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現在哪裡有賣兒童畫畫大全的?5歲的孩子學畫畫是不是照著別人的畫會好一點呀?

、 與生俱來的溫柔


五歲的孩子可以跟專業美術老師學習兒童創意美術,開發想象力,提高智商。網上收索《姜紅美術資料大全》上下兩冊,定價29.6元。裡面人物,動物,傢俱,花草樹木,房屋建築用品,食品餐具應有盡有。

是孩子們學畫的工具書。

每週二到週五下午三點到四點,我在頭條和抖音公益直播少兒美術,歡迎寶貝試聽學習。有關於美術方面的問題可以留言也可以私信我。


美術程老師


這類看書臨摹其實是扼殺了兒童與生俱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建議買任何繪畫書。首先,五歲該學畫畫嗎?

五歲其實是個分水嶺時期,三到六歲可以大致歸於塗鴉期。也就是說,五歲基本上可以算是塗鴉期的後期,可以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盡情塗鴉不干預。此外,五歲還屬於可以學習創意美術的初始時期,這個時期也可以開始對孩子進行早期的藝術培養了,所以這個時期是個比較過度的時期,學或者不學都是可以的,建議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發展實際來進行選擇。

其次,怎麼學畫畫呢?家長怎麼教呢?

如果學的話,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手工或者創意美術會比較好,此外對孩子的“教”上,我們會更加傾向於將這種“教”變換成另外一種潛移默化的形式——“引導”。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要學會換位思考。讓我們“透過孩子的眼睛”,看看當他們忙於繪畫時究競在想些什麼。

首先,當他們開始畫畫時,他們一定在想著“某樣東西”。通常他們所想的“某樣東西”,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然而,對孩子來說,這通常意味著與其自身和自身體驗之間的一種直接對話。當他們“思考”時,他們的思緒都集中在所描繪的這種體驗上。他們的思維過程——思考並專注於某事的能力——被激活了,這是藝術創作最重要的第一步。

例如,孩子A想起了她與其他孩子在院子裡起玩的事情,她想畫出這個事件,毫無疑問,孩子A在畫時她只會畫一些她知道,並且她認為重要的事物。對她而言,院子裡的蘋果樹可能有很大的花蕾,因為她是看著它們長大的;而這個細節對同樣在院子裡玩的孩子B而言,樹是用來攀爬的,花蕾對他而言毫無意義,所以不會出現在他畫面裡。而他感興趣的就是那棵樹,所以他很可能將這棵樹畫的巨大無比,其他都沒有涉及。正如我們看到的,作品表達了不同孩子的個人好惡,以及他們與內心世界和周圍環境的情感關係。這包括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他們對事物的認知,以及他們與這些事物之間建立起來的個體關係。

所以,我們應該要通過藝術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自身的表達能力。我們孩子的畫,應該對自身和周圍的環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因為畫出出來具體的事物後感到的壓抑(這種壓抑嚐嚐來自於家長的“好意”指導與干預)。只有形成一種完善的人格後,他們才能很好地平衡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只有學會換位思考並嘗試理解他人的需求時,他們才能成長為一個懂得合作且樂於助人的公民,才能獨立自主地享受發現和探索周圍世界的樂題。總之,畫畫能夠幫助所有人孩子成為一個快樂且無所畏懼的獨立個體。

有些孩子守著一堆玩具,但卻不知所措,緊張不安地哭鬧著,無法運用自己的大腦和想象力去獲得快樂。有些孩子即便手裡只有小塊木頭,卻也能玩得如痴如醉,一會兒把它當成一列火車,一會兒把它當成劃過天空的一架飛機。擁有很多玩具的孩子並不開心,而沒有玩具的孩子卻很快樂,這究競是為什麼呢?顯然,幸福並非取決於那些外在因素。正如其他品性的發展趨勢一樣,幸福感隨著孩子性格的完善而增長。一個孩子是否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成長環境,尤其是父母對其需求的解讀。

孩子“外在”願望的滿足與其內在需求的滿足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當家長意識到孩子焦慮不安、無法專注於任何事物時,他們可能會為孩子提供儘可能多的“選擇”,只要能讓孩子停止哭鬧就行,哪怕只是暫時的。事實上,這類孩子的需求並非是更多的選擇或玩具;相反,他們渴望家長多關注和理解他們豐富的個人體驗。恰恰是因為之前家長對該需求的忽略才對他們造成了困擾。給孩子更多的玩具只會增加他的焦慮不安,他可能會因為新鮮而對新玩具產生短暫的興趣;但是,由於缺乏想象力而無法發現新玩具的玩法,他們對玩具的新奇感很快就會消失。這樣來,我們等於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去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

