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你的心裡進入“應激狀態”了嗎?

突然發現自己的寫作習慣是在晚上,必須要等到必須要做這件事的時候,才會認真對待。

看來要對自己嚴格要求了,其實白天也是會有一點時間的。

就像老公說的一樣,就是坐下來後,手機什麼的都不要再看了,關閉一切通訊設施,就坐那寫。

不然為什麼晚上會效率那麼高,因為不得不這樣,再不寫就睡不了覺了,如此而已。

老公愛取笑我說,只有到晚上10點以後才會有靈感。

這幾天,一直都處於武漢疫情的恐慌中,也對一些支援的白衣天使的善行所感動。

同時也在不停的刷屏,想看看最近的跟自己相關城市的疫情,不停的刷不停的焦慮。

你的心裡進入“應激狀態”了嗎?

當看到,有相關的心理人士說,不停刷手機上的創傷性信息,這是進入應激狀態的表現。

感覺自己特別像。而且作者說,最容易被替代創傷的往往是那些最善良柔軟天真的人,經常會伴有內疚羞愧等倖存者罪感。

我總感覺說特別像是自己。

自我感覺是個特別善良天真的人。以前自以為是個比較敏感的人,初中班主任一度說自己像是林黛玉,我還特別不高興。

每每遇到類似情況,總特別同情疫區的人,跟著信息的變化為武漢百姓不平,感同身受,為醫護人員感到驕傲,又對沒有獲得應有的關注而難過。

總之就是,帶入感特別的強烈。總感覺自己應該為此做點什麼,可是卻又無能為力。

當自己看電視,享受娛樂的時候,又會有種罪惡的感覺,好像娛樂是種罪過等等類似的情況。


你的心裡進入“應激狀態”了嗎?

以前包括針對親人的一些情況,也有類似的情感。

現在,我終於發現,原來這也是一種心理的疾病,只是我不自知。

這位心理老師說,別難過了,這不是你的錯,不是你的責任,甚至也不是你力所能及的。接受自己是有限的。

我也終於知道,以前上學時,學的不錯,但每每考試總是不盡理想,現在也終於找到了根源,原來這也是應激狀態。

適度的應激是有必要的,但過度了反而造成了一種壓力。考試過度緊張就會造成大腦一片空白。學的知識還能怎麼發揮呢?

原來一切都有根源。終歸是找到當初,無解問題的答案。


你的心裡進入“應激狀態”了嗎?

如果當初知道這是心理的疾病,知道了該如何調節自己,會不會又將是另一番世界?

可是沒有“如果”,也再回不到過去,唯有前行。

知道自己的心理問題,就去找解決的辦法。

作者也提出,關閉微博微信,做點實際的事情,做飯,跟親人聊天不失為一個好的緩解途徑。

而我選擇,寫文字記錄下這一刻,紓解自己,理清自己,調整自己。

每天儘量少時間看微博微信。在家做好防護,儘量少出門,少會友,不傳謠不信謠,看看書,看看電視,養精蓄銳增強免疫力,相信也會是為武漢疫情盡了一份力。

做好自己,不給別人添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