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隔離期間你讀了幾本書?與你的專業有關嗎?推薦一下你認為值得去讀的書?

北B



詩人杭愛護


《皮囊》和《圍城》

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各地各村封城封路的形勢下我們做著各自不一樣的事情。我們在農村還好,人口不密集,村封了路還可以在村內活動,活動範圍挺大還算可以。要是平時過年村裡的人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打麻將的,如今只能呆家裡或者去田裡摘摘菜,看看牛之類的。我們自家人會偶爾在院子裡打乒乓球,燒烤。我呢平時就有讀書的習慣,大多數獨處時間喜歡看書,有時候天氣好上自家陽臺邊曬太陽邊看書。

剛好去年雙十一買了些許書,趁著假期開始好好享受這精神糧食。《皮囊》是第一本先看的,一個80後的新生作家蔡崇達寫的,同樣作為80後的我作者的很多想法很經歷都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鳴,他寫到他那執著又可愛的外婆時我想到了我的爺爺,我們同樣的被祖父母一代教育並疼愛著長大;我們同樣有著那不甘被生活所貧苦著而奮力拼搏的母親,那寧可自己在窮苦裡浸泡著也要讓孩子站起來的母親;我們同樣為了理想漂泊在北上廣奮鬥,身處異鄉心繫家鄉的遊子。《圍城》:讓我這個大齡未婚女沒有接觸婚姻卻提前看到了婚姻的樣子,讀好一部作品最好的方法是將自己置身其中,方漸鴻作為貫穿整個作品的男主人公,不管他是不是有原型人物,但讀著會讓我緊跟著他的腳步,呼吸,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孫柔嘉相貌和氣質才華都不佳的小女人,是我們生活中很多普通女性的代表。“婚姻像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懂得取捨才能過好一生……





凌淩柒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疫情期間,每個人打發時間的方式不一樣,看書,打遊戲,玩手機……

但是我選擇的是看書,因為看書能夠讓你充實而且能夠昇華我們的人生境界。

推薦一下我讀的兩本書吧:

《人間值得》

這是一位九十歲高齡的日本老奶奶寫的,裡面的內容主要是這位老奶奶通過各個階段所經歷的事情總結出來的一些關於家庭,關於工作,關於人際交往等各方面一些經驗也好,建議也罷,總之以一位過來人的身份和我們的一種閒聊。

我是睡覺之前用kindle來讀這本書的,讀此書感覺就像與一位智者交流,她會時不時的在你人生的各個階段給予你建議與忠告,睡前讀讀此書感覺十分的大徹大悟,學到的知識倍感許多。

《斷舍離》

購買這本書之前也聽說過這本書,據說是本網紅書,紅了好久我一直沒有入手,最終按捺不住,就用kindle先“讀”為快吧,讀完感覺很不錯,在我們有限的空間裡面的確堆放了太多太多的冗雜物品,讓我們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我們要勇敢的邁出這一步,將自己所生活的空間做一次大大的減法。

於是看完此書我就開始了家裡的大掃除,一些沒用的,堆放多年的,統統處理掉,之後感覺的確輕鬆愉悅了許多。

因為電子版的書看著很不錯隨後又在噹噹上面買了一本紙質版的,繼續讀下去,做人生減法,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暖陽與愛。

暫且分享這些吧,開卷有益,書常讀常新,致敬每一位愛學習的人們!

同樣也向那些逆行者們致敬,沒有你們在前線衝鋒陷陣,就沒有我們在家安安穩穩的讀書好時光,你們辛苦了!

