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上海製造:“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人民網上海2月29日電 疫情爆發以來,口罩和醫用防護服全國告急,從國家工信部到各地政府,都在想方設法擴大口罩和醫用防護服生產。“有條件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抓緊上!”

大年三十開始,上海不論是國企還是民企,一次次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次次刷新上海速度。

幾十年前,上海製造響噹噹;今天,上海製造依舊是“模子”!今天,我們講述的就是疫情期間,上海兩家企業與時間賽跑,如何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的故事。

防護服“上海造” 每天貨車“生死時速”目標湖北

上海製造:“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3天,十臺機子到位,半個月100臺到位;2天,100多名縫紉工到位;15天,原本需要一年才能拿到的醫療器械生產“兩證”獲批;15天,從每天生產1000件防護服到每天生產8000件;2月17號,第一批5000件防護服火速運往武漢……上海速度背後的主角,則是位於奉賢區奉城鎮的美迪科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防護服是戰“疫”一線醫護人員的“生命盔甲”。但關鍵是,疫情發生前,上海壓根沒有一家生產醫用防護的企業。

大年初一,上海市經信委火速全市排摸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作為杜邦醫用材料的合作伙伴之一,2001年就開始醫療器械包裝生產的美迪科被鎖定。巧的是,早在一年前,該企業就投入技術力量準備向醫用防護服轉產。

然春節期間,困難多得難以想象!場地在哪?機器在哪?原材料和工人又在哪?

美迪科的新廠房還沒開始裝修。不能等!兩天時間,老廠區兩間潔淨度達10萬級的醫療包裝車間先騰出來!

廣東機器供應商接到請求,連夜趕了十臺醫用防護服的關鍵設備——壓條機。疫情期間交通不暢,公司特意包了一輛順豐車千里去接。一路上,每到一個關口,司機先打電話給董事長楊鎮華,然後楊鎮華和經信委彙報,工作人員再一個個關口和當地政府協調。

兩天雨雪兼程,機器到位後,設備方技術人員24小時在線指導安裝,杜邦也特意派了兩個技術人員指導防護服的縫紉難點。

上海製造:“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我們對接了幾十家輔料公司,大部分都在外地,配套的工廠很多都在湖北和廣東,這次只能全部從廣東定。”美迪科銷售總經理餘磊坦言,“找原料供應的過程,實在太難了!”

生產線需要熟練的縫紉工!初三初四,一般很少有人願意出來工作。“當地村居委書記一家一家找縫紉工,兩天湊齊了100多位工人。”楊鎮華說到這幾乎淚目,因為很多都是50-60歲的阿姨,被召集後沒怨言,她們說,國家有難,哪怕不給工資都願意來!甚至,還有很多志願者不計報酬來到廠裡幫忙。

按照慣例,醫療器械生產“兩證”申請至少要半年,在上海市經信委保障組的申請協助下,美迪科邊生產邊送檢,市藥監局則開通應急物資快速審批通道,把以往需要一年才能拿到的醫療器械生產“兩證”壓縮至半個月。

年三十起,楊鎮華就和團隊駐紮在廠裡,幾天前才回徐彙區的家裡看了一眼。“員工中有一對夫妻,直接把孩子丟到朋友家。工人們7點上班,晚上11點才回去。中途半個小時兩頓飯,也沒週末。他們真的太辛苦!”餘磊說,很多工人晚上下班腿痠得走不動路,因為踩一天縫紉機踩得沒了力氣。

2月8號,公司正常每天生產將近1000件,現已達每天6000-8000件。隨著陸續復工,預計3月底能達每天生產2萬以上。每天,廠門口都有貨車,等著拉才生產出來的防護服火速開往武漢。

上海製造:“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國家有事,作為民營企業,總歸儘自己最大一切努力去做!”這是楊鎮華最大的感受。

三槍調轉“槍頭”生產口罩 30名專家憑藉圖紙拼出生產線

醫用防護服“上海造”,而口罩“上海造”也開足了馬力!

