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企業是應該做大,還是做強?初創企業怎麼辦?

歸德大俊


我作為一個企業主(創業者)來和你分享一下企業是應該做大還是做強。

首先,作為一個初創企業,一開始做大肯定是不實際的,也是具有巨大風險的。

做大,可能包含兩層意思,其一:規模大,其二:業務範疇大。但是無論哪一點,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都是不切實際的,對於創業者來說也是擁有巨大風險的。

為什麼呢?

俗話說:船大難掉頭就是這個道理,規模大,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作為初創企業,很顯然這些不太具備,如果是富二代,那就無所謂大小了。如果是業務大,那你就需要花費的精力更多,相對每一塊業務精力就分散,相同的一件事情,你花100%精力和20%精力所造成的結果一定是不同的。

其次關於做強

我個人更傾向於做強這點。做強意味著你在某一領域有絕對的優勢,企業如果在某一塊業務上有絕對的優勢那麼發展起來就相對容易很多。

對於初創企業,把公司和創業者的優質資源和人力物力集中在一點去突破,我想對於業務來說一定會有巨大突破,對於初創企業的生存發展也更有利。做強的企業,在競爭中也會更有優勢!

初創企業:最重要的是活下去。

只有活下去,才有機會最大,做強。初級階段的企業建議小而精,大企業才會大而強。


創業生活錄


感謝您的閱讀,身為一個創業者,我認為:“做企業,實現永續經營是根本,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活下來是首要目標。”

我先分享下自己第二次創業的經歷:

2013年的時候,餓了麼、美團還沒有形成外賣平臺,我和朋友就開始做中央廚房+餐飲配送的生意,主打“扣肉套餐”(客家菜)。我們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去做市場調查,請來了四星酒店的大廚,又將500平方的廠房改造成了中央廚房,然後通過麵包車把快餐送到寫字樓下的聚集點……第一週的數據特別給力,每天500-600份的下單量(30棟寫字樓),驗證了我們產品、團隊、商業模式是多麼“完美”。

結果,不到9個月,項目破產,團隊解散,當初設想的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打臉。

所以,第三次創業的時候,我們的唯一目標就是:長久地活下去,最好能像阿里巴巴一樣,活個三生三世,102年。

分享完自己的經歷,我也談談自己對經營企業的一些愚見:

1

小而美,可能是未來企業最佳商業模型

股神巴菲特,幾乎人盡皆知,他所領導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2019年的時候,市值5240億美元,創造利潤450億美元。然而,作為總部總部的員工卻僅僅只有25人,而巴菲特本人自己的辦公室不足16平方。

另外,共享經濟的普及(包括“共享員工”),也會極大降低企業的成本投入,小而美、輕資產運作將會是企業經營的未來趨勢。

2

大,不僅是規模,更是壓力

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小米、今日頭條,這些都是不則不扣的大企,員工多達幾萬人。以3萬名員工,月均薪酬10000元計算,每個月的人力成本支出(還不包括五險一金)就高達3個億,如果連續3個月沒收入,我估計誰都撐不下去。

所以說,規模越大的企業,各項支出也特別高,真正剩餘的純利潤可能寥寥無幾,甚至為負數。

從上圖看,美團點評、蔚來汽車、拼多多、愛奇藝……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企,淨利潤基本為負。所以,王興(美團)也好,李斌(蔚來)也罷,他們承擔的壓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3

強,關鍵在於持續性。

什麼樣的企業可以稱之為“強”呢?柯達?摩托羅拉?諾基亞?亦或者聯想?確實,這些企業足夠稱之為偉大,更不用說是“強”。可是,再強的企業,如果未能緊跟時代的腳步,持續創新,保持活力,也很難在殘酷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反而,那些歷經變遷,及至百年之久的“小店”卻笑到了最後。可見,唯有活著,才是根本。

(完)


壹玖捌伍


您好,題主,您提的問題是很多企業急需考慮卻一直都沒考慮的,我個人認為不管是初創企業還是已經做的很久的企業,都應該紮紮實實的,一步一步一個腳印,先把自己做強,再慢慢壯大自己。

分享我近期看到的兩個案例:

一:中國的高鐵發展舉世聞名,可以說引領著世界的潮流,但在高鐵上有一個部件,確只能依靠進口,進口的螺母,永不鬆動,生產這種螺母的是一家來自日本的名叫哈德洛克的公司,這家公司成立了20多年,然而公司確只有45個人,但就靠著這45個人,生產出來的螺母,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認可,真正的做到了緊固件螺母世界最強。這家公司就是具有這種精神,專注的發展研究自己擅長的,不求做大,只求做強。

