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么找寻写作灵感?——从“火柴盒”中走出的大总编

怎么找寻写作灵感?——从“火柴盒”中走出的大总编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平凡人,做出一些平凡事,却让人备受鼓舞、启发和感动。为了宣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讴歌普通人,“三更撷萃”把看到、听到的这些“平凡人”的“平凡事”记录下来,以飨读者,形成了实录一百名老百姓真实生活的故事篇,故名曰《“百”姓脸谱》。

国庆节前夕,清河乡文艺社举办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市晨报的副总编乔智作为首届社员应邀出席了会议。

别看乔智如今成了市晨报的副总编,想当年,他也只是在“报纸屁股”上发表“火柴盒”“豆腐块”的“土记者”

怎么找寻写作灵感?——从“火柴盒”中走出的大总编

三十多年前,乔智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只有回家种田。可他又好读书、爱写作,白天种地,晚上点着昏暗的煤油灯读书、写字。

当时乔智家里穷,家里全凭几只老母鸡屁股当银行,卖鸡蛋的钱要买盐、火柴等生活必需品。他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全买稿纸了。当时的稿纸两毛钱一大本,可是买回来他的母亲还会埋怨他乱花钱。要知道,当时一个鸡蛋才几分钱。

怎么找寻写作灵感?——从“火柴盒”中走出的大总编

鸡屁股银行

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写够三千字。后来,他当上了业余通讯员。

当通讯员岂是容易事儿!遣词造句都不算难,难的是怎么找灵感,怎么找突破口。乔智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只有从农村、从农民身上找灵感。

一天傍晚,正在家中奋笔疾书的乔智,听到隔壁院子传来一阵声音:“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乔智细听之下,原来是隔壁的大婶正在哄牙牙学语的孙子,她一边打着拍子,一边一句一句的教。

怎么找寻写作灵感?——从“火柴盒”中走出的大总编

于是写作灵感来了,一篇《清河乡一大批老年人成为家庭幼儿教师》诉诸笔端。

不到一个星期,这篇“火柴盒”报道见诸市里多家报纸的报端。

还有一年,清河乡朝天椒大丰收,每斤售价达十二三块。

乔智正与家人一起择朝天椒,邻居大哥来到他家,问乔智的父亲道:“我家表哥到咱庄收辣椒,你家的卖不?”

父亲问道:“多少钱一斤?”

“收购别家都是十二块五,咱是自己人,十三块吧。”

父亲一听价格合适,就把家里的辣椒全卖掉了。

经纪人一牵线,农民在家里不出门就把农产品卖出去啦!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即方便、又省事,还避免了被人坑。

怎么找寻写作灵感?——从“火柴盒”中走出的大总编

见证了买卖辣椒的全过程,乔智写成了一篇《清河乡一批农民经纪人红起来》,后被多家报纸、电台采用。

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年适逢《邓小平文选》发行,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邓选的热潮。

乔智很多天一直在思考:你学邓选,我学邓选,去哪儿找题眼呀?全国人民学邓选,农民怎么办?正想着呢,碰见一件小事情,灵感来啦!

一天,乔智在集贸市场的一家书摊买了几本书,正要离开,一位小青年跑到书摊前问道:“有邓选没有?”

摊主答:“没有,那书太贵了,进了不好卖。”

小青年:“能不能进一本?”

“当然可以。”摊主答道,“可是,一本邓选得十几块钱,我进回来你不买不是砸我手里了?你要是诚心要,给我交十块钱押金,后天来拿书。”

怎么找寻写作灵感?——从“火柴盒”中走出的大总编

为了解除摊主的顾虑,小青年爽快的从身上掏出了十元钱,说:“给你,到时候多退少补。”

看到这个场景,乔智的灵感似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

采访了那位青年后,一篇《青年农民订邓选

》的小报道很快写好,被省农民报等多家媒体采用,还荣获了当年全市好新闻一等奖。

由于乔智经常到集贸市场的书摊购书,一来二去就与摊主熟悉了,攀谈的过程中,详细了解了当时农民购书的基本情况。随着科学种田的日益推广,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成了抢手货。

乔智从中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信息。经过缜密构思、认真撰写、反复推敲,一篇《农民读书热起来》的报道跃然纸上,后来被一家全国性报纸采用,并荣获当年几部委联合举办的“读书杯”有奖征文活动二等奖。

怎么找寻写作灵感?——从“火柴盒”中走出的大总编

领到获奖证书的乔智,等于拿到了跳出“农门”的金钥匙,很快被县广播站聘任为编辑、记者,摇身一变成了正式干部。

后来他还在几家报社干过,辗转来到市晨报社,从见习记者、记者、首席记者,到编辑、主任编辑、副总编,一路披荆斩棘,如今成了清河乡文艺社首届社员中的佼佼者。

座谈会上,乔智深有感触地说:我是从一篇篇“火柴盒”里走出来的,没有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火柴盒”,不会有我乔智的今天。

如果生活是海水,写作就是盐,作者有了把盐从海水中解析出来的能力,还愁写不出好文章吗?

(完)

怎么找寻写作灵感?——从“火柴盒”中走出的大总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