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詩詞是一種濃縮的表達形式,你喜歡詩詞裡出現生僻字嗎?

木煜子


前人的古詩詞中的生僻字暫且不說,其實也沒有理由說。就說當代吧,我不喜歡在詩歌詩詞中出現生僻字。特別是現代自由體詩歌,它不受格律和韻律的掣肘,就更不應用生僻字。因為我們的文學是人民文學,是為人民服務的。如果是仿寫古體詩詞,在遣詞成詩時,由於受到格律和韻律的限制,有時不得不用的時候,還是可以用的。不過為了讀者的方便,我想最好加上註釋。其中也包括一些鮮為人知的典故、古人名、古地名等。

不知當否?保重!


陳隨令CHEN332211


(個人觀點,希望有所幫助,歡迎交流討論)

詩詞

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

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中國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

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

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

詩詞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繼承和發展傳統詩詞是中華文化的需要,詩詞在傳統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韻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漢語特有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語言翻譯不了的。

個人認為

詩詞不是不能用生僻字,而是不能用生造字。

(生造字,是指由網友或特定行業的工作人員主觀創造的生僻字或詞,包括引詞義被挪用,用拼音、字母、或漢字混排創造出的字或新新詞語。)

舉個栗子(例子):

1.銀=人

2.蔥白=崇拜

3.槑:讀音mei,古同“梅”。這個“槑”字由兩個“呆”組成,於是在 網絡語言裡被用來形容人很傻很天真。

4.嫑:讀音biáo,方言,不要。如:嫑著急。

等等

是否生造字的標準,《辭海》能不能查到。中國任何字典裡都找不到的文字。

所以用鸂鶒鵷鶵沒問題,而且這在詩賦裡算常用字。

能否用生僻字,還與文體有關。

賦用生僻字就沒問題,

詞就不宜用生僻字。

附:

美到骨子裡的生僻字詩詞

鷓鴣天

宋·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最典型的一個,可能要算“當年拚卻醉顏紅”中的“拚”字。“拚”在這裡的讀音是pàn,“捨棄”的意思,“拚卻”的意思是“甘願,不顧惜”除此之外,這個字還讀fān,古同“翻”字;還讀pīn,其意義同“拼”字。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一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瀲灩,讀作liàn yàn,水面波動閃光的樣子。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簟,讀作diàn,竹蓆。玉簟,光滑似玉的精美竹蓆。

裳,讀作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飧,讀作sūn。主要字義是指晚飯,亦泛指熟食,飯食。

醅,讀作pēi,這裡指沒過濾的酒。


w先森


生僻字並不影響我對一首詩的喜愛,我覺得詩詞的美,美在畫面感,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果生僻字豐富了一首詩所描繪的畫面,那就是好字,值得記憶。

比如唐詩三百首的開篇之作,張九齡《感遇.其一》中的"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以春蘭之葉對秋桂之花,用蘭之葳蕤(wēi ruí)對桂之皎潔,畫面感油然而生,且此兩句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是葳蕤二字,雖然生僻,卻直擊心靈,放在這裡再適合不過。




漢字究竟有多少個,恐怕我們自己都不清楚,有多少是記錄在冊的?又有多少隻是口口相傳?漢字文化源遠流長,《中華字海》共收字85568個,囊括了佛經、道經和石刻資料中發現的異體字。而我們真正常用的漢字僅2000多個,佔統計在冊的漢字總數的3%左右。

在我看來,出現在詩詞中的生僻字,可簡單分為以下幾類:

01、仍然出現在人們口中,卻很少出現在書面上的生僻字。

其實我們遇到的詩詞中,出現過很多看似不認識的生僻字,如果查詢它的讀音和意思,會發現它和我們方言中的很多發音和意思是一致的。比如李清照的"紅藕香殘玉簟秋。",其中的簟(diàn),就是竹蓆的意思,現在很多地方也這麼叫著。

我們在方言中常說的字,很多在古時候的文獻中都能找到,只是由於現代漢語的精簡和普通話的規範,不再用到書面表達上罷了。如果恰巧遇到了,不妨記一下,也許下回和別人講方言之時,就知道說的是什麼字了。

02、出現在年代較久遠的文學作品中的生僻字。

大家比較熟悉的《詩經》和《離騷》,裡面可能有一半生僻字。比如《國風.秦風.小戎》中的一段:

"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鏤膺。交韔二弓,竹閉緄滕。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又或者屈原《離騷》中的一段:

"阽餘身而危死兮,覽餘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餘鬱邑兮,哀朕時之不當。 "

每次讀完,我都一臉茫然,不知所云,非得一字一句地翻譯出來,才能理解其一二,確實非常痛苦。我想這也是這些片段不流行的原因吧。

其實這些詩詞因為年代久遠,和我們現在的文化差異較大,很多那時候常見的東西,現在基本不用了。而且裡面的生僻字通常意思單一,很難引用,也就漸漸消失在後世的作品中了。不過也不乏個別愛賣弄文采的人,偶爾會引入作品當中。

