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現代歌詞能否比得上古代詩詞?

L-鵬


詩詞歌賦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環境所產生的一種文字或者語言的表達形式。文字精煉簡潔明瞭。表達意境深刻。

如果要用現代歌詞與古代詩詞做一個比較的話。我覺得現代歌詞沒有古代詩詞那樣的精簡深刻有意境,無論是《五絕》《七律》還是有更多的其他格式詞牌那麼嚴謹。而現代歌詞都是太隨意了。大白話的述說。讓人感覺不到詩的內涵。還有雅俗共賞的那種感覺。

古代詩詞的隱藏不漏含沙射影,借物抒懷。讀起來都讓人能感覺到作者內心世界的噴湧。而現代歌詞就趕覺不到詩詞的韻味。把要表達的直接就暴露在字面上了。也就是說現代歌詞敘說起來事物是一種表象的表現手法。

我喜歡古體詩詞的表達形式。他的合仄韻律讓人讀起來都能朗朗上口,真的是如詩如歌。現代詩詞,多數很少焦點達不到東拉西扯東拼西湊,很蹩腳。

不論是古代詩詞或是現代歌詞都是伴隨社會發展文學表達形式。這都是對於社會的政治思想,風俗習慣直接影響著的。

愛好喜歡古代詩詞。是對古代文化的一種傳承與發揚。喜歡現代歌詞那是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發展的一種文學表達形式。兩者不可同日而語,相隔千百年又怎能來做相提並論的PK呢?都是時代的產物,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瑰寶。


南山說易


問題:現代歌詞(詩詞)能否比得上古代詩詞?


隨著歷史的發展,文學形式也是一直髮展的: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下一個是不是現代詩歌,我們都好不好說,要交給未來去評判。

古代詩詞是一個高地

確實,經過歷史大浪淘沙似的的篩選,留下來的古代詩歌都很經典,李白、杜甫、陸游、蘇軾等人,在我們許多人都眼裡已經成為神人一般。

而歷史的現實是,在當時,他們也是凡人,命運多舛,流離失所,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當然,或許就是因為官場的失意,生活的艱苦,才讓他們的思想進一步昇華,筆觸更加貼近生命和生活,有了來自於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生命體驗,才有了超越時代的巨大生命力。

在失意落魄的時候,恰恰是他們最不屑的這些用來寄託情感的詩詞成就了他們。

自古遷客多騷人,大抵就是如此。

對現代詩詞要有耐心

身在現在這個時代,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幸運。可是,對詩詞的發展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我們沒有經歷戰爭,沒有體會到先賢們時常經歷的飢寒交迫;我們沒有經歷社會的變革動盪,我們就體會不到思想的強烈震撼和耀眼火花。

經典的傳世之作,往往出現在生離死別的絕望和頓悟上。

歷史就是這樣的不可兩全其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同樣適於文學藝術的發展規律。

但是,這不絕對,也不普遍。初唐和北宋,產生過大量的經典作品。

通過翻來覆去的論證,我一直想說明的就是,經典作品真正的來源於個人對生命和時代的感悟。而這個,是任何時代任何人都具備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人人都可以成就經典作品。

我們生活在這個和平安樂的時代,對於現代詩詞,我們不必要妄自菲薄,也沒有理由狂妄自大。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巨大財富,也可能成為我們進步的思想包袱,負重前行,步伐肯定慢,但是一步一步,我們要走得更踏實。

經典需要歲月選擇

在100多年時間裡,現代詩詞產生了許多清新脫俗堪稱經典的現代詩詞。我把影響深刻的擇其很精彩的部分,寫出來分享:

  • 胡適《醉》

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詩,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 徐志摩《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 林徽因《人間四月天》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 顧城《小巷》

小巷

又彎又長

沒有門

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厚厚的牆

  • 北島《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 卞之琳《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艾青《我愛這片土地》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經典一定得經過歲月的沉澱,所以近幾年的詩詞都沒有選擇,即使如此,以上的收集也難免掛一漏萬。

