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说到张居正,大家第一印象当然是明朝万历年间天子帝师、内阁首辅,享有史誉的张居正改革也即是万历新政等。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张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今湖北省荆州市人。

生于江陵县(荆州),故称之“张江陵”。

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 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
  • 隆庆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 隆庆六年(1572),明穆宗崩,年仅十岁的朱翊钧继位明神宗,罢高拱,尊张居正为内阁首辅,进中极殿大学士,加左柱国,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1.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
  2.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
  3. 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 万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恢复名誉。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剧照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张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功高震主的表现,是对权力顶峰的窥探与挑战。


其实纵观张居正的一生,他不仅对明朝的政治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其他方面也做到了“不朽”。张居正一生留下了很多的作品,例如《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驭人经》、《四书集注直解》等,今天来说说《驭人经》这部经典的驭人之术之道。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在张居正的《驭人经》中,说了很多有关收拢人心的事情,对于驭人术有着很深的见解。


一般来说如果能够融会贯通,或许会让你无往不利!


全书分为“驭吏”“驭才”“驭士”“驭忠”“驭奸”“驭智”“驭愚”“驭心”八卷。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一 · 驭吏


吏不治,上无德也。吏不驭,上无术也。吏骄则斥之。吏狂则抑之。吏怠则警之。吏罪则罚之。明规当守。暗规勿废焉。君子无为。小人或成焉。


全文通过宠信小人的杨广、庾亮的简单粗暴罢免、宠臣的宋真宗、隋文帝的失望、软弱的汉成帝、郑厉公的食言、制定礼法的刘邦、赵匡胤的补偿、服毒的杨震、述律平的蒙骗等诸事例,阐述驭吏何为:


只有自身无失的当权者,才能在吏治上取得成效。

对不同的官吏要采取不同的驾驭方法,这是驭吏的关键所在。

当头棒喝看似严厉,其实充满了关爱。

一个人目空一切,这就是不能重用他的理由。

懈怠的官吏最易发生质变。

本性奸恶的官吏只会在惩罚面前低头。

当权者要维护规则的权威。

封建专制时代,潜规则始终是大行其道曲。

君子仁厚刚直,如此是驾驭不了小人的。

用小人手段驾驭官吏,对官吏中的小人最为有效。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二 · 驭才


上驭才焉。下驭庸焉。才不侍昏主。庸不从贤者。驭才自明。驭庸自谦。

举之勿遗。用之勿苛也。待之勿薄。罚之勿轻也


列举了知人大度的曹操、吕夷简的建议被昏、主离弃的慕容垂、孟尝君的恼怒、得遇明主的耶律韩八、屡屡请求的冯谖、狄仁杰的痛惜、不计前嫌的孟尝君、韩信的消沉、救助小人的伍子胥等诸多事例来阐述

抱怨人才难以驾驭的领导者是无能的,地位的高低并不决定才能的有无,把巧言令色当作才技,这是人才最感气愤的事。贤明的上司不会责怪他人,只会检讨自己的不足。明智不是善使手段,更不是玩弄阴谋诡计。不尊重人就不能驾驭人,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人才隐没在普通人群中间。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人才才会有归宿感和使命感。驾驭人才首先要肯定人才的价值。驭才不可溺爱和包庇。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但能管理和驾驭那些水平比自己低的人,也要能够驾驭那些有杰出才能甚至高自己一筹的人。

一个有才能的人,绝不会追随一个自甘平庸的领导者,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也会在追随高明的领导者过程中掉队。但是做到下面的几个简单的方法那么就可以驾驭水平低的下属和水平高的下属。

当领导有才能的人的时候,要做到明察秋毫;而要那些水平低的人追随就要谦虚和蔼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对自己下属的情况无论是个人的优缺点,还是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都要清清楚楚没有遗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知人、善任。

当让下属做事的时候不苛求完美,对于他们的成果不管如何小都予以承认与认可;对待自己的下属要恩厚遇高,你只有这样别人才会觉得值得付出生命,但是当需要处罚他们的时候那绝不轻饶,也只有这样才能令下属感觉到恐惧,而做到令行禁止。

黄金在前利刃在后,做企业与带军队一样你只有塑造出这种差距,队伍才有战斗力。否则赏的时候下属认为可有可无,罚的时候又耽于人情而下不去手,队伍很快就散了。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三 · 驭士


