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你以為的,只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討好他人,就能獲得他人的認可嗎?

結果很現實,你得到的只有熱臉貼冷屁股而已!你“好”的不僅一文不值,更可能讓人討厭!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討好”的文章《你太好了!好的一文不值!》,那時,我覺得我瞭解了關於“好”與“討好”的真相,後來,當我閱讀了美國臨床心理醫生哈麗雅特.布萊爾所著的《取悅症》,又名《不懂拒絕的老好人》後,才發現自己的瞭解多麼膚淺!

在美國哈麗雅特.布萊爾所著的《取悅症》這本書中,比較詳細地分析了為什麼有些人願意做老好人,筆者試著參考本書的理論框架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分享,書中對“老好人”的原因在以下的分析:

《取悅症》|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01-錯誤理念及思維習慣引起的“討好”行為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提起某某人時會說,“他是好人”,好像除了“好人”這個詞語,沒有任何詞彙能夠對那個人進行讚揚了。不可否認,有些真的是道德品質優良,捨己為人的英勇之輩,但更多的是心裡糾結,滿腹埋怨的人,卻還是去成全別人的人。

我有一個朋友,她說,“現在,誰敢說我是’好人’,我就想懟他‘你才是好人,你全家都是好人!’”

我知道她榮獲過無數“好人“獎盃,在高考最後一年不顧自己的衝擊高考,去幫助閨蜜指導學習;在大學期間,自己沒有錢,借別人的錢接濟同學,直到很多年後,錢都沒有還;同學生病了,她去陪床……

《取悅症》|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這樣的“好人”很多,他們會受到他人的歡迎嗎?事實上,剛好相反,他們往往是很難相處的一群人,因為他們抱著一種錯誤的理念:

“只要我當個好人,我對別人好,那麼別人就應該對我好,如果別人對我不好,那麼就是我的不對。”

這是一種凡事出現問題或者他人沒有給予想象中的認可時,他們會在心裡給自己下個裁決,這都是我的錯,並且在他們的心裡有“一直/應該/必須”等絕對化的詞語,他們又不輕易透露自己的期望,讓人去猜,一旦,他人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 他們就會感到受傷/沮喪/埋怨等。

你看,這樣一個好人,全心全意服務他人的人,既對自己要求嚴苛,有對他人期望高,你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你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惹她不快。

《取悅症》|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別人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而自己的需求是可以忽略的”,“不斷地給予,把最好的留給別人,把不好的留給自己”。

這有什麼不對嗎?試問:當朋友把家裡僅有的錢全部借給你,他自己老婆孩子一大家喝白粥吃鹹菜,你會會感覺如何?

你感動之餘,心裡也會存在,他想幹什麼?他有什麼所圖?我能回報什麼?即使以後你還給他錢之後,你這一輩子都無法逃脫虧欠的感覺,若他今後需要你幫忙時,你敢不顧一家老小去幫助他嗎?細思極恐,“這是一種變相的操縱,讓你陷入一種很尷尬和不安的境地。”

《取悅症》|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就像你為孩子的時候,每當你不聽從父母安排或者與父母有不同見解時,父母就鼻涕一把眼淚一把地指責著你,“想當年就應該不要你,我為你讀書砸了鍋賣了鐵,你這個白眼狼……”

那個不求回報只講付出的人,帶給別人的感覺就是如此!

討好他人的人,不僅苦了自己,也苦了別人!

《取悅症》|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02-強迫性的習慣造成的“討好”行為

誇讚和獎賞對有取悅傾向的人來說會產生極大的快感,而且這種快感又不是時刻發生的,是偶爾才會發生的。

這種原因導致的“討好”心理的表現如何呢?以一個例子來說明:我的好朋友的母親是一個在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中口碑極佳的人,每逢周圍人家裡有什麼矛盾時,毫不客氣地說,連清官都難斷的家務事,到她那裡都能解得開,人緣極好。

可好朋友家裡若是遇上雞毛蒜皮的事時,她的母親往往大發雷霆,指責/埋怨,賭氣的狠話讓人心怵。

“當為獲得更多人認可不斷擴大取悅範圍時,忽略身邊的人或者忽略已經對她肯定的人”。


《取悅症》|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除此之外,這種原因之下的“討好”表現之一的是,無論他們取得多大的成就,多麼優秀,在他們眼中都是應該的,在每一個項目完成,在每一個活動結束,在每一個繁忙工作的結束之後,內心有種極大的空虛感和無價值感,一切都在反覆清零,他們會反覆向內向外確認:自己的價值何在?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

