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詩句表現出什麼意境?

野駱駝9005184025938


劉禹錫的《浪淘沙九首》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不要說讒言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之人好像泥沙一樣在水底埋沉。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雖然一時被小人陷害,歷盡辛苦之後,他的價值還是會被發現的。

《浪淘沙》本為六朝民歌的題目,唐代成為教坊樂曲。劉禹錫據此創作的《浪淘沙》組詩,單篇為七言絕句。

劉禹錫(772~842)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劉禹錫本在高處任職,由於讒言遭到貶謫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詩人為蒼生造福的社會理想永不改變。劉禹錫渴望回到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職位,有一番作為,縱然是惡浪頻襲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見,詩人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多麼讓人欣羨!這首詩用誇張等寫作手法抒發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氣勢大起大落,給人一種磅礴壯闊的雄渾之美。

"千淘萬漉雖辛苦",說的是埋在沙堆裡的金子,經過風浪的洗刷,在狂風暴雨裡磨礪,自己歷盡了千辛萬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大浪只有淘幹了所有的流沙,金子的分量和價值才會顯現出來。

這首詩感人大氣,用自然界的景觀,描寫了作者生平的經歷,並且蘊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在便被貶到巴蜀做刺史23年以後,56歲的劉禹錫,再次被召回了京城,得到了升遷和重用。那麼23年的壓抑和苦悶,那被埋沒的沉痛感和悲鬱,都一起的釋放出來。才有了這首雄渾的浪淘沙。

表達了人生像沉埋在沙土裡的金子,經過了時間的洗滌,最終終於發出了自己的光芒。


鬼谷書生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兩句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寫的《浪淘沙九首》中的〈其八〉,全詩共四句,緝錄於下:

莫道讒言如浪深,

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

劉禹錫為什麼要寫《浪淘沙》這樣的詩呢?因為劉禹錫身為”監察御史,在為官期間,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由於活動積極,和柳宗元等人成為該集團的核心人物。由於該集團所倡導的"永貞革新"觸動了當朝權貴們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的反對,在改革失敗後,劉禹錫和柳宗元一同被貶到邊遠的達州。

在被貶期間,有一天,當劉禹錫偶爾看到人們在河邊淘金的情景,聯想到自已被貶的遭遇,心中十分憤怒,便自然流露出這樣的意思:

你不要說毀謗的話象兇猛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到邊遠地方的人象泥沙一樣,會永遠被埋沒,只要堅持不懈,不怕千辛萬苦的用水濾去雜質,總有一天會發現金子的……

劉禹錫不但是唐朝有名的文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他的這些非常有哲理性的詩句,在後來曾被歷代文人引用,藉以發洩不滿。


秦一農夫


這個詩,沒什麼意境,因為這個是個說理詩。

(這一首也一樣,也是說理詩)

詩這種形式,按錢鍾書所說,大概就是倆種風格,一個種是“唐朝”的,一種是“宋朝”的。唐詩的長處在於“神韻”,宋詩的特點則是以“思理”見長。


所以,你說的這句詩,或者說這首詩,是一個典型的唐朝人寫的“宋朝”風格的詩。


什麼是意境呢?就是意在言外,以言造境,蘊藉無限,回味無窮。

有意境的詩是這樣的。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眼前景,但是意在那呢?在詩人的心情,感情和感慨,這些沒有直接說,但是你讀了,眼前彷彿有一副畫面,然後這幅畫面能引起你情感的共鳴,讓你體會到比詩的語言表面表達更多的東西。

不多舉例子了,意思明白就行了。


那說理詩是什麼呢?這個簡單,就是說道理,簡單的比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複雜一點的比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前一句是道理,後一句高了一層,是哲理。除了哲理,還可以有禪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些詩的特點就是直白,沒意境,把話講透,把道理說明白

比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圖傷悲。”有什麼意境呢?沒有,把話說滿了。不需要回味,認同這個道理照著做就行了。

就好比這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有什麼意境呢?不就是告訴你付出辛勞,總有回報,堅定不移,得到黃金。

