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韓愈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不是寫早春詩裡最好的一首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大文豪韓愈從潮州貶所回到了長安。早春二月,春意朦朧,他準備約上老朋友張十八等人去踏春。張十八就是張籍,當時任水部員外郎,您可能覺得他不熟,但說起一首詩您肯定就能想起他,當時有位後生給他投謁過一篇詩文《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可見這個張水部當時還是有點名氣的。但是呢,韓愈邀請張十八踏春這一天,他家裡有事兒來不了,韓愈就只好與其他朋友們去了。“哎呀,初春時節絕對是一年當中最美的季節”,韓愈看著久違的長安春天感嘆道,他心情很好,但遺憾的是老朋友張籍沒來,那麼寫一首詩給他吧,讓他看看此處的早春有多美,讓他遺憾去吧。於是韓愈一揮而就,寫下這首著名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代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不是寫早春詩裡最好的一首

剛過完年,立春已來,但人們從身心上都還未擺脫嚴冬的束縛,心理上是不想出門的,身上的衣服是有點重的,於是人們對春天的到來就顯得有些遲鈍。其實春天已經來了,只是人們還不確定她真的來了,得有一場“儀式”,或有“象徵性”的事物出現,以此來向世人宣告她的到來。而春天的第一場雨便是這場儀式裡最有象徵性的事物,春雨過後,好像霧霾一下就消失了,人們對春天的意識好像突然就被打開了,這時候,對大自然再不敏銳的人也像是突然開竅了一般,打心底裡感知到了她的到來。只一場雨,天地萬物便顯現出溫潤、清新、舒適、輕鬆的感覺。這或許就是“天街小雨潤如酥”中“酥”字的詩意吧。詩人都是心孔百靈的,他們有一萬個心眼在觀察大自然,他們是詩意的世界裡最敏銳的感知者。而詩中首句,也便將長安城中第一場春雨後的感受都寫出來了。

韓愈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不是寫早春詩裡最好的一首

如果說詩歌的至美境界是朦朧的,那麼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就可以用來定義“朦朧”了。春天的開幕雨過後,春草生出嫩芽,陌頭的楊柳也有了點點綠斑,那是一種朦朦朧朧的春意,你能感知到她的確是在的,但你若是想走近一點試圖深切地感受她,就只能失落地發現她只是散落在田野之間、樹梢之上的一點點了。詩歌的美感在於“朦朧”,而這句詩所體現的便是那種“不經意間發現它,仔細尋找又不見,放棄尋找它又來,你想抓住又絕不可能”的感受了,最終只好遠遠地、朦朦朧朧地欣賞了!

在這裡我們想來談一談朦朧?我覺得可以從三個階段來感受它,認識它。

第一個階段是“無法描述,無法複述”。朦朧,憑我們的直覺認識就是模糊不清、曖昧不明,放到文藝作品中講就是隱約的、含蓄的,有點像我們俗話裡說的“使眼色”、“不用嘴說,全靠眼睛來表達”的意思,所有的內涵全在似有似無之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記得以前看馬未都先生的節目時,他講了這麼一句話,是形容他在上海開設的觀復博物館的,他的這個博物館呀“

你沒來不能想象,來過以後不能複述”,我們可以把這句話修改一下用來形容詩歌的朦朧美,就是“沒看到的時候不知如何描述,看到以後又不知如何複述”,那點兒感覺呀,全在似有似無、隱隱約約之間。

韓愈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不是寫早春詩裡最好的一首

第二個階段是,詩歌的朦朧美能“勾起你對美的感知與認識”。真正好的詩歌,不是要告訴你“是什麼,怎麼樣”,而是一種引領式的勾起你自己心中的“是什麼,怎麼樣”。

這就像是你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物,但大部分情況下你只能蹦出那兩個字(國罵),但讀過文藝作品中對類似的有趣事物的描寫之後,你就像開竅了一般,覺得書中的描寫簡直就是你心裡想的,這時候你彷彿才讀懂了你自己,讀懂了你自己心中一直潛藏著的對這種美的感知。其實你是可以感知到美的,只是你無法將心中的美描述出來,而文藝作品就有這種“使你心中某種感知美的能力”覺醒的能力。你能想象到大自然中的許多場景,你也經歷過許多種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情感,而詩歌的功能就是要你能從這些場景中體會到美,能從這些情感中感受到真情。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朦朧的第三個階段是“再創造性”。你能通過詩句中所展現的美,感知到另外的美,比如你通過春天的美好想象到心上人要來,你通過落花想象到人生的無可奈何,你通過秋雨想象到萬物即將要凋零,當然,也有可能聯想到“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豪情或“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欣喜。這些都是你自己內心“再創造”的美,如果一首詩能讓你產生美的聯想,那你就沒白讀!

韓愈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不是寫早春詩裡最好的一首

咱們的古典詩詞賞析有點類似於“詩話”性質,想起什麼說什麼。咱們再回到韓愈這首詩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首詩是“呈”給張籍的,韓愈當然是帶有一點小小的埋怨了,他就是想寫首詩撩撥一下好友,想讓對方心裡感到遺憾。而他內心想跟對方說的其實是,“一年到頭就這段時間景色最美哦,你再不來可就晚啦,再過一陣子可就不好看咯!”那麼,“煙柳滿皇都”的暮春景色真的是不如現在這初春時節嗎?這兩句詩中其實暗含了三個對比:其一,“潤如酥”的初春是“帶春來”,“滿城煙柳”的暮春是“送春去”;其二,初春時節很嫩、很潤、很朝氣,暮春則是楊柳枝頭那濃厚的翠色中透著的一股老氣、一股暮氣;其三,初春是遙看有、近看沒有,暮春是到處都有(這裡指春色)。這三個對比就把初春的新鮮感和期待感都給映襯出來了。如此這般,您說是初春美呢還是暮春美呢?

後來有人評價這首詩時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說這首詩是“攝了早春的魂”!這評價,絕妙!服!

韓愈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不是寫早春詩裡最好的一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