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淨值型產品規模佔比提升“期限錯配”問題仍存

隨著銀行理財機構、資金投向方和資金來源方風險水平的逐漸回落,普益標準近日發佈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系統性風險監測簡報》(以下簡稱《簡報》)顯示,去年4季度,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系統性風險指數總體呈現持續下行走勢。其中,12月風險水平創下2018年10月份以來新低。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投資者行為、企業生產活動以及宏觀經濟走勢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預計,今年1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系統性風險將呈現震盪抬升走勢。

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系統性風險指數由資金投向方風險指數、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指數、資金來源方風險指數三類指數加權而成。

根據《簡報》,隨著銀行理財機構、資金投向方和資金來源方風險水平的逐漸回落,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系統性風險水平在3季度和4季度逐步回落。

其中,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指數方面,去年10月和11月指數持續走低,其中11月創下近年來來的最小值,隨後在12月有所反彈,但整體風險仍然可控。

魏驥遙指出,雖然銀行理財機構剛性兌付、信息不透明度和資產同質性表現較上季度有所好轉,但是,在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縮短和資產負債網絡關聯度增強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銀行機構風險。

具體來看,去年4季度,銀行剛性兌付行為有所緩和,淨值型產品規模佔比持續提升。11月預期收益型產品規模佔比創下近年來新低,即淨值型產品規模佔比創下階段性新高。“這反映出隨著監管的趨嚴、資管新規過渡期的逐步臨近,銀行持續推進不合新規要求的預期收益型產品的整改工作,加快向淨值化轉型。”魏驥遙指出。

與此同時,理財產品平均投資期限有所縮短,期限錯配現象出現抬升。從去年4季度數據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投資期限由3季度的148天回落至132天。同時資產負債網絡關聯強度有所加強。去年4季度,銀行同業產品規模佔理財產品總規模的季度平均比重由 3 季度的 0.85%升至1.09%。

“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縮短使得銀行產品端與資產端的期限差距拉長,增加了因期限錯配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和道德風險。”魏驥遙指出,而雖然同業理財規模佔銀行理財規模比重的短期提升不具有持續性,但是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銀行間資產負債網絡的關聯強度,增加了銀行同業間風險的傳染。

另一方面,去年4季度,除衍生品市場風險出現較大幅度下行外,其他三類資產風險水平小幅上升,但波動不大,綜合使得資金投向方風險指數震盪下行。同時,投資者理財產品集中申贖行為減少,使得投資者羊群效應減弱,疊加同期宏觀經濟有所回暖,投資者信心逐步增強,資金來源方風險水平亦出現較大回落。

展望今年1季度,魏驥遙認為,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投資者行為、企業生產活動以及宏觀經濟走勢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首先,疫情或加大資本市場波動,影響資金投向方風險抬升。

其次,疫情或影響投資者集中申贖理財產品,加重投資者羊群效應。而投資者信心指數短期內難以出現大幅回升,綜合影響資金來源方風險指數上行。

此外,疫情對銀行理財機構的兌付行為、信息披露、投資期限、資金投向和同業理財都會帶來一定負面影響,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水平可能上升。

在此情況下,魏驥遙預計,1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系統性風險將呈現震盪抬升走勢。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