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很明顯,餘秀華是被詩化的普通農婦,那麼是什麼力量完成“指餘為詩”鬧劇的呢?動機呢?

學林金喜鵲


當今詩人有看點的,不矯揉造作的也就幾位底層的詩人,很多詩人已遠離詩歌的平民特色,能引起讀者共鳴的少之又少。餘秀華的詩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她的詩比絕大多數詩人的詩有血有肉,有淚有痛,怨愛分明,情真意率!沒有實力,能被讀者接受嗎?能一直被“紅”這麼多年嗎?多少人的一生沒有搖搖晃晃的疼痛?但有幾個人能把它“詩”出來呢?


八斗12


餘秀華一個重度腦癱殘疾人,走路搖搖擺擺,說話面部猙獰,而且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村婦女,被當今社會妖化成詩人作家,不知她的腦殘是否會煥發新的智慧,與其他腦癱殘疾人不同?早在幾年前,餘秀華做詩:去睡男人,當時就懷疑,一個腦癱殘疾人有那個才能做詩嗎?但出於同情寬容,沒當一回事,心想餘秀華行騙也是

為了生存。而今天餘秀華自己暴露自己:殘疾人就是殘疾人,根本沒有本事寫詩寫小說。張口只會惡毒罵人,一看就是個沒教養的鄉村潑婦。指餘為詩這場鬧劇餘秀華背後有一群實力相當的團伙,因為既得利益把餘傻子支出來,為餘傻子代筆寫詩寫小說,竟然能欺騙善良的中國人,餘秀華居然紅了,而且紅得莫名其妙,寫的詩水平超出常人水平,這是餘秀華幕後操縱團伙沒有想到有如此好的結果。餘秀華飄了,好象她就是中國從古到今的著名女詩人,她幕後團伙也被突然得到的鉅額財富衝昏頭腦,支使餘秀華亂改唐詩,侮辱古詩詞,一下暴露了餘秀華和她幕後操縱者之惡毒,竟敢臨駕中國古文化之上。餘秀華團伙的醜惡行徑激怒了中國人熱愛中國古今文學赤誠之心,餘秀華和她背後的操縱團伙觸犯了做正派人的道德底線,恰恰也暴露了以餘秀華為首的團伙就是為了即得利益:名益和金錢。

餘秀華這個傀儡,相當可惡,偽裝詩人就要有詩人樣嘛,斯文一點嘛,滿口髒話亂罵人,前言不搭後語,也可能餘秀華偽裝時間久了,混淆了本來面目,迷糊了自己到底是腦癱殘疾人還是詩人!


蜀雲3蜀雲3


關於餘秀華,我感覺應該把詩歌和人分開來評論。

做為人,人人都有缺點,甚至個性缺陷。餘秀華並不例外。

她的確在性格上有孤僻、強悍、敏感、潑辣、過激等特點,在與人相處方面多有讓人難以容忍的缺點,這與她的成長經歷、生活環境以及個人遭遇有關。她在長期的心理壓抑中,被歧視以及傷害中成長起來,肯定會有某種與正常環境中長大的人不同之處,遇到一些對她有傷害,或者不夠尊重的言語時,她的反應過激,言辭過分敵對,這都是她的讓人不能理解之處,也是她的讓人難容的地方。

但如果我們從她的經歷和遭遇去理解的話,也是可以原諒的。成名之後,她從一個自小就封閉的心靈世界裡走出來,突然面對大眾,面對各種各樣的人,面對各種各樣的議論,甚至非議,肯定會適應不了,應對不來,難免做人方面有失當、不妥,所以我們還是要諒解她。當然,諒解不是縱容,不是說要縱容她繼續這樣下去,該批評,該指責的,還是應該批評她,指責她,以便她改正自己的缺點。

但是,對於她的詩歌,除了一些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情愛”與“睡詩”(其實她的那些“睡詩”,並不是一些讀者認為的就是色,或者淫穢,她有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以外,她的許多描寫生命,表達愛情,描寫鄉村場景的詩歌,的確是很好的詩歌。可惜罵她的人,並沒有讀過或者讀懂她的那些詩歌,只讀了她的那幾首出名的“睡詩”,便對她產生了誤解,開始對她有了先入為主的成見。

餘秀華有著普通人沒有的對詩歌的良好感覺,她詩中的很多意象,是一般的詩人沒有的,寫不出來的。她有很多詩是直擊人心深處的痛點的,很多人會她的詩感動,被她的描述打動,也會為她的詩歌所呈現出來的美打動。她有三本詩集,銷量達到十餘萬冊,擁有廣泛的讀者群,吸納了眾多的“餘粉”,這是在目前詩歌創作十分不景氣的狀況下,很難得的,也很難見到的情景。

