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為什麼感覺周星馳的電影那麼耐看?僅僅是因為搞笑嗎?

老龔說真像


大家好,我是(嗨舞起來)我是一個喜歡娛樂圈的人,喜歡瞭解明星、歌手、娛樂新聞,我也是一位娛樂領域創作者,我目前的工作是娛樂新聞工作者,所以對這方面比較瞭解,針對筆友提出的這個問題,我闡述下我的看法:

周星馳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在他的無厘頭或者說後現代主義解構手法的後面,他讓我瞭解到,原來好的喜劇是應該讓人流淚的。“我是一個演員”,這是《喜劇之王》裡的臺詞,無疑這也是周星馳的自我評價。讓我想到了小津安二郎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一向對人說,我什麼都不做,只做豆腐,因為我是個純賣豆腐的人。”

和大部分人不同,《大話西遊》並不是我最重視的周星馳作品,誠然這兩部電影確實代表了他的風格,只是往往我們會因為這兩部電影而忽視了在我看來更有趣更具代表性的其他幾部作品。


嗨舞起來


在我不多的電影經驗中,周星馳無疑佔有特殊的位置。甚至可以說他的電影對我的影響遠遠超過了電影的界限。



周星馳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在他的無厘頭或者說後現代主義解構手法的後面,他讓我瞭解到,原來好的喜劇是應該讓人流淚的。“我是一個演員”,這是《喜劇之王》裡的臺詞,無疑這也是周星馳的自我評價。讓我想到了小津安二郎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一向對人說,我什麼都不做,只做豆腐,因為我是個純賣豆腐的人。”

  

和大部分人不同,《大話西遊》並不是我最重視的周星馳作品,誠然這兩部電影確實代表了他的風格,只是往往我們會因為這兩部電影而忽視了在我看來更有趣更具代表性的其他幾部作品。

  

唐伯虎點秋香》:笑聲背後的淚水 ,



在我看來這是一部極其特殊的影片,被掩蓋在賀歲外衣之下的,是一個灰色的故事。簡單的來說,這是一部展現關於愛情、理想和現實之間激烈衝突的影片。通過對唐伯虎人生的內在矛盾的展現,我們似乎可以想起佩索阿所說的“我是一座橋樑,架在我之所是和我之所願之間。”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表達:我站立在一個巨大的縫隙之上。

  

“唐寅聰明絕頂,號稱詩畫雙絕,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為當時男女老少所崇拜的偶像。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擁有八位天資國色、溫柔賢淑的嬌妻,恍若神仙美眷,羨煞旁人阿。”——這是影片一開始對唐伯虎的介紹,配合上隨後出現的如同賭場一般的唐家大廳,奠定了本片的基調:通過強烈的對比以及對傳統的顛覆,重構出一個全新的唐伯虎。而那八個嗜賭如命的老婆,和“天資國色、溫柔賢淑”形成了絕大的反差,傳聞和事實的距離就好像天堂和地獄之間。被用來墊桌子的《百花爭豔圖》,墊桌腳的《唐寅詩集》,挖掉腦袋的《百鳥朝鳳圖》,無聲的像我們訴說著一個不被理解的男人的悲哀。“家財萬貫,妻妾成群。你應該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了,不是嗎?”唐母的問題也正是我們所疑惑的,更是困擾現代人的主要問題:到底什麼是幸福?物質和精神的內在緊張應該如何調和?



配合著悲涼的二胡,唐伯虎在月光下離開了自己的家,雖然沒有留戀,但我想也絕對談不上解脫。“我心又悲我心又痛,八個老婆如豺狼惡虎,人家當我享盡齊人福,其實空虛寂寞誰人知,誰人知?”這是唐伯虎面對命運的質問,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可是出走未必就意味著問題的解決。他所追求的可能只是鏡花水月,或許有問題的不是他的八個老婆,而是唐伯虎自己。“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唐伯虎不是第一個發出感慨地人,只是他還沒有發現,清醒往往並不是好事,所以才會有“難得糊塗”的長嘆,政治如是,愛情如是,人生亦如是。