二:國內著名飲料企業,規模很大,前幾年的廣告人盡皆知,其創業老闆,以前是商業成功教父,現在卻負債上百億,成為了老賴,其失敗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其瘋狂的做大,且投資了多個領域,絕對是其失敗的原因之一,反關其對手,某泉,專注自己所擅長的,現在做的風生水起,行業無人不知。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我認為企業應該先把自己擅長的做到最好,再慢慢謀求壯大發展,如果只是不管其他,只是一味的壯大,肯定要為自己的根基不穩買單。


狐亦斐


企業應該做強。

第1:企業所謂的做大,可能是指攤子大,那運營成本就大。攤子越大,可能員工成本,場地成本,水電費用,設備成本等都是巨增。如果哪一天,經受不了市場衝激怎麼辦?接著就是員工失業,設備折舊,房租水電都交不起……所以啊,做大,不等於做強。

第2:能夠做強的企業,管理一定很好,它不一定大;貌視很大的企業,它也會有很多管理者,但可能是守舊的管理,低級的管理,得過且過,庸庸碌碌的管理。如果是第二種,這些元老佔著位置,出不了新思想,新策劃,只會把公司帶垮。

第3:所以本人覺得企業的好壞,不要看花架子,而要看核心價值,也就是人才價值觀。可以讓企業細水長流,持續經營的管理人才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

第4:做強了再做大,而不是做大了再做強。經營管理,危機意識比什麼都重要。初創企業要嚴控,不要隨便擴大攤子,以防市場不測。多請優秀的管理人才來公司。

就說到這吧!😄


悠優閒語


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創業的初衷可能是今後要把企業做大,做強。願望和美好,要實現這個目標缺不容易,每年都要那麼多創業失敗的例子,一個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兩年。

一個企業能夠活下去,要有業務,資金,人員……而我們創業初期,項目不一定成熟,沒有訂單,沒有收入做支撐,我們背資金就拖垮了。我們首先做的是活下去。我們只有活下去了,才有機會做大做強。

我們活下去之後是考慮做大還是做強。有些人覺得這不是一回事嗎?其實不然,規模大,但不一定強,看似很大,卻經不住風險的考驗,戰線長,資金壓力大,如遇突發事件,破產的很多。

強,是抗風險的能力強,競爭優勢強。有強的基礎,就有做大的潛力。


水月銀杏


您好,本人八年資深HR,創業第三年,很高興與您一起探討,個人看法如下:

1.做大跟做強是相輔相成,一致的。企業只有綜合實力強,才能富有競爭力,在市場有一塊立足之地,從而做大,做大之後不斷改善,變得更強,因此二者不矛盾。

2.企業有幾種競爭策略,廉價型競爭策略,靠低價衝量取勝;優質型競爭策略,靠產品品質取勝;創新型競爭策略,靠差異化產品取勝,人無我有。具體選擇哪個看公司定位。

3.初創型企業首要目標是活下去,再才是盈利,可以先採取廉價型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取得贏利,再向優質型跟創新型轉變。如果公司啟動資金充裕,可以從一開始就定位為優質型跟創新型,獲得口碑。

創業艱難百戰多,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周志鳳


做企業應該量力而行,不能盲目的擴張,只有等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腳踏實地去做大做強,一囗吞掉一個大象也是不現實。

對於初創企業初期應該先定位好自己,比如說市場的需求,人員的配置,產品在市場反應如何,做到第一時間反饋解決問題。早幾年共享單車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盲目的一擁而上,現在基本上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這個教訓是深刻也值的深思,總的來說做大一個企業是很易,只要市場有這麼大的量有好的人員配置就基本滿足了要求。但是一個企業要做強就有點難了,首先你必須要耐的住寂寞要有大國工匠精神,也要有先進的技術支持,才能逐步佔領市場導向,滿足以上幾點不想做大都難。


生活雜薈


企業先做大再做強,要分情況看條件!

如果做大優勢多,比如成本優勢高,市場容量大優勢,營銷優勢強等多,靠平移複製就能出成果,可以先做大再做強!

如果做強優勢多,比如技術領先壁壘高,管理先進優勢多,靠迭代複利就能出成果,可以先做強再做大!

做大有做大的好處,比如體量大抗短期風險能力強,華為當年就是選擇先做大;做強有做強的優勢,比如船小好調頭 ,爭取時機快,比如李子柒一騎絕塵!道路選擇因人而異。


草創君


老康觀點,初創企業是先生存!
做大不是廠房和市值做大,而是用戶群和現金流做大!
做強不是產品做強,而是營銷渠道做強!
您品,您細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03d87a545104bc8ae316b9653855e11\

老康說事


創過業的人都深有感觸,初創企業首先是活下來,維持現金流的正常,在此前提下,再去做大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