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臨港復工領先一步,數萬員工吃飯“考題”如何解?|復工復產第一現場

疫情當下,如何解決吃飯問題,是除了通勤以外,橫亙在上班族面前的最大難題,畢竟,這是一場需要脫下口罩的考驗。連日來,臨港新片區企業陸續復工。為了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杜絕“疫”從口入,間隔入座、錯峰就餐的“一人食”在各大食堂里正當行。

盒飯成為主流,杜絕“疫”從口入

臨港復工領先一步,數萬員工吃飯“考題”如何解?|復工復產第一現場

上海匯和船舶裝潢有限公司食堂內“高考式就餐”

排隊取餐時保持一米的距離、間隔入座不允許“交頭接耳”……在上海匯和船舶裝潢有限公司食堂內,前來就餐的職工調侃道,“吃出了高考般的感覺。”其實,一人一座的就餐方式並非匯和公司獨有的風景。疫情當下,為了讓員工安心地吃飯,臨港新片區企業紛紛改變了過去食堂集中就餐的形式,盒飯、便當成為上班族的新選擇。

臨港復工領先一步,數萬員工吃飯“考題”如何解?|復工復產第一現場

新昇半導體有限公司食堂內員工間隔入座

上午11點半,正值用餐高峰,新昇半導體有限公司的食堂卻異常安靜。分散就座、朝向一致,近40名員工埋頭吃飯,無一人交談。“餐桌也是防疫的一道關,疫情發生後,我們對食堂進行了重新佈局,把餐桌拉開改為同向就座,打飯使用一次性餐盒,目的就是要保障員工的飲食安全。” 新昇公司總務經理王飛飛告訴記者,由於12英寸大硅片生產工藝中的“拉晶”環節不能斷,春節期間有近70名員工留守在崗位上沒有回家過年。“伴隨著外地員工陸續返滬,目前復工率已達到90%。為了擴大餐廳可容納人數,提高就餐效率,我們還在乒乓球室裡放置了餐桌,利用起閒置的空間。”

臨港復工領先一步,數萬員工吃飯“考題”如何解?|復工復產第一現場

盒飯成為主流,杜絕“疫”從口入

自制“隔斷板”,食堂變包廂

除了“高考式吃飯”,臨港還有不少企業專門安裝了“一人食”隔斷餐桌,巧妙地解決了復工防疫的大難題。

臨港復工領先一步,數萬員工吃飯“考題”如何解?|復工復產第一現場

上海翔港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地取材,自制“吃飯隔斷板”

上海翔港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月10日正式復工。如何讓638名員工在食堂吃飯時避免交叉感染?行政辦工作人員靈機一動,想起倉庫裡還有不少閒置的硬紙板,可以製作成方便有效的餐桌“隔斷神器”。記者在該公司食堂看到,兩塊普通的硬紙板交叉放置,將一張餐桌隔成4個相對獨立的“小包間”,員工吃飯時,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有效地防止了交流時飛沫傳播給鄰座。

“我們食堂的面積不大,如果採取間隔式坐法,一次只能容納幾十人,就餐效率大打折扣。現在就地取材用紙板隔斷,成本低,效果也好。” 上海翔港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辦負責人湯惠告訴記者,復工的前一天,工作人員就按照疫情期間的防疫要求,對食堂的餐位進行了快速改造,並把用餐須知下發給各部門。“職工吃飯都是自帶餐具,食堂裡也有保潔阿姨定時消殺。”

就餐點不夠?體育館來湊

雖然吃飯時禁止閒談讓人感到有些不習慣,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一人食的小確幸”。對於沒有食堂的企業來說,如何為員工覓一處安全衛生的就餐點?這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臨港藍灣未來城的入駐企業上海臨港均勝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是特斯拉國產Model 3和Model Y車型的供應商。該公司屬於密集勞動型企業,約1300名員工;自2月10日復工以來,已有85%的員工返崗。

臨港復工領先一步,數萬員工吃飯“考題”如何解?|復工復產第一現場

臨港奉賢體育中心“搖身一變”,成為臨港均勝公司的臨時就餐點

由於該公司未規劃食堂,受疫情影響,員工此前就餐的公共食堂取消了堂食,但廠房內又沒有足夠的空間供大家就餐。因此復工後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員工沒地方吃飯。對接臨港均勝公司的防疫聯絡專員劉均超得知這一情況後,緊急擬定了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排憂解難。“距離公共食堂不遠,就是臨港奉賢體育中心,疫情期間處於關閉狀態,正好可以救急。”

清空體育器材、地板上鋪一層廣告佈防止油汙滴濺,東拼西湊來100多套桌椅整齊排放……工作人員忙活了一下午,室內體育館“搖身一變”,成為臨港均勝公司的臨時就餐點。中午12時,走進改造後的體育館,飯菜香撲鼻而來。糖醋小排、魚香茄子、炒青菜,葷素搭配營養又可口。“我們把員工分成了8批就餐,兩桌3人間隔就座,15分鐘輪流快進快出。再也不用擔心吃飯難了!”臨港均勝公司總經理奚曉華說。

新民眼工作室楊歡

圖片|楊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