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近代史——不應該寫成屈辱史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想起這首詩,是否你就想起來了林則徐,想起了鴉片戰爭——就是從那一年,1840中國走進了屈辱的開始。然而日本也經歷類似的境遇,1853年美國一艘軍艦威逼日本開闢通商口岸,史稱“黑船來臨事件”。當日本人講到這段歷史的時候,卻無比的興奮,它帶給了日本新的思想,新的技術,新的機遇。

它是什麼——工業革命。它必然帶來思想文化,制度政策,生產組織模式,勞動分配關係等一系列的社會變革的發生!而這時候的中國雖然做出了無數次嘗試,但是終歸沒有完成資本主義民主革命。而是直接由中國共產黨建立起了新中國,走向了社會主義的建設道路。借用陳寅恪先生的一句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對於那個時代是多麼可貴!而這種精神與思想卻難以在封建制度下孕育和發展起來成為時代精神!

啟蒙思想家,魏源。與林則徐起名,是第一批睜眼看世界的人,他在日本的名氣更大。他所著的《海國圖志》,1851年前後傳到日本,激勵啟發了一代日本唯新變革的日本人,在日本廣為流傳。像伊藤博文等人都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它擦亮了日本維新派的眼睛。為明治維新提供思想基礎。而這本書卻並未受到國人的重視。僅僅不到50年1894年中國就在甲午海戰中敗給了日本。

曾國藩與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於1851至186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由農民發起封建性質的土地革命。從頒佈的制度政策與實施來看,既解決不了當前農民本身的訴求,更改變不了中國的命運。而這場運動卻成就了曾國藩近代儒學聖人的名號!曾國藩建立了湘軍,並剿滅了太平天國,成就了的豐功偉績,同時成就了其忠君愛國的傳統儒學美德。但僅有忠君愛國是不夠的,儒學在中國的發展並沒有能夠救中國。而在日本儒學能夠發展出一套儒學分支——實學體系。

洋務運動,1861年至1895年,代表人物,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主要功績,新辦現代軍事工業基礎,新辦學校,建立新軍,代表作江南製造局,漢陽鐵廠,輪船招商局,北洋水師等。最終以中日甲午海戰的戰敗而破產。

戊戌變法,1898年,百日維新。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一場由知識分子發起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內部變革,目的,實現君主立憲!最終被慈禧扼殺在萌芽裡!

辛亥革命,1911年,代表人物,孫中山。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最終被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成果,中國開始了軍閥混戰直到北伐戰爭。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五四運動開始,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建立國民革命軍。

1919年到1927年大革命時期,從國共合作開始,直到北伐戰爭的勝利,國民黨背叛革命瘋狂屠殺共產黨人結束。

1927年1937年,第一次土地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秋收起義。武昌起義。實踐了只有槍桿子了才能出政權的革命真理!

1937年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爆發。

1945年到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難能可貴,這正是當時像陳寅恪一樣的人,所真正能夠體會的!這本應該是一段奮鬥史,卻成為了一段屈辱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