致敬!![給力][給力][奮鬥][奮鬥][贊][贊]







Sweet暖陽Smile


本人在疫情重災區湖北,各項隔離措施應該算是最嚴格的,隔離期間除了各項日常生活外,也讀了幾本書,但是跟自己的專業都是不掛鉤的。以下主要推薦三本。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荊棘鳥》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所著。

《荊棘鳥》是一步長銷不衰的富有魅力的小說。它通過講述克利裡家族傳奇式的興衰家世史闡明瞭命運和愛的主題。梅吉和拉爾夫刻骨銘心的愛情向我們證明,命運雖如此堅硬,愛卻能穿透它的胸膛。

“夏夜,林肯和安並肩漫步於桑加河的河堤;兩岸的夜鷹在林中吟唱,而螢火蟲則在夜空中編織出絲絲金光。”美國戴爾·卡耐基所著《林肯轉》。

戴爾·卡耐基從另一個角度描寫林肯短暫輝煌的一生,沒有著墨於作為政治家的林肯,而是把林肯當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寫他的哭,他的笑。讀完此書,讓我們對林肯多了很多不一樣的認識,林肯在我們心中不再僅僅只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他的功績不僅僅在於解放了黑奴,拯救了美國聯邦,他也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有些自己悲歡離合的活生生的人。

“這幾個大寫希臘字母(命運)閱盡歲月,變得烏黑,而且深深陷入舌頭;它們的形狀和神態顯示某種哥特式字體固有的特徵,像是提示它們出自一箇中世紀人之手;尤其是它們蘊藏的悲慘的、宿命的意義震動了作者。”雨果《巴黎聖母院》。

雨果作為偉大的詩人,寫就得小說也必定宏偉華彩。書中人物的真善美與假惡醜也必定不同以往,掩卷嘆息:人物悲慘的宿命般的結局不但震動了作者,也深深的震動了讀者。巴黎聖母院雖已被大火燒燬,但《巴黎聖母院》長存於天地間。





救贖15


暫時先更新三本啦,手機排版好不方便呦,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再補充!歡迎大家和我交流啊!

第一本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美]塔拉·韋斯特弗

摘錄:

【人們只看到我的與眾不同:一個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卻戴上一頂學歷的高帽,熠熠生輝。

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來自一個極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場的廢銅爛鐵鑄成,那裡沒有讀書聲,只有起重機的轟鳴。

不上學,不就醫,是父親要我們堅持的忠誠與真理。父親不允許我們擁有自己的聲音,我們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惡魔。

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哲學碩士,歷史博士……我知道,像我這樣從垃圾堆裡爬出來的無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應當感激涕零才對,但我絲毫提不起熱情。

我曾怯懦、崩潰、自我懷疑,內心裡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熏天。

直到我逃離大山,打開另一個世界。

那是教育給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無限可能。】

這段摘錄可以說是這本書的中心概括了 但作者塔拉想表達的在我看來遠不止此 塔拉的一生聚集了恐懼 震驚 孤獨和苦難 她的經歷在任何人看來都殘忍無比 她本來也許會像自己的哥哥們一樣終其一生留在那個屬於他們家人的愛達荷州和巴克峰

可塔拉因為教育變得不一樣 變得不再屬於那裡 就像那句大意為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 的話 如果塔拉不去上學 她永遠也不會想到自己居然有機會走出大山 去劍橋成為一名博士 成為一名歷史學家 這才是最讓我感動的地方 儘管童年的陰影可能終其一生都要籠罩著她 但她終究是獲得了更多不同於任何人 只屬於自己的文化 知識 和經歷。

第二本

龍應臺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最近讀到的最喜歡的一本書 講了三代人的故事 更多的是親情陪伴的故事 讓我覺得溫暖舒服 也摘錄了幾句喜歡的話

“人生有些事,不能蹉跎。只是幾分鐘,只是一個轉念,只是一兩個紅綠燈的距離,她沒能握住母親消瘦的手鬆開的那一刻。”

“養兒育女的人是否早就知道,當初做牛做馬讓兒女受高等教育,最後會換得他們從高處俯視你,不耐煩地對你說:‘哎呀,你什麼都不懂啦!”

最有感觸的可能就是下面這段話了。

“我們是在山河破碎的時代裡出生的一代,可是讓我們從滿目荒涼、一地碎片裡站起來,抬頭挺胸、志氣滿懷走出去的人,卻不是我們,而是美君你。和那一生艱辛奮鬥的你的同代人。現在你們成為了步履蹣跚、眼神黯淡、不言不語的人了,我們可以給你們什麼呢?”

