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扈學秋散文:讓世界充滿愛讓明天更美好


扈學秋散文

讓世界充滿愛讓明天更美好

扈學秋散文:讓世界充滿愛讓明天更美好


扈學秋散文:讓世界充滿愛讓明天更美好

扈學秋散文:讓世界充滿愛讓明天更美好


總是見不到太陽的影子,在應該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沒有陽光內心很是壓抑,一直呆在家裡有點煩悶,呼吸都快不順暢了,乾脆到樓下走幾圈吧。不知道是天氣冷還是自身的抵抗力弱,竟然在室外接連打了幾個噴嚏。室外的空氣比較清新,人也慢慢的多了起來,戴著口罩走路,肺感覺到有點委屈,不戴口罩吧,心又有點不安,生活中真的是太多的兩難。新冠肺炎期間,最寶貴的應該是五臟裡面的“肺”這個器官,新型冠狀病毒專門攻擊的是人的肺部器官,為了不讓這一個寶貴的肺再受委屈,為了不讓心再不安,那就委屈下身體吧,上樓回家總可以了吧。看天氣預報上說,聊城明天還有雨,看來這一週只能和太陽分離了。在這個本應該春和景明的日子裡,總是陰沉沉的天氣真的不爽,既然老天不肯眷顧我們,那就在心裡給自己點一盞燈吧,總不能讓心情總在霧靄濛濛裡面一直潮溼。

上樓之後坐到電腦前,如果不寫寫文字,還真的沒有多少正事可做。瀏覽新聞已經沒有興趣,也沒有多少令人想看的新聞。國內的疫情剛剛有所好轉,我們的鄰居日本和韓國又總是傳來不好的消息,整個世界都在為疫情犯難,美國一直對我們不友好,前段時間在報紙上撰文又說我們是病夫,還拒絕道歉,的確可恨可氣。東亞病夫的牌子早就被我們踢碎,在體育賽場上我們已經崛起到幾乎無敵,可惜游泳健將孫楊被禁賽八年,但是我們也要揚眉吐氣。嘲笑我們的美國國內情況現在也是一團糟,新出了一個病例在國內嚴重打臉美國的疫情防控能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高人一等的人類。真應了我昨天那句話,不要盲目樂觀,樂極容易生悲。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看到鍾南山院士又要出訪歐洲,為了歐洲的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才是博大的胸懷,人類的精神。環球時報的主編老胡又寫文章呼籲中國應該援助伊朗,應該這樣,畢竟伊朗是我們的老朋友,對朋友施以援手,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也許說的習慣了,剛才又稱呼了鍾南山為院士。在中國,院士這個詞原來是滿滿的正能量詞彙,是對科學家的尊重。可是最近“院士”兩個字似乎又成了貶義詞。下次再稱呼鍾南山還是喊“鍾老”吧,又親切有順口,還不會讓聽的人不舒服,記得有首詩歌,是一位有良心的老作家寫的,就是為了怎麼稱呼鍾南山為難。下面我把這位老作家的詩歌引用下,我們一起看看一位鐵骨錚錚,有良心的老作家陳先義先生的詩歌,一起來欣賞下,感受下。

扈學秋散文:讓世界充滿愛讓明天更美好


該怎麼稱呼您呢?

該怎麼稱謂您呢?

我不願說您是明星,

因為小娘炮小鮮肉們,

已經消解了它豐厚的內容。

說您是明星,

便歪曲了社會對您的尊敬。

我也不願說您是學者,

因為太多太多的學者,

大腦已喪失說真話的功能,

面對“人傳人”的科學斷言,

有的人語無倫次

說話已經模糊不清。

學術的良心,

被論斤作兩,

賣給了大腹便便的資本大亨。

我也不願說您是院士,

因為用院士的稱謂,

似乎還描繪不出,

您那涇渭分明,

揉不進沙子的睿智眼睛。

何況有的院士,

視論文超越疫情。

稱您院士,

似乎還表達不了,

一個八十四歲高齡的老人,

那鐵骨錚錚的鋼鐵秉性。

您是醫生,

可我依然不願這樣稱謂,

因為年輕時,

您曾是一名國家運動員,

酷愛綠茵場的田徑。

您是一名敢拼的戰士,

最喜歡的詞彙是衝鋒。

思來想去,

我想到了魯迅先生,

上個世紀初早已為你定名:

那是沉甸甸的四個字,

民族脊樑!