所以這個是沒有意境,不是什麼詩都有意境的,比如這句,沒意境,是說理詩。


吳公子燎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一名句出自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浪淘沙九首〉,原詩是:“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意思是說,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惡浪一樣使人無法脫身,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下沉。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21歲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

唐順宗時,有一場很短命的革新運動,希望能夠抑制宦官和藩鎮,另外也有整治貪官、釋放宮女、減輕賦稅徭役等多方面的訴求,史稱“永貞革新”,柳宗元、劉禹錫就是這場革新的積極參與者。革新很快被宦官所撲滅,領導者王叔文被貶,支持者八人皆貶為遠州司馬,史稱“八司馬事件”。

劉禹錫的人生由於參與革新和朝局變幻,充滿了英雄氣概和傳奇色彩。經歷永貞革新失敗後,雖宦海沉浮,仍不改初心。他詩文俱佳,所寫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

可以說劉禹錫在仕途中屢遭貶謫,歷盡坎坷,但其意志不衰,精神樂觀,胸懷曠達,氣概豪邁,他在地處邊遠的貶所雖然歷經了千辛萬苦,到最後終能顯示出自己不是無用的泥沙,而是閃亮的黃金。詩句通過具體形象的比喻,概括了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所獲得的深刻感受,堅信在生活中被讒言所傷害的人,終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昭雪沉冤。

劉禹錫寫這首詩也是給自己做了一個總結,也把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全部寫進了作品中,也使得他這首詩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詩歌的厚重。畢竟當時的劉禹錫一貶再貶,也是受盡了無數的苦難,但是他內心裡的這一份苦難,並沒有令他沉淪下去,相反他在這些苦難中,更是積極地表達出一種樂觀的心態,始終是直面從容地面對人生。


他一生的經歷,彷彿告訴我們,人生其實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能跑到終點的才算英雄。

查閱一些文獻可知,劉禹錫所貶謫的湖南、廣東、重慶、安徽等地,都是江河湖泊遍佈的區域。他在漫長的貶謫生活中,走過很多的江河,看過很多次的大浪淘沙,心中湧起過很多次的悲愴、感慨。可貴的是,這位“豪傑”能夠從悲愴情緒中衝出、飛昇,就像他筆下的“晴空一鶴”一樣,排雲直上,將豪邁的“詩情”引領到萬里無雲的碧空。他大筆一揮,遂寫道:這裡的浪很深啊,我所經歷的讒言比浪還要深!這裡的沙沉底啦,就像我被迫害、被打壓一樣!這樣的抱怨之辭,我不想再說了!我要學那在大浪中淘金的人,不斷磨鍊、不斷努力,把渣滓都淘汰掉,見到人生的真金,終究將自己的心靈打磨成一顆熠熠生輝的金子!

孔子說,要成為真君子,第一步必須修身。修,就是反省、踐行。向生活學習,從生活中挖掘智慧的甘泉。古人獲得信息的途徑很少,卻出現了那麼多有思想、有德行、有文化的聖賢大德,這是因為他們懂得從每一天的生活中,感悟一點,提煉一點,把生活當做一壺好茶,細細品味,口齒留芳。

古詩中說:“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袴少偉男”。 在現實生活中,人生的道路崎嶇坎坷,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偉大的人生必定要經受失敗和挫折的磨鍊,要想成為一位偉大的人就必須經受住這種磨鍊,而經受住這樣的磨鍊就需要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人生中的各種苦難與生老病死可以使一般的人感到不幸,然而苦難卻同時也可以磨鍊人的意志並造就高尚的人格魅力。一個人無論地位如何低微,處境如何艱難,只要他具有遠大的志向,並且能在苦難中堅定自己的修行,就能磨礪出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品格。人世間的事業有成者,莫不屬於持之以恆之人,“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不論是做學問還是人生的修行,能堅持到底的人才是真金,得到真金。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要了解這首詩,最好能夠了解一下劉禹錫這個人。劉禹錫是中唐詩壇的樂觀擔當,相當不一般的人品,就像吃了“炫邁”,根本停不下來。