驭人必驭士也。

驭士必驭情也。敬士则和。礼士则友。蔑士则乱。辱士则敌。以文驭士,其术莫掩。以武驭士,其武莫扬。士贵己贵。士贱己贱矣。


通过王莽的“至诚”、敬圣尊贤的顺治帝、夏侯胜的担忧、反复规劝的姚枢、梁师成的隐情、不受重金的范雎、刘敞的顺从、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刘秀的敞开心扉教训、刘邦对郦食其来阐述:


读书人的态度对世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读书人重情重义,在情感上入手最为有效。

不敬重他们是当权者愚蠢无知的表现。

把读书人变成自己的朋友,驭士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

封建专制时代,蔑视读书人是权贵们的常态。

和读书人势不两立,任何强人都将不保。

刻意掩饰驭士的手段,往往会弄巧成拙。

行事低调是不可或缺的补充。

读书人的命运和当权者的成败紧密相连。

不能礼贤下士,便不会成为一名成功者。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要讲如何驾驭下属不得不讲到如何驾驭读书人(有文化的人,敏感的人,爱面子的人),要驾驭读书人就必须在感情上做工作。

时刻尊敬读书人你们很快就能和睦相处,哪怕他没有值得尊敬的地方;日常接待始终保持礼节哪怕显得做作,他也很快接受你这个朋友;

你露出对他的轻视,那么他就会在暗地里给你捣乱;

如果你敢侮辱他,那么他会把你当场他的敌人!

这种敏感的人如果你用任何的手法作用于他最好正大光明,而不要搞一些小动作,如果你用强力的方式对他们,那么手法不要太张扬!

譬如你派一个这样的人做业务,那么你只消和他说这期间业务对你工作的重要性就行了,而没必要派上你的亲信暗地里监视他。

如果你想树威那么最好轻轻的一点就可以而不要威胁,读书人向来不怕。

你把他当人品贵重的人看,他就把你当人品贵重的人看;你把他当贼防着那么他会认为你才是贼。


卷四 · 驭忠


忠者直也,不驭则窘焉。

忠者烈也,不驭则困焉。

乱不责之。安不弃之。孤则援之。谤则宠之。

私不驭忠。公堪改志也。

赏不驭忠。旌堪励众也。


忠诚的人是很直的,你不驾驭他,他迟早会让你难看;

忠诚的人往往脾气很暴烈,认为别人都不是忠肝义胆,所以很容易就会和别人对立起来而自己被困。

要做到很好的使用忠肝义胆的人那就必须要做到:

局面混乱的时候不要责备他,责备了他就是表扬了那些制造混乱的不忠诚的人;

当局面转危为安,不要抛弃那些在混乱中依然忠心耿耿的人,当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耳边说好话的人多起来的时候,不要摒弃那些说话难听的忠直的下属;

当因为他的忠直而受到大多数人孤立的时候,你要挺身而出援助他立足为他牟利;

当别人诽谤他的时候你要不断的表扬他。

有很多领导者做不到这一条也许由于自己的耳根子软,也许因为自己的坚实的问题,他们很容易成为奸邪之人的工具而自毁长城。

所以一个领导者首要的就是清楚谁是忠肝义胆的人,而对于他们一定要做到这四条。

你用私人的事情是很难做到让忠直的人佩服的,你只有一心为公才可能得到他的真心拥护;

你奖赏他们并不是目的,通过奖赏他们树立你明察秋毫的形象,而激励团队所有的人才是目的。


卷五 · 驭奸

奸不绝,惟驭少害也。

奸不止,惟驭可制也。

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力除奸。以忍容奸。

君子不计恶。小人不虑果。

罪隐不发。罪昭必惩矣。

奸邪的人是不会绝迹的,只有发现了他们对他们进行驾驭才能减少他们的危害;

他们的破坏行为是不会停止的,只有高明的领导对他们进行驾驭,才可以制止他们的危害。

奸邪的人有他们的用处,那就用利益来驱使他为你服务;但是要时刻保持对他们的警惕,无论何时你的警惕的机智的眼睛也不要离开他们;当还没有必要和把握铲除他们的时候,那么就先不要动手;等时机来到的时候就要迅速,不留情面,干净利落的除掉他。

作为君子,我们从来不主动的算计恶人,但是小人做事是不考虑后果的;当他的罪恶还没有被别人认识和正视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对他们下手,一旦他们恶贯满盈引发众怒,那就毫不留情。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六 · 驭智


