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楊傳慶:作為詩人的嚴修——“南開校父”嚴修的詩與詩學(中)

鴉片戰爭之後,國門被迫打開,大量知識分子出使西洋、東洋,異域風物人情讓他們眼界大開、倍感新鮮,海外新文化也刺激著詩歌創作發生變化,於是梁啟超、黃遵憲等人開始倡導“詩界革命”。陳衍在《石遺室詩話》中說:“中國與歐美諸洲交通以來,持英簜與敦槃者,不絕於道。而能以詩鳴者,唯黃公度,其關於外邦名跡之作,頗為夥頤。”可以說,嚴修是繼黃遵憲之後又一位大量創作域外詩的詩人。關於這一點,曹聚仁曾有揭示,他說:

他(嚴修)到底喝過墨水,吃過麵包,呼吸過歐風美雨的,敢於攝取新意境,遣使新詞語,運用新語法,不受舊詩律的拘牽與舊意境的束縛,敢於逃出如來佛的掌心翻筋斗的。如《榛苓謠》、《鐵血吟》、《入美雜詩》,所用現代術語及美國人名地名之多,並不在後來著名的胡適《送梅覲莊往哈佛大學》詩之下。

在曹氏看來,嚴修的域外詩不僅僅是運用新名詞、新語法,還能夠在新意境上有所成就,而這正是諸多詩人海外詩所欠缺的。如此看來,嚴修的域外紀遊詩自應在“詩界革命”中具有一席之地。

楊傳慶:作為詩人的嚴修——“南開校父”嚴修的詩與詩學(中)

嚴修六十歲生日時,其親家華世奎進祝壽詩有云:“我無遠志甘藏拙,君有雄懷勇作新。足跡遍經中外海,心傳奚止萬千人。”嚴修是清末不多見的具有新思想的士大夫,他多次赴海外考察,關注日本與歐美的先進文化,其遊歷時寫下了豐富的域外詩篇,展現了海外的圖景,記錄了他身處域外時的感悟與思想。

嚴修的域外詩首先為我們描繪了奇美的異域風光與風土人情,如其《瑞士雜作》詩記乘汽船晚歸:“歸舟恰趁晚來風,雨後風光更不同。近水園亭花嫵媚,緣隄樓觀樹蔥蘢。溼雲山半蓬蓬白,返照峰尖灼灼紅。路轉幾番回首望,暮天一色碧溟濛。”詩人出遊逢雨晚歸,乘汽船從Thuner see湖返回,雨水洗濯過的花朵更顯嫵媚,緣堤綠樹在雨後也愈加蔥蘢。雨後煙靄氤氳,浮在半山,宛如仙境,夕陽餘暉灑在峰尖,明亮灼紅。汽船疾駛,幾番路轉之後,回眸只見天水一色,一片溟濛。全詩色彩光影變幻,把瑞士山水風光之美淋漓寫出。汪闢疆在《光宣詩壇點將錄》中評論嚴修遊美詩時雲:“在美時遊山諸作,駿快似東坡,可誦也。”如《同子文重遊那亞格拉觀巨瀑》雲:“綺邐萬頃湖,抑何清且漣。東下數百里,大波起軒然。本從平地來,忽若升山顛。倒傾磬折下,峭壁橫其前。壁立數十面,面面鋪寒泉。曲如九折屏,厚如千重棉。皺如百褶裙,急如萬弩弦。去地未及半,化為雲與煙。煙騰散白雨,撲面涼珠圓。”那亞格拉(尼加拉瓜)巨瀑驟然陡落,飛湍疾逝,一瀉千里。大瀑布飛流直下,雷聲震天,如鋪天蓋地一般,傾注河底,流沫如飛珠落玉,化出一片雲煙,在陽光照射下,形成七彩霓虹,隨人旋轉,奇麗繽紛,令人心蕩神馳。嚴修對那亞格拉巨瀑的描繪,讓我們想到了蘇軾的《百步洪》中詩句:“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絃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山眩轉風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嚴修詩中的駿快奔放的氣勢無疑得自東坡。

