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說到張居正,大家第一印象當然是明朝萬曆年間天子帝師、內閣首輔,享有史譽的張居正改革也即是萬曆新政等。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張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今湖北省荊州市人。

生於江陵縣(荊州),故稱之“張江陵”。

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 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
  • 隆慶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 隆慶六年(1572),明穆宗崩,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繼位明神宗,罷高拱,尊張居正為內閣首輔,進中極殿大學士,加左柱國,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1. 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2.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
  3. 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 萬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諡文忠(後均被褫奪)。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


死後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恢復名譽。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劇照

張居正當國十年,所攬之權,是神宗的大權,這是張居正效國的需要,但他的當權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權力上,張居正和神宗成為對立面。張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在神宗的心裡便是一種功高震主的表現,是對權力頂峰的窺探與挑戰。


其實縱觀張居正的一生,他不僅對明朝的政治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其他方面也做到了“不朽”。張居正一生留下了很多的作品,例如《張太嶽集》、《書經直解》、《帝鑑圖說》、《馭人經》、《四書集註直解》等,今天來說說《馭人經》這部經典的馭人之術之道。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在張居正的《馭人經》中,說了很多有關收攏人心的事情,對於馭人術有著很深的見解。


一般來說如果能夠融會貫通,或許會讓你無往不利!


全書分為“馭吏”“馭才”“馭士”“馭忠”“馭奸”“馭智”“馭愚”“馭心”八卷。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一 · 馭吏


吏不治,上無德也。吏不馭,上無術也。吏驕則斥之。吏狂則抑之。吏怠則警之。吏罪則罰之。明規當守。暗規勿廢焉。君子無為。小人或成焉。


全文通過寵信小人的楊廣、庾亮的簡單粗暴罷免、寵臣的宋真宗、隋文帝的失望、軟弱的漢成帝、鄭厲公的食言、制定禮法的劉邦、趙匡胤的補償、服毒的楊震、述律平的矇騙等諸事例,闡述馭吏何為:


只有自身無失的當權者,才能在吏治上取得成效。

對不同的官吏要採取不同的駕馭方法,這是馭吏的關鍵所在。

當頭棒喝看似嚴厲,其實充滿了關愛。

一個人目空一切,這就是不能重用他的理由。

懈怠的官吏最易發生質變。

本性奸惡的官吏只會在懲罰面前低頭。

當權者要維護規則的權威。

封建專制時代,潛規則始終是大行其道曲。

君子仁厚剛直,如此是駕馭不了小人的。

用小人手段駕馭官吏,對官吏中的小人最為有效。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二 · 馭才


上馭才焉。下馭庸焉。才不侍昏主。庸不從賢者。馭才自明。馭庸自謙。

舉之勿遺。用之勿苛也。待之勿薄。罰之勿輕也


列舉了知人大度的曹操、呂夷簡的建議被昏、主離棄的慕容垂、孟嘗君的惱怒、得遇明主的耶律韓八、屢屢請求的馮諼、狄仁傑的痛惜、不計前嫌的孟嘗君、韓信的消沉、救助小人的伍子胥等諸多事例來闡述

抱怨人才難以駕馭的領導者是無能的,地位的高低並不決定才能的有無,把巧言令色當作才技,這是人才最感氣憤的事。賢明的上司不會責怪他人,只會檢討自己的不足。明智不是善使手段,更不是玩弄陰謀詭計。不尊重人就不能駕馭人,這是千古不變的法則。人才隱沒在普通人群中間。讓人才有用武之地,人才才會有歸宿感和使命感。駕馭人才首先要肯定人才的價值。馭才不可溺愛和包庇。


作為一個領導者不但能管理和駕馭那些水平比自己低的人,也要能夠駕馭那些有傑出才能甚至高自己一籌的人。

一個有才能的人,絕不會追隨一個自甘平庸的領導者,一個沒有能力的人也會在追隨高明的領導者過程中掉隊。但是做到下面的幾個簡單的方法那麼就可以駕馭水平低的下屬和水平高的下屬。

當領導有才能的人的時候,要做到明察秋毫;而要那些水平低的人追隨就要謙虛和藹不要拒人於千里之外。

對自己下屬的情況無論是個人的優缺點,還是他們在不同情況下的表現都要清清楚楚沒有遺漏,只有這樣才能算是知人、善任。

當讓下屬做事的時候不苛求完美,對於他們的成果不管如何小都予以承認與認可;對待自己的下屬要恩厚遇高,你只有這樣別人才會覺得值得付出生命,但是當需要處罰他們的時候那絕不輕饒,也只有這樣才能令下屬感覺到恐懼,而做到令行禁止。