而給孩子提供範畫,就如同與給孩子一個玩具一樣。這樣僅僅只是隻要能讓孩子會畫這一個當前的事物而已,並沒有真正滿足孩子內心的需求。

要知道,藝術創作—來可以更好地瞭解孩子的各種需求首先,它可以幫助你理解孩子的藝術創作;其次,通過這些創作活動,讓你認識到之前從未發現的孩子身上的一些主要需求。然而,我們更容易識別出孩子的生理需求,卻極大地忽視了他們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如果孩子發燒、食慾不振,或是體重減輕時,我們會很關心。當孩子長身體時,他的健康最重要但對於孩子的幸福以及其作為未來公民的幸福而言,其他方面的成長也同樣重要。幸福包括很多方面—如孩子如何運用他的頭腦和雙手,是否對其所見、所聞、所感或所觸的事物反應敏感,是否有與人交流的願望,等等。這就需要我們能夠隨時隨地、敏銳地察覺到孩子的這類需要。

而當孩子需要畫畫來表達情緒時,孩子有他自己的世界,我們應該儘快幫助他認識到這一點,這才會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而不是把成人的標準強加給他。如果家長你用一張簡單的畫就把他給糊弄過去了,他的情感表達的需求要如何表達呢?

通常,如果我們對一件事物失去了興趣,就無法再繼續專注下去。總之,在對事物的常規體驗中,視覺、觸覺和想象力的運用越多,就越會激發我們的興趣。孩子的主要需求之就是建立這種多元化的敏感關係。有些人需要持續不斷的刺激,如果缺少了這種刺激,他們就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他們完全無視身邊事物的豐富多樣性,對新鮮刺激的不斷追尋不過是他們對自己、自己的想象力和自己的世界感到無能為力時的一種逃避。當我們給一個焦慮不安的孩子提供範畫時,卻恰恰鼓勵了這種逃避。我們只給孩子提供了簡單的答案,卻沒有幫助他解決自身的問題。

多數干預完全是無意識的,因為所有家長的初衷都是為了幫助孩子;而多數干預都是因為不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以及這些需求還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實際上,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並非易事,這是教育中最難的環節之一,因為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瞭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和認知。

假設孩子要填充的第一個圖案是隻小狗。一旦孩子面臨的任務是按照預定的輪廓線填色,我們就已經在妨礙他創造性地處理自己的關係,他與小狗的關係可能是關愛、友善、厭惡,或恐懼中的任意一種。對孩子來說,他沒機會表達自己的關係,因此也就無法釋放他的緊張、快樂、怨恨和恐懼的情緒。填色書無法讓人無法顧及孩子個體上的差異。在輪廓線內填色的過程中,孩子們被追從事了同類活動,他們的個體差異沒有被考慮在內。當然,對此毫無察覺並天性懶惰的孩子A很享受給小狗塗色;但是當他用蠟筆塗色時,突然意識到自己永遠也畫不出一條如此漂亮的小狗。當他完成塗色時也許會很自豪,畢竟是他自己為狗塗完了顏色。下次,在學校或其他任何地方,當他被要求畫點什麼時,他會想起填色書裡的那隻小狗;當意識到自己畫不出那麼漂亮的小狗時,他自然會說:“我不會畫。”(見圖)

這和家長給出範畫也是一樣的道理,當家長給孩子做出了精美的範例後,孩子也會意識到自己永遠畫不出這樣好看的畫,他也會放棄嘗試,不再畫畫。

很多老師或父母都會說:“可是我的孩子喜歡填色書呀。”的確如此,孩子A也喜歡它們。然而,孩子們通常無法區分有益或有害的東西,他們喜歡的東西並不總是對自己有益。與蔬菜相比,大多數孩子更喜歡糖果,並且毫無疑問會一直青睞它們;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把他們食譜的蔬菜換成糖果。一旦習慣了過度保護,孩子們也會上癮。事實上,對過度保護的依賴,讓他們再也無法享受自由。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家長包攬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只要伸腿,就會有人給他們繫好鞋帶;只要一轉身,就會有人給他們把頭髮梳好。這就是那些坐在玩具堆裡卻手足失措的孩子們;或是去參加野營,當其他人都盡情玩耍時,他卻孤單一人坐在角落裡。