智不服愚也。智不拒诚也。智者驭智,不以智取。尊者驭智,不以势迫。强者驭智,不以力较。智不及则纳谏。事不兴则恃智。不忌其失。惟记其功。智不负德者焉。

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不会佩服一个愚蠢的上司的,但是如果你确实不如你的下属有能力,你只要时刻表现出你的诚意,他也是不会拒绝的。

就算是有智慧的人驾驭自己有智慧的下属也不会跟他比智慧,因为那样会造成内耗;

一个有地位的人驾驭有智慧的人不会用威势来压迫他,因为它会让你捉不到把柄;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也绝不会用蛮力来让有智慧的人屈服,因为蛮力只会让有智慧的人消沉和与你离心离德。

当你的只会有不足而不得不去咨询有智慧的下属的时候,无论他的建议如何最好都要照办,这一点王有龄驾驭胡雪岩做得相当的到位,每当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的时候,他绝对全盘照搬胡雪岩的建议。

当你的上司来问你一个你非常精通的问题时,你给他了你的见解,但是他听了以后又在你的面前卖弄、修改。那么下一次他再来征求你的意见时你还会和他说吗?你的心里一定说:“你自己那么能卖弄,你自己办好了!”而当我们坐上领导的时候,千万不要这样啊!自己不明白问了精通的人,人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你最好不要更改:因为你不如他精通;你改变他的策略会打击他的积极性,用不了几次他就闭嘴了;而且一个好的策略已经更改就会变成毒药。当你的事业没有办法做大的时候,那么就把权力交给那些有智慧的人依靠他们的力量。但是怎样防止他们作怪呢?只需要做大以下几点:

不要忌讳他的失误,常常把他的功劳挂在嘴上,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是不会背叛有极高道德品质的上司的!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七 · 驭愚


愚者不悟,诈之。愚者不智,谋之。

愚者不慎,误之。君子驭愚,施以惠也。小人驭愚,施以诺也。驭者勿愚也。大任不予。小诺勿许。蹇则近之。达则远之矣。

一个愚昧的人是没有悟性的,可以放心的“诈”他,有些时候问问不出东西来,一诈就会诈出东西!

一个愚昧的人是没有智慧的,你可以把他作为突破口。

愚昧的人往往不细心,你可以很简单的误导他!

有品德的人在使用愚昧的人的时候会讲究小恩小惠,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往往有空口的许诺在他们身上也能达到效果。

但是作为愚昧者的上司,千万不要犯下面的错误:

大的重要的职位不要交给他;

他用小聪明得到小小的好处不要鼓励他;当自己很困难的时候要更多的接近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威胁,也可以树立你的名声。(这么一个笨蛋,领导都对他那么好,更不要说我们了!)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卷八 · 驭心


不知其心,不驭其人也。不知其变,不驭其时也。君子拒恶。小人拒善。

明主识人。庸主进私。不惜名。勿吝财。莫嫌仇。人皆堪驭焉。

你不详详细细的了解一个人(他的想法,他的能力,他的追求,他的资源与潜力),你是没有办法驾驭这个人;你不知道他在各种情况下的表现,你也没有办法时时刻刻的驾驭它。

有道德的人会拒绝任何用来作恶的手段,但是没有品德的人往往更乐意用来作恶!

一个英明的领导他会从茫茫众生中寻找和驾驭那些有才能的人,而一个平庸的领导者他会选择那些自己的亲信私交。

其实何必呢?只要愿意把名声分给下属、不要记恨下属的棱角、不吝啬手中的财物和资源,任何人都可以在你的手下发挥出你想要的能力。


驭人之术向来是艰深的学问,古往今来,探讨此中秘密的人不可胜数,可领悟驭人诀窍者还是不多的。

学会驭人不仅是领导者的必备本领,而且是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必须技能,这也是一门掌握人际平衡的学问。


大家看清宫剧,知道乾隆皇帝在自己身边安排着两个对头跟随,一个明断事理的纪晓岚,另一个是须臾拍马的和珅,互相牵制,每次二位吵架争论,乾隆一副笑呵呵的样子。

大凡历史古今中外,权力塔上奉行的人格魅力,收买人心,恩威并施,奖罚分明,适当放权,因事择人,人本管理,精神感召,磨砺历练等等无不是如此

千古奇文《驭人经》,教你驭人之术,识人之道,察人之智

闲暇之际,请细品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