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蓄甲”、“染甲”、“護甲”——漫談古代美甲,為何與地位有關

“蓄甲”、“染甲”、“護甲”——漫談古代美甲,為何與地位有關

一雙漂亮的手等於一張燦爛迷人的笑臉,所以人們常說手代表著人的“第二張臉”。

當代女性更是十分注重對自己手的保護,為了讓自己的“第二張臉”更美觀,對於指甲的愛惜和修飾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使得當今美甲行業十分火熱。其實,美甲並不是近幾年才興起的,在我國古代時期,美甲就已經出現

然而在那時,由於技術、工藝等各方面的影響,導致了當時美甲無論實在顏色、款式、工藝等方面都與現代不法相比,同時在美甲的方式上與現代也有不小的差別。古人們熱衷於蓄甲、染甲、護甲,它不僅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還展現了一個時代的文化,更是人們對美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蓄甲——與美甲相伴相生

在中國古達,長久以來就有蓄甲的傳統,古人修剪指甲不僅要注意修剪的時間,更要避免諸多禁忌。唐人孫思邈的《千金方·養性篇》中記載

“凡寅日剪指甲,午日剪足甲及燒白髮,吉”,剪完指甲後,也不能隨意丟棄,因而對於指甲的處理也十分重要。對於剪下的指甲,古人往往是放在單獨的匣子中或者用布包好妥善保存,要麼就是埋在土中,代表落葉歸根。

古人蓄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而在古人的觀念裡指甲也是身體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是不能隨意損毀的。此外,審美的需求也是古人蓄甲的重要原因。

“蓄甲”、“染甲”、“護甲”——漫談古代美甲,為何與地位有關

古時,那些長期處於閨中的女子都追求有一雙“美手”,而那時對於美手的標準則是“手如柔夷,指若青蔥”。因此,除了十指不沾陽春水,希望膚如白脂外,她們還會在指甲上下功夫。果留一手長長的指甲,會更顯得手纖細狹長,因此,貴族女子、勾欄瓦市的歌妓,甚至是大戶人家的丫鬟都喜歡留著長指甲。

二、染甲——美甲的主要方式

染甲可追溯到人類文明早期。最早的染甲出現在宗教祭祀中,祭祀人員將指甲塗上各種圖案,用於祈求神靈保佑。商周時期有一些貴族女子,通過將蜂蠟、蛋白等混合塗在指甲上,以保持指甲的光澤透亮。唐宋時期,染甲日盛,工藝也日漸精湛。

1、染甲的材料

在現在,用於美甲的指甲油可以分為水性、油性等等,但是其原料大多還是硝化纖維配以各種化學溶劑。但在古代,由於受到當時的生產力、技術及相關工藝的限制,當

時的染甲材料主要是各種鮮花,因此當時的染甲顏色多為紅色。

鳳仙花是當時最常使用的染甲材料。鳳仙花,又稱“指甲花”,“急性子”。鳳仙花的花瓣和花葉都可用於染甲,主要是將花葉搗碎以後製成花汁,用花汁染甲。但由於單純的花汁染甲的固色效果並不好,需要加入少量明礬,只有加入明礬,鳳仙花汁染指才會色澤鮮紅,而且長期不會褪色。

除了鳳仙花,丹蔻也是古時染甲的材料之一。丹蔻花,俗名千層紅。丹蔻除了是一種植物外,還可以指染過顏色的指甲,也可指染過指甲的纖纖玉手。十指丹寇,女子十指的指甲塗上蔻的花朵,顯出鮮豔的紅色。

“蓄甲”、“染甲”、“護甲”——漫談古代美甲,為何與地位有關

還有一種常與鳳仙花混稱為“指甲花”的植物也是古時染甲材料之一。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相關的記載:“指甲花,有黃白二色,夏月開,香似木犀,可染指甲,過於鳳仙花。”此外,《南越筆記》中也有記載:“指甲花,似木犀,細而正黃,多須 ,一花數出,甚香,粵女以其葉兼礬石少許染指甲,……粵女多之作釵。二三月時栽之,與指甲花為一叢,兒童向街頭賣者,多此二花。”

2、染甲的方式

關於古時染甲的具體方法和操作步驟在許多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就以鳳仙花的染甲方式來加以說明:首先要將鳳仙花搗碎製成花汁;之後將與指甲同等大小的絲綿薄片浸入鳳仙花汁之中;等吸足花汁後取出,並放置於清洗乾淨的乾燥的指甲表面;之後用布條纏裹,過夜。

如果一次浸染不能夠上色,那麼就需要多次浸染,但是一旦染成,色彩鮮豔,數月之內不會消失。 這種用鳳仙花染甲的方法是當時最受當時染甲女子歡迎、最普遍方式。,加上鳳仙花染指色彩豔麗,持久不消,深受閨中女子喜愛。

3、染甲相關習俗

由於染甲的傳統由來已久,在此期間也就發展出了不少的與染甲相關的習俗。

在清代時,每年的七月七日,大部分的婦女會聚集到一起,並且會使用由鳳仙花、丹蔻花等製成的自制染料染甲。這在清代的朱象賢所著的《聞見偶錄》中就有相關記載:“七夕,婦女採鳳仙花搗染指甲,紅如琥珀可愛。”