都知道中國詩歌自九十年代以來,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很多詩人都是自娛自樂,寫的詩根本沒有人讀。但是,自餘秀華的詩歌橫空出世以後,改變了詩歌界的狀況,詩歌重新走向了大眾,走向了讀者,甚至火了起來。這絕不是偶然現象,餘秀華擁有了數十萬喜歡她詩歌的讀者,讓很多人重新開始讀詩。有人說,是餘秀華挽救了詩歌,挽救了詩壇,這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題主說的餘秀華就是個“被詩化了的農婦”,說什麼“指餘為詩的鬧劇”,這話相當欠考慮,你沒有認真地讀過餘秀華的詩,相信你讀過了也沒有讀懂,所以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希望你能認真地去讀一讀餘秀華的詩,認真去理解她的詩,要相信中國數百萬餘詩的讀者,數十萬花錢去買餘秀華詩集的讀者,不會都是白痴,都去花冤枉錢的。那些追餘詩的粉絲,也不是沒有思維,沒有認知的。

所以,你可以批評餘秀華的為人,批評她的性格,指責的她的行為,但請尊重她的詩歌,不要再信口開河,不負責任的評價。

另外,順便告知諸位,我也只是被她的詩歌打動,並不贊同她的很多不妥當的行為,我也同樣指責她的罵人或者怒懟讀者的行為。


作家鬼譚


一、詩人靠作品來說話

想起不久前的一次聊天,朋友問“看過餘秀華搖搖晃晃的人間紀錄片沒?”我回答:“沒,只是單純喜歡她的詩”。

是的,現在暫時不想深入去了解她這個人,因為不想摻雜其它太多的東西在裡面,只是單純喜歡她的詩,她的人我可能沒時間也沒興趣去了解,但並不影響我喜歡她的詩而且是非常的喜歡。

有人說她的詩是散文詩,散文詩又怎麼了,還不一樣是詩,還有人說它根本就不是詩,我不知道根據從哪裡來,現代詩的統一標準是什麼,又是誰規定的,總之,在我看來,一首詩它的內容遠遠大於形式。

題主的“指餘為詩”鬧劇不清楚指的是什麼,但餘秀華是被詩化的普通農婦,卻明顯帶著自我的個人情緒,普通農婦就不能寫出好作品了嗎?只要能寫出觸動人心的好作品,那不論她是普通農婦還是腦癱患者她都是一個好詩人。

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個人的作品受到爭議是正常的,一個人的作品有好有壞也是正常的,正如一個人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一個人也不可能完美無缺,所以不喜歡餘秀華的詩是正常的,不喜歡餘秀華這個人也是正常的,不喜歡我們可以選擇不讀、不看、不理會,但最好不要去攻擊、去詆譭,那就有點過了。

正如作者鬼譚所說:餘秀華有著普通人沒有的對詩歌的良好感覺,她詩中的很多意象,是一般的詩人沒有的,寫不出來的。她有很多詩是直擊人心深處的痛點的,很多人會她的詩感動,被她的描述打動,也會為她的詩歌所呈現出來的美打動。她有三本詩集,銷量達到十餘萬冊,擁有廣泛的讀者群,吸納了眾多的“餘粉”,這是在目前詩歌創作十分不景氣的狀況下,很難得的,也很難見到的情景。

甚至有人說:“是餘秀華挽救了詩歌,挽救了詩壇”,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作品是會被大眾廣泛認可的。

三、關於言論自由

關於言論自由,老霧有一段話說的非常形象:“你一個人在床上睡,可以裸睡 ,可以腳朝天睡,可以頭杵地睡,可以橫臥,豎臥,因為就你一個人,你想怎麼著就怎麼著,但床上還睡有其它人,你一會兒橫、一會兒豎,不把別人當人,那別人可能會立刻撥打精神病院電話,因為你可能真的不正常。”同別人說話,屬於人際互動,你所說的話,會直接影響到別人的心理與利益,所以要有邊界意識,如果逾界,就成了冒犯、挑釁與攻擊,那就是禁忌。

所以,在網絡這個看似言論自由的地方,我們也只能是相對的自由,畢竟“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有些語言還是要留有它的邊界意識才好。


禾木兮


對於餘秀華,怎麼說呢?我突然想起當年魯迅先生評論國民黨政府的一句話,魯迅先生說,我們的國民政府是一個愛面子的政府,只可講政府的好,不允許講政府的壞。其實有時講他壞是為了他好,可我們這個政府不領情,回覆你的是一顆子彈。

