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其實,你只需要一針“解憂劑”|《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文|九爺在線

對在漫長人生中讀過的書而言,人類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讀完每一本書後都有紮實的收穫,就需要有技巧的寫讀書筆記,並養成長期的習慣。

幾年前跟同事聊天時,談起我剛剛看完《蒂凡尼的早餐》這本書,同時順口問了句這本書主要講的什麼內容。我登時愣在那裡,腦子裡飛速運轉該怎麼表達給她聽,然而幾分鐘過去了,還是沒有組織好語言,其實那個時候我不知道我並非是語言表達能力不達標,只是沒有記住書中的內容,只有個迷糊的框架,具體的內容在看完書後就隨風而去了。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明明看過了卻什麼也沒記住”的煩惱。

其實,你只需要一針“解憂劑”|《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作者奧野宣之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都堅持使用筆記本進行記錄,經常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

在這本書中,他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這五個步驟,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即“筆記讀書法”,從而讓更多的讀者實現主動行閱讀、消化書中知識並內化,達到思想輸出的效果

其實,你只需要一針“解憂劑”|《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選購真正想讀的書,買真正有益的書

很多時候我們會書店的書架之間漫無目的地瀏覽找不到一本合適的書,甚至被炫目的廣告詞蠱惑買到原本未曾計劃要讀的書,還有很多跟風買的書買來後束之高閣。為了避免出現這些不美好的體驗,就需要準備一份購書清單。

購書清單可以是一個簡單的表格,主要包含書名、作者、出版社名這些基本信息就夠了。

那麼,購書清單裡的內容從哪裡來呢?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取材!把瀏覽網頁時感興趣的信息記錄下來,看電視劇的時候把感興趣的歷史人物記下來,旅遊時好奇的事件也記錄下來。只要是感興趣的都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說不準哪天就會想到這些信息,從而不費時的選擇到自己真正感興趣、想讀的書,記錄在購書清單中,合適的時機去購買。

如果馬上把想法記錄下來,就算字跡再潦草,也比什麼都不記好得多。

從我個人的角度,購書清單不一定非要記錄在紙質筆記本上,畢竟現在隨身攜帶筆記本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不太現實,並且網絡上也有很多的筆記類app,大家可以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有了,剩下的就是各自的活學活用了。

做讀書筆記,把讀過的書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老話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要覺得做讀書筆記是很浪費時間的一件事,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也曾說“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式”。只有堅持記下去,讀書筆記才能發揮作用。

作者認為,寫讀書筆記是有竅門的:

  • 專注於對自己很重要的部分,寫在筆記上的感想不求多,可以是一句話,只要是發自內心的感想就有意義。
  • 用標記篩選重要內容
    。可以用普通直線、波浪線、圓圈等區分不同的標記內容以便區分。
  •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把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這三個要素記錄下來後,進行摘抄和評論。摘抄時要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內容,評論是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即主觀評論。

重溫讀書筆記,以思想輸出倒逼高效吸收

讀書筆記是一種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要重讀讀書筆記,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頻率量化,通過重讀而有新的收穫,深刻吸收書本的內容,磨練出更好的原創思考。

重溫的過程中,還可以對讀書筆記進行補充、擴充,進而為之後的寫作、書評等提供參考,實現信息的整合,如廣告大師詹姆斯所說“所謂創意,只是把所有元素重新組合而已”。

我們常說“學習最高效的方式,就是把這知識教會給別人”,確實如此,為了把頭腦中有個大概認知的概念或觀點講給別人,通常我們會就觀點蒐集支持這一觀點的論證、事例,這樣才會有說服力。讀書的思想輸出,也是如此。

好的方法,事半功倍

這是有效的讀書方法,不是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這本書教我們通過寫讀書筆記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吸收自己需要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並活用以達到思想輸出的目的。

我們可以浪費時間,但不要浪費生命。願我們讀的每一本書都作數


作者:九爺在線,簡單純粹的80後,喜歡寫字,相信世間有美好有愛,願你我皆得償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