院士這個詞最近的確有點不好了。最近,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還是沒有當選成為院士,我不知道這個新聞是真是假,給的理由很冠冕堂皇又很奇葩。說屠呦呦沒有留洋經歷,沒有博士學位,沒有論文發表。理由不能說不對,但是我們要論文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招收博士生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不會只為了那一篇蒼白的論文吧?這篇論文不能帶給我們應有的作用,只會給國外的媒體帶來油水,究竟是哪裡錯了呢?正確的價值觀應該是什麼樣的價值觀呢?我看到格力電器的老總--叱吒商界的女強人董明珠女士也發聲了,她說他們格力集團沒有院士,因為格力要的是轉化力,而不是一張空白的論文。我非常贊同這種說法,我們國家還有多少大學,還有多少研究機構,只是在製造這種空洞的論文呢。我也知道自然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學術研究,我也明白理論發展的重要性。但是這麼多大學,這麼多人員都在重複做這種無用功,似乎真的沒有多大意義。

我不喜歡講大道理,我也不喜歡說教式的文體,因為我怕我說錯了,因為我怕我還不一定正確的觀點誤導朋友們的思維。所以我一般多寫寫我個人的情感,多抒發下自己的情緒。可是有時候我擋不住自己的思維,寫散文,我總是跟著自己的思緒來寫,想到哪裡裡就寫到哪裡。感覺剛才又扯遠了,咱們還得回來。

陰天的時候就渴望陽光,寒冷的時候就祈求溫暖。剛才在樓下還打噴嚏呢,到了家裡有了暖氣,鼻子再也不癢了,也沒有再打噴嚏,說明剛才還是在樓下凍的,因為家裡有暖氣。家裡有暖氣,所以很溫暖。我的書房不大,不,應該說我的書房很小。就是這小小的書房,卻阻擋不了我的思緒飛揚。想到了溫暖,我又想到了溫馨。溫馨是什麼?這還真的是個問題。

我想溫馨應該是家人的呵護和關心,妻子知道我在寫文字,不方便打擾我,但是依然悄悄地推門進來,給我送來一碗洗乾淨的聖女果,也就是小小的西紅柿,紅紅的顏色特別令人欣喜,別說吃了,看著就令人垂涎欲滴,咬一口口色生津,放一顆到嘴裡,涼涼地、甜甜的,酸酸的、澀澀的感覺真的很好,能夠提振人的精神。溫馨是什麼呢?溫馨應該是有人問你“粥可溫”;溫馨應該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溫馨應該是你深夜回家,總有一盞燈為你亮著,不一定非要燈火通明,但是那朦朧的燈光透過玻璃窗就能走進你歸家的腳步前面為你照亮歸家的路,那溫馨的燈光走到你眼前,又走進你的心裡。

溫馨不僅僅是家人的關心,還有社會的關愛,《讓世界充滿愛》就是一首很好的溫馨的歌。溫馨還應該是一首輕快的旋律,“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讓我們一起祈禱明天會更好”。這些輕鬆的旋律,這些溫馨的聲音,也能夠直達我們的心底,讓我們的內心溫暖溫馨。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天可以無情,人不能無愛。別管是家人的關心和愛護,還是來自社會的溫暖和親情,都讓我們感動。這一次的疫情,給我們帶來了災難,但是災難中的那些溫馨,那些溫情,醫護人員那些逆行的背影,都令我們淚眼朦朧。美國的政客官僚可以撥弄是非,韓國的網友可以抱怨中國,但是這個疫情的發源地不一定就在中國,災難面前我們攜起手,只要我們人類攜起手來,再大的難關我們也能度過。

這是我們的家園,這是我們的地球,讓世界充滿愛,讓明天更美好。

扈學秋2020年2月29日於靜思齋書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