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戰“疫”日記① 丨平凡的華師人,不平凡的戰“疫”故事!

戰“疫”日記① 丨平凡的華師人,不平凡的戰“疫”故事!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一批批華師人不顧安危、不計得失,奮戰在抗疫一線。

他們中,有逆行而上的校醫院醫護人員,有衝鋒在前的黨員突擊隊隊員,有日夜待命的後勤保障人員,有迎風而立的校園衛士,有溫暖人心的宿管阿姨……

這些普普通通的華師人,用責任與信念,構築了抵禦新冠肺炎疫情的“華師之牆”,守護著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在抗疫過程中,他們留下了或心酸、或溫暖、或平凡、或熱血的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抗疫日常。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戰“疫”華師人,聽一聽他們的真實故事,感受溫暖人心的戰“疫”力量。

給女兒的一封信

研究生院副院長 楊青松

战“疫”日记① 丨平凡的华师人,不平凡的战“疫”故事!

右一為楊青松

作為一名黨員突擊隊隊員,研究生院副院長楊青松,用日記記錄了自己的抗疫故事。他在給女兒的信中寫到“當你開