我們的餘秀華多少也有點象當年的國民黨政府,只聽得好的,聽不得壞的。不管是誰,只要是說她的詩有毛病,有瑕疵。儘管這個人是出於善意,說出自己的觀點,與之磋商,希望她更上一層樓。而餘秀華的回答卻是,我的作品象不象詩,反正你寫不出!語氣得意又逼人。要麼就是,我的周圍人民教師很多,都是教我作詩做人的。指手畫腳云云。彷彿自己成了聖人,自己的詩也成了聖詩,凡夫俗子們只可敬畏,不可冒犯。大有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之態。但凡吹捧她詩作寫得好的,她就喜形於色,追捧者如果是女的,她就會說,妹妹我好愛你,對於男的,卻有過這樣的神回覆,可否搞一下,這個所謂搞一下,湖北湖南一些地方的方言,就是睡一下的意思,一個響噹噹的女詩人,就是這麼粗鄙。

縱觀餘秀華的詩,確實顯實出一些才氣,有些比興貼切,常人難以想象得出來,比如,稗子提心掉膽的春天,寫親情也很細膩動人,比如說那首寫母親的,但總的來說,她寫得好的詩並不很多,也就十來首。她寫詩的選材比較狹窄,最多的就是對自己的身世婚姻不滿,呻吟自嘆,格調低沉。我認為詩應該是時代的最強音,要更多地展現時代風貌,我最推崇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懷。我也喜歡那種物各有主,雖一毫而莫取的豁達。如果詩一味地沉迷於個人悲喜之中,這只是一種筆墨遊戲,沒有多大意義。記得上世紀三十年代,詩也出現過一次小高潮,湧現出什麼七月派,新月派等。有的人吟哦,我從咖啡館裡出來。低迷沉醉,我卻很喜歡我在地球邊上怒號,高昂大氣。餘秀華的詩只有一個小女子的自怨自嘆。看不到象李清照那樣的婉約可人,悠怨悲切。一句話她的詩就是一個人的小天地,沒有融入社會。

其實,一個人的作品有人指指點點,在中國的文學界很正常,從戰國時就諸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到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胡適,梁實秋,徐志摩等等一些文學大咖,還不是爭來鬥去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賈平凹的一部小說巜廢都》,爭議頗多,沸沸揚揚。結果還是被人接受,還譯成外文,多國出版,並在法國獲高等獎項。三毛都被賈平凹的文字所傾倒。零零年代,作家王朔向金庸無情地舉起了屠刀。結果是金庸的作品出了一版又一版,電視劇翻拍了又翻拍。所以說好東東是不怕被汙的。餘秀華何不象賈平凹,金庸那樣,多一點大度,少一點小氣,收斂一點粗鄙,多釋放一些文明不更好嗎?


用戶馬二可


關於餘秀華,我看過她的演講視頻,也看過她的一些作品,於散文來說文筆樸實流暢,還可以吧,於詩人就太過牽強!特別是她的那句:走遍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大意是這樣),我覺得庸俗粗痞,沒詩意!那是種歇斯底里的慾望,更是種沒有男人愛而撒潑的花痴!!她曾在她的作品評論裡粗暴大罵,是潑婦無疑!與詩人形像差異甚遠!至於她將自己殘疾和生活艱難都以弱者來博眼球,好像世人都對她不公,她憤怒,所以她說: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而我看到的餘大詩人只不過是普通的農婦,是殘疾人,能寫一般般的散文而已。詩人???或許在她讀多十年名著再苦耕筆作又或許有這個可能吧?


日冉海天


這種帶有偏見言辭和觀點,我不敢苟同

第一,詩刊和媒體在推出她的詩時,確有炒作的成份,比如強調她的殘疾和生活環境的因素,但這些都還沒有脫離其基本的事實基礎

一一講故事是宣傳的基本手段,你可以不喜歡不關注,除非這故事是故意忽悠編造,否則,過分指責也沒有必要

第二,她就是個普通農婦,是千萬個普通農婦中的一員,她就不可以寫詩,就不可以被宣傳嗎?除非你能證明她的詩為代筆,詩是強加在她頭上的,否則你怎麼能說她是"詩化的農婦"?

