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他,一個快遞哥,為武漢男人掙了臉面


他,一個快遞哥,為武漢男人掙了臉面


1

汪勇是土生土的武漢人,普通的80後快遞哥,和許多騎電單車的快遞小哥不同的是,他有臺車。

工作之餘,偶爾會開網約車貼補家用。

在親戚朋友眼中,汪勇從小都不是省心的小孩,直到現在父母還在為汪勇操心,幫汪勇帶孩子,補貼汪勇的家用。

2020年的春節,因為疫情的影響,快遞公司放假了。

傍晚,汪勇關好倉庫返回家中與親人吃團圓飯。

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終於閒下來的汪勇刷手機時瞭解到了各種和疫情有關的信息,出於好奇,他進了一個志願者建立的微信群——金銀潭區域醫護人員需求群。

因為裡面有醫生,汪勇想了解一下一線的現狀。一開始汪勇只是抱著看一看的心態進群的,直到他看見群裡有一個醫護人員在不停地發需求,卻沒有人應答。

“求助,我們這裡限行了,沒有公交車和地鐵,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個小時。”

需求是6點鐘發佈的,一直沒人接單。

“去還是不去”當時汪勇很糾結,但又很想去做這個事情。沒敢告訴家人,自己一個人默默地花了一個小時做心理鬥爭。最後下定決心“去”。

汪勇老婆是個心理脆弱的人,沒經歷過什麼大事;父母又上了年紀,不能讓他們擔心。

第一個問題是怎麼出去?發單的護士是第二天早上六點鐘下夜班,汪勇告訴老婆說,網點臨時需要值班人員,汪勇被派去值班了,順利瞞了過去。當時手裡沒有任何防護用具,就先去超市買了兩隻N95的口罩,六點鐘準時到達金銀潭醫院。護士看到汪勇愣了一下:“沒想到有人會接這個單。”

上車後這個姑娘不知為什麼一路上一言不發,默默抽泣,一直哭到下車。

這天汪勇接送了十幾個醫護人員往返金銀潭醫院,一天下來,腿抖個不停。說實話,汪勇心裡很害怕,萬一感染了怎麼辦。汪勇開始打退堂鼓勸自己說:“要不算了吧。”但當汪勇看到晚上有護士發單,目的地距離醫院有幾十公里那麼遠,沒有一個人接。突然又改變了主意。

汪勇又編了第二個“謊言”,告訴老婆說,自己接觸了疑似病患,害怕被感染,只能先睡在快遞倉庫暫時隔離7天,沒問題才能回家。開始老婆不聽汪勇解釋,哭得稀里嘩啦,後來情緒穩定後,才算同意。而慢慢的,和醫護人員接觸多了,汪勇開始明白她們為什麼輪休的時候,寧願走路也要回趟家。

事實上,在全國醫療救援隊來之前的一個星期,金銀潭醫護人員都是連夜奮戰,能睡到床的人有10%,剩下的都是靠椅;病人的呻吟聲、對講機24小時呼叫,持續待在這樣的氛圍裡,任何人精神上都難以承受,更別提好好休息了。所以,即便在路上走4個小時,對她們來說,也是短暫的休息。


2

大年初四,支援武漢的醫療隊越來越多,像給他們打了一劑“強心針”。那天,汪勇本來要接一名醫生上班,就突然接到了她的電話:“師傅,你不用來接了,我今天可以輪休了。”

汪勇很開心,他建的醫護服務群,進的人也越來越多,汪勇開始發覺自己就算再拼命,也只能滿足接送300公里的量。

汪勇開始在朋友圈發佈消息招募志願者,硬性要求:必須一個人住,必須佩戴防護用具。如果答案否定,汪勇就拒絕他們。接下來有二三十個人輪流跟著汪勇跑,中間汪勇們跑壞了三臺車,後來,六臺車基本可以滿足需求。但仍然不是長久之計,有人提議可以尋找資源。

汪勇和小夥伴們先是聯繫上了摩拜單車,他們的投放效率很快,醫院、酒店所有的點位,車輛人員一天到位,解決了2公里左右的出行需求;緊接著對接滴滴,一個星期左右搞定。為了配合到三環以外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的出行需求,滴滴把接單公里數從3.5公里以內直接更改為15公里以內。