他最有名的事蹟莫過於兩首桃花詩了。先來看第一首《玄都觀桃花》: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和柳宗元等永貞八基友被貶後,有老朋友上位了,想起了劉禹錫,又把劉禹錫召回了京城。沒兩天,劉禹錫又被貶出去了。原因就在於這首詩,劉禹錫看不慣當時當權者的小人得勢嘴臉,就寫下這首詩諷刺這些攀權附勢的政治暴發戶,都是在自己貶官後才上位的。

風聲一過,又有老朋友把劉禹錫召回京城做官。在玄都觀摔了一跤的劉禹錫,又寫下了一首詩,叫做《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首詩就一句話: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當年我劉禹錫被你們貶出去了,現在我回來了,“前度劉郎今又來”,你們這些小人哪裡去了,“種桃道士歸何處”。有能耐,你們再來貶我啊?怎麼不來了,你們怎麼不見了?挑釁意味十足,由此可見劉禹錫的風骨和膽魄。

劉禹錫的這首《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這首詩的意境和劉禹錫的其他詩是一樣的。表達了詩人不畏困難,不懼挑戰的英雄本色。打不倒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一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的志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雖然生活不怎麼樣,但我依然意氣風發,依然相信未來,相信明天的太陽。

相較而言,柳宗元,就一直被貶斥在永州、柳州等蠻荒之地,孤老終生,從來沒有被人拉回京城。除了暗戳戳地羨慕劉禹錫,還能咋樣呢?柳宗元的風格也就成了“悽神寒骨”,這種冷到骨子裡的淒涼。





詩詞細讀


拋開全詩之意境,單獨就“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就字面而言,也可理解為,淘金工作雖十分艱辛,需要千遍萬遍的沖洗,但只要把泥沙洗盡了,最後也就得到了黃金。

這兩句詩的真實含意,也可理解為,以淘金之艱辛,告誡人們,無論從事何項工作,只有經過艱苦卓絕努力付出之後,方可會獲得豐厚的收穫,不捨,何有得。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穫,天上不會掉餡餅。坐享其成,只會坐吃山空,一事無成。


老兵4200


劉禹錫,《浪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劉禹錫(772一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詩人。今河南洛陽人。因曾任太子賓客,故稱"劉賓客",有《劉賓客集》。

不要說小人讒言,宛如江河浪淘:深不可測:也不要認為被貶之人,如流沙般沉淪江河。雖然千辛萬苦,但經過自然的淘洗過濾,那些狂沙終會被淘汰,真金終會顯露。

劉禹錫在政治上具有遠大抱負,他在唐永貞時期積極參與王淑文發起的政治革命運動,失敗後,被貶在外二十三年。二十三年中,他一直樂觀向上,自強奮發,堅信終有一天會洗刷罪名,重返朝堂。這首詩,就是他這種信念的體現。


陳年往事1222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這兩句詩出自唐朝著名文學家、詩人劉禹錫所寫的《浪淘沙九首.其八》,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佳作。

一、背景

劉禹錫博學多才,官至監察御史,一度聲名顯赫,與柳宗元等人一同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併成為了集團的核心人物。

文人往往都是理想化的,比如王叔文侍讀順宗期間,談笑間大有指點江山之氣勢。但心中縱有千百策,終究難以付諸實踐。他們一起積極倡導的“永貞革新”,遭到當朝權貴的強烈反對,僅僅八個月,改革宣告失敗。

結局是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八司馬”均遭到貶謫,失意的人生自此開始。

二、成詩

有一天,劉禹錫信步河邊,看到人們淘金的情景,忽而聯想到自己被貶的不幸遭遇,不免心生感慨。於是成詩一首: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塵。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不要說讒言如同兇猛的浪濤一樣讓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到邊遠地區的人像泥沙一樣會永遠被埋沒。

