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春季馬鈴薯缺鎂有哪些症狀?怎麼補救?

霧都山客


我國目前在蔬菜生產過程中,菜農往往沒有施用鎂肥的習慣。其實,如果我們在種春季馬鈴薯時,

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施用充足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會缺鎂的。由於現在人們為了蔬菜的高產,往往會大量施氮、磷複合肥,導致土壤鹽漬化,致使馬鈴薯葉片發生生理性障礙而失綠,時常會被誤認為缺鎂了,所以一定要分清楚是否是因為缺鎂而導致的失綠黃化。那麼,春季馬鈴薯缺鎂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補救呢?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供大家參考。

鎂對馬鈴薯的生理功能

我們先了解一下鎂元素對馬鈴薯的作用,只有瞭解了鎂元素的作用,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確鎂的症狀。

鎂不僅是馬鈴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決因馬鈴薯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而且還是馬鈴薯體內許多酶的活化劑,參加脂肪代謝和氮的代謝,對於調節馬鈴薯體內酶的活性十分重要。馬鈴薯鎂的含量是其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因為增施鎂肥可增加馬鈴薯產量,適量施鎂肥可增加馬鈴薯的葉綠素、胡蘿蔔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所以說,鎂對馬鈴薯十分重要。

馬鈴薯缺鎂的症狀

馬鈴薯缺鎂時,往往葉片上的症狀表現特別明顯。初期缺鎂時,先從馬鈴薯的中下部的葉片的葉脈間色澤變淡,葉綠素含量下降,由淡綠色變成黃色然後再變紫,隨後會向葉片基部和中央擴展,但葉脈的顏色仍然是綠色的。葉脈間的葉肉逐漸從淡綠轉為黃色後,葉片上會出現大小不一的褐色或紫色斑點或條紋;嚴重缺鎂的馬鈴薯,整個植株的葉片會出現壞死現象,葉緣向下捲曲,葉片枯萎、脫落。

馬鈴薯缺鎂的補救方法

發現馬鈴薯並確定馬鈴薯缺鎂時可採取以下補救措施。

  • 立即減少或停止鉀肥、鈣肥和銨態氮肥的施用,因為大量施用這幾種肥料容易造成馬鈴薯缺鎂,所以大量施用這幾種肥料時要配合鎂肥施用。
  • 每畝用1%~3%的硫酸鎂或1%的鉀鎂肥溶液50升左右進行葉面噴施,要連續噴幾次,鉀鎂肥的噴施效果要比硫酸鎂好,所以最好用鉀鎂肥噴施。
  • 每畝追施腐殖酸肥100公斤,並在馬鈴薯塊莖膨大期追施含鎂20%、鉀33%的鉀鎂肥30公斤。
  • 重要提醒:補施鎂肥一定要按規定的量補施,因為鎂肥施入過多會造成馬鈴薯生長不良,導致馬鈴薯根的發育受阻,莖杆木質部不發達,遇到風吹容易造成馬鈴薯莖杆斷裂倒伏。

總之,馬鈴薯缺鎂的重要症狀就是葉片失綠黃化,但一定要跟確造成的黃化區別開來,以免錯補氮肥導致症狀越來越嚴重。最好的補救措失還是定植前施足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施足了一般是不會缺鎂的。


逸風三農


春季馬鈴薯缺鎂表現為老葉開始生黃色斑點,後變成乳白色至黃色或橙紅至紫色,且在葉中間或葉緣上生黃化斑,老葉脫落。

補救措施:土壤缺缺鎂時,首先注意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質,使土壤保持中性,必要時亦可施用石灰進行調節避免土壤偏酸或偏鹼;由於施鉀過多或在酸性及含鈣較多的鹼性土壤中影響了馬鈴薯對鎂的吸收的,要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做到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配比合理,必要時測定土壤中鎂的含量,當鎂不足時,施用含鎂的完全肥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