一旦用慣了填色書,孩子就無法享受創作帶來的自由,這類書所造成的依賴是毀滅性的。實驗和研究表明旦接觸了填色書,超過一半的孩子會失去其創造力和獨立的表達能力,並變得死板和具有依賴性。

這點的危害和提供範畫也是一樣的。

最後,有些老師仍會告訴你,通過填色訓練,孩子們學會了將動作控制在一個特定的圖片(區域)內,實驗證明該觀點也是錯誤的。如果孩子A自己畫了一隻小狗,與填色書裡跟他毫不相干的小狗相比,他在塗色時會更專注於自己的畫不出邊界線,因為他會更加關注自己的作品,而不是那個不是他的作品。

因此,同理,簡筆畫也是一樣,提供範畫、填色書、簡筆畫它們已毫無疑問地被證明會讓孩子的思維產生依賴性(它沒有給孩子自由創作的空間);因為孩子必須要遵循一個既定的邊界線,所以孩子就缺乏了靈活性;因為它沒有給孩子機會去表達自己的體驗,所以孩子不能緩解和釋放不良情緒;它甚至不能提高孩子的技能和自律,因為對完美的追求來自對錶達的渴望;最後,它迫使孩子按照成人而非自己的理念去創作,因此挫敗了他自己的創作欲。

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一切都以學習為主主要是指獲取知識類的學習。但我們同樣很清楚,僅有知識並不能給人帶來快樂,片面強調知識的教育忽視了孩子們為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所必需的那些重要特質。對童年時期就接觸過藝術創作的孩子而言,藝術很可能意味著一個快樂且適應性強的個體與一個知識豐富卻身心失衡、無法適應周圍環境的個體之間的差異。

對孩子而言,藝術是平衡智力與情感的必要元素,它是孩子的好夥伴。無論何時遇到煩心事,孩子都會自然而然地求助於這位夥伴;甚至,每當語言變得蒼白無力時,孩子都會下意識地求助於這位好朋友。

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完全不管孩子畫畫,什麼指導都不給孩子任其發展?

不是的。

在具體講“幫助”之前,我們首先應該就“幫助”一詞達成共識,這就需要把兩種幫助孩子的類型區分開。

孩子B可能會說:“媽媽,我不知道怎樣畫正在採花的我。”如果媽媽給孩子B示範“怎麼畫”那她就把成人的想象力強加給了孩子。換句話說,她向孩子B展示的是自己如何採花,而孩子B對採花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體驗。花朵在母女二人眼裡是不同的:在孩子B看來,那些花可能比媽媽看到的更大、更鮮豔,或更高。母女二人對採花的體驗也不盡相同彎腰時,媽媽的背部可能最先感受到變化,而孩子B最先感受到變化的是觸碰鮮花的雙臂。採花對母女二人的意義也不盡相同:對媽媽而言,它可能代表了悲傷時刻,因為她總是在那天把採來的鮮花放在丈夫的墓前;對孩子B來說,那是一個開心的時刻,因為她總是為母親節的到來而採花。媽媽眼裡的孩子B與孩子B眼裡的自己也不盡相同:對媽媽而言,孩子B只是一個小女孩,當她拿孩子B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時,她是從外部來觀察孩子B的;孩子B還是個孩子,而且在她眼裡一切都是以她自己為中心的,所以她的感受很重要。她只畫對自己來說重要的東西,她的情緒不能在媽媽的畫裡得到釋放,所以媽媽的畫對她而言毫無意義。那只是她自身體驗的替代品,因此既不會讓她對鮮花變得更敏感,也不會讓她對自己與鮮花之間的關係變得更敏感。媽媽的“幫助”只能作為緩解病痛後遺症的臨時柺杖,因為一旦孩子B發現媽媽可以“幫助”她一次,她就會反覆來媽媽這裡尋求更多的“幫助”,直到她在藝術創作上變得完全依賴於媽媽的“幫助”。即使我們對孩子B的畫只做了一丁點改動,那它產生的影響也如同修改了整幅作品一樣。我們給她提供的小小“幫助”與其畫風格格不人,並且還會成為在剩餘作品裡無法得到應用的一種標準。這種畫風上的差異只會讓孩子失去自信,並最終導致“我不會畫”的態度。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裡所謂的“幫助”就是做範畫,這種方式不過是對孩子的自由創作和自信的一種干擾;並且由於它抑制了情緒的釋放,所以還有可能會妨礙孩子未來的幸福。總之,如果我們認為“幫助”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對她的體驗變得更加敏感,那麼我們把這種“幫助”稱作引導。

