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西遊記》中,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它體積變小後,重量和密度變了嗎?

彬彬胡亂談


我們看看西遊記原文:


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中間星斗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花紋密佈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
名號靈陽棒一條,深藏海藏人難見。成形變化要飛騰,飄爨五色霞光現。
老孫得道取歸山,無窮變化多經驗。時間要大甕來粗,或小些微如鐵線。
粗如南嶽細如針,長短隨吾心意變。輕輕舉動彩雲生,亮亮飛騰如閃電。
攸攸冷氣逼人寒,條條殺霧空中現。降龍伏虎謹隨身,天涯海角都遊遍。
曾將此棍鬧天宮,威風打散蟠桃宴。天王賭鬥未曾贏,哪吒對敵難交戰。
棍打諸神沒躲藏,天兵十萬都逃竄。雷霆眾將護靈霄,飛身打上通明殿。
掌朝天使盡皆驚,護駕仙卿俱攪亂。舉棒掀翻北斗宮,回首振開南極院。
金闕天皇見棍兇,特請如來與我見。兵家勝負自如然,困苦災危無可辨。
整整挨排五百年,虧了南海菩薩勸。大唐有個出家僧,對天發下洪誓願。
枉死城中度鬼魂,靈山會上求經卷。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動甚是不方便。

已知鐵棒世無雙,央我途中為侶伴。邪魔湯著赴幽冥,肉化紅塵骨化面。
處處妖精棒下亡,論萬成千無打算。上方擊壞鬥牛宮,下方壓損森羅殿。
天將曾將九曜追,地府打傷催命判。半空丟下振山川,勝如太歲新華劍。
全憑此棍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


這裡完全沒有提到會改變輕重。


"鴻蒙初判陶鎔鐵,大禹神人親所設。湖海江河淺共深,曾將此棒知之切。開山治水太平時,流落東洋鎮海闕。日久年深放彩霞,能消能長能光潔。老孫有分取將來,變化無方隨口訣。要大彌於宇宙間,要小卻似針兒節。棒名如意號金箍,天上人間稱一絕。重該一萬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細能生滅。也曾助我鬧天宮,也曾隨我攻地闕。伏虎降龍處處通,煉魔蕩怪方方徹。舉頭一指太陽昏,天地鬼神皆膽怯。混沌仙傳到至今,原來不是凡間鐵。”


這裡講了一通金箍棒的大小可以變換,接著特意強調這個重量是一萬三千五百斤,在這個重量的基礎上能粗能細。


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


這個重量是寫在棍子上面的,如果重量會改變,將重量寫在上面是什麼鬼?

這個棍子的重量豈不是做不得準了?

想象下,年齡都會變大的。

那麼,這世上有女孩子會傻乎乎地將“十八歲”這幾個字,刻在自家的額頭上面嗎?

本喵認為,如果將自家的年齡寫在額頭上,過一年不就變老了嗎?


從金箍棒的功能考慮:這是個定子,是用來測量水的深度的,按龍王的說法,測江海深淺,如果它變小了就會變輕,這不是一下子被水沖走了麼?


所以,金箍棒無論變大還是變小,其重量都是不會改變的,為什麼能放在耳朵裡面,那是孫悟空法力高深,託著。神話故事,不可以用常理衡量。


喵喵喵的喵


如意金箍棒,顧名思義,他體積重量都隨悟空

孫悟空的武器,如意金箍棒,原著這樣寫道:“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唸,手顛著道:再短細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長短,碗口粗細。”

藏在海底且笨重的如意金箍棒,到了孫悟空手裡,變成了趁手的兵器。

孫悟空當初去東海尋找合適的兵器時,先後試過三千六百斤重的九股叉、七千二百斤重的畫杆方天戟,孫悟空都嫌這些兵器不趁手,覺得太輕。就這樣,如意金箍棒出現在孫悟空面前,孫悟空按照自己的要求將它變成二丈長短,碗口粗細的如意金箍棒時,拿在手中弄神通,丟開解數,在水晶宮裡打轉。從這點來看,這如意金箍棒從巨大的棍子變成“二丈長短,碗口粗細”時,重量也還是一萬三千五百斤。那麼,變成繡花針的如意金箍棒,一定也是一萬三千五百斤。