自然風物之外,嚴修詩中對域外的社會人文多有關注,其遊美時作《榛苓謠》寫高懸的城市立交橋,擁擠黑暗的地鐵,民眾對電影、新聞的熱愛,遍佈街道的牙醫廣告,嚴修的詩展示了上世紀初葉美國社會生活畫面。其《榛苓謠》還寫到了美國的“兒童裁判所”:“子悍多緣母太慈,公家約束勝鞭笞。法官一副春風面,直是優良學校師。”嚴修對美國的這種管理少年的制度表示了肯定。他還對美國學校開設話劇表演課非常感興趣:“劇以編排入教材,劇場即在講堂開。最奇單級鄉間校,別為生徒設舞臺。”(《榛苓謠》)後來嚴修與張伯苓在南開學校開展話劇教學即與此相關。他在遊美時作《鐵血吟》還說:“當門赤幟列星鐫,中著金星更灼然。略似吾邦別差等,將金書聖玉書賢。”注云:“局所商店皆有從軍之人,門前或門內懸赤旗以識人數,有陣亡者則金其星。”《鐵血吟》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此詩可見美國社會對從徵軍人的尊重。他還寫了美國的女軍人與女警察:“無議無非識者譏,恥甘雌伏讓雄飛。試看裙屐翩翩隊,時著軍官警吏衣。”這些都是與彼時中華社會迥然不同的。

楊傳慶:作為詩人的嚴修——“南開校父”嚴修的詩與詩學(中)

值得注意的是,嚴修的域外詩並非僅僅只描繪美麗風光與風土人情,而是在寫景紀遊時不乏思考,往往遊中有思,遊中有理。錢鍾書在評騭黃遵憲域外新詩時雲:“差能說西洋制度名物,掎摭聲光電化諸學,以為點綴,而於西人風雅之妙,性理之微,實少解會。”於此而言,嚴修於域外詩中之理性思索就更值得重視了。如《鐵血吟》雲:“計日郎君事遠征,紛紛迨吉締鴛盟。杜陵錯賦新婚別,得偶軍人畢世榮。”詩人思考了杜甫《新婚別》中丈夫從軍生離死別的痛苦,與美國女子送夫出征,嫁給軍人的榮耀,兩相比較,以一“錯”字點出了中西制度與文化的差異。嚴修出遊非僅為域外風雅,域外風情讓他大開眼界的同時也讓他看到了異國的長處。嚴修注重教育,遊美時美國的新教育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富圖書館,精深標準局。其他適意事,數之難更僕。”“此邦一飲啄,悉含新教育。學僮肄課程,布帛兼菽粟。在彼講衛生,在我助食慾。”(《崇兒四十生日方居東京作此寄之》)美國教育注重對學生實用能力的培養,而這正是中國教育所缺乏的。嚴修於此深有感觸,他說:“幾番回首望中華,萬里舟連萬里車。稍悟文章經世事,悔從故紙覓生涯。”(《和槐亭寄詩原韻》)從他對自己的“悔”也可以看出中國教育的缺失。