把結論交給歷史來回答

總體來說,現代詩詞還處在大量產生與淘汰、再產生與再淘汰的階段。

我們有理由相信,現代的中國人不會比古人愚昧麻木,大量優秀詩詞的湧現已經初見端倪,我們或許將迎來詩詞的大爆發時期。

純屬一家之言,請各位方家、青雲大咖檢閱。


武哥說文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現代詩歌是永遠比不上古典詩詞,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古典詩詞需要煉字煉句的功夫,這個“煉”是凝鍊精煉的意思,你能明白嗎?語言一定要精煉,就是寫一首詩詞不能有一句廢話。不像詩歌,詩歌婆婆媽媽寫一大堆愣是不明白啥意思,而且還被一些作者帶壞了,寫很多口水詩。要思想沒思想,要深度沒深度,要高度沒高度。所以詩歌就是雞肋,學之無味,棄之可惜。

馮友蘭先生曾說過,有一些人寫的東西都符合平仄,也都是分行寫出,然而就不是詩。一件文字的產品要能成為詩,當然首先需要詩心,需要詩人向其中注入自身的生命精神,同時,要注重意象和意境的營造,但在句法上亦不容忽視。詩不同與散文,很大程度上即因詩有著不同與散文的句法。故學詩當由煉句始。

近體詩的五律或者五絕要有字眼的,般字眼不用虛字,而用表示動詞或形容詞的實字。字眼用得好,詩句自然矯健。例如:

字眼在第三字:

1、月迥藏珠鬥,雲消出絳河(王維《同崔員外秋宵寓直》)

2、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3、沙平連白雪,蓬捲入黃雲(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

4、落雁浮寒水,飢烏集戍樓(杜甫《晚行口號》)

字眼在第二字:

1、帆映丹陽郭,楓攢赤岸村(王維《送封太守》)

2、坐對賢人酒,門聽長者車(杜甫《對雨書懷走邀許十一簿公》)

3、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字眼在第五字:

1、九門寒漏徹,萬井曙鍾多(王維《同崔員外秋宵寓直》)

2、為客黃金盡,還家白髮新(王維《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3、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杜甫《登袞州城樓》)

字眼在第二及第五字,此法最能令詩句振起:

1、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王維《送邢桂州》)

2、山臨青塞斷,江向白雲平王維《送嚴秀才還蜀》)

3、漂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杜甫《對雪》)

4、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杜甫《月》)

5、地坼江帆隱,天清木葉聞(杜甫《曉望》)

6、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杜甫《後遊》)

我就問你凝鍊不凝鍊?詩歌能達到這樣的層次嗎?寫詩歌都是一些偷懶的人,因為詩詞除了凝鍊之外,還要學習平仄,要求對仗(也就是對聯藝術),起承轉合。詩歌啥也不需要,一段話分開來說就是詩歌,沒有任何意義。

改開後的新體詩歌流派林立,“梨花體”“口水詩”風靡一時,尤其是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使湖北某官員的“羊羔體”詩歌得中之後,“羊羔體”新時代詩歌在中華大地如雨後春筍,真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些詩歌可以說是比蒼蠅都噁心。詩歌是有靈魂有思想的文學題材,是有骨肉有血脈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

我看過什麼叫“梨花體”詩歌這樣寫的:

《我終於在一棵樹下發現》

一隻螞蟻,另一隻螞蟻,一群螞蟻

可能還有更多的螞蟻

[詩人蘆哲峰點評]

我們的認識永遠都有侷限性,想認識這個世界的全部,只能是徒勞。

居然還有人點評,當我們是小學生嗎?是在汙染我們的智商嗎?就這也叫詩人的話,我們國家詩人有十四億。

從目前我來看沒能看到詩歌寫的好的,就像古代女人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因為沒有深度和高度,是個人都能寫出來。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

凡是能寫古體詩的詩人一定會寫出現代詩歌,但是會寫現代詩歌的詩人不一定能寫出來古體詩歌。

我身邊好多會寫詩歌的人,但是沒有一個會寫古詩詞的。古詩詞要求有意境美,清朝著名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說道:

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閒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這就是現代詩歌跟古代詩詞的差距,為了我們下一代,請不要讓你孩子學習詩歌,多看點古典詩詞,那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一個人的境界一個人的精神。



