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淺析十字軍東征對東西方的影響

發生於1096一1291年的十字軍東征是歐洲中世紀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這一事件改變了當時的世界格局,對歐洲的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十字軍東征在當時的西歐是一次國際性的事件,在西歐的一些國家內也是一次全國性的事件。在十字軍東征的時代中,尤其是在最初的幾次十字軍東征中,幾乎所有的階級都為同一行動瘋狂。究其原因,除了人們通常所說的

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外,還當考慮思想文化因素,而這卻是人們常常疏忽的問題。本文擬立足於十字軍東征時代西歐的思想文化背景,對十字軍東征的發生作一探討。

淺析十字軍東征對東西方的影響

一、十字軍東征的起因

十字軍東征的發生是與教皇權勢的上升聯繫在一起的。它“產生於適合戰爭的封建教權社會中,主要緣於勃艮第克呂尼修道院的巨大宗教復興”1,因為無論從宗教角度看,還是從政治形勢的角度看.在西歐教皇權力還不穩固時,羅馬教皇是無力關心基督教東方教會的問題的,也不可能去考慮基督教會的統一問題;而當時拜佔廷帝國的強盛也使教皇的這種想法不符實際。

11世紀中期,隨著改革的步伐深入,改革派中最激進的人物提出了調整教會與國家關係的要求,以教權尚於一切的理論來改造和重建教會。從1046年起,教廷連續出現了幾位改革派教皇,雖然他們都是德國皇室委任的,但他們都堅持加強教會紀律、整頓教會組織,都反對世俗權力染指神職任命權,都強調教皇權威,要求樹立教皇的絕對權威,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利奧九世(1049—1054年在位)。他一上任,便著手清算教會內部的聖職買賣和教士結婚行為,他認為教會問題的癥結在於世俗權力凌駕於教權之上。利奧九世以嚴格的教令規範教士的道德行為和日常生活,強調教士獨身.以防止教會財產被分割。

淺析十字軍東征對東西方的影響

11世紀經過改革的羅馬教會加強了自身的建設,限制了世俗君主和大貴族染指羅馬教會的事務.教廷有了較強的獨立性,與世俗諸侯建立的采邑關係使教廷有了軍事力量,教皇不再依賴任何世俗君主,由此增強了教皇要建立至高無上的神權政治統治的野心,不僅要處理教會的一切事務,而且也要干涉各國的政治。教皇在西歐積極實踐教權至上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與世俗君發生矛盾與衝突,進而導致爭奪主教授職權為內容的政教鬥爭。在主教授職權鬥爭後.以羅馬教皇為核心的教權體系便逐漸確立起來了,羅馬教會在西歐政治事務與經濟活動中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在西歐範圍內.當時教權要凌駕於皇權至上並完全支配皇權的目標還沒有達到,耍建立一個由教會統治的大一統的基督教社會的理想也還沒有實現。不過,由克呂尼運動引發的教會改革以及政教之爭,至少使教皇達到了與世俗君主平起平坐、權威相當的程度。不久,政教均勢被打破,教皇逐漸發展成為歐洲的一個強大勢力。

二、十字軍東征對思想的傳播作用

十字軍東征中,尤其是第一、二次十字東征,大家可以看到一個鮮明的廣泛性特徵。基佐在談到這一特徵時也說:這是一次全歐性的事件.在各個國家內它就成了全國性事件2。這一狀況說明伴隨教皇至尊地位的形成,基督教精神滲透到了人們社會生括的各個領域,歐洲各階層的宗教熱情也隨之高漲起米了。

淺析十字軍東征對東西方的影響

的確,隨克呂尼運動的發展,西歐精神上的統一王國——羅馬天主教的普世地位逐漸形成,在所有的皈依了天主教信仰的西歐國家裡,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都把上帝的權威看到至高無上。因此,很多人自願地進入修道院,把自己獻給上帝。基督教會要求普通教徒象教士那樣生活,甚至還明文規定除聖日外,每星期的一、三、五、日實行性禁慾3。IO一1l世紀,基督教會通過宗教信仰,通過它的宗教組織系統把當時那個分崩離析的西歐聯結在一起,這種狀況在客觀上促進了當時西歐各國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和社會生活的聯繫,加速了歐洲文化的認同過程,為歐洲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在那特定的時代,宗教的思想觀念與感情已深入到人們的骨髓.人們的時空觀、財富觀、勞動觀以及其他一切行為,無不受到基督教的深刻而持久的作用,在幾乎任何一個教堂或小村莊都會聽到人們發自內心的對天國的追求和對地獄的恐懼。十字軍東征發生前的l0~ll世紀之交,正值基督教史上的所謂“世界末日”。這時的西歐也正處於半個世紀的荒年。公元910—1040年中,有48年是荒年。在法國,970—1100年之間,饑荒年歲不下60年。