另外還有一處,第八十八回“禪到玉華施法會,心猿木母授門人”寫道:“那三個小王子對行者、八戒、沙僧當面叩頭,拜問道:尊師之兵器,還借出與弟子們看看。八戒聞言,欣然取出釘鈀,拋在地下。沙僧將寶杖拋出,倚在牆邊。二王子與三王子跳起去便拿,就如蜻蜓撼石柱,一個個掙得紅頭赤臉,莫想拿動半分毫。”

兩處描寫,都告訴我們,武器不管多大,重量都是不變的。重量不變的情況下,孫悟空將如意金箍棒變化成繡花針之後放在耳朵裡。這樣好受嗎?應該不好受,會影響孫悟空行動。可孫悟空一直都是行動自如。

如意金箍棒拿在手裡是一萬三千五百斤,放在孫悟空耳朵裡,不影響孫悟空的行動。這是為何?有兩種可能:

第一:武器重量的轉化。

當我們一隻手拿著重物時,身體會偏向一側。假如兩隻手拿重物,身體左右平衡不變,前後平衡會變。大家都是凡人,這很正常。孫悟空呢?孫悟空不是凡人,是神仙。而他使用的武器,也非凡品。如意金箍棒在海底呆了那麼些年,都沒有反應。孫悟空出現時,出現了反應。這說明如意金箍棒認主,孫悟空是它真正的主人。這樣的武器有靈性,與主人心心相通。當它被主人變成繡花針,放在耳朵裡的時候,它將自身的重量轉化為隱形的護盾,保護孫悟空不受突如其來的傷害。正因如此,孫悟空才沒有攜帶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走一步一個坑。豬八戒的九齒釘耙和沙悟淨的降妖寶杖也是一樣。它們都有靈性,主人拿在手裡,是原重量,但這重量會與主人融合在一起,不至於使它們走路出現異樣。

第二:武器消失。

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孫悟空拿武器的時候,好像從空氣中拿出來一樣。這是影視劇才有的場景。那麼,我們仔細想想,如意金箍棒變成了繡花針,孫悟空放在耳朵裡舒服嗎?不舒服。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另一種可能。當孫悟空把如意金箍棒放在耳朵裡的時候,金箍棒會自動消失,化為無形,且重量極輕。由於孫悟空與如意金箍棒心靈相通,當孫悟空需要的時候,消失的如意金箍棒感應到孫悟空的大腦反應,當孫悟空將手放到耳邊時,如意金箍棒自動出現。

上述兩點,雖說是可能性,但都有一個共通性,如意金箍棒與孫悟空心靈相通,已經融為一體。不管如意金箍棒的重量幾何,孫悟空都可以輕鬆駕馭。在孫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已經不存在重量上的多少,有的只是孫悟空對它的不同需求。孫悟空可以隨心所欲的將它變化成任何形式的物體,就連如意金箍棒的法力,孫悟空都可以將它的一部分畫成圈來保護唐僧。就好似武俠小說裡的武林高手,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內力,可以隨心所欲的將內力輸送給他人






一朵小呆呆


可以肯定的說,金箍棒在變小之後重量沒有變,還是一萬三千五百斤,但由於它的體積確實變小了,所以,它的密度就增大了。

首先,從小說描寫的事實來說,沒有變輕。當初孫悟空去東海龍宮借兵器的時候,東海龍王先是讓他試了三千六百斤重的九股鋼叉,孫悟空嫌太輕了,不合手。龍王又拿出七千二百斤重的畫杆方天戟,悟空掄起來耍了幾圈,仍然嫌輕,不肯要。最後龍王迫不得已才帶孫悟空去看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並對孫悟空說這根定海神針有一萬三千六百斤重。孫悟空圍著它轉了幾圈,要它小一點,短一點,等它小了下來後,孫悟空把它揮舞起來虎虎生風,感覺恰到好處的。說明金箍棒變小後,重量並沒有變輕,還是原來的一萬三千六百斤。

其次,從小說的邏輯上說,它也不可能會變輕。因為孫悟空用如意金箍棒打妖怪的時候,金箍棒跟以前做定海神針的時候相比,已經小了很多,跟一般的鐵棍在大小上沒什麼好大的差別。如果重量也按比例減輕了的話,孫悟空肯定會嫌輕不說,一棍子下去,別說把妖怪打死了,估計連一個凡人也打不死,這還怎麼降妖除魔呢?

