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你認為最好的理財方式是什麼?

athenacool


掙錢加儲蓄。


開心的聽診器


我認為我們普通的老百姓不同年齡段適合的理財產品不同:ETF基金定投是懶人都可以賺錢的無風險投資方式非常適合普通大眾!

  • 第一、20-30歲ETF基金定投+餘額寶(貨幣基金,靈活方便週轉)
  • 第二、30-50歲之間比較合適做ETF基金定投+優秀的基金(實力允許可以買一些口碑較好私募基金)。
  • 第三、50-70適合:債基+基金ETF基金定投。收益相對穩定。
  • 第四、不建議普通投資者去買股票。

1、新手入市,沒有知識系統,沒有研究時間和經驗經常就是韭菜一樣,被收割的對象。

2、到處打聽消息,聽股評大師高手亂買。 這個和買彩票的幾率是一樣的。

每個人的資產和家庭情況不同,理財的方式不同,合適的就是最好的!最近股市人氣很旺,身邊的朋友又開始入市了,開始討論買什麼股票了,誰誰買了什麼票,賺了多少錢。有的人頭腦一熱,就開始往裡衝了!一入股市深似海,長年都在趕本路上跑!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我的頭條號剛剛開通,我專注研究上市公司、基金,股票對金融市場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


趨勢價投50


我認為最好的理財方式是做一個適合自己條件的理財組合。

由於每個人或每個家庭對風險的心理和經濟承受能力不同,所以最佳的理財方式就會有不同的理財組合。

一般來說一個家庭的理財組合應當包括以下幾種理財產品:

1 風險保障類理財產品

主要以商業保險為主。家庭的成員隨著年紀的增大是有可能生病的。這時如果有一個百萬醫療險就可以使自己家的財富免遭生病帶來的巨大消耗。

一個或多個有關於家人醫療健康方面的保險是非常重要的。僅指望基本醫保是不夠的。比如一個大手術就需要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如果沒有百萬醫療險來分散風險。那麼個人家庭至少也要花費5到10萬元的資金,這對普通家庭顯然是筆巨大的壓力。

還有車險、人身意外險等幾個重要的保險其實最好都要有。

2 理財風險保障類產品

一旦社會經濟出現問題,貨幣就會急速貶值。那麼黃金和房地產之類的硬通貨就可能會發揮出保值的作用。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家中購置點黃金和房產還是有必要的。

3 資產增值類理財產品

像股票、基金這類理財產品都可以有使自己的資產大幅增值的作用。而且在經濟良好時,他們還可以跑贏通脹。作為普通人家投資基金是最好的選擇。

4 低風險理財產品

國債、定期存款、貨幣基金是最基本的收益最穩定的理財產品。每個家庭都應當有這些收益雖然低,但是風險也幾乎為零的理財產品。它是一個家庭經濟的基礎。

一般來說第1條和第4條是家庭和個人必備的理財方式。當家庭收入有閒餘時就可以根據個人和家庭情況配置第二和第三條理財產品。


孟可的思想空間


很高興為你排憂解難哈。我認為最好的理財方式是基金,以下是我的見解,望採納。

基金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和理財工具,具有“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特點。簡單的說,就是將投資者的資金彙集到一起,然後由專業機構進行管理,並投資於股票、債券等證券中,以獲取投資收益。

基金相較於股票具有“兩高一低”的優勢,即“門檻低、風險低、專業水平高”。因此適合大多數人進行投資。

基金理財門檻低:就目前而言,多數基金一般只需10—100元即可進行投資,同時買入費率較低。

基金理財風險低:證券類投資風險較高,如股票,它的漲跌涉及諸多因素,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相對於股票,基金投資就不存在這一風險。基金投資的組合方式是由專業人士分析出來的,能夠最大限度降低投資風險。以注重價值投資的東方紅滬港深混合(002803)和中歐時代先鋒股票A(001938)為例,從資產分佈中可以看出,基金理財投資種類多,包括股票、債券、現金等,並且投資行業分佈廣,明顯降低了投資理財的風險,即“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基金理財專業水平高:對於理財小白來說,一來不知道怎樣做投資,二來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管理,三來手中的資金有限。而把自己的資金由具有豐富投資管理經驗的經理人管理則是最放心的辦法。基金理財正是具備這一特點,投資者只需承擔較低的費用,便可享受專業理財的服務。同樣以東方紅滬港深混合(002803)和中歐時代先鋒股票A(001938)為例,可以看出兩個基金明顯跑贏大盤,且持有時間越長,收益越高。