完全不在一個級別,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古代的詩詞那是文學作品,現代的歌詞只不過是口水。

我基本上不聽現代的歌,無非就是寫一些情情愛愛,可是寫得又不像,完全就是在無病呻吟,說到底只不過是口水。由於以前網絡不太發達,所謂的港臺歌星,他們很多被人說成的經典,大部分都是翻唱外國的歌曲,特別是日本的中島美雪的歌,被很多人翻唱,當時覺得那些港臺歌星很厲害的樣子,可是長大了之後,發現了這一點之後,著實是讓人失望。

那些港臺歌星不過只是想要紅,希望用唱歌來賺錢,再加上當時網絡不發達,人們對於外部的不太瞭解,所以自然會認為那些歌曲是他們的原創,但是現在知道了之後,才發現這些港臺歌星屁都不是。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網上搜一下,港臺歌星所唱的歌曲,百分之八十來自於外國,只不過是改了一下歌詞,這怎麼能夠與古代的詩詞相比較呢?

我從來不追星,也不認識什麼明星,在我心目中,這些人就是裝腔作勢,怎麼能夠與古代的詩人相媲美,前段時間看了一個高曉松的視頻,著實是把我噁心到了,他居然把某某人比作是當代的李商隱和杜牧。我不知道高曉松是真正讀懂了李商隱和杜牧沒有?那完全就不在一個等級,更何況古代的詩詞引經據典,處處充滿了詩意,現代的歌詞有什麼?還是老一套,我愛你,你愛我,我們就是要在一起。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我最不願意別人拿古代詩詞和現代歌詞去比較,那就是自取其辱。

無論是唐詩,還是後來的宋詞,那都是中國文學的驕傲,可以這麼說從元朝之後,再也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即使是明朝和清朝的詩詞,那都要遜色許多,更不用說是當代的歌詞。一首真正的好作品,它一定是能夠深入人心,可以引起我們的共鳴,讓我們從中會有所感悟。我無法從當代的歌詞中尋找到共鳴,還是那一句話,那些歌詞只不過是口水,只是流行一時,不可能會進入文學史。

古代的詩詞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一流的水準,僅僅是從這一點來說,那就是無人能夠超越。當代的歌詞大概也就只是流行一兩年,這樣的作品是不可能成為經典。所以我個人認為,當代的歌詞沒有任何的意義,自然是無法與古代的詩詞相媲美。我想你可能還小,完全不懂古代的詩詞,其實不要去追求那些明星,真正的明星是古代的那些詩人,還有當下那些萬千普通人中默默奉獻的人。那些歌星只不過是一群裝腔作勢的小癟三,歷史不可能會記住他(她)們。

現在正值疫情,你們看到有幾個明星真正出來做一點實事?還不是偷偷地躲到外國,過著瀟灑的生活,在這裡我勸告你,如果你還小的話,會拿現代歌詞和古代的詩詞來比較這可以理解,但是從今天開始,我希望你可以去好好做學問,不要去追星,以至於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品詩讀詞



文心雕詩


我覺得這個是沒有可比性的。

對於現代歌詞 我們可以說: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對於古代詩詞 我們可以說: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再少年。

細品一下是否非常相似?

儘管時代變遷,有些情感卻是一直存在的,有些做法是一直應該得到借鑑的。

詩詞是中華名族的文化瑰寶,我國詩詞傳統源遠流長。它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價值不僅在於給人類以藝術的薰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古代詩詞無比自由,獨具美感的語言,再加上漢語一直存在著多種方言,其表現力之豐富、準確、細膩、深刻,無需多言。

而現代歌詞,符合時代潮流,更能直擊內心。多變的形式,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同樣值得被人認可。