是啊 我們這一代人還能給上一代人什麼呢?記得上次旅行從上海回來時 外邊超級超級熱的天氣 我們打著傘才勉強出去 但路上的施工工人依然在工作

看到他們曬的紅燙的皮膚 坐在出租車上時我想了好多 他們是為了孩子或者父母能吃苦的一代人 但努力一輩子 即使到最後都還是在為家人拼命

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 他們只能一步步被時代甩開 這總讓我覺得難過 可又無能為力 想來也只有努力學習才能讓自己以後不被這個時代甩開了。

第三本

麥家《人生海海》

書還不錯 前半部分有點兒冗長了 後半部分很喜歡 熬到快十二點終於看完麥家的《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來日可期”很久以前就很喜歡這句話 不過也忘記了是從哪裡看來的

還記得當年去深圳博物館的時候在那本留言冊上信誓旦旦寫下這句話來希望自己在未來能一直對生活飽有期待和熱情

本來覺得這部長篇有點兒冗長 語言措辭也不是很喜歡

還好沒有棄書 看到後面真的越來越心疼 上校經歷了半輩子戰場的槍林彈雨 一輩子救死扶傷 妙手回春救回無數人 卻因為誤會、被人陷害等等一輩子都不安穩

老了腦子出現問題 智商回到七八歲孩子的程度 活了將近一個世紀的他最後安穩體面的死去 我想對上校來說 或者對他的妻子來說 對作者來說 都算是一種莫大的解脫了吧 希望另一個世界的所有人都能過的更好。


小北山啊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精神的糧食。推薦書就是文化傳播,好的書能開拓視野,豐富思想,而負能量的書會令人情緒暴躁,有損身心。\r

  首先要明白自己為什麼看書?是學業就看專業的書,是興趣就看看雜誌,是消遣,就看看小說。畢竟書浩瀚如煙海,用盡一生也難以讀完,因此先要給自己定位。\r

  我本人是喜歡文史類的,就推薦你看《明朝那些事》,這本書由當年明月所寫,以小說的類型,幽默詼諧的語言講述了明朝將近200年的真實歷史。不管是官場的勾心鬥角,陰謀陽謀,宮廷的秘事,又或是戰場廝殺,每一個環節都寫的極為精彩。\r

  推薦理由一,特殊情感,草根天子。\r

  明朝是漢人最後一個王朝,因此多數人都對這段歷史有特殊情感,你看以後也許能和書中的種種情節,人物發生共鳴。歷史上諸多皇帝都是出生名門貴族,唯獨朱元璋是僧侶,憑藉自己的力量開創了大明帝國。\r

  推薦理由二,明朝皇帝的奇特。\r

  從朱棣奪取侄子江山後,開創了永樂盛世。在這以後,出現了一系列奇葩皇帝。喜歡打仗的明武宗,做過俘虜的明英宗,常年不上朝的嘉靖,萬曆,喜歡做木工的天啟,他們的生活又是如何的?明朝一共有十三位皇帝,行為都很怪異。除了洪武和永樂以外,之後的皇帝都是不用管理朝政,有專門的內閣幫忙整理公務。\r

  推薦理由三,明朝歷史的文人。\r

  作為漢人的朝代,自然少不了歷史大文人。比如保衛京師的于謙,寫過著名的石灰吟,讓人可歌可泣。又比如心學的創作者,龍場悟道的王陽明,他提出的知行合一,至今依舊讓人學習。\r