伴隨著機器的響聲,上海三槍工業城裡經過多個日夜調試,兩條一次性口罩生產線投入生產。近日,上海龍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衛民接受採訪時介紹,“達標的話應該每分鐘100片左右,一天產能10萬片,甚至更多!”後期,更多的生產線也在加緊安排……

龍頭集團下屬子公司三槍一直生產內衣,怎麼立馬就能轉產口罩?

疫情就是命令!原來,2003年非典期間,公司就緊急生產過口罩。此次在上海市經信委的協調下,與上海電氣緊急時刻聯合出手。

2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汪鎮接到命令,被安排為口罩生產線的車間主任。一接到命令,他立即投入戰鬥。雖然擁有20年的從業經驗,對針織內衣生產環節非常熟悉,但新生產線讓汪鎮感受到了壓力。“隔行如隔山!口罩看起來簡單,但有7道工序,相應的技術指標,做防疫產品的高要求不亞於做食品,而且要和時間賽跑!”

上海製造:“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時間緊,又是最新一代設備,三槍和上海電氣一起抽調了30名技術人員,硬是憑藉一堆圖紙,24小時連軸轉組裝第一條生產線。

忙著和同事對照元件圖紙調試設備的一名技術人員直言,“我們技術人員以前都是裝汽車產線、數控機床的專家。任何一臺機器到生產都是爬坡,時間緊張更想快速提升產能,確實困難很多。”很多專家一天就休息2-3小時,緊張時48小時沒休息。

為了把最好的無菌口罩交給上海,團隊一邊網上查資料,一邊請教有關專家,惡補如何做好一個口罩!邊生產,邊摸索!搶時間,搶產量!

外地員工回不來,三槍各個門店的100多名營業員集結,臨時做包裝等工作。公司還在附近租借了旅館服務員工,每天進度時間節點都要向上級彙報。

上海製造:“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現在上海市民購買口罩,依然需要預約,整體缺口依然較大。不過,據瞭解,三槍後續生產線的開啟將會很大程度上緩解上海市的口罩緊缺狀況。此外,三槍集團還在短短一週內拉出一條防護服生產線,2月5日交出第一單。

沒什麼就生產什麼!缺什麼就捐什麼!

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戰疫的白衣天使缺什麼,我們就送什麼!

上海製造:“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實際上,早在2月9日,龍頭股份三槍集團獲悉上海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急缺一次性內褲後,當天決定捐贈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隨即物資發往武漢,並鄭重承諾,上海援鄂醫療隊關於貼身衣物的物資需求,三槍全包了!

武漢當地晚間氣溫可降至零度,疫情導致醫院、住宿地中央空調無法開啟,醫護人員普遍表示較冷……三槍集團還陸續接了各省市援鄂醫療隊關於採購保暖內衣的徵詢。

不能讓任何一個戰鬥在戰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受委屈!

上海製造:“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三槍集團快速成立了臨時項目組,梳理前方所有需求,不分省市,向全國所有有需求的援鄂醫療隊提供免費貼身衣物。

上海製造:“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做公益真得特別不容易!”賀肖燕是三槍市場部運營主管,帶著20人的團隊,負責整個湖北醫院需求的資料梳理,一方面對接當地的慈善總會和防疫指揮部,一方面對接菜鳥果果的物流渠道,打通去湖北的綠色通道。

同時,150人的志願者團隊也在湖北協助,讓賀肖燕特別感動,每一天都是忙碌的節奏!

“我們有10個群,每個群裡都是志願者。每天,基本都是從早上8點忙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因為湖北那邊需求一直在不斷髮來。”賀肖燕說,前一天晚上,當地志願者忙著發一批物資,一直髮放到深夜12點。

截至目前,三槍已向在湖北抗疫一線的醫院、醫療隊等捐贈了50餘萬套(件)內衣、家居服。“我們不怕工作量大,我們要確保的就是點對點,及時把貼身衣物送給一線醫生、志願者和方艙裡有需要的病患。”

中國一定能戰勝疫情的底氣從哪裡來?我想除了一線不論生死不計報酬的白衣天使,還有各行各業以國為重的全力以赴!上海製造、上海速度的背後,是萬眾一心的中國製造和中國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