青桔單車也是三天內對接完畢,投放了400臺,從運維、費用、投放,專門有個團隊管理,一下子徹底解決了出行問題。

那些天,每天晚上,汪勇都要抽出1個小時,和家人視頻演戲。朋友圈發佈招募和求助信息不敢對家人公開,但隨著出鏡次數的增多,任務越來越忙,這件事再也瞞不住了。老婆知道後很慌,汪勇做了思想工作,最後還是表示支持理解。

只是兩歲的女兒很黏汪勇,一到晚上就吵著跟爸爸睡,找不到就坐在角落裡哭。元宵節那天,看著她趴在汪勇照片上親了又親的視頻,心裡特別愧疚,很想家人。

汪勇明白自己不能停下腳步,馳援武漢的醫療隊是汪勇們的“救命恩人”,政府給他們安排得有飯吃、有地兒住,但細枝末節不一定照顧得到,汪勇們可以查漏補缺,不虧待他們。

3

最開始募集到了2.2萬元,為倒夜班的醫護提供泡麵和水。後來有一個護士發朋友圈說,好想吃大米飯,汪勇看到後心酸得不行,下定決心第二天一定讓她們吃上白米飯。

很快就有餐館老闆對接了,16塊錢一份,一天100多份。第二天,武漢一家酒樓老闆找到汪勇說,可以免費提供盒飯,一天1500份,分別提供給金銀潭醫院、新華醫院和協和醫院。

就餐問題解決了,但汪勇又發現另一個新情況:對接餐館的負荷太大了,產能也已經到頂。汪勇開始設想,在現有許多資源傾斜的情況下,他們能不能有一家專門的供餐餐廳。汪勇很快開始落地實施,一天跑20多家餐廳談合作,一家家地問能不能免費或低價給他們用場地和員工。很快,金滏山餐廳的老闆,與他們目標一致,一拍即合。

2月3日,金滏山餐廳開始供餐,兩葷一素,很快滿足了金銀潭醫院的就餐問題。剩餘的產量,每天供應給滴滴司機240份,既然別人是來幫他們的,就不該再把風險嫁接給別人。

可惜的是,2月7日,武漢當地的食品安全部門登門查封了這家餐廳,要求停止營業。

原因是在疫情關鍵期,只允許幾家指定單位生產供餐,且該資質目前無法申請。溝通一天未果,無奈之下,他們聯繫了幾家定點供餐單位,發現對方說一份盒飯成本價40元,他們募集的資金根本負擔不起。

汪勇當時挫敗感很強,但隨後事情又開始出現轉機。武漢一家本地企業“Today便利店”解決了用餐問題:每天提供金銀潭醫院所有支援團隊的用餐,以及每天支持滴滴車主免費午餐300份。那天,汪勇終於鬆了一口氣。

4

汪勇是一個沒有任何資源的人,但一路走來,特別感謝追隨的志願者和大企業的幫助。大家都在為這個事情努力,汪勇只是一個組局的人。

出行、用餐——每組一個局,汪勇就交給一個人管理,再騰出手來做其他事情。因為平日裡和醫護人員接觸得多,他們的現狀汪勇最瞭解,生活上的支援也是必不可少。

比如,眼鏡片壞了,手機屏碎了,需要買拖鞋、指甲鉗、充電器甚至秋衣秋褲,在群裡通過接龍喊一聲,很快就有專人採購,幫他們搞定。記得有一次,上海醫療隊的兩名醫生過生日,幫他們買了蛋糕,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還有一次,因為醫院裡空調不能開,醫護最缺的是用來保暖的無袖羽絨服,他們花了10萬元,把商超的羽絨服買得一件不剩,又在廣州定了1000件優衣庫。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醫護人員需要一批防護鞋套,整個武漢市都斷貨,後來在淘寶線上找到一個商家有貨,但在距離武漢市區55公里的鄂州葛店。因為商家也是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發不了快遞,汪勇連夜開車去取,帶回來了2000雙。

汪勇每天不停地做事,不停地解決問題,汪勇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停下,但只要醫護人員呼喚汪勇,汪勇隨時都在。截至目前,他們一共對接了1000名醫護人員,接下來還要對接3000名馳援武漢的醫療隊。

人這一輩子碰不到這麼大的事情,不管做什麼,盡全力做,不後悔。

其實想想,汪勇開始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一天接送一個醫護人員可以節省4個小時,接送100個就是400小時。400個小時,醫護人員能救多少人,怎麼算汪勇都是賺的。

2月13日晚,媽媽的朋友看到了汪勇的視頻,電話告知了他媽媽。

汪媽媽對汪勇表示極大的支持。

汪勇說,還好,這次辦的事兒沒給老人丟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