淺析十字軍東征對東西方的影響

特別是從1033年起,出現了連續3年的特大災荒,西歐陷入了恐怖。人們擔憂人類的末日降臨了,他們相信上帝將毀滅這個世界,正象上帝在挪亞時以洪水毀滅人類。這種恐懼促使人們瘋狂地相信《啟示錄》中提到的基督在十字架上被釘死以來的千年末日已經來臨。“世界末日之時.西方皇帝會在耶路撒冷加冕,並與反基督的異教徒在那裡戰鬥”的謠言在歐洲各地到處流傳4。在這種壓力下,一種強烈的“贖罪”與“修來世”的意識成為當時的社會時尚,人們把現實苦難看作是上帝對其的懲罰,積極提倡苦修,禁慾,補贖,並由此引發出狂熱的對物崇拜和聖地朝聖。事實上,在歐洲聖地朝聖早已有之,但此刻的朝聖被教會賦予了新的含義,即朝聖本身也是一種救贖,朝聖者啟程之始要象教士一樣立誓信教,朝聖期間要過獨身生活,並要朝聖者到達聖地進行祈禱時,“他本身已具有了一種權力,可殺一個邪惡的人或治癒一個病人5。

到11世紀時,歐洲朝聖者的人數空前增長。原先小規模的朝聖被大規模的懺悔朝聖所代替。1054年康佈雷主教率領3000名朝聖者前往耶路撒冷;1064—1065年德國科隆、美因茲等地的主教率領上萬名基督徒和一支擁有相當人數軍隊組成的朝聖大軍前往耶路撒冷,結果約有3000人在途中倒斃6。大批的朝聖者朝耶路撒冷聖城艱難跋涉,希冀上帝的兒子能破雲而出,披金帶彩榮降人間,這種幻想使朝聖隊伍日益擴大。對朝聖者來說,喝口約旦河的水、在約翰被救世主耶穌洗禮的河裡受洗是莫大的幸福。他們對聖城耶路撒冷的每一種物品都視為珍品,用大肚酒瓶裝滿約且河的水,用揹簍裝滿耶穌受難的那座山的泥土帶回歐洲。這種近似荒唐的狂熱,在十字軍東征時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淺析十字軍東征對東西方的影響

那時,一船一船的泥土從“聖城”載運到歐洲。耶穌已經昇天,但“十字架”和“聖寢”便是最受崇敬的紀念物。在這種宗教狂熱中,1095年,當教皇烏爾班二世直稱“凡純粹出於虔誠參加十寧軍者可以用遠征來代替一切救贖”的時候,人們紛紛把東征看作是一條靈魂拯救的道路,毫不遲疑地加入了十字軍“聖戰”。參加十字軍成了教會值得嘉許的事,能救贖宗教罪愆。神聖戰爭的概念就是用刀劍來完成上帝的意願,這在早期基督教中並不知曉11。因此,十字軍運動之所以煽動起基督教世界高漲的熱情,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當時宗教文化濃厚的時代氛圍中,它是一條便捷的贖罪途徑,這條途徑對於那些無錢購買天國入場券的貧窮基督徒來說,尤其富有感召力。當然,對於窮苦又無援的民眾來說,朝聖或到東方去“聖戰”也是他們改善命運的出路。

三、文化精神對十字軍東征的實質影響

從文化精神的生成意義來看,中世紀的騎士精神文化與十字軍東征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近兩個世紀的十字軍東征,為西歐騎士階層提供了一個生存和發揮其作用的天地,也使騎士的勇武精神與基督教信仰之間得到充分的融合.從而使世俗的、封建的騎士制度同時也是“神聖的”、宗教性的騎士制度,鑄成了中世紀西歐一種十分獨特的騎士文化精神。

