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戰“疫”故事丨那個疫情防控不配合的大爺,後來怎麼樣了?

疫情防控初期,網格員登記信息頻吃“閉門羹”,小區疫情防控點居民不配合,一線社區防控工作人員工作難做。然而這些不良情緒,很快被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責任擔當與必勝力量所紓解,代之以溫暖、信心和希望。

當登記遇上“夾生”大爺居家隔離“一波三折”

2月8日,在江寧區淳化街道橋頭社區江山名座小區疫情防控點,綜治辦工作人員李超依規對進出小區人員進行登記及體溫測量。

戰“疫”故事丨那個疫情防控不配合的大爺,後來怎麼樣了?

李超在疫情防控點值守

一名從杭州返寧的大爺徑直向小區內走去,而且大爺並沒有戴口罩。李超見狀連忙上去勸導大爺佩戴口罩。

“戴什麼戴!我都戴了一路了憋死我了,進小區到家門口還戴什麼戴!”大爺“理直氣壯”地說道,並同時以口罩用完了為由拒絕佩戴口罩。

李超將自己工作的備用口罩贈給大爺,並告知大爺特殊時期佩戴口罩利人利己。大爺“勉強”收下了口罩。李超又順勢請大爺過來做好信息登記,雖不情願但大爺也照做了。

根據要求,大爺需要居家隔離14日,大爺一聽又火冒三丈:“把我關在家,我怎麼買菜啊!我家裡吃的用的都沒有了,我怎麼生活?”“放心吧大爺,您需要什麼告訴我,我來代您購買送到您家中,您看這樣行嗎?”就這樣,大爺在家開始了他的居家隔離生活。

戰“疫”故事丨那個疫情防控不配合的大爺,後來怎麼樣了?

李超上門宣傳疫情防控信息

鐵漢也有“柔情”處 用心用腦來服務

李超瞭解到,大爺的子女住在市區,他一個人獨居在江寧。獨居又無法出門,這個特殊時期要想辦法撫慰大爺的心。偶然間在一次與大爺電話通話時聽到大爺電視裡傳來京劇的聲音,李超便猜想大爺一定喜歡京劇藝術。

空閒時,他便在網上搜索京劇相關知識進行了解,還下載了一些經典的京劇視頻,通過手機分享給大爺,更和他“暢談”起觀後感。大爺笑呵呵地說:“看你這個小夥子長得五大三粗的,做起事來心還蠻細的。”大爺的心扉自此打開,他開始喜歡上了這個小夥子。

戰“疫”故事丨那個疫情防控不配合的大爺,後來怎麼樣了?

和大爺暢聊京劇藝術

曾經的“拒檢”大爺化身防疫“志願者”

14天很快就過去,大爺解除了居家隔離,他“自由”了。以前不配合的大爺,現在出門主動戴上了口罩;以前不配合的大爺,現在每每路過防控點,看到不願意登記的業主,還幫忙上前勸說。雖沒身穿紅馬甲,但他就是一名流動的“志願者”。

2月15日南京突降大雪,李超和網格員在防控點位上整整忙活了一天,實在冷得夠嗆。次日,一碗薑湯出現了小區防控點的登記桌子上。

“這是哪來的?給誰的啊?”李超問網格員,網格員說自己也沒看到,剛剛忙於登記沒注意到有人過來。

李超的手機突然響起,打開微信,一條信息就像一股冬日暖流直抵他的心窩:“孩子,薑湯是我送來的,大雪天的,你們有家不能回,還在門口替我們抵擋病毒,辛苦你們了,我代表小區業主感謝你們,也感謝政府培養出你這麼好的青年。天太冷,趕緊喝碗薑湯暖暖身子。”

戰“疫”故事丨那個疫情防控不配合的大爺,後來怎麼樣了?

大爺送來的薑湯

疫情或許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遙遠,但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大家心與心的距離反而更近。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我們無論來自何地、無論身處何方,在這場特殊的戰鬥中,個人與家庭、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都息息相關、休慼與共。舉國抗疫之時,需要每個人都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戰“疫”故事丨那個疫情防控不配合的大爺,後來怎麼樣了?

李超和大爺合影

最後,向每一位對疫情防控工作給予支持、配合的你們道一聲:“感謝。”

通訊員 雷利 南報融媒體記者 陳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