  以上的三條,就是我推薦的理由。\r

  我建議你先給自己定位,選好書,然後在制定閱讀計劃。\r

  比如先做好一年內的規劃,今天看什麼書,這個星期看什麼書,這個月看什麼書。書不要太多太雜,要能看懂,要能理解。\r

  最後我希望你在接受推薦書籍時,要反覆考慮這本書到底能不能讀,如果隨意接受推薦,到時候看了發現沒有用,那就真的是浪費時間了。



我要上去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疫情期間大概一個月的時間裡我讀了四本書,我認為值得推薦的是《西南聯大行思錄》。該書主要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為躲避戰亂南遷至雲南昆明合併辦學改所稱西南聯大。西南聯大與抗日戰爭相始終,這所大學在顛沛流離中創建,在日軍飛機轟炸的間隙上課,以極簡陋的儀器設備從事研究工作。這所大學在抗戰八年中為新中國造就了大量優秀人才,在國內外各學科前沿開拓新領域,期間出了兩名諾貝爾獎得主,八名兩彈一星元勳,四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172名院士,人文大師上百位。抗日戰爭是一場災難,疫情也是一場災難,災難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如何應對,在疫情期間讀《西南聯大行思錄》這本書可以給我們以很好的啟示。





牛豆981


看了好多書 《知識變現》《平凡的世界》《許三觀賣血記》《牛虻》《最是人間留不住》《穆斯林的葬禮》《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美的歷程》《平凡的世界》《圍城》

這兩天正在看《精準表達》我寫了幾篇文學作品的讀後感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啦[呲牙][呲牙]


Jannet


  • 讀了3本 兩本孩子教育的《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不吼不叫》,一本家庭關係的《女人如水》。
  • 都不是本專業的書,但是自己喜歡就讀下來了。《不吼不叫》還沒讀完,剛剛過半。

  • 如果您是女性的話,這幾本書都可以看看,畢竟家庭中,對於孩子的教育和輔導還是女性承擔的多一些,在這兩本書中,都能收穫挺多。《女人如水》主要是講女人的活法,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內容比較傳統一些,書中的觀點現代挺多人不太認同,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而且講的也確實很有道理。

  • 如果您是男性的話,可以推薦給您的愛人看,也可以忽略我的回答。


偷得浮生半時閒


看看道德經吧

《道德經》是一部流傳千古的名著,是中國道家思想的開山著作。很多中國男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都喜歡讀上幾遍道德經,用其中的話語總結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成長感悟。

那麼道德經應該怎麼讀,我們怎麼才能從中讀出正解,啟蒙引導我們解決當下的問題,走向通往未來的道路呢。

我讀道德經有七八年,讀過一兩百遍。在學習的中間時期,發現當下社會上有一部分學習道家思想的人學偏了,把道家思想扭曲成了一種邪門歪道的內容。我們講學習中國國學,特別是學習道家思想,學出來以後一定要是正面、開放、包容的,要有浩然正氣和深厚的涵養。絕不能學成偏狹、自私、剛愎自用的性格。那怎麼學習《道德經》這本書呢?

我們把它分成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讀熟糾錯。

道德經裡生僻字少,通假字等古今異義字少,但都還是有的。我們首先要通讀幾遍,然後扣字,把每一個有歧義的字在各種不同版本的書中和詞典中找到正解,不確定正解,就找到最優最正面最適合的解釋。通過這一過程,一方面讓我們熟悉此書,另一方面避免因文字問題給日後的學習理解帶來誤導。

第二個階段是讀古今當代各位學者老師的講解版。市面上講解道德經的圖書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我們就看自己喜歡的就行,不用一味求難,太難了我們也看不懂。不建議看那種煉丹的、氣功的和比較怪異的講解版,學了以後沒什麼用,還讓自己竟想一些脫離社會的事,不大好。

第三個階段是背誦全文,融會貫通。

背誦全文要看自己的喜好,可以背誦自己看重的一部分。好些理解需要我們背誦後,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的想起、印證、理解,背誦全文的過程,是被道家正統思想洗滌的過程。背誦之後,是妙不可言的——“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

最後是涵養身心,成為我們個人的一個支點。道德經是道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我們學懂學通之後,再聯繫儒家、佛家,樹立國學的主流功底,再接應中華傳統文化,並與西方哲學、科學、人文學科匯合,不斷積累提高,匯聚成一套中西方共有共存的文化體系。道德經這座高山在接納中西方思想之雲時會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