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潛移默化的改變,武漢人已經不發朋友圈了

來源:麥家陪你讀書(ID:mai1964)


我有個大學群,好友來自五湖四海。一個月前,那個武漢人開始不斷地轉跟疫情相關的文章,其他人應的很少。

現在,其他的人不斷在群裡討論疫情的現況,進展,而那個武漢人卻消失了。

我去翻他的朋友圈,發現所有的消息全刪掉了,趕緊問他怎麼了。

十幾個小時之後才收到回信。

“沒有感染,只是靜了下來,突然明白怎麼活了。”


潛移默化的改變,武漢人已經不發朋友圈了

疫情就像一場大考。


很多人,最開始惶惶不可終日。

而現在,不少人已經認真地帶著口罩,勤洗手,不出門,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在交卷鈴聲響起前,我們能做的就是,與自己為敵,認真做好能做的每一道題。

之前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圖。


潛移默化的改變,武漢人已經不發朋友圈了


而現在出現了最高級的孤獨——一個人熬過肺炎。

我的那個武漢朋友就是如此,一道封城令,讓他度過了最孤獨的一個冬天。

一個人過年,一個人隔離,一個人遠程上班。

他說,一個人待著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想事情,這些天,他想明白了幾件事。

  • 第一件事:我是誰?


我不是受害者,我是倖存者。


家裡有菜有肉有雞蛋,不缺口罩不缺酒精,每天社區的大喇叭都讓我明白,我還好好活著。

  • 第二件事:我在哪?

我在武漢,這裡是英雄之城,從鍾南山到李文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多年後,我肯定會這麼形容2020年:冰融雪化,春暖花開。

  • 第三件事:我該怎麼做?

過去的事,終究會過去。


現在,不添亂就是幫了忙,發洩情緒是本能,保持沉默才是修行。

經歷了隔離,我的朋友感覺整個蛻變了。

是的,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懼怕孤獨。

可大部分人,也正是在孤獨中成熟。

我們不再像小孩子那樣,疫情爆發,足不出戶,就開始抱怨,痛楚。

身在孤獨的房間,我們所最該做的是:審視自己,理性思考世界。


潛移默化的改變,武漢人已經不發朋友圈了


谷主麥家曾說:“和社會擁抱,你將被同化,然後被打敗,然後被拋棄;只有和自己擁抱,你才能永遠抱著自己,然後有可能抱到成功。”


有的人迫切的想要獲知外界的信息,結果卻發現,除了焦慮我們一無所得。

有的人渴望親朋好友的噓寒問暖,卻最終發現,很多的社交根本無用。

潛移默化的改變,武漢人已經不發朋友圈了


之前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開車回家,到了樓下還要在車裡坐很久?

其中有個網友的回答特別贊,他說:

“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

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

在車上,一個人在車上想靜靜,抽顆煙,這個軀體屬於自己。”

現在我們就隔離在只有一人的車上。

在這個突然按下暫停鍵的世界,在這個車上,你要明白自己是誰。

更要想明白,當油門重啟後,車要往哪裡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