咕咕咕咕咕9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日常的勞動生產中,為了鼓午大家的幹勁和鬥志,慢慢出現瞭如以夯歌,船工號子等形勢的民歌,這就是古詩的雛形。最早的詩就是《詩經》,句法以三句為主。到春秋時期,楚國人屈原又在詩經的基礎上發展為楚辭,分五言句和七言句。到了魏晉時期,為了配合音樂歌唱,就出現了樂府詩,句法上有四言,五言,和雜言等,一般五言較多。到了魏晉時期詩歌的創作,由自然聲律到追求聲律,講究平仄和韻律,最後發展到格律詩。唐朝前期受魏晉的影響,前期作品以古體詩為主,沒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長可短,韻律平仄自由。句式上有五言詩和七言詩之分。李白和杜甫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到了中後期,對詩作非常嚴格,這一時期的詩叫近體詩又叫格律詩。它對篇幅,用韻,平仄,對仗等要求嚴格。近體詩分兩種:一種叫律詩,一種叫絕句。但它們都分五言和七言。超過八言的稱排律。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維,王昌齡,韋應物,白居易等。宋朝的詞,元朝的曲。一直到五四運動時期,文學上出現白話文運動,不在使用文言文。隨之也出現了新體詩。新體詩又叫現代詩,它不拘泥於格律,也不拘泥於韻。句子長短不限,有句末韻,有隔行韻,有壓角韻,寫法開放自由。相比古代詩體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思想感情。

無論古詩歌還是現代詩,都必須源於生活。狀物寄情,只有對某件事物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才能寫出一首好詩歌來。

客觀評價來說,古詩詞講究格,律,韻。當然也不是說不好學,你只要按照格式去填寫就可以了,但它極大的束縛了作者想象的空間。現代詩歌卻不同,整首詩不要求每句詩字數一致,可長可短,也不要求每句都要壓韻,可壓可不壓,自己掌握。也就是說詩的形體完全掌握在作者手中,並且這種詩體,詞意讓人一看都懂。

其實我們寫詩主要的觀眾就是大多數人,一首隻要人人看後都能明白的詩,就是一首好詩。而古詩雖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深遠,一般人都看不懂。並且寫詩要受格律的限制,影響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我覺得還是現代詩歌好。


萬德傳


所見古代優秀詩詞,是經過歲月洗刷而留下的上乘作品,尤以格律詩為代表。那麼現代歌詞方面,需要選擇能夠經過時代沉澱的、較優秀、有代表性的參與比較,大概是受眾多、傳唱時間長和範圍廣、內容深刻的那些吧。

現代歌詞和古代詩詞比較,至少要看:

1,各有自身規律、語法、邏輯。字面上古代詩詞表達更精準、簡要。

2,結構,古代較固定,現代較自由。

3,表達形式,古代趨含蓄,現代直白(當然,隱晦的也有)。

4,樂感,古代舒緩,現代明快。

直接說吧,現代歌詞有濃烈的西方色彩,與古代詩詞區別甚大。兩者放一起,好像西方園林和中國園林,真不好比較。


詩為諸藝之魂tt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現代歌詞與古代詩詞各有千秋,不能簡單談之孰優孰劣。

現代歌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又別深意,又現百花爭鳴盛況。湧現出了戴望舒、何其芳、海子等優秀詞人。他們的優勢作品《雨巷》《雨前》《面朝大海,春暖花》也為大家所熟知。給人以靈魂深處的慰籍。

古代詩詞是集千年中國文化於大成,凝聚了中華漢字的精髓之所在。古有《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千古名句,後有詩仙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灑脫。再有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國家大義。這些古詩詞無不將詩人的情感描繪得淋漓盡至,值得後世學習。

總之無論現代歌詞還是古詩詞都是同等重要,值得我們尊重與守護,還要將它們發揚光大。




佚名語錄與口才精選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有人要說了,古代五千年文明,留下的古詩詞絢麗多彩,不但體量龐大,文化內涵也非常深厚。現代詩歌能怎麼能與之相比?各位別慌,聽我慢慢說。

首先是限制的突破。我們回顧一下文學史,會發現詩歌的發展就是不斷把“詩”的內涵減少,不斷擴大的過程。

漢樂府是對《詩經》的突破,五言詩是對四言詩的突破,七言詩又是對五言詩的突破,而後詞曲小令又是對格律詩的突破。

我們可以看到,每一次突破,大概會有二三百年的繁榮時期,而後會有新的突破。

所以說,從古代詩詞發展到現在,正是一次次突破演變而成的。

不要讓它們兩對比,它們都是文化的寶貴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