“孩子,你採花時感受如何?你是站著採的嗎?你的胳膊呢?採的是什麼花?什麼時候釆的?為什麼採花呢?你最喜歡哪種花?”等等。這些問題會讓孩子B意識到很多以前想都未曾想過的事。這樣的引導讓孩子對所要表達的事物變得更加敏感,是非常有益的。這樣才是正確的幫助。

再例如,在兒童的繪畫中,比例關係常會因為其重要程度而出現整體或局部的改變。如果我們糾正這些比例關係,就是在干涉孩子與其所誇大的事物之間的情感關係。只要孩子對此感到滿意,我們就不應該干涉他的作品,那樣做只會讓孩子感到壓抑。

孩子把自己給媽媽送生日禮物的場景畫了出來。她興奮地拿著花瓶,但她害怕花瓶從她手中滑落。自然,她就會把手畫得“不成比例”,但這就是她給媽媽送生日禮物時的真實感受。因為對孩子來說,她拿著媽媽生日禮物時的感受比她的外形更重要。無視這一事實,不僅會傷害她的感受,還會妨礙她的藝術表達。

但是,如果孩子注意到外在的比例關係,並且對某些比例開始變得不確定,如她畫了一個不成比例的房子,並感到奇怪和不舒服時,她自己會說出來:“媽媽,我畫裡的小孩兒與房子比是不是太高了?”此時,你的回答不應該參考測量的尺度;相反,你應該嘗試讓孩子對比例關係的體驗更敏感:“你認為你畫的小孩兒能穿過那扇門麼?如果她在這棟房子裡,你認為她能看到窗外的景色嗎?”這些問題能立刻讓孩子體驗到畫中小孩兒的感受,並建立起一個清晰而富有生活體驗的關係。

總之,沒有必要糾正孩子作品中的問題。畢竟,我們更關注如何保護孩子的自由和幸福,而不是要看到“迎合”普通成人品位的作品。而且,孩子作品中用到的比例關係通常反映了他們與實物之間的親密體驗。而一旦孩子自身有了探索比例等的強烈願望,這時候我們才應該引導他們區發現建立在自己情感體驗至上的正確的比例等其他的美術的正確知識。

總結一下我們應該正確幫助孩子畫畫的方式,其實主要的思路就是兩個方面:

一,正確對待和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

二,不斷引導孩子對事物的敏感度。

我們可以不斷培養孩子的各種感覺器官:看,聽,觸覺,嗅覺,多讓孩子接近自然,體會各種事物和參與有趣的活動培養孩子對事物的敏感度。而並在孩子畫不出時,不斷提示和演示。如孩子不會畫打球,家長不能直接給孩子畫出來,因為這是家長自己的打球體會,而可以不斷幫助孩子回憶打球的細節和感覺,必要時可以再次演示打球的動作,幫助孩子體會打球時身體的活動和用力點等,這樣孩子的敏感度會越來越高,他會更加開朗和自由的對生活充滿探索和希望。

最後,我們以一張圖來總結一下在美術教育方面家長應該怎麼做和應該注意避免的問題:


我真的很好看


五歲的孩子可以學創意美術畫啦。如果孩子沒有去相關的培訓機構的話,家長如果對這塊也是不太瞭解和擅長的話,建議家長去當地相關的培訓機構做一個瞭解,畢竟專業的老師會給予孩子更多專業的指導,更有助於孩子在美術這塊的發展。

孩子都有繪畫的潛質,擁有創造和表現的慾望,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驗證明,兒童通過早期繪畫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可以把智商提高30%。繪畫對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素質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孩子有這方面的需求,家長可多專注並滿足孩子的興趣。


mr漠然


網上書店很強大的啊,可以給寶寶買很多種類的書籍哦,我家寶寶就是特別喜歡看書,他喜歡自己亂畫也好,喜歡照書畫都行,孩子有自己的想象力最好,不用侷限在照著書畫一樣的



玫瑰簡筆畫


你好,1孩子小的時候是需要通過想象力畫畫的,不要過早給他畫畫的侷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