最後,從理論上來說,根據質量(重量與質量在數值上差不多)守恆定律,金箍棒也不可能變輕。孫悟空把金箍棒的體積縮小是完全有可能的,就像我們可以把棉花的體積捏小一樣,孫悟空可以把金箍棒的體積變小,因為孫悟空有著強大的法力,做得到平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如果誰非要說重量也減輕了,那我就問他一句:消失的重量到哪裡去了?

總之,既然金箍棒的重量沒變,體積縮小,密度自然就增加了,因為密度等於重量除以體積。


畫月成眉


說一說一個困擾了很多《西遊記》愛好者很久的問題:既然如意金箍棒是一萬三千五百斤,那麼當孫悟空隨意將其變大變小時,他的重量是否隨之改變?

這個問題看起來可能很無聊,但是卻涉及到孫悟空戰鬥能力的問題。如果孫悟空單單是可以將如意金箍棒在體積上變大或是變小的話,那麼毫無疑義如意金箍棒給他帶來的戰鬥力提升會明顯縮水。

這如意金箍棒是會雖體積變化而質量產生變化的,也就是說孫悟空讓其變大則同時變種,變小則同時變輕。從反證來說明下為何質量不變論站不住腳。

首先,我們都知道孫悟空也不是無所不能,也不是力大無窮,他還是有一個極限值的。例如在銀角大王運用移山填海之術,將須彌山、峨眉山、泰山這三座仙山搬來,壓在孫悟空身上,差點沒給孫悟空給壓死。所以如果金箍棒的質量一直不變,孫悟空在行走、飛行之時也會感到累贅,從實用性上來看上不成立的。

另外,我們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考慮一下。如意金箍棒是13500斤,甭管明朝的時候斤兩換算成現在的千克是多少,我們根據密度的計算公式。如果如意金箍棒的體積不斷的無限的擴大的話,那麼的他的密度會無限減小,甚至會比空氣還輕。

如果孫悟空想的話,他可以將如意金箍棒變的比宇宙都大。相反,如果孫悟空將如意金箍棒變得無限小,它的質量如果不變,那麼按照現代物理學,那麼如意金箍棒將會變成一個黑洞。這種功效恐怕太上老君這個研發者都沒有想到,從哲學/物理學角度來看這也是不成立的。

從正面舉幾個例子。這如意金箍棒當初還在東海的時候,老龍王就說這是大禹治水時的定海神珍,也是就一個測量工具,測量水位深淺。也就是說這能夠讓如意金箍棒隨意變大變小的並非只有孫悟空一個人會,太上老君肯定會,大禹王也是會的

大禹雖然說上古神話中的人物,但是並沒有特別的說明或者介紹這位治水英雄天生神力,可以輕鬆使用13500斤的工具,也就是說大禹可以隨意改變定海神珍的質量,以便於測量水位。

而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向東海龍王討兵器的時候,嫌棄其他武器太輕,而東海龍王以為定海神珍巨大,孫悟空肯定拿不起,於是才讓孫悟空拿的動便拿走,否則東海龍王不會犯傻給孫悟空神器的。誰知孫悟空可以將其變小,便輕鬆拿起,這肯定是質量也可以變輕。

否則青牛精、獅子精都盜取過金箍棒,他如何能夠拿的動這上萬斤的武器。假如說這兩個妖精法力超群,那麼玉華國的三個王子乃是凡人,其中大王子還使用過孫悟空的金箍棒,如果是13500斤的話,他一個凡人如何舉起?




愛笑的瑩瑩呦


大家好我是影帝!很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大家只知道金箍棒會變大小。卻不知道他的重量到底會不會隨著大小而改變!我給大家的答案是會變的!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會變!

1,它叫如意金箍棒,隨心變化,所以叫如意金箍棒;心要它大就大,要它小就小,要它多大就多大,要它多小就多小……那麼問題來了,大的時候重量是否就大,小的時候重量是否就小?比如在過獅砣嶺時,悟空說將棒子變大,從山頂滾下,一路壓死一山小妖;而在平時變成繡花針裝進耳朵裡,這兩種情況下的重量絕對不一樣……但是,對於悟空來說,感受是一樣的,真不一樣的是外人的感覺,不管是大是小,妖怪的感受是不變的,都是無比沉重吃受不起那種,如果跟悟空有一樣的神通,當然例外。我想只有悟空可以駕馭的了,所以金箍棒就是專門為悟空準備的。所以說如意金箍棒是根據他的體重而變化的!