黃金在前利刃在後,做企業與帶軍隊一樣你只有塑造出這種差距,隊伍才有戰鬥力。否則賞的時候下屬認為可有可無,罰的時候又耽於人情而下不去手,隊伍很快就散了。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三 · 馭士


馭人必馭士也。

馭士必馭情也。敬士則和。禮士則友。蔑士則亂。辱士則敵。以文馭士,其術莫掩。以武馭士,其武莫揚。士貴己貴。士賤己賤矣。


通過王莽的“至誠”、敬聖尊賢的順治帝、夏侯勝的擔憂、反覆規勸的姚樞、梁師成的隱情、不受重金的范雎、劉敞的順從、焚書坑儒的秦始皇、劉秀的敞開心扉教訓、劉邦對酈食其來闡述:


讀書人的態度對世人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讀書人重情重義,在情感上入手最為有效。

不敬重他們是當權者愚蠢無知的表現。

把讀書人變成自己的朋友,馭士的目的自然就達到了。

封建專制時代,蔑視讀書人是權貴們的常態。

和讀書人勢不兩立,任何強人都將不保。

刻意掩飾馭士的手段,往往會弄巧成拙。

行事低調是不可或缺的補充。

讀書人的命運和當權者的成敗緊密相連。

不能禮賢下士,便不會成為一名成功者。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要講如何駕馭下屬不得不講到如何駕馭讀書人(有文化的人,敏感的人,愛面子的人),要駕馭讀書人就必須在感情上做工作。

時刻尊敬讀書人你們很快就能和睦相處,哪怕他沒有值得尊敬的地方;日常接待始終保持禮節哪怕顯得做作,他也很快接受你這個朋友;

你露出對他的輕視,那麼他就會在暗地裡給你搗亂;

如果你敢侮辱他,那麼他會把你當場他的敵人!

這種敏感的人如果你用任何的手法作用於他最好正大光明,而不要搞一些小動作,如果你用強力的方式對他們,那麼手法不要太張揚!

譬如你派一個這樣的人做業務,那麼你只消和他說這期間業務對你工作的重要性就行了,而沒必要派上你的親信暗地裡監視他。

如果你想樹威那麼最好輕輕的一點就可以而不要威脅,讀書人向來不怕。

你把他當人品貴重的人看,他就把你當人品貴重的人看;你把他當賊防著那麼他會認為你才是賊。


卷四 · 馭忠


忠者直也,不馭則窘焉。

忠者烈也,不馭則困焉。

亂不責之。安不棄之。孤則援之。謗則寵之。

私不馭忠。公堪改志也。

賞不馭忠。旌堪勵眾也。


忠誠的人是很直的,你不駕馭他,他遲早會讓你難看;

忠誠的人往往脾氣很暴烈,認為別人都不是忠肝義膽,所以很容易就會和別人對立起來而自己被困。

要做到很好的使用忠肝義膽的人那就必須要做到:

局面混亂的時候不要責備他,責備了他就是表揚了那些製造混亂的不忠誠的人;

當局面轉危為安,不要拋棄那些在混亂中依然忠心耿耿的人,當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耳邊說好話的人多起來的時候,不要摒棄那些說話難聽的忠直的下屬;

當因為他的忠直而受到大多數人孤立的時候,你要挺身而出援助他立足為他牟利;

當別人誹謗他的時候你要不斷的表揚他。

有很多領導者做不到這一條也許由於自己的耳根子軟,也許因為自己的堅實的問題,他們很容易成為奸邪之人的工具而自毀長城。

所以一個領導者首要的就是清楚誰是忠肝義膽的人,而對於他們一定要做到這四條。

你用私人的事情是很難做到讓忠直的人佩服的,你只有一心為公才可能得到他的真心擁護;

你獎賞他們並不是目的,通過獎賞他們樹立你明察秋毫的形象,而激勵團隊所有的人才是目的。


卷五 · 馭奸

奸不絕,惟馭少害也。

奸不止,惟馭可制也。

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力除奸。以忍容奸。

君子不計惡。小人不慮果。

罪隱不發。罪昭必懲矣。

奸邪的人是不會絕跡的,只有發現了他們對他們進行駕馭才能減少他們的危害;

他們的破壞行為是不會停止的,只有高明的領導對他們進行駕馭,才可以制止他們的危害。

奸邪的人有他們的用處,那就用利益來驅使他為你服務;但是要時刻保持對他們的警惕,無論何時你的警惕的機智的眼睛也不要離開他們;當還沒有必要和把握剷除他們的時候,那麼就先不要動手;等時機來到的時候就要迅速,不留情面,乾淨利落的除掉他。

作為君子,我們從來不主動的算計惡人,但是小人做事是不考慮後果的;當他的罪惡還沒有被別人認識和正視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對他們下手,一旦他們惡貫滿盈引發眾怒,那就毫不留情。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六 · 馭智