03-逃避傷害帶來“討好”生存方式

“恐懼的力量遠比獎勵的力量大得多”。

我寫這句話的時候,腦海裡浮現的是自己在高中時期末考差時,利用手裡僅有的幾十元錢給父親買了一件毛衣。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對年幼時,因為成績沒有達到要求時受到的懲罰,每年暑假寒假在家將數學書重新抄一遍做一遍,更有意思的是,我的數學成績從來沒有好過。

其實這就是討好的一種,為了逃避因分數低可能帶來的責罵而選擇的一種可能僥倖逃脫的處理方式。

《取悅症》|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而這種討好,若是我們成人認真覺察的話,就會發現,我們的孩子也在不自覺地使用,在你批評他沒有好好吃飯時,他突然說一句,媽媽你做飯太好吃了!在你批評他看電視時間長的時候,他關掉電視去打掃衛生……

“因為以前受到過某種傷害,後來,發現可以通過讓別人高興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只希望,我們在成為父母之後,牢牢記住“恐懼的力量遠遠大於獎勵的力量”。

04-如何做到不討好別人,只做取悅自己的人?

關於“好”與“討好”這兩個詞的區別,我對於它們的瞭解始於一場家長課,授課老師講了一件她在現場親身經歷的事情。

她在現場遇見兩個讀小學小姑娘,一個是熟人的女兒,老師見她的手裡拿著五元錢,就跟她開玩笑說,我口渴了,可以用你的錢幫我買瓶飲料嗎?姑娘說,不行,買了飲料我就沒有錢了!

她笑了笑,令她吃驚的是,另一個她不認識的姑娘說,可以用我的錢給你買飲料!老師看著她,覺得很心疼,從姑娘的眼神中看到了討好。

老師說到“好“與”討好“的區別在於 “好”是不求回報,只是覺得自己去做心裡沒有不舒服,沒有糾結,沒有違反自己的內心感受;“討好”則是為了獲得認可及肯定,或者逃避傷害,可能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可能讓自己不舒服,若是在沒有得到認可或者感謝時,內心憤怒怨恨生氣的感覺。


《取悅症》|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而我們要做的是盡力對人“好“,以及根據自己意願有選擇地“討好”人。

這將是我們在做一件事之後,對內心覺察的參考之一。

第一招:用“如果我願意,我可以……”代替“我應該…...我必須……”

“如果我願意……我可以……”是在將事情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提出,“我必須讓別人開心,我必須要滿足別人的要求……”這些絕對化的理念.

《取悅症》|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第二招:用拖延代替難以開口的拒絕。

非常有意思的是,習慣討好的人難以做到開口拒絕別人,因為每一次別人的求助都是一次獎賞“獎盃“的機會,但事實上,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拒絕是一種社交中重要的一環,很多時候,你的拒絕並不會給你帶來多大的麻煩或者被拒絕的人就認定你是一個壞人,就像,我邀請你來參加我的父母課,你要送孩子去上興趣班,你的拒絕本身就是合理的,我沒有權力要求你必須到,你有權利說“不“!

當然,你在開始時,可能無法說出口,可以試著採用拖延的方式來處理,“我需要考慮一下”/“我需要和家人商量一下“……

非言語的行為,同樣也是可以傳達信息,若試可以,請勇敢地說“不“,可能真的有人因為你的”不“而生氣,但沒有關係,一個不懂得尊重你意願的人,早晚都會在你背後吐口水的!

《取悅症》|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第三招:找到自己的價值,將自我評價建立在自我內在價值上。

討好他人的人往往將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可我們很少人思考過兩個問題,一是,你都不瞭解你自己,別人的評價及看法又如何全面準確呢?

二是“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又沒有一個標準去約定一個人應該如何,哪裡會有所有人都喜歡的人呢?

而自我價值的建立始於,積累自己的成就,並及時給予自己獎勵,在你覺得沒有價值,覺得一事無成時,看著那份禮品,穿著那件衣服,體會獲得曾經獲得的成就,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取悅症》|拒絕討好,難嗎?三招:教你做取悅自己的王

結語:討好別人的人苦,被討好的人也苦,既然雙輸,不如雙贏。

勇敢對不合理的請求說“不”,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本來就是獨一無二的,很珍貴!所以,請好好愛自己,取悅自己!

文/舒然 頭條/舒心家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熱愛教育,熱愛生活,關注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