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式的灑脫,演不出孟煙酈式的悲劇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的作品,主要講述了男主人公佟振保,與兩個女人的愛情故事。張愛玲擅長寫男女之間的婚戀故事,而故事的結局,則因其悲喜,而讓你歡喜,也讓你憂愁。

在張愛玲深諳人性的文字裡;在盤根錯節的情節中,我們不光能看到,主人公的命運走向,更能在細枝末節中,找出藏在命運背後的必然原因。

就比如,《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孟煙酈,她雖是一個悲劇式的女人。但她的悲劇,卻源於她無力掌控自身命運的懦弱。而張愛玲也由此,想要告訴讀者:唯命是從的順從,無法感動那個不愛你的人;及時止損的灑脫,才能走出絕望,遠離不幸。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式的灑脫,演不出孟煙酈式的悲劇

1. 表面上是男人帶來的不幸,實際上是懦弱造成的悲劇

雖然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佟振保,但對他生命中兩個女人的描寫,才讓佟振保的形象更加豐富和立體了起來。佟振保雖然娶了孟煙酈,但對她卻“視如草芥”,根本沒把她看在眼裡,所以孟煙酈的婚姻生活,非常不幸。但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孟煙酈的懦弱,她也不至於慢慢走向悲劇。

孟煙酈接受了新式的大學教育、她身世清白、面容嬌好、沒有不良嗜好、還處處以男人為天,是男人們理想中的妻子人選。佟振保與她是相親認識的,他們又算得上門當戶對,所以,佟振保與她見過面後,就決定要娶她進門了。

人向來就是自私又貪婪的。當初,佟振保之所以會迎娶孟煙酈,看重的就是她不愛結交朋友、又順從聽話;而娶回家之後,佟振保又因此而嫌棄她無趣至極。其實,這完全是由於利己主義的影響。因為她需要的,只是一個可以為她生兒育女、且身世清白,不會讓他蒙羞的女人。他明知道這樣的女人,不可能像王嬌蕊一樣風情萬種,滿足他的需求。但他每每看到孟煙酈,還是會因為貪婪而怨懟。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式的灑脫,演不出孟煙酈式的悲劇

而對於孟煙酈來說,她從來都不會懷疑丈夫,更無法讀懂丈夫心裡的盤算。所以,她只是盡心盡力地扮演好一個“賢妻”,以求得丈夫與自己的短暫溫存。但事實上,佟振保除了變本加厲地傷害她之外,並不打算善待這個為她生兒育女的女人。孟煙酈每天過得很壓抑,因為她既得不到丈夫和婆婆的認可,也不知道該如何才能讓自己活得痛快些。

所以,她想到了找人抱怨、想到了與人苟且,來求得內心對尊重的需求。她不敢直面婚姻中遇到的問題,更不敢向丈夫爭取些什麼,只得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忍耐著。按理說,孟煙酈是接受過新式教育的人,如果她能為自己主動爭取些什麼,她也不至於活得那麼痛苦,更不至於被動地接受丈夫拋給她的冷臉。

所以,在紫陌看來,與其說孟煙酈的悲劇,是佟振保帶來的,不如說是她自己的懦弱造成的。因為懦弱,她不敢反抗丈夫的任何決定;因為懦弱,她逼自己“賢良淑德”;因為懦弱,她沒有了靈魂,更失去了自己的閃光點。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式的灑脫,演不出孟煙酈式的悲劇

2. 懦弱是一種選擇,三大原因道盡孟煙酈,為何會選擇懦弱

·佟振保及其母親,對孟煙酈的不尊重,讓她只能選擇懦弱

孟煙酈做錯了事,當著人他便呵責糾正,便是他偶然疏忽沒看見,他母親必定見到了,然後振保的母親,就會到處宣揚媳婦的不中用

這一段是佟振保及其家人,對孟煙酈的態度。從佟振保“當著人面,直接呵責、糾正”、到婆婆“宣揚媳婦不中用”,可以看出佟振保及其母親,在精神上,一直打壓著孟煙酈。讓她常常陷入一種,擔心犯錯的焦慮中,所以便為了討好他們,活得小心翼翼。

因為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來看,人類都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孟煙酈在家裡無法得到尊重,但她除了被動接受,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儘管她活得很痛苦,為了排解自己的痛苦,也找過別人抱怨;甚至和對她恭恭敬敬的裁縫,做了苟且之事。但她這樣做之後,卻都遭到了丈夫的懲罰。她沒有經濟來源,也不想要因為離婚,而讓自己成了別人眼中的“壞女人”,所以,便只能懦弱地默默忍受。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式的灑脫,演不出孟煙酈式的悲劇

·孟煙酈骨子裡的傳統因子,造就了她的懦弱

她很少說話,連頭都很少抬起來,走路總是走在靠後。她很知道,按照近代的規矩她應當走在他前面,應當讓他替她加大衣,種種地方伺候她,可是她不能夠自然地接受這些份內的權利,因而躊躇,因而更為遲鈍了。

這一段是對孟煙酈行為舉止的描寫,也讓我們深刻體會了“性格決定命運”這幾個字的含義。孟煙酈是受過新式教育的女子,她的思想覺悟,應該不同於傳統的女人。而事實上,她也確實知道新式女人,究竟該活成什麼樣的姿態。但,她骨子裡傳統的因子,卻讓“以夫為天”的觀念,滲入了她的骨髓。