“原來當今世上最美麗的笑容,就是充滿愛心的笑容。天啊,我終於找到了我的理想,她就是秋香。”愛情總是在我們沒有準備的時候降臨,而等我們準備好了,它卻有已經離開了。唐伯虎並不成熟,在失敗了八次之後,他對愛情依然報有天真地信心。現實是殘酷的,就如同我們常常說的“因為誤解而相愛”,一見鍾情這種事情早已被歷史證明是靠不住的。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華府的低等下人。9527就是你的終生代號。”在現代社會中,尤其是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人的個性不僅逐漸的失去意義,更成為現代社會著力消除的東西。在社會中,你不需要成為自己,而應該成為一件工具。姓名以及愛情這些私人的東西都應該被消滅掉,就如同監獄、醫院、學校,乃至銀行排隊的人群,在這裡,每個人和其他人都沒有任何不同,人蛻化成一個符號。

 

“死做活做像條狗,被人罵不能汪汪叫。像條狗,真好笑……”這是華府低等下人的歌謠。我們必須注意到這裡狗的隱喻,似乎周星馳對狗的形象特別偏愛。《大話西遊》裡的那句“他好像一條狗”以及在這部電影稍後出現的“低等下人與狗不得入內”,都反映了周星馳一貫的對小人物生活的關注。進了華府以後,唐伯虎這個四大才子之首變消失了,而只剩下華安——一個幾乎被無視的小人物。在這部影片當中,我們必須要注意到這一點,在華華府內,我們要將唐伯虎這個身份排除掉,才能真正的理解華安這個人物的言行的意義。華府就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從9527到華安,代表著社會階層的變遷。而這種變化發生的前提是“奇蹟”,如果沒有寧王挑釁這樣的意外,我們不難想象9527將始終是9527,而不可能成為華安,更不可能和秋香發生任何聯繫。而對於生活在較高階層的秋香來說,9527甚至不如一隻紙鳶重要,而華安則可以引起她的一些注意,但是愛情的憧憬則只會對唐伯虎產生。這三個身分是同一個人,但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可見,愛情的電流要想擊穿社會的絕緣層,我們必須寄希望於意外的發生,或者可以叫做“神蹟”。



“風流不羈只是他的表面。我讀過他的詩,從他的字裡行間,我看得出他是一個用情專一,真情真意的男子漢。”秋香的這段話無疑命中了唐伯虎的死穴:人生能有一知己則死而無憾,更何況還是個紅顏知己。唐伯虎正在尋求理解自己的人,於是秋香出現了。如果說之前唐伯虎對秋香的感情還是好感多過愛情,吸引他的主要還是秋香的美貌的話。聽完這段話,他只能無可救藥的愛上了秋香,愛情終於完成了自己最後一次蛻變,破繭而出。而結合電影的結局,這時候唐伯虎愛的越深,越感人,最終造成的反差越大。


(華府柴房)秋香:有個問題我很久前就想問題,你回答我好嗎?……這裡的一段問答充分的說明了問題,對於秋香來說,唐伯虎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中人物。她面對唐伯虎的表現讓我們很難不聯想到面對偶像的粉絲。這也預示了最終的結局不會是完美的愛情,因為愛情需要的雙方平等的交流,而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崇拜。而當滿足了她的好奇心之後,當偶像從夢中來到面前,帶來必然是一些惆悵。因為她將發現唐伯虎也只是個普通人,曾經將他設想的越完美,此時的失落感也就越強。



終於,在救了華府上下之後,秋香被作為酬勞獎勵給了唐伯虎。這段姻緣從一開始就不是愛情的結局。如果故事在這裡就結束的話,那這隻能是一部熱鬧的賀歲片。而最後幾句對話,如同畫龍點睛一般,將鬧劇上升成為喜劇。


唐:“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實在太刺激了……”


   秋:“慢著,劃兩拳先……麻將、牌九、擲色子四色牌,你總會一樣吧?”