智不服愚也。智不拒誠也。智者馭智,不以智取。尊者馭智,不以勢迫。強者馭智,不以力較。智不及則納諫。事不興則恃智。不忌其失。惟記其功。智不負德者焉。

一個有智慧的人是不會佩服一個愚蠢的上司的,但是如果你確實不如你的下屬有能力,你只要時刻表現出你的誠意,他也是不會拒絕的。

就算是有智慧的人駕馭自己有智慧的下屬也不會跟他比智慧,因為那樣會造成內耗;

一個有地位的人駕馭有智慧的人不會用威勢來壓迫他,因為它會讓你捉不到把柄;

一個真正強大的人也絕不會用蠻力來讓有智慧的人屈服,因為蠻力只會讓有智慧的人消沉和與你離心離德。

當你的只會有不足而不得不去諮詢有智慧的下屬的時候,無論他的建議如何最好都要照辦,這一點王有齡駕馭胡雪巖做得相當的到位,每當遇到自己處理不了的事情的時候,他絕對全盤照搬胡雪巖的建議。

當你的上司來問你一個你非常精通的問題時,你給他了你的見解,但是他聽了以後又在你的面前賣弄、修改。那麼下一次他再來徵求你的意見時你還會和他說嗎?你的心裡一定說:“你自己那麼能賣弄,你自己辦好了!”而當我們坐上領導的時候,千萬不要這樣啊!自己不明白問了精通的人,人家說出了自己的見解。你最好不要更改:因為你不如他精通;你改變他的策略會打擊他的積極性,用不了幾次他就閉嘴了;而且一個好的策略已經更改就會變成毒藥。當你的事業沒有辦法做大的時候,那麼就把權力交給那些有智慧的人依靠他們的力量。但是怎樣防止他們作怪呢?只需要做大以下幾點:

不要忌諱他的失誤,常常把他的功勞掛在嘴上,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是不會背叛有極高道德品質的上司的!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七 · 馭愚


愚者不悟,詐之。愚者不智,謀之。

愚者不慎,誤之。君子馭愚,施以惠也。小人馭愚,施以諾也。馭者勿愚也。大任不予。小諾勿許。蹇則近之。達則遠之矣。

一個愚昧的人是沒有悟性的,可以放心的“詐”他,有些時候問問不出東西來,一詐就會詐出東西!

一個愚昧的人是沒有智慧的,你可以把他作為突破口。

愚昧的人往往不細心,你可以很簡單的誤導他!

有品德的人在使用愚昧的人的時候會講究小恩小惠,一個沒有德行的人往往有空口的許諾在他們身上也能達到效果。

但是作為愚昧者的上司,千萬不要犯下面的錯誤:

大的重要的職位不要交給他;

他用小聰明得到小小的好處不要鼓勵他;當自己很困難的時候要更多的接近他們,因為他們沒有威脅,也可以樹立你的名聲。(這麼一個笨蛋,領導都對他那麼好,更不要說我們了!)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八 · 馭心


不知其心,不馭其人也。不知其變,不馭其時也。君子拒惡。小人拒善。

明主識人。庸主進私。不惜名。勿吝財。莫嫌仇。人皆堪馭焉。

你不詳詳細細的瞭解一個人(他的想法,他的能力,他的追求,他的資源與潛力),你是沒有辦法駕馭這個人;你不知道他在各種情況下的表現,你也沒有辦法時時刻刻的駕馭它。

有道德的人會拒絕任何用來作惡的手段,但是沒有品德的人往往更樂意用來作惡!

一個英明的領導他會從茫茫眾生中尋找和駕馭那些有才能的人,而一個平庸的領導者他會選擇那些自己的親信私交。

其實何必呢?只要願意把名聲分給下屬、不要記恨下屬的稜角、不吝嗇手中的財物和資源,任何人都可以在你的手下發揮出你想要的能力。


馭人之術向來是艱深的學問,古往今來,探討此中秘密的人不可勝數,可領悟馭人訣竅者還是不多的。

學會馭人不僅是領導者的必備本領,而且是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必須技能,這也是一門掌握人際平衡的學問。


大家看清宮劇,知道乾隆皇帝在自己身邊安排著兩個對頭跟隨,一個明斷事理的紀曉嵐,另一個是須臾拍馬的和珅,互相牽制,每次二位吵架爭論,乾隆一副笑呵呵的樣子。

大凡歷史古今中外,權力塔上奉行的人格魅力,收買人心,恩威並施,獎罰分明,適當放權,因事擇人,人本管理,精神感召,磨礪歷練等等無不是如此

千古奇文《馭人經》,教你馭人之術,識人之道,察人之智

閒暇之際,請細品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