因為她從小就習慣了順從父母的意思,當父母覺得這些人“不好惹”時,她就會主動避讓;當父母覺得女孩應該潔身自好時,她就會少語,甚至從不結交朋友。所以,就是結婚的對象,也是聽從父母的安排,在相親中認識的,而非自己自由戀愛,覓得的。

骨子裡這樣傳統的孟煙酈,沒辦法說服自己,接受新式教育的思想。所以,她不過只是一個兢兢業業的記錄者,而非突破自我的實踐者。出閣前,順從父母;出閣後,以夫為天。這種植入骨子裡的觀念,令孟煙酈只能懦弱地聽從丈夫的安排。

·社會背景,讓孟煙酈不得不懦弱

這部小說,創作於20世紀中期,那時的中國,正處於新舊思想觀念交替的階段,一直以來,封建思想、男權主義,影響了幾代人。那時的人們,天然地認為,女人天生是弱者,必須要依附在男人身上,才能滿足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女人們被物化,也被男人賦予了價值。

雖然當時新式的思想、以及女權主義運動的崛起,給了女性與男人平起平坐的機會,所以,她們才會上新式洋學堂、出席各種社交場所,或是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權益。但還是有很多失敗的女人,最後被貼上了“壞女人”的標籤。而她們之所以被稱為“壞女人”,不過是因為她們威脅到了男人的利益,所以,就必須要接受懲罰。

孟煙酈雖然接受了新式思想,但是當時的她,不敢去挑戰男人的權威。甚至內心的聲音告訴她,反抗是沒有用的,只有接受才是宿命。所以,她才會寧願活得痛苦,也從沒有想過改變。

在種種的原因下,孟煙酈沒有為自己的幸福,主動爭取過什麼。她一直都在被動忍受、默默承擔,而這樣的懦弱,也讓她的婚姻生活,成了一潭死水。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式的灑脫,演不出孟煙酈式的悲劇

3. 懂得擺脫懦弱,並及時止損的女人,才能遠離悲劇

孟煙酈的悲劇,來自於她的懦弱,如果她能勇敢一點,懂得及時止損,主導權就不會交託在佟振保的手上,她也不必承受不被尊重的羞辱。其實,不光是小說中的孟煙酈,生活中也是一樣,懦弱的女人,總是無法獲得幸福天神的眷顧;而懂得及時止損的女人,才能真正遠離悲劇,擺脫“渣男”的折磨。

雖然故事裡的孟煙酈,不懂得及時止損。但現實中的張愛玲,卻因為及時止損,而擺脫了胡蘭成情感上的“折磨”。

起初,張愛玲和孟煙酈也是一樣,對胡蘭成的愛,卑微到了塵埃裡。因為她覺得胡蘭成,就是黑暗裡的一束光,照亮了她的整個人生。所以,儘管胡蘭成風流成性,佳人不斷,張愛玲也依然選擇相信他。

但是,當一顆滾燙完整的心,因為折磨,而遍體鱗傷後,張愛玲便開始思考,她到底該不該繼續選擇卑微。日本投降後,胡蘭成逃到了浙江溫州。張愛玲出於對丈夫的關心,不顧生命危險,前往溫州探望。卻看到了胡蘭成已與別的女人成親,並冷冷得問她:

“你來做什麼?還不快回去!”

一次次的卑微付出,卻始終換不來胡蘭成的那顆真心。張愛玲經過了一年多的思考後,她決定不再懦弱,並勇敢地向胡蘭成提出了分手,她說:“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雖然張愛玲很痛苦,但是她知道,如果不做個了結,她的後半生,將會與這個讓她痛苦的男人糾纏不清。所以,她寧願不再懦弱,及時止損,將對自己的傷害,降到最低。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式的灑脫,演不出孟煙酈式的悲劇

陸琪在《愛情需要止損》中說:“在這個世界上,你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得到了不想要的東西,就要及時丟棄,否則就會越錯越厲害。”

作家晚睡說:“人生總要經歷各種失敗,走錯方向、愛錯人、選錯路,都是常會發生的事情,行到半程,愛到半生,才發現一切都是錯誤,而且是解決不了的錯誤。”

這世上最大的悲哀,就是卑微到塵埃裡,去愛一個不可能愛你的人。你要知道,盲目地執念,改變不了任何事;而及時止損,才能告別折磨你的人,遠離悲劇的人生。生活中,有些人活成了孟煙酈,她們費盡心力地討好和順從,卻沒有換來男人的珍惜;而有些人卻能像張愛玲一樣灑脫,愛的時候全心投入,不愛的時候,也能及時止損,絕不拖泥帶水。

或許,我們因為愛,而不捨放手;或許我們因為執念,而不願放手;又或許,我們是因為面子,而不敢放手。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一味地忍讓、懦弱,只會給別人傷害你的機會。而勇敢地及時止損,才能獲得柳暗花明的明天。

面對獨一無二的人生,擁有把控自己人生的力量,才算沒辜負自己。所以,餘生請不要懦弱、也不要討好、更不要卑微,而是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勇敢與愛的人相愛、勇敢地及時止損,擺脫不愛你的人,對你的傷害。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式的灑脫,演不出孟煙酈式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