流言蜚語縱然可怕,但終究是惡意中傷的伎倆;遭遇貶黜縱然可悲,但仍然要有直麵人生的勇氣。

只要堅持不懈、不忘初心,歷經大浪淘沙一樣的千辛萬苦,總有一天會讓金子綻放光芒

三、涵義

有人說這是一首描寫遷客情懷的詩,誠然,彼時的劉禹錫身上確實有遷客的標籤。然而,這份千淘萬漉、吹盡狂沙的傲氣似乎更符合他“詩豪”的身份。

整首詩大氣磅礴、意境深遠,用自然界的簡單現象,表達了質樸的人生哲理。

於劉禹錫而言,這既是他人生的座右銘,也是他執著的理想信念。也正是對於這份信念的堅持,在他被貶到巴蜀做刺史的23年以後,56歲的劉禹錫終於被召回了京城,再次得到了升遷和重用。

而這幾十年的變遷,最終還是應了那句簡單而又樸素的真理:是金子總會閃光的!


春風化雨沐東方


大家好,我是二鍋頭餃子哥,我來回答一下吧。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兩句話,我是非常非常喜歡的。這兩句話來自劉禹錫的《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大意就是說,不要說讒言如大浪那麼急、那麼深,不要說被貶職的人就像沙子一樣沉下去。在淘金子的時候,雖然千遍萬遍的挖掘、篩選,但是隻要淘盡了沙子,就一定能得到金燦燦的黃金。意思很簡單,這兩句話就是說,人這一輩子要努力,雖然歷經千辛萬苦,只有懷揣夢想,腳踏實地,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詩豪”劉禹錫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官職為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刺史,時間大約為公元822年。之前,劉禹錫參加了永貞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團,革新失敗後遭貶,在四川來到三峽時,作了《浪淘沙》九首詩詞。當時的劉禹錫對當朝的權貴極大憤恨和不滿,朝中讒言甚多,保守派極力打壓劉禹錫、柳宗元等革新人物。但是劉禹錫不甘沉淪,希望再次受到朝廷重要,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這是一首極為勵志的詩句,千百年流傳下來,不知激勵了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傑。到現在,讀起來,都能讓人肅然起敬、鬥志燃起!最後,感謝劉禹錫給我們後世留下了這麼多經典詩詞。


二鍋頭餃子哥


對於劉禹錫,網友己經介紹了很多,也很詳盡,在這裡不再重複,僅做點晴式的說明,劉禹錫出身高貴,他和劉備都是漢景帝的子孫,父輩也是官宦之家,進士及第,結交當時太子太師王叔文,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成文人集團,推行永新改革,不久失敗,被貶地方為司馬,當時被貶有稱,二王八司馬之說。其中之一就有劉禹錫,這首詩應是作者被謠言,佞言所困惑,又難以自明,借詩言志,表達了堅守初心,不為讒言所動,懷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那種堅韌不屈的意志力。

原文劉禹錫《浪淘沙》

莫道讒言似海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見金。

這是劉禹錫在為司馬時,在江邊看淘金工的工作程序後,對人生的一種思考和感悟。

詩言志。任何文藝作品,離開生活實際,都會失去生命力,只有深入生活,帶著問題去感悟生活,通過生活實踐,將理論提高到另一個境界,才是成功的藝術家,這些詩,如果不是劉禹錫被打擊去直接面對生活現實,如果他還在京城做高官,他不去體會淘金工的辛苦,他不受政治打擊,鬱抑不得志,換一個場景,他是寫不出這麼有深意的好詩來的。

用現代語言說是:

不要說讒言如大海一樣深,

不要說被貶遷的人如沙子一樣沉入江底。

用篩子一遍又一遍的辛苦篩選,

只有等到哂幹,用嘴吹掉所有的狂沙才能見到真金。

古往今來,文人騷客,一旦遭受不實之詞的打壓,都會用這首詩來舒發自已懷才不遇和遭到讒言謠言攻擊後,以此詞來表達一種不屈服於世俗的壓力,堅守自已的道德標準,來用一種腳踏實地的態度,去面對一切困難的高尚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