例如,俴(jiàn)駟(sì)特指披薄金甲的四馬,厹(qiú)矛指頭有三稜鋒刃的長矛,虎韔(chàng)指虎皮弓囊,菹(zū )醢(hǎi)是一種古代的酷刑。

除非想專門研究這個時期的文化,或者對該時期的文學作品特別喜愛,一般的詩詞愛好者完全沒必要去記住它們。



03、近現代仍然在用的名詞

這一部分生僻字主要包括地名,人名和動物名等。比如上古神獸饕(tāo)餮(tiè)和獬(xiè)豸(zhì),華夏首領顓(zhuān)頊(xū)和帝嚳(kù),這些字雖然生僻,但對後世影響極大,所以在文學作品中特別常見。尤其是很多帶有生僻字的地名,清代的陶澍曾說:“南不識盩(zhōu)厔(zhì),北不識盱(xū)眙(yí)”,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幾個字怎麼讀吧?中國疆域遼闊,市縣眾多,很多地名恐怕我們都叫不上來。

這一部分生僻字可以凸顯出一個人的文化底蘊,還能在與人交談中增加談資,如果在詩詞中遇到了,建議牢牢記住,不然以後在生活中與人說起時,可能會鬧笑話。

04、那些驚豔了時光的生僻字

這部分生僻字筆畫簡單,形態優美,又常見於文學作品中,現在很多人都把他們用來給孩子起名,若是遇上,必定要牢記了,既可以增添文學素養,又可以為作品平添詩意。

除了開始的蘭葉生葳蕤,還有李白《山中問答》一詩中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窅(yǎo)然一詞本是形容目光深邃,用在此處,勾勒出一幅桃花流水幽深遙遠的畫面,恍若人間仙境。

又如南唐李璟的"菡萏(hàn dàn)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東晉陶淵明的"瞬美目以流眄(miǎn),含言笑而不分。",這些詩句裡的生僻字既簡潔明瞭,又雅緻有情調,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記憶下來。




事實上,真正成為千古絕唱的詩詞往往用詞簡單,字字珠璣,後人讀來卻朗朗上口,代代相傳。

  •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
  •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這些詩句,看起來簡單明瞭,卻字字精闢,值得後人吟誦學習。

結語:

作為真正喜愛文學的人來說,應當不懼生僻字,將它們多應用,多傳播,讓更多的人熟知。


書野


詩詞是語言的精華,是一種濃縮的表達形式。但濃縮與精華,不是生僻與古怪,所以,詩詞應儘量遠離生僻,走向大眾。

其一,詩詞要能看得懂。詩詞雖然是文字的濃縮,但也是一種表達形式。濃縮是一種精華,不是囉裡囉嗦和累贅,也不是白話、散文和解釋什麼的。比如:我們白話說:如果曾經到臨過滄海,那麼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假如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了。我們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一句詩來概括,就更有詩意和韻味,這叫昇華,不是生僻。

其二,詩詞要能讀得通。不錯,詩詞是作者的意願表達,但也是寫給大家看的,如果一首詩詞,讀者讀不懂,即便寫得高雅,也只能束之高閣,流傳不開。比如《國風·秦風·小戎》中的“小戎俴(jiàn)收,五楘(mù)梁輈(zhōu)。遊環脅驅,陰靷(yìn)鋈(wù)續”的寫妻子思念丈夫的詩,不可否認,這是一首有關情愛的好詩,但生僻字太多,要讀懂弄通,困難很大,所以難以廣傳。

其三,詩詞要能領其意。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從古至今為國人所喜愛,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即便牙牙學語的一歲小孩,大人都會教他們學詩聖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淺顯易懂、雅俗共賞的詩句,其藝術應該已登峰造極,但並不因它無生僻字,而貶低其價值。

其四,詩詞要能互其動。詩詞是用來表達情感的,簡單明瞭,給人的印象會更好。歷史上很多有成就的大詩人,我們可能忘記其姓名了,但那個難登大雅之堂的“張打油”,不但我記得很清楚,就是一般沒讀過幾天書的人都能背出他的“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的《詠雪》詩來,這就是詩詞避免生僻,且可唱和的效果。

總之,我認為詩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國粹,是文字和語言的凝練和濃縮,是群眾喜聞樂見、廣泛運用的情感交流和表達形式,不應千篇一律強求生僻和韻律,能有“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效果就行,我認為今天詩詞“天線”與“地線”的相接,才是明天詩詞發展壯大的花果。





非常規理論


詩詞尤其是傳統詩詞是一種濃縮的表達形式,我不喜歡也不主張在其中運用生僻字。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是一個關於傳統詩詞的語言運用問題,同時也與傳統詩詞的評價標準有關。一首好的傳統詩詞,應該是體式規範、語言曉暢、形象鮮明、耐人尋味、意境高遠。其中,語言曉暢則是最基本的要求,即首先是讓人能夠看懂讀懂。

語言曉暢就是詩詞的文字語言要明白如話,朗朗上口,準確凝練。在詩詞創作中能否做到語言曉暢,則需要詩詞創作者具有深厚的漢語功底和文字運用能力,這是一個長期地學習、鍛鍊、積累的藝術修養過程。我們所熟悉的例如唐朝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宋朝的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大詩人的詩詞基本都是如此。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詩篇。