  正如唐伯虎所說的,大起之後必有大落。人生的失落不在於你得不到,而在於你竭盡努力,得到了以後,才發現那不是你想要的。愛情此時破滅成一個笑話,我們很難不發生這樣的疑問:它是否存在?秋香和唐伯虎都錯了,他們也都沒有錯。人生總是這樣,不斷地給我們打擊,或者驚喜。


  關於愛情我們總是有很多話可說,於是關於愛情我們其實無話可說。在唐伯虎的困境中,我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所期望的不是現在發生的;我得到的不是我想要的;愛情總是發生在別人身上……我們總是面臨著這樣的矛盾,站在理想和現實的“巨大縫隙”之上。


  《喜劇之王》:跑龍套的也有愛情




  大家都認為這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電影,由於主角的經歷和周星馳本身的經歷的相似,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們常常會混淆尹天仇和周星馳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個體及其象徵。


  如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尹天仇有著屬於青春的夢想;也如同絕大部分有夢想的年輕人一樣,尹天仇的夢想始終只能停留在夢想的層面上。“努力,奮鬥!”這是影片的第一句臺詞,但這並不是影片的唯一主旨,就像周星馳的其他作品一樣,周星馳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想法深藏起來,等待我們去發掘。


  尹天仇是一個社區活動室的看門人,標準的普通人。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演員,為了這個夢想他付出了足夠的努力:跑龍套、打雜,甚至是去扮演連面也不露的屍體。可以說他絕對敬業,也無怨無悔。他不僅僅是為了出名,成為明星,對於表演,他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他用自己的行動驗證了那句“跑龍套的也要有職業精神”,他更用自己的行動向那些大牌明星和導演們解釋了什麼叫做“職業精神”——只要導演沒喊cut,就不能停。



  他在表演上並不缺少天賦,和娟姐排的那段感情戲更是可以感動很多人。然而,現實和夢想之間總是存在著巨大的鴻溝,足夠的努力和天賦並不是成功的保證。雖然他的表演最終得到了娟姐的認可,但電影界不是藝術的天堂,拍電影更多的是一種商業行為,這一次投資商將他攔在了大門之外。可以說他已經推開了天堂的大門,卻只能在外面徘徊。當然這個結局是讓人傷感的,卻又讓我們覺得理所當然。或許,在社區裡排練《雷雨》這樣的話劇對尹天仇來說是更好的選擇,至少,是最合適的選擇。如果真的進入電影圈,他的夢想真的能實現嗎?我們都知道答案——未必。



  在影片裡,我更關注尹天仇和坐檯小姐柳飄飄的感情故事。柳飄飄當然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卻是最適合他的。當尹天仇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放到柳飄飄的衣服上的時候,他有意或者無意的給對方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現實永遠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天敵,但我們又永遠不能離開現實而活著。尹天仇付錢不是出於對小姐身份的鄙視,而是由於自己內心的自卑。雖然柳飄飄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女孩,但從沒嘗過成功滋味的尹天仇沒有辦法相信愛情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或者說多次的傷害讓他不再敢相信夢想,或許交易才能讓他感到安全。在付錢的一霎那,他傷害了對方,也傷害了自己。不過,顯然這次,周星馳給我們留下了一絲希望:柳飄飄帶走了尹天仇的那本《演員的自我修養》。在柳飄飄離開尹天仇的那個早上,我們在她世故的臉上看到了久違的感動和淚水。他們的相遇對彼此都是一個契機,尹天仇不相信夢想,柳飄飄不相信愛情。是這場感情的邂逅讓他們彼此認識對方,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終於,尹天仇還是沒能成為演員,沒能抓住夢想的他抓住了愛情。那句“飄飄,我愛你!”挽救了兩個人的人生。在影片的最終,周星馳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希望。   面對著現實的冷酷,我們只有彼此扶持,相互依偎著才能感到溫暖。在一切都被粉碎之後,我們只看到了愛情。


  《功夫》:低谷還是巔峰?