1)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2)堅持長期持有,耐得住才贏家

3)儘量不滿倉,應急是關鍵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海龜小管家


手上留有生活和應急的錢,其他錢全部買理財產品、基金、股票。比如你對自己一個月的生活費大概有個數比如3000元,再留個比如1萬元作為應急的費用。其他的錢一半買理財產品,一半買基金或股票。理財產品是可以保證你年化5%的收益的,有些大的理財公司如悟空理財可以到10%,當然10%這個收益會變的,而且理財公司的風險肯定要比銀行的大,但像悟空這種比較大的理財公司,也是納斯達克上市的,風險不是很大。

另外一半的錢我為什麼推薦買基金、股票呢?首先現在房子不是理財的最佳選擇了,在你有一套自住的情況下。第二套房子就是屬於理財了,房子的收益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房價,一個是租金。現在房價想要再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比如再翻一倍,覺得不太可能。租金的話收益率小的可憐,在1%~1.5%之間,就是說你1000萬的房子,每年只能拿到10~15萬租金,這個比存銀行的定期還少。再一個租房子非常麻煩,家裡有什麼壞了,都要房東出錢出力。當然買一個市中心或者有學區的房子,作為資產的保值升值是不錯的選擇。

這不是我想說的重點,我想說的重點是,要學會投資基金或投資股票。有幾個理由:

1 升值抗通脹,股票投資有風險不用多說,但是作為一個持有資金比較少的個人,投資股票的門檻比較小,雖然風險也比較大,但是幾乎是唯一的投資渠道了。而且作為十三年的投資者,覺得買好公司的股票長期持有,賺錢的幾率是99.99%,而且會有很好的收益,10年10倍不是不可能,從股票市場歷史的角度看,上證指數還是在3000點左右,和我2007年的時候進入股市差不大,但這股票翻10倍、100倍的多的是,很多股票是創歷史新高的,那如果長時間持有這樣的股票,大概率是賺錢的,而且肯定會跑贏通脹。

2 股票投資的流動性好,對於中小投資者,資金量比較小,如果你哪一天需要用錢,隨時可以賣掉股票,獲得現金。當然對於價值投資來說不建議這麼去做,還是要長時間持有才能賺錢。

在投資理財方面對我影響比較大的幾本書推薦給大家:

1.\t“窮爸爸富爸爸”,這是羅伯特.T.清崎的一個系列的書,這套書最早指引我入門和建立理財思維,最簡單的一個理財思維就是用錢生錢。清崎的主要生財之道就是世界範圍內房產投資。

2.\t“財富自由之路”這本書比較全面的建立我的投資理財的思維,和“窮爸爸富爸爸”的思維類似,換一種說法是養一隻能生金蛋的鵝。這本書分析的比較全面,從股票、基金、債券多方面進行分析。

3.\t“聰明的投資者”,投資股市先看看這本書,看兩遍,一遍看不懂。

4.\t“窮查理寶典”,這本書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但沒有太多的實際操作意義。在查理面前就像是不會思考的野蠻人。學會思考是如此重要。

附上錦鯉的照片,祝大家都好運[耶][耶][耶]





一路風景投研


購買年金險

所謂年金險,就是在保障期內,保險公司定期會發一筆錢給我們,可能是每個月,也可能是每季度、每半年、每年。

在資產配置的序列中,年金保險是我們家庭財務的守門員,擁有著巨大的金融價值,可以實現鎖定利率、強制儲蓄、潛在養老金準備和現金流轉換等功能!

保險是一份超長期的投資。時間會穿越幾個不同的經濟週期,有高利率時期,也有低利率時期,它的收益不會達到大牛市那樣超高的收益。但能在低收益環境能保證客戶獲穩定的收益,這種穩定性是其他的投資很難做到的,也是年金保險獨特的優勢所在。

在全球降息大潮中,銀保監會針對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產品,第三度出手,先是利率上限從4.025%下調至3.5%,如今又規定從12月開始停止銷售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產品。

現在銀保監會將年金保險的預定利率上限將由之前的4.025%降低為3.5%”,為啥引發了行業震動,大家都知道,年金險一般都是複利計息,4.025%複利,40年可達到實際年利率9.5%,問問市面上哪個理財產品能夠保證9.5%的收益?且毫無風險?我們來看下圖:

以30年的複利來看,4.025%預定利率高出銀行存款20萬;

