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麼找尋寫作靈感?——從“火柴盒”中走出的大總編

怎麼找尋寫作靈感?——從“火柴盒”中走出的大總編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一些平凡人,做出一些平凡事,卻讓人備受鼓舞、啟發和感動。為了宣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謳歌普通人,“三更擷萃”把看到、聽到的這些“平凡人”的“平凡事”記錄下來,以饗讀者,形成了實錄一百名老百姓真實生活的故事篇,故名曰《“百”姓臉譜》。

國慶節前夕,清河鄉文藝社舉辦成立三十週年座談會。市晨報的副總編喬智作為首屆社員應邀出席了會議。

別看喬智如今成了市晨報的副總編,想當年,他也只是在“報紙屁股”上發表“火柴盒”“豆腐塊”的“土記者”

怎麼找尋寫作靈感?——從“火柴盒”中走出的大總編

三十多年前,喬智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只有回家種田。可他又好讀書、愛寫作,白天種地,晚上點著昏暗的煤油燈讀書、寫字。

當時喬智家裡窮,家裡全憑几只老母雞屁股當銀行,賣雞蛋的錢要買鹽、火柴等生活必需品。他從牙縫裡擠出來的錢全買稿紙了。當時的稿紙兩毛錢一大本,可是買回來他的母親還會埋怨他亂花錢。要知道,當時一個雞蛋才幾分錢。

怎麼找尋寫作靈感?——從“火柴盒”中走出的大總編

雞屁股銀行

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須寫夠三千字。後來,他當上了業餘通訊員。

當通訊員豈是容易事兒!遣詞造句都不算難,難的是怎麼找靈感,怎麼找突破口。喬智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只有從農村、從農民身上找靈感。

一天傍晚,正在家中奮筆疾書的喬智,聽到隔壁院子傳來一陣聲音:“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喬智細聽之下,原來是隔壁的大嬸正在哄牙牙學語的孫子,她一邊打著拍子,一邊一句一句的教。

怎麼找尋寫作靈感?——從“火柴盒”中走出的大總編

於是寫作靈感來了,一篇《清河鄉一大批老年人成為家庭幼兒教師》訴諸筆端。

不到一個星期,這篇“火柴盒”報道見諸市裡多家報紙的報端。

還有一年,清河鄉朝天椒大豐收,每斤售價達十二三塊。

喬智正與家人一起擇朝天椒,鄰居大哥來到他家,問喬智的父親道:“我家表哥到咱莊收辣椒,你家的賣不?”

父親問道:“多少錢一斤?”

“收購別家都是十二塊五,咱是自己人,十三塊吧。”

父親一聽價格合適,就把家裡的辣椒全賣掉了。

經紀人一牽線,農民在家裡不出門就把農產品賣出去啦!一手交貨一手交錢,即方便、又省事,還避免了被人坑。

怎麼找尋寫作靈感?——從“火柴盒”中走出的大總編

見證了買賣辣椒的全過程,喬智寫成了一篇《清河鄉一批農民經紀人紅起來》,後被多家報紙、電臺採用。

上個世紀90年代,有一年適逢《鄧小平文選》發行,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鄧選的熱潮。

喬智很多天一直在思考:你學鄧選,我學鄧選,去哪兒找題眼呀?全國人民學鄧選,農民怎麼辦?正想著呢,碰見一件小事情,靈感來啦!

一天,喬智在集貿市場的一家書攤買了幾本書,正要離開,一位小青年跑到書攤前問道:“有鄧選沒有?”

攤主答:“沒有,那書太貴了,進了不好賣。”

小青年:“能不能進一本?”

“當然可以。”攤主答道,“可是,一本鄧選得十幾塊錢,我進回來你不買不是砸我手裡了?你要是誠心要,給我交十塊錢押金,後天來拿書。”

怎麼找尋寫作靈感?——從“火柴盒”中走出的大總編

為了解除攤主的顧慮,小青年爽快的從身上掏出了十元錢,說:“給你,到時候多退少補。”

看到這個場景,喬智的靈感似火山爆發一樣噴湧而出

採訪了那位青年後,一篇《青年農民訂鄧選

》的小報道很快寫好,被省農民報等多家媒體採用,還榮獲了當年全市好新聞一等獎。

由於喬智經常到集貿市場的書攤購書,一來二去就與攤主熟悉了,攀談的過程中,詳細瞭解了當時農民購書的基本情況。隨著科學種田的日益推廣,農業科技方面的書籍成了搶手貨。

喬智從中捕捉到了有價值的信息。經過縝密構思、認真撰寫、反覆推敲,一篇《農民讀書熱起來》的報道躍然紙上,後來被一家全國性報紙採用,並榮獲當年幾部委聯合舉辦的“讀書杯”有獎徵文活動二等獎。

怎麼找尋寫作靈感?——從“火柴盒”中走出的大總編

領到獲獎證書的喬智,等於拿到了跳出“農門”的金鑰匙,很快被縣廣播站聘任為編輯、記者,搖身一變成了正式幹部。

後來他還在幾家報社幹過,輾轉來到市晨報社,從見習記者、記者、首席記者,到編輯、主任編輯、副總編,一路披荊斬棘,如今成了清河鄉文藝社首屆社員中的佼佼者。

座談會上,喬智深有感觸地說:我是從一篇篇“火柴盒”裡走出來的,沒有那些帶著泥土氣息的“火柴盒”,不會有我喬智的今天。

如果生活是海水,寫作就是鹽,作者有了把鹽從海水中解析出來的能力,還愁寫不出好文章嗎?

(完)

怎麼找尋寫作靈感?——從“火柴盒”中走出的大總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