第三,她的詩,無論從詞句/意境都有較高的水平,非一般農婦可比,甚至少有當代詩人所能企及,不承認這一點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罷了

我喜歡寫詩,我也不太喜歡她太散文化的詩,但我自認她把我甩幾條街,我佩服

第四,詩,是最個性化的,她的詩可貴之處,就在於她的個性化,她寫她心的愛恨情仇,哪怕只寫某一個人看,也值得尊重

我寫詩只是為了寫給女友看一一喜歡的點個贊,非常感謝,不喜歡的請繞道

我認為,對餘秀華的亦如是


歐陽雨晴


餘秀華是被被詩化的普通農婦,是什麼力量,動機。首先你的提問就是帶有個人情緒的,帶有褒貶的。我們都同時生活在這個社會里,這個環境中,都第一次生爾為人,誰普通,誰又有多高貴呢。

餘秀華,我不評論她的詩,但我很認可她在那樣的生存環境中,那樣的身體條件下,她活成了一個有堅持的人,我覺得她就是一個讓人敬佩的人。

一個人,不論她的外型如何。她的靈魂是富足善良,有趣的,那麼她活著就值了。她能把她的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引發爭議,說明她很優秀。能用筆的說明她是公正,善良,且有道德的人,總的來說她不是對社會,對別人有害的人,說明她不是壞人,惡人。

至於她文筆如何,世間路有千條,萬條,有人喜酸,有人喜甜,有婉有直,你喜歡什麼可以選擇,無人強迫。你要為詩化了普通農婦還是普通農婦詩化尋找力量,動機?

我為農民餘秀華,朱之文等名不平,善良純樸被換了概念。只因她們腳下的泥吧多。


微微255427594


說餘秀華是被詩化的普通農婦是有道理的,餘秀華寫過很多詩是客觀事實,而且有些詩寫得也挺好。這些情況是不是就可以形成一種力量完成“指餘為詩”鬧劇的呢?不可以,

把餘秀華跟詩捆綁在一起,或者說是把詩跟餘秀華捆綁在一起的正是這個網紅噴薄而出的自媒體時代。

在自媒體時代,有兩種人可以脫穎而出,即領域最高端的和最低端的都能吸引到粉絲,取得流量。這就是短視頻上常看到的現象,要麼美得流鼻血,要麼醜得撒狗血。而夾在中間的那些美醜適當的一般人就無法脫穎而出。

如果回到餘秀華現象,單論餘秀華的詩歌整體水平就是夾在中間的一般水平,

雖然餘秀華出道時寫了“穿過大半個中國來睡你”確實起到了譁眾取寵的作用,但從詩的角度看,那首詩怎麼也列入不到兩端,從詩歌文本的本體來說,那實屬一般中的一般。

那麼餘秀華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她不幸的身世,和她訴求內容的巨大反差。餘秀華成功地逆襲了網紅的身份毋庸置疑,變現帶來的生活改變也令她本人十分酸爽。各大娛樂節目也紛紛瞄準了她,好多與演講、朗誦有關的節目也下狠心去找她,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餘秀華現象在這個移動互聯網的自媒體時代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不能把她跟詩捆綁在一起。有人說她的詩集和海子的詩集迄今為止是中國最好賣的詩集,說她對中國詩壇產生了最深刻的影響。這樣說就不對了,餘秀華的詩和海子的詩沒有可比性,我這樣說是從詩歌的審美角度。在今天的中國,沒有哪個真正的詩人是可以靠詩歌吃飯的,詩是語言集大成者,天天寫詩,天天寫愛情詩,天天寫一些和自身反差極大的愛情詩都是非常可疑的事情。真正懂得詩歌審美的真正閱讀者都知道這件事。

所以,一個被詩化的農婦能在這個自媒體時代變現賺點生活的資本,無論是不是真正的懂得詩歌審美,我們都為餘秀華高興,畢竟一個殘疾人生活難度比正常人大很多,我也覺得她應該抓住這個好機會,多積累一些財富,為她將來真正的文學創作做好鋪墊。

那些幫助她完成“指餘為詩”鬧劇的人們也是在做非常正常的事情,他們真正關注的也是流量和熱點,大家必定都要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分一杯羹,餘秀華無疑是最好素材。

但是,詩和網紅是不沾邊的事情,真正的好詩可以不火,甚至可以不被人所知,真正的好詩人都像水融化在水裡一樣,在各行各業時隱時現。還是想說,大家愛讀詩,愛寫詩都是好事,但是閱讀詩歌和寫作詩歌都是需要學習和再教育的,真正會讀詩了,才能靠自身的素質判斷出一首詩審美體驗的高下之分。


三言888


餘秀華寫了很多詩,出版過幾部詩集,她的詩我也讀過,必須承認她會寫詩,至少她懂得詩歌的寫作形式;可惜這個人的作品缺少情懷, 一些作品的內容粗鄙庸俗,而她為了捉眼球,故意走下流路線語不驚人死不休,說到底還是娛樂化的環境使然,娛樂化已給過她很多甜頭,也把她變成一個小丑……不建議青少年讀她的詩,這種人的內心缺少平和、美好和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