淺析十字軍東征對東西方的影響

中世紀的騎士階層最初是一個居於封建領主與平民之間的社會集團。和貴族一樣.騎士的身份通常是由其家世和血統決定的。他們扮演著世俗統治者的軍事保護人角色。對於主人,騎士表現出極強的忠誠與勇敢,這種關係完全是主僕之間的一種服務與保護的聯繫。究其淵源,在於騎士的前身是蠻族統治者的軍事僕從——武士,他們是一些粗野的,沒有知識的文盲.他們把忠誠與榮譽當作生活的首要目標。查理帝國時期,粗野的武士集團逐漸演變為中世紀的騎士階層。但是必須指出的是,騎士與貴族最初是有身份地位上的差別的,簡單地說,貴族是世襲的土地所有者,騎士則是貴族的助手和依附者,貴族與騎士之間是不通婚的。但到了11世紀,這種鴻溝變窄了,貴族與騎士之間的聯姻與交流越來越頻繁.約在12世紀左右,貴族與騎士逐漸融合了。從那時起要成為一個貴族,必須首先成為一個騎士,被授予騎士的人才能被納入貴族等級行列。

在西歐,進入10—1l世紀,封建社會的迅速擴張,把騎士制度帶到了各個地區。於是整個西歐社會形成了實際分離的兩個世界:一個是日耳曼人建立起來的崇尚勇武、榮譽、忠誠的好戰的世界;一個是基督教的世界。它在修道院生活的基礎上建立起了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

所謂基督教的宗教理想,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認為,根據奧古斯西的理論,教會負有傳播福音、拯救人類的使命,“正義”就是實際基督徒的理想,基督徒就是要將“正義”推廣到世界範圍,讓基督教統治整個人類。出於這種理想,基督教會很早就讚賞和鼓勵基督徒對異教徒的戰爭。十字軍東征前在西歐,反對異教徒的戰爭較著名的有加洛林王朝反對西班牙穆斯林的戰爭;諾曼人從穆斯林手中奪取西西里的戰爭;西班牙的基督徒發起的“收復失地運動”。在這些戰爭中,產生了封建歐洲的新型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的感性具有一種宗教性質而不是政治性質,因為與它任何現存的國家毫無關係,而與作為一個整體的更為廣泛的基督教社會相聯繫,並且它因此而向武士文化的野蠻風尚注入了一種新的精神因素,首領們的好戰行為本身並不是目的,其真正的目的在於服務於基督教世界”。因此,為信仰而戰死的騎士不只是一個英雄,他還被視為一位殉道者。這一思想在成書於ll一12世紀之交的法國早期敘事史詩《羅蘭之歌》中得到鮮明的反映。

1096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勒芒宗教會議的演講辭中鼓動說:讓那些從前經常兇狠地和有信仰的人因私事而鬥爭的人,現在去和邪些不信上帝的人戰鬥吧!願把這場早該進行的戰鬥勝利地進行到底吧!那些從前作強盜的人,現在去作基督的戰士吧!那些從前

與自已的兄弟和親朋爭鬥不休的人,現在去向蠻旅進行正義的戰爭吧!在教皇“神聖”的召喚下,在基督教理想的驅使下,在教會的煽動和組織F,西歐封建社會的好戰、尚武的力量,第一次統一於基督教世界共同的事業和目標。教會在精神上把歐洲“統一”起來了,十字軍運動是歐洲民族第一次棄其部落封建視線之大運動。由此分析,十字軍第一次東征的勝利,及其在東方建立起了一系列基督教國家,從根本上說,是源於起著統一與駕馭作用的基督教理想,並由此激發出的宗教熱情。十字軍東征運動使西歐的騎士們完全地兼有了兩種身份,即吐俗封建主的騎士和基督教的騎士,他們不僅僅是效忠於封君併為之作戰甚至為之獻身的英雄騎士,而且是忠誠於天國聖主併為之作戰甚至獻身的虔誠的騎士。

所以:11—13世紀歐洲十字軍東征的發生有者深刻的文化背景。在那個時代中.人們的社會生活、思想感情、文化意識都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強烈影響。在十字軍時代,中世紀的一切發展;宗教信仰的虔誠和狂熱、騎士的勇猛和野蠻、封建貴族與基督教文化都發展到了頂點,當然這裡僅僅指的是思想文化方面,還不包括經濟等其他社會因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