“蓄甲”、“染甲”、“護甲”——漫談古代美甲,為何與地位有關

在古代,不僅僅是漢族會有染甲的習慣,不少的少數民族人民也非常喜歡染甲。例如,維吾爾女子,尤其是年輕的女孩子喜歡在春夏時節以及一些節日和喜慶的日子中,會把手指甲甚至是腳趾甲都會染成橘紅色。比如《陔餘叢考·金鳳染指》中有載:“鳳仙花,紅者搗碎,入明礬少許,染指甲,……,回回婦人多喜此云云。今俗則不特回回婦人也。”

在古代,染甲不單單是女子的專利,有些部分男子也會進行染甲。這一點在《涅槃經變奏樂婆羅門》中就可以證明,這是一幅來自新疆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唐代第 16 窟右壁後部所畫的壁畫。該幅壁畫描畫了一群身著婆羅門服裝,正在演奏琵琶、橫笛、篳篥、拍板、鈸、大鼓等樂器的男性樂伎。

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在這幅樂伎圖中,有一些手持琵琶、橫笛等樂器的手指甲被塗染成了紫色。雖然這與我們通常所認知的紅色的染甲不同,但這紫色染甲是原色還是變色所致,還是有待考證。

總之,染甲由來已久,不僅漢族人喜歡,少數民族也喜歡,不僅閨中女子喜歡,部分男子也推崇。對於美的追求,不分民族,不分男女,甚至跨越國界,正是由於人們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染甲技藝才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精湛。

三、護甲——古代貴族婦女獨特的“甲飾”

1、護甲的由來

“蓄甲”、“染甲”、“護甲”——漫談古代美甲,為何與地位有關

在我國古代,除了蓄甲、染甲之外,護甲也是美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護甲,又稱“指甲套”,在其誕生之初是用來保護指甲的,但隨著製作工藝的提升變得越來越精美也因此變成了一種裝飾品。護甲之所以會被髮明,是因為由於蓄甲的習慣導致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會有長長的指甲,但長指甲的保養卻是一項非常艱苦和細緻的工作,極易折斷,古人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指甲,就發明了護甲。

2、護甲的發展

護甲歷史悠久,在目前的考古發掘中發現,內蒙古準格爾旗戰國墓、吉林榆樹大坡老河深漢墓都出土了以金、銀為材質的護甲。但這一時期的護甲,受到工藝、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其樣式較為簡單且護甲上的紋飾也較少,護甲的材料也不如後世那樣多,一般只有金、銀、銅等金屬質地的。但是由於當時金屬的開採及冶煉極其困難,因此也只有一些皇室貴族婦女才有資格擁有和佩戴。

護甲真正流行是在清朝,也可以說護甲在清朝時期達到了巔峰,不論是製作工藝、使用材料還是紋飾都特別精良。在清代採用雕刻、錘擊、焊接、雕刻、拉絲、鑲嵌等工藝,運用金、銀、玉、玳瑁、銅、琺琅、玻璃等多種材料,採用古錢紋、竹葉紋、蝙蝠紋、梅花紋、連環紋等紋飾進行點綴,精美絕倫。

護甲不僅反映了我國古代的審美狀態,更是一種階級象徵,折射出女性的地位。清朝護甲佩戴的風尚從宮廷漸漸瀰漫至宮外,不僅僅是一些皇室貴族帶護甲,皇城外大戶人家貴婦人也熱衷於佩戴護甲,同時在這時,由於經濟、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使得護甲不再是皇室貴族的專屬品,一些有權有勢的官宦女眷、民間大族人家也開始使用護甲。

3、護甲的分類以及製作工藝

“蓄甲”、“染甲”、“護甲”——漫談古代美甲,為何與地位有關

根據質材的不同,護甲一般可以分為:金質護指、銀質護指、玉質護指等類型。一般得護甲長度有四寸左右,且形狀細長而略有弧度;指端尖銳細長,並且紋飾自根部至指端逐漸縮小;為了有良好的通氣減少悶熱感,護甲極少有完全封閉的,而是在背面鏤空;而其上的紋飾一般是花卉、古錢、喜壽字等吉祥紋樣。

護甲的製作工藝通常有:表面用鏤刻、點翠、嵌珠等各種工藝。護甲大部分只戴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指或三指,也有少部分只戴無名指、小拇指的。

四、結語

我國古代的美甲藝術發展歷史悠久,蓄甲、染甲、護甲三者相輔相成形成了我國古代的美甲文化。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在美甲的工藝、技術上愈發成熟,這一點在護甲這一項上尤其突出。

然而古代的美甲發展史雖然悠久,但是美甲仍然是上層階級的消遣,廣大勞動婦女仍是不會進行經常性的美甲活動或只進行簡單的染甲。這不僅僅是因為美甲特別是護甲的成本並不算低,更是因為美甲或是說護甲的使用不利於進行勞作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