2,下面我來為大家講一下如意金箍棒的來歷。如意金箍棒是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棒是九轉鑌鐵煉,太上老君親手爐中煅!定海神針的如意金箍棒“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鬥來粗,二丈有餘長”。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靈陽棒又名:神針、定海神針鐵、靈陽棒、九轉鑌鐵、天河鎮底神針。 昔,華夏神州水患年年,民不聊生;乃有禹帝治水,其時,為測江河 深淺,取一鐵棒,可隨心長短,入江河湖海,深淺立現。水患平定後,禹帝將此鐵丟入大海,取意 海河永固;被東海龍君所得,供奉起來,稱為“定海神珍鐵”。俗語有云:擎天 白玉柱,架海 紫金梁,此鐵正是那 架海金梁的具象化體現。如意金箍棒是大禹治水留下的!

好了,還有什麼不同意見,請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謝謝!下期再見!





影帝GG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天真爛漫的想法和問題,細細分析,也很受教育。

孫悟空是美猴王,大家要關注一個“美”字。這是一種文學表達,是一種意境的濃縮,是一種傳奇浪漫文化!這樣美德猴王,再手持神兵利器,那是絕配嘛。

大家想,為什麼鎮海神針只有孫悟空能拿起來?恰好是他拿起來?這就是緣分嘛。正像我們民間的口頭禪:該著啊!

這定海神針,有一大堆數據和傳奇故事來描繪,大家痴迷這些,我們也都一樣,喜歡的不得了!真美、真棒、了不起的傳奇佳話!

但是,大家再想一想,重點在哪裡?在數據嗎?不是的!在於文化意義!

什麼文化意義呢?

當一個人,做應該做的事情時、做的對、有價值時,他可以創造傳奇,可以如有神力一般。這裡面是一種人的價值和探索,頂天立地、當仁不讓、勇擔責任!


聿劍傳統文化


事實上,《西遊記》中的金箍棒並不是我們理解意義上的可變大可變小,那只是觀感上的改變,具體怎麼樣呢:

第一,金箍棒本身就是一個空間寶貝,它本身大小不會改變,重量和密度也不會改變,但它卻可以呈現出可大可小的狀態,這是空間寶貝的基本屬性。

第二,擁有金仙境的孫悟空,本身已經擁有了移山倒海量的力量,而且,只是舉重若輕,區區金箍棒一萬多斤,跟山和海的重量,根本沒法比。

所以,拿著金箍棒做武器,實在不算什麼。

第三,孫悟空,本身也是有空間寶貝的,就是,他把自己耳朵煉成了空間寶貝,金箍棒使用時,隨心意就召喚出來了,這也是空間寶貝的固有屬性。

我再舉一個例子,比如,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藥師佛的東方淨琉璃事情,都是他們各自的神國了,你可以理解為活著的空間寶貝,不過是,這個空間寶貝非常巨大,跟一方世界一樣。


董江波


《西遊記》中有各種神兵利器,諸般神奇功能驚人,如果說輪直接對戰能力,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乃是最強之一。很多讀者看到這句話肯定就會質疑,說青牛怪使用太上老君的可套一切武器金剛琢、金角銀角大王使用太上老君的可平地生純陽之火芭蕉扇,還有那顯聖真君二郎神楊戩所用三尖兩刃神鋒等等,哪個也不輸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但是雷鋒崔老師要說這兵器乃是“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武器長便攻擊範圍大,武器短便出其不意,武器如果長短大小可以隨心若欲,那便是無敵。

假設一下,如果孫悟空將自己的如意金箍棒變話的極小,然後丟進二郎神楊戩的耳鼻喉中,再突然唸咒讓如意金箍棒暴長,瞬間便可將對手撐爆,恐怕如來佛祖都法相天地都不能此招的對手。

雷鋒崔老師今天便說一說這《西遊記》中最神奇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武器——定海神珍如意金箍棒。說一說一個困擾了很多《西遊記》愛好者很久的問題:既然如意金箍棒是一萬三千五百斤,那麼當孫悟空隨意將其變大變小時,他的重量是否隨之改變?