以50年的複利來看,4.025%預定利率高出銀行存款66萬。

而目前的大環境是,銀行存款始終處在下行趨勢中且只能保證5年期存款,而年金可以長達50年鎖定的複利。

即便是今後下調至3.5%利率,也遠遠高出銀行存款的利息,最關鍵的是銀行根本也沒有30年或50年的存單,從長期效益上看,基本能鎖定你的財富,防止財富的流失。

20條購買年金險的理由

1、你光掙的多還不行,你還要把這些資產轉化成未來長期穩定的收入才行。最穩健的投資就是保險,年金保險。

2、為什麼我們要配置年金險?因為保單可以帶我們穿越時間,照顧那個未來的自己。只有一個人確定可以照顧年老的你,這個人就是年輕時的自己。

3、年金險是為了防範長壽風險,終身年金的給付,生存時間越長,獲得的年金給付總額越高。年金險被稱為“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就是為了避免“人活著,錢沒了”這種現象。

4、你幾乎找不到,敢把固定生存金寫進合同裡,且保證領取至終身的金融產品。而終身養老年金保險可以做到。

5、安全現金流是人壽保險在稅務籌劃中的重要屬性。高淨值客戶利用人壽保險的法律特徵,通過配置的時點、保單架構設計和大額保單貸款等,打造風險準備金。

6、配置終身年金的目的不是為賺取高收益、追逐利潤最大化,而是用法律契約平衡財富和生命的關係。用法律手段保證及時、穩定和源源不斷的現金流,直到百年。

7、無論準備與否,風險依然存在;做好風險管理,求人不如求己。

8、人不一定會生病,但一定會老;

人老了不一定會賺錢,但一定會花錢;

人老時花的錢,一定是年輕時儲蓄下來的。養老的錢一定要做到:專款專用,不被挪用,安全可靠,保本增值。

9、終身年金保險是給未來自己的一份“禮物”。

是用今天的閒散資金,來換取明天的固定收入;是用一種短繳來換取明天的長期收入的方式。這份禮物叫“幸福提款機”。

10、養老不只是老年人關注的焦點,也是年輕人逐漸開始擔憂和思考的現實問題,現在有錢,並不代表未來的晚年生活就一定有保障。年金保險能把你確定已經賺到的錢,安安穩穩的保值增值到未來。並且在退休後,能夠穩定地領取一定金額的現金作為養老金補充,為安穩幸福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

11、年金保險是用來解決“不確定性”的,如:壽命的不確定性(長壽需要更多資金)

投資的不確定性(安全、剛兌)

婚姻的不確定性(保護個人資產)

財產的不確定性(合理債務隔離)

遺產繼承的不確定性(指定受益人功能)

稅負的不確定性(保險賠款免徵個稅)

12、年金保單有著神奇的“鎖定”功能:

鎖定年金的使用對象

鎖定長期不變的利率

鎖定終身領取的期限

鎖定持續不斷的現金流

鎖定財富傳承受益人

13、儲備終身年金保險,本質是建立足夠的被動現金流。即使白髮蒼蒼,也有終身領取的補充養老金。

14、年金保險是一種可以“穿越經濟週期”的投資,期間會穿越若干個經濟週期。它的收益不會達到牛市那麼高的水平,但是它可以保證投保人在低息環境裡面也能獲得相對客觀的收益。

15、只有在養老儲備充足的情況下,退休才會是一種享受;如果養老儲備堪憂,退休後失去穩定的收入來源,口袋的錢只出不進,退休時的壓力或許比工作時的壓力還要大。

16、沒有人知道未來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將會如何(或者說是在退休期間,我們花在醫療上的費用)。

所有人應根據現有信息設定自己的退休儲蓄目標,需要謹慎地為未來的不確定因素留有餘地。

17、每年強制自己存一筆錢,你會發現你的生活質量並沒有很大影響。但如果你堅持存錢,久而久之在複利的影響下,是一筆可觀的積蓄。

18、年金險有著看似“缺陷”的地方,恰恰能幫助我們達成某種特殊目標,比如資產安全、隔離與傳承、防止資金濫用、解決長壽風險等等。

19、年金在安全性上的獨特優勢就成為了防守型資產不可多得的好選擇:保本、保息,每一分收益都白紙黑字地寫進合同裡。

面對充滿迷茫與變數的未來,只有年金100%的確定性才能給我們最大的安全感。

20、年金險與其他理財產品相比,有四大優勢:

鎖定高利率,在不斷下行的低息環境中穩定複利增值。

對抗長壽風險,養老金可以活多久領多久,防止壽命長沒錢花的窘境。

均衡財富波動,讓我們在年輕時節制花費,強制儲蓄,用現在有錢的自己補貼未來沒錢的自己。

幾乎零風險,有保險精算和國家多重監管把關,不跑路,不暴雷。

財富的定義從來就不是你今天有多少錢,而是你明天依然有錢,時間是衡量財富的最佳標準。

雞蛋永遠不要放在同一只籃子裡,大家如果理解了這句話,就會明白保險才是永遠的財富的道理,年金險具有強制性、安全性、長期性等特點,是家庭理財最好的金融工具!當危機來臨時,你已做好準備,就可以安枕無憂地渡過難關了。






人民理賠師


最好的理財方式當然是本金安全、投資收益又高的理財,理論上沒有這種理財方式,但實際上高風險高收益理財方式操作中,只要把握好投資介入、賣出的時機,就能既保證本金的安全又能獲得較高的收益。


臂如做樓市投資,在低谷時,即大多數人都不看好房產投資,樓市非常低迷,房價已經過幾輪下跌,成交量也很小,大家對樓市基本不關注時,你固斷出手,挑選品牌房產商的地段、戶型、樓層、面積、小區和周邊環境都好的房子,把它買下來,肯定比樓市又熱鬧起來,上漲趨勢又明朗起來時,再追進去,要安全得多,投資收益也會高很多。

投資炒股也一樣,一定不要在大家都在議論股市,覺得股市裡有大把的機會時,衝入股市,那肯定成為小韭菜,被人割掉的。必然耐心等待入市時機,要拿得住本金,穩賺不賠的機會是等出來的。只有當股市異常低迷時,選好績優成長股,低位介入,即使不是買在最低點,也沒有多大問題,耐心持有,取得高額收益那一天終究會到來。



這是我自己多年理財的心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是那麼簡單,需要自己多學習、多琢磨、多體會,在實戰中不斷摸索提高,積累經驗,才能最終成為理財高手,獲取高額理財收益。


正詩村人


直接用支付寶理財吧,平時閒錢可以在餘額寶自動獲取利息收益,時機恰當時可以在支付寶購買指數基金,比如滬深300指數C.中證500指數C,創業板指數C,最常見的就是ETF指數基金,它是一種跟蹤市場指數、可以在證券交易所自由買賣的開放式股票基金,它的波動基本等於對應指數的波動。比如週五創業板漲了4%,創業板ETF(159915)漲了4.24%;我就幾萬塊錢,去年開始玩的,累計收益快2萬了,還不錯吧[大笑][大笑]



股市吹哨人


雖然人們常說“沒有最好的理財方式,只有最合適的理財方式”,但這只是說明每個人心中最好的標準是不一樣的,然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最好的理財方式首先就是一定要安全。

理財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財富較塊增加,至少應該比放在銀行裡存著要利息多一些吧,這就是很多人關注理財的最初的想法,但是我們各類金融服務機構總是想法設法的研究出各類衍生品種出來,讓投資人選擇,然後告訴你哪些風險高,但是收益也高,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產品,但是選擇之後,所有人都是要交管理費和服務費的,再之後,有人虧、有人賺,但總體算下來,竟然還是和銀行的定存收益差不多,你說神奇不神奇?

所以,在理財具體品種的選擇上,我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選擇銀行定存其實不錯,大額存單也好,互聯網銀行的智能存款也好,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已經很好了,關鍵是安全無風險。如果你不滿足,但是能承受風險,那麼去馬一些指數基金吧,然後用5年甚至10年的耐心去等待,將來的收益也會非常好。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只有更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沒有最好的理財方式。

能夠取得比活期存款更高收益的理財方式有很多種,傳統的理財方式是在銀行存定期或者買國債,這種理財方式的風險最低,不需要專業的理財知識!

然後是基金理財,銀行的理財產品實際上也是基金,只是大家按照風險的高低對基金進行了劃分!銀行因其特殊地位,他一般只能做低風險、低收益的理財產品,如貨幣型基金或者債券型基金。

收益較高的基金理財多數由專業的基金公司或者券商等投資公司在運作!收益較高,相對來說風險較高,有可能會損失本金,比如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這類型基金大部分投資股票收益的高低,除了基金公司本身的運作能力之外,更多的是取決於股市的行情,比如2018年這類基金虧損平均在20%以上,2019年A股出現階段性行情,收益高達44%。

因此,如何理財應該結合自身的情況,包括資金情況,風險的承受能力,對收益高低的要求、經濟環境的變化等因素考慮,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