在描寫域外風景人文時總是將其和中國的現實相聯繫,並且在詩中傳達出一位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憂國之心,這是嚴修域外詩的鮮明特點。嚴修在遊美作《榛苓謠》中批評了旅美國人:“捨命無非望報酬,酬金來自賭抽頭。欲教堂口無兇鬥,先把番攤局沒收。”“棄短方能取彼長,買珠買櫝費評量。可憐負笈重洋外,角勝先尋跳舞場。”在美華人賭博、鬥毆讓嚴修失望,更令他傷心的是負笈重洋的留學生們不思進取、在跳舞場尋歡作樂。嚴修筆下的留美學生的跳舞讓人聯想到了魯迅先生《藤野先生》中留日中國學生的學跳舞,承載祖國希望的留學生們的表現讓渴望國家富強的有識之士痛心疾首。面對異邦文明,我們要取其“長”,得其“珠”,不能取其“短”,得其“櫝”。他在《歐遊小引》中說“何不遣遊學,文明恣吸收。”“人以遊遣興,我以遊寫憂。”他人遊覽是為遣興,而嚴修之遊則為汲取異邦先進文明,而異邦之先進又總讓他憂心滿懷。其《偕張君季才、卞君滋如、袁生規庵、巽庵、兩峰,卞壻肇新、大兒智崇遊詩人莎士比故居》為遊覽英國文豪莎士比亞故居所作,英國人對莎士比亞故居遺蹟盡心愛護,並且舉辦紀念活動,這讓嚴修對國內名跡被毀壞,被遺忘感慨萬端,他說:“況覆鼎革頻,干戈爭尋仇。荊棘臥銅駝,黍離難寫憂。”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無人愛護,加之戰亂頻仍,化為廢墟荊棘,嚴修為此倍感傷心。歐美國家的富裕安寧,讓嚴修時刻想到了自己的祖國,其《瑞士雜作》詩中說:

地無曠土群萌逐,民有餘財庶政修。

衣食盡人能養欲,湖山隨處可忘憂。百年不睹兵戈事,萬國爭攜笠屐遊。

熙皞驩虞王者世,此風何日遍全球。

小國瑞士人民富足,湖山優美,國家安定,真可謂人間太平樂土,可當中國人所向往的“王者之世”。詩人在稱美瑞士,其心想到的自然是中國,瑞士百年無兵戈,而中華大地卻歲歲兵戈。嚴修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觀光和平慶祝大會所作《和蘭雜作》詩云:

大慶百年才一日,吾儕此日恰來遊。山郊在昔看歸馬,海曲無人肯帶牛。到老不聞爭地戰,有生不識戴天仇。神州此歲方多事,笳鼓殘聲總未休。——百年和平大會

白叟黃童舞且歌,洗兵誰與挽天河。鯫生豔羨和平福,亦逐都人看大儺。——觀儺

異邦是世外桃源般的太平世界,而中華則是笳鼓不斷的軍閥混戰,神州大地的前途何在?面對此景此情,嚴修憂心沉重,他多麼希望自己的國家走向安定,民眾可享和平之福,其強烈愛國熱忱,對祖國命運的憂慮昭然可見。

楊傳慶:作為詩人的嚴修——“南開校父”嚴修的詩與詩學(中)

嚴修的域外詩與黃遵憲等人一樣,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其新名詞的運用、新風氣的介紹體現了詩壇的一種進步。尤為可貴的是,嚴修的域外詩不撏撦堆砌新名詞,而是遊中有思考,遊中有真情,不失古人之風格。正如汪闢疆所言,嚴修“遊美諸篇,不失典雅。”所謂“典雅”,竊以為即保持古詩風味。如嚴修遊美《鐵血吟》有云:“阿孃掌上三珠秀,分手難禁望眼穿。那管家書亂人意,朝朝魚雁向軍前。麻司克渟機器廠巴雷君三子皆從軍,其夫人思念之甚,每日必作一書。”詩中所寫自是美國軍人從軍之事,而其語句、風格、意境自為中國古詩所有。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說“詩界革命”新詩應具備三長:新意境、新語句、古人之風格,竊謂嚴修的域外詩“能以舊風格含新意境,斯可以舉革命之實矣。”

嚴修自非“詩界革命”中人,也從未以新詩標榜,但卻有詩歌可成革命果實,其因何在?正如曹聚仁所言:“這便是時代的氣息,道雖不同而同趨於一個方向的。”

楊傳慶:作為詩人的嚴修——“南開校父”嚴修的詩與詩學(中)

作者簡介:楊傳慶,1981年9月出生,安徽六安人。2001年至2007年就讀於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學士、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至2008年,任教於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2008年至2011年,就讀於南開大學中文系,師從孫克強教授,獲文學博士學位;2011年7月起,任教於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天津問津書院《問津文庫》編委。研究方向為詞學文獻整理與研究 中國文學批評史 天津地域文學,曾承擔多個國家項目,成果豐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