這個問題看起來可能很無聊,但是卻涉及到孫悟空戰鬥能力的問題。如果孫悟空單單是可以將如意金箍棒在體積上變大或是變小的話,那麼毫無疑義如意金箍棒給他帶來的戰鬥力提升會明顯縮水。

小編認為這如意金箍棒是會雖體積變化而質量產生變化的,也就是說孫悟空讓其變大則同時變種,變小則同時變輕。下面小編從反證來說明下為何質量不變論站不住腳。

首先,我們都知道孫悟空也不是無所不能,也不是力大無窮,他還是有一個極限值的。例如在銀角大王運用移山填海之術,將須彌山、峨眉山、泰山這三座仙山搬來,壓在孫悟空身上,差點沒給孫悟空給壓死。所以如果金箍棒的質量一直不變,孫悟空在行走、飛行之時也會感到累贅,從實用性上來看上不成立的。

另外,我們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考慮一下。如意金箍棒是13500斤,甭管明朝的時候斤兩換算成現在的千克是多少,我們根據密度的計算公式。如果如意金箍棒的體積不斷的無限的擴大的話,那麼的他的密度會無限減小,甚至會比空氣還輕。

如果孫悟空想的話,他可以將如意金箍棒變的比宇宙都大。相反,如果孫悟空將如意金箍棒變得無限小,它的質量如果不變,那麼按照現代物理學,那麼如意金箍棒將會變成一個黑洞。這種功效恐怕太上老君這個研發者都沒有想到,從哲學/物理學角度來看這也是不成立的。

小編再從正面舉幾個例子。這如意金箍棒當初還在東海的時候,老龍王就說這是大禹治水時的定海神珍,也是就一個測量工具,測量水位深淺。也就是說這能夠讓如意金箍棒隨意變大變小的並非只有孫悟空一個人會,太上老君肯定會,大禹王也是會的。

大禹雖然說上古神話中的人物,但是並沒有特別的說明或者介紹這位治水英雄天生神力,可以輕鬆使用13500斤的工具,也就是說大禹可以隨意改變定海神珍的質量,以便於測量水位。

而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向東海龍王討兵器的時候,嫌棄其他武器太輕,而東海龍王以為定海神珍巨大,孫悟空肯定拿不起,於是才讓孫悟空拿的動便拿走,否則東海龍王不會犯傻給孫悟空神器的。誰知孫悟空可以將其變小,便輕鬆拿起,這肯定是質量也可以變輕。

否則青牛精、獅子精都盜取過金箍棒,他如何能夠拿的動這上萬斤的武器。假如說這兩個妖精法力超群,那麼玉華國的三個王子乃是凡人,其中大王子還使用過孫悟空的金箍棒,如果是13500斤的話,他一個凡人如何舉起?







宅男看影視


金箍棒變小之後,實際上是縮小版的金箍棒。

變小之後重量不變,密度變大,因為體積變小了。

原理:

世界上所有物質是由原子構成,原子核核之間是由距離的,金箍棒中的原子之間的距離也是如此,當金箍棒變小之後,總原子數沒變,所以質量沒變,但是原子間的距離縮短,外觀體積明顯變小,所以根據密度公式

密度=質量/體積

得知密度變大。

就像把一長條麵包壓扁了一樣,從各個方向壓扁,但是麵包的總質量不變,只是比較瓷實了,體積明顯縮小,密度變大。


朝著遠方前進


看了別人的回答我說說我的看法:這個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以我愚見:不管是《西遊記》電視劇還是原著中都沒有就這個問題詳細說明,我看了別人的闡述,認為孫悟空的兵器——如意金箍棒隨著大小變化質量也會隨之變化。若是大小變化而質量不變那麼黃獅精和青牛怪也不能輕易擄走他和眾仙的兵器。黃獅精的神風把孫悟空吹到遠方,鐵扇公主一芭蕉扇把孫悟空搧到靈吉菩薩那裡。若是它的質量不變的話(13500斤,合6.75噸)變成繡花針藏在耳朵中也要把耳朵剌穿了,楊潔導演在拍《西遊記》時也要六小齡童把金箍棒變小藏在耳朵內要把頭側向一邊才符合邏輯。所以它能隨著大小質量也隨之變化。神話故事也要符合現實生活中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