這樣的詩的語言明白如話,但又不是口語,而是經過作者藝術加工的語言。改造口語是藝術技巧,照搬沒有藝術含量。所謂口語可以入詩,但絕不是照搬。口語有地域性、時效性,不能讓人費解,不能把讀者帶入迷宮。風雅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當然受字數限制,口語入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詩詞高手,一般是做不好的。在詩詞語言的運用方面,我們應該很好地向李白、杜甫,尤其是白居易學習。

詩詞語言的運用標準應該是無障無礙,通暢自然,言內無言,言外有音。這樣就不宜使用生僻字。實際上不得已使用一些生僻字,也是一種語言貧乏的表現。喜歡用生僻字是一種藝術誤區,生僻字不但提高不了詩詞的藝術品位,反而有損於詩詞的藝術價值。

靠查字典等工具書或附註釋才能讓讀懂的詩絕不是好詩。註釋只宜對罕見的地名、歷史事件作簡短說明。言內無言容易,言外有音較難,這是個人語言長期修養的問題。但一定要讓人讀得懂。

語言的曉暢還要通過吟詠來判斷。如果一首號稱詩歌的作品,佶屈聱牙,文字生僻,羞澀難懂,文氣混亂,音韻失調,讀來拗口,除非是寫極為異常的經驗,否則,很可能是不成功的作品。這樣的作品是很難傳世的!但凡傳世佳作,都具有語言曉暢的基本特徵,其中極少有生僻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詩中不用生僻字,不能不能用,而是不屑用。


沙石2513907753899


在下是宏結岷山詩詞,專注於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同時也發表部分詩詞文學作品。最近一直在忙新冠疫情方面的公益稿件。今天很高興受邀來回答此問題。

首先要說明一下,閣下所指的所謂生僻字是針對讀者而言呢?還是針對作者而言呢?

從以下兩方面來具體回答閣下吧。

一方面,從讀者來講,如果讀者只認識五千個字,那麼其他的字對於讀者來講都算得上是生僻字了。這裡只是打個比方而已。

另一方面,如果讀者認識,那作者寫了個把兩個生僻字,而作者又非得用此字不可,也情有可原,也是可以理解的。讀者也是可以接受的。

生不生僻字關鍵還是看讀者的認知。

我們的觀點是該用就用,全當是為文所需,沒有必要刻意去在創作時,隨時隨地都想到不要用生僻字。作者無法判斷讀者究竟能認識多少的字。也很難劃分生與熟。可能反而會影響到創作。

水到渠成,該用就用,自然天成。

希望回答能有幫助。

歡迎關注宏結岷山詩詞,多交流,謝謝!



宏結岷山詩詞


詩詞的濃縮是將眾多的對象用更復雜的手法揉和成一個整體,其濃縮是內容要素、環節、細節的典型化和情景的集約化,跟語言文字的簡易或生僻沒半毛錢關係。如《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字總體簡單,除“蓑”外,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就能認。很多人比小學二年級高許多個檔次,能否告訴我,這詩幾個意思?但《離騷》,很多字我們都不認識,詞義更無解,為了簡便,就把它們換成“一二三四五”這些詞好嗎?出不出現生僻字是由內容對象決定的,不是我們父母為孩子取名字,為了標新立異,哪個字最不常用就選哪個,結果奇是奇了,怪也怪得很。


水澤楊柳春


對於詩人來講,寫的是詩不是謎語。在能夠表達詩意的同時,還得讓別人讀懂。

1.為了押韻和平仄,會替換一個不常用的同義詞。2.用典故的時候,典故中自帶的生僻字。3.有些生僻字,也許只是現在我們不常用了,在古時候有可能就是常用字。


欺之以方


詩有古體詩和律詩之分,詞有豪放和婉約之別。詩和詞,是中華民族文學殿堂上最閃耀的雙子星。作為中國人,上到耄耋之年的鶴髮老者,下到珊珊學步的吃奶幼兒,都會說出幾句詩詞,可見,詩詞已經深深的融進到中國人的靈魂裡。

如何界定詩詞裡的生僻字呢? 漢字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四五千年的演變,從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漢字的使用數量實際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古人造的漢字由八萬多個,現在常用的漢字也就五千左右。古時候還經常使用的漢字,現在已經不用了。所以,用現在人的視角看古文,生僻字確實很多。

如果我們讀古人的詩詞,裡面出現了現在不常使用的漢字,我個人覺得不能算是生僻字。因為,古人漢字使用量比現在人多。如果我們當下的人寫詩詞,我個人覺得應該更多的使用常用字,儘量不用那些生僻字。因為,詩詞都是給人家讀的,生僻字使用的多,會給讀者增加閱讀難度,不利於作品思想內容的傳播。


不老真言


詩詞,表達詩人情感的濃縮文字,或言志或言情,講究字詞優美,想象豐富。至於有沒有生僻字,那是作者的選擇。

喜歡的詩詞,剛剛好遇到了,就多知道一個字,沒什麼不好。

不喜歡的,有沒有也沒什麼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