其中涉企復工復產共性問題6項,企業特殊問題建議16條,當場解決企業問題和逐步解決問題80多條。

針對工人返崗率不高的問題,南海區給予企業包車交通補貼,鼓勵企業以包車、拼車方式組織員工返崗,同時優化交通網絡,解決返程難題。目前區內有4家跨省運輸企業可接送省內外員工返崗,約800輛車,共組織雲南、廣西、湖南、貴州等地的農民工返崗包車101車次,2155人次。在控制各類交通工具客座率的前提下,南海區逐步恢復省市客運班車,區人社部門積極加入到省人社廳包專列接員工到廣東的行列,每晚都到廣州南站和佛山西站接回務工人員。

針對企業提出的供應鏈受阻的問題,南海區積極推動產業鏈整體復工復產。獅山、裡水等鎮街,產業集群效應較好,可以解決產業鏈整體復工問題。針對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在區外的情況,南海區積極協助企業出具各類證明,與當地政府溝通協調,推動上下游企業儘快復工。

值得關注的是,“撐企”不僅是政府行為,行業協會、企業也抱團行動。此前,南海區機械裝備行業協會收到相關企業上線30條生產線、需要“調配安裝調試工人”的請求後,迅速組建了“口罩機械組裝支援群”, 兩個小時內協調調配接近25名安裝調試技術人員陸續前往支援,展現了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南商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