  和《少林足球》一樣,這也是周星馳的轉型之作。只是《功夫》無論是在拍攝技法還是敘事結構上都有了明顯的改變,我們有理由把它看作是周星馳轉型的代表作,而不是《少林足球》這部失敗品。


  正如同周星馳的其他作品一樣,《功夫》也向我們提供了多種解讀的可能,也同樣將周星馳自己的想法隱藏在眾多的笑料和誇張的動作之後,等待我們去發掘。你可以認為這是一部探討社會問題的作品,也可以把它看作純粹的動作電影。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影片中關於主角同年因影對他心理乃至以後人生道路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影似乎充斥著精神分析的味道。但是,正如周星馳之前的作品一樣,我們依然可以在這一切的後面,在剝離了所有的故事和動作之後,可以找到被隱藏的主題——愛情。



  正如影片中暗示我們的:當啞女從盒子裡拿出珍藏多年的那個棒棒糖的時候,其實答案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了。我們必須要打開這個盒子,必須排除掉誇張的特技和動作效果,才能看到導演為我們準備得禮物。愛情,其實是周星馳電影中一個永遠不變的主題,在顛覆了所有的經典,打破了一切的價值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只有愛情被周星馳放到了架子的最上層。正如同周星馳曾經說過的:他信仰愛情。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其實《功夫》只是用了不同的形式來表達他一次又一次表達過的主題。依然是一個落魄的小人物,無能還有點不可救藥的善良,註定了在墮落的現代社會中他不可能實現自己的願望,註定了他的人生將充滿失敗——“正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警惡懲奸,維護世界和平這任務就交給你了……”童年的幻想是美好的,而這幻想的美好程度和長大以後受到的打擊顯然是成正比的。當他發現善良的願望在邪惡面前是多麼的無助,當他一次次的被打倒在地上的時候,當他看到壞人可以擁有一切的時候,他只能選擇去做個壞人。然而人生的悲劇不會這麼簡單就結束,因為他甚至沒有能力去做個壞人——“長久以來,殺人放火打劫強姦非禮……沒有一次能做到。”



  不久之後出現的啞女,向我們揭示了答案,為什麼周星馳連想做一個小黑社會都會失敗?因為在他心裡還有信仰,還有希望,還有些東西是需要他去守護的——那根棒棒糖,那段塵封的會議,以及,那段似乎存在過的愛情……


  有信仰的人,相信愛情的人,在這個充斥著罪惡的都市裡是註定要失敗的。棒棒糖在熱鬧的大街上摔得粉碎,預示著一次轉機,爆發或是死亡。值得我們玩味的是,周星馳的重生髮生在“豬籠城寨”,一個連黑社會都沒有興趣的貧民窟。善良和貧窮,富有和邪惡,影片奇妙的把這些對立的價值展現的我們面前。我們會覺得周星馳的重生一定也必然發生在貧民窟而不是繁華的都市。


  最終,貧窮戰勝了富有,善良戰勝了邪惡。周星馳不僅挽救了自己的愛情,甚至挽救了這個即將墮落的社會——開在鬧市的糖果店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象徵,善良的美德開始向城市進攻。故事的結局是美好而充滿希望的,在歷史的冷酷中,我們至少還有些美好的東西可以依憑,這讓我想起了著名的電影《美麗人生》。


  喜劇·後現代主義




  我們必須注意到周星馳所具有的香港背景——長時間的殖民統治,使得香港文化更接近於西方的文化傳統,而不是大陸的儒家文化傳統。所以,在周星馳作品中表現出的後現代主義特徵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後現代主義的興起正是以現代價值的淪喪作為起點的。正如海德格爾所描述的:人將上帝從他的寶座上拉了下來。在現代社會中被確立起來的那些價值體系,那些美德,那些曾經值得人們去奮鬥的東西,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又被粉碎了。也就是說,現代性成為他自身的終點。而由於後現代是對現代性的反叛,通過對現代價值的反叛,後現代其實粉碎了自身存在的理由,最終必然進入海德格爾意義上的“虛無主義”。



  而在周星馳為我們建構的喜劇世界裡面,正是充滿了對傳統價值的顛覆和重寫,再加上所謂的“無厘頭”風格——沒有邏輯關係的對話,有些脫離的情節和鏡頭……營造出極具後現代特點的“碎片感”。進入這個世界,我們會發現一切都不在它原本的位置上,所有的事件、人物和對話,似乎都和我們心中的預期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如同後現代的價值多元論所表達的,任何一種價值和存在都應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目的。通過對傳統的否定,達到了對現實的追問和質疑。


  然而,正如同後現代主義自身所遭遇的緊張,虛無主義不能成為我們的終點,我們還是需要給出一個最終的價值,或者說是重新尋找一個支撐這個世界的理由。從這三部影片裡,我們不難看出周星馳給出的答案。


  《唐伯虎點秋香》實際上是偏向於虛無主義的,或者說周星馳還沒有找到答案。因為最終他還是沒能得到自己心目中的愛情,秋香和他之前的妻子相比並沒有什麼不同。如果拋去影片中的笑料的話,這一部更接近於悲劇。


  在《喜劇之王》中,周星馳似乎把愛情推到了祭壇的最高處,期望用愛情來對抗人生和歷史的冷酷。而對於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來說,似乎也只剩愛情可以追求了。而整部電影中,周星馳在懷疑了努力和奮鬥的意義之後,確實對愛情保有極大的信心。


  等到了《功夫》,似乎周星馳開始覺得愛情還不足以成為全部的理由和依靠。把全部人生的意義都壓在愛情身上,似乎這樣的負擔對於愛情來說過重了,更何況愛情本身也不斷的顯現出脆弱和無奈來。於是,更多的,周星馳將希望放在人性的善良上,期望人的神性能夠戰勝罪惡。



  周星馳的作品都是商業片,但這並不能掩蓋他在影片中提出的質問和思考。施特勞斯說,政治哲學更近喜劇而非悲劇。我想,他所說的喜劇應該是悲劇基礎上的喜劇,沒有悲劇意義的喜劇只能是鬧劇。這也正是喜劇自身所遭遇的緊張。在消解了嚴肅性的同時,也消解了自身的意義,最終容易淪為純粹的無意義。


  喜劇還是鬧劇,這不僅是周星馳所面臨的問題。


天天追劇狂魔


根本上,周星馳用他的喜劇小人物,表達了一個悲劇的內核!周星馳的電影,無形中符合了好的喜劇電影,它們的終點是悲劇的原則!

周星馳電影的受眾面廣,每一個年齡階段,都可以看到自己熟悉的影子!

舉個例子吧,1993年的電影《逃學威龍3之龍過雞年》,由王晶執導,周星馳,梅豔芳,張敏,周海媚,陳百祥等人主演!一般來說,續集電影的品質不會超過第一部,但是《逃學威龍3》鵬哥感覺卻是最經典!

為何?一是,電影情節的設計越品越有味道;二是,喜劇片卻讓人看得想哭,梅豔芳跟周星馳擁抱旋轉的情節,百看不厭;三是,2019年看1993年的電影,26年過去了,卻絲毫沒有違和感,只有深深的感觸!

真的是百年一遇周星馳






熟榨花生油


喜劇之所以搞笑,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巧妙設置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梗,通過巨大的反差來製造笑點。在這一點上,周星馳的喜劇也不例外,但周星馳的喜劇有幾點獨特之處,是領先於其他喜劇人的。

首先,對於喜劇的理解,周星馳更加深刻。周星馳的無厘頭外衣下,裝的是一顆悲劇的核。

香港無厘頭喜劇由來已久,極盡癲狂的表演風格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大特點。從無厘頭的程度上,王晶、劉鎮偉等等一大批導演甚至都超過周星馳。

所以很多人評論周星馳的電影經常是第一次看,哈哈一笑;第二次看,會心一笑;第三次看,共鳴苦笑。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無論誰來導演,什麼樣的劇本,只要是周星馳主演,最終都會有強烈的周星馳風格。而那些導演一旦離開周星馳,就再也導不出這樣的作品。

等到周星馳獨立編劇或者執導電影時,則把這種對喜劇的理解更多的放到劇情中,以《喜劇之王》最為典型。

從這個角度看,作為演員,今年周星馳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演員;作為導演,周星馳高居改革開放40週年全國十佳導演第五名,絕對是實至名歸。

上邊忘說了一點,周星馳電影耐看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星爺長得帥!



臨沂許永強


首先,對於喜劇的理解,周星馳更加深刻。周星馳的無厘頭外衣下,裝的是一顆悲劇的意。

香港無厘頭喜劇由來已久,“看了就笑,笑過即忘”表演風格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大特點。從無厘頭的程度上,王晶、劉鎮偉等等一大批導演甚至都超過周星馳。但是周星馳在無厘頭喜劇的背後卻總能找到觸動人心的東西,這些東西不僅僅體現在電影的情節設置上,更多的滲透在其本人的表演上。

無論在多麼誇張搞笑的情節中,如果你細細的去品味周星馳的表演,就會發現那些很細膩微妙的內在。內容葷而不淫,情節妙而不繁。

總而言之他的電影:搞笑之餘,耐人尋味。




娛聲娛色


主要原因

就是周星馳的電影情節簡短,劇情輕鬆,通常都只有90分鐘左右。

雖然只有90分鐘卻能把故事敘述得有滋有味,相信大家對周的電影都能耳熟能詳。不像許多大片時間太長,看完一遍真的不記得講了什麼

配角出彩

周星馳電影裡的配角也是一大亮點,不僅能成就星女郎,還能成就一些經典的配角形象。比如醬爆、大師兄、包租婆、常威、如花、八兩金等

回味無窮

不得不說,周的電影小細節很多!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生處境下你再看周的電影都會有新的體會,慢慢從笑著到哭著,或許我們都是那個故事裡的小人物,平時表達不了自己,總期待能像故事裡一樣破繭成蝶。

核心原因:周星馳

周的演技可謂演藝圈的巔峰,能把每一個小人物的個性刻畫的淋漓盡致,給了我們一個又一個的經典形象

如果你覺得他演的是純喜劇,那可能你過得很快樂

如果你體會到了一點酸楚,那可能你有了同樣的經歷!

如果你感到很勵志,說明你心中有抱負還未實現!



娛承祖


回顧周星馳的作品,大多數都是以搞笑詼諧幽默,喜劇之所以搞笑,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巧妙設置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梗,通過巨大的反差來製造笑點。但周星馳的喜劇有幾點獨特之處,是領先於其他喜劇人的,他的無厘頭搞笑下,其實悲劇的本體。很多人都說周星馳的電影是第一次看時,笑出眼淚,第二次看時,會心一笑,第三次看時,哭出眼淚,他的作品讓人百看不厭,每一次的重溫經典都會讓人悟出一些道理,星爺的電影,太真實了,他總是以搞笑的喜劇演出讓人感同身受直扎人心。




第一次混剪


周星馳的電影年輕的時候幾乎都看過,當時就是感到好笑,現在疫情期間,在家和兒子把周星馳的電影有都看了一遍,兒子幾乎著迷了,非周星馳不看。我重看深有體會,他演的都是社會底成的一些角色但充滿正能量。特別長江七號,自己再吃不上,穿不好,也把兒子送到好學校,不怕人家的冷嘲熱諷。他是個很有自己思想的人,通過無厘頭的人物把生活現象展現出來


文哥天天說生活


單說大話西遊吧 每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故事 從一個無知懵懂的少年變成現在白髮蒼蒼的惡臭青年 這些年自己確實錯過了太多太多機遇 。 就像幾乎每個男生年輕時總會錯過那個跟你一起泡網吧 泡奶茶店的單純小初戀.... 年輕總會錯過許許多多人和事 星爺的電影以前當喜劇看 現在 悲劇? 或許吧 這個就是所謂的成長






L17r23


誠邀。說到喜劇,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周星馳,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喜歡他呢,首先就是因為搞笑,很無厘頭,很多人都是衝著周星馳無厘頭搞笑去的。

有人說喜劇電影分為兩種,一種是周星馳的 ,一種是沒有周星馳的,誰沒在周星馳的電影裡放生大笑過呢?

小時候或者第一次看他的電影的時候,只是覺得搞笑,無厘頭,等我們長大了,走入社會後,經歷的種種,才發覺,一些電影中的鏡頭原來不是一件好笑的事情,而是包含了很多的無奈和心酸,這也是周星馳對現實的諷刺。

在周星馳的電影裡有各種各樣的角色,都是現實社會中一個人的縮影,很多人會遭遇不公、會遭遇打擊,我們看到了那個平凡的自己,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自己,周星馳幫我們實現了,在打擊中堅持,在困境中前行,這也是對我們的一種激勵。

愛他的電影,因為帶給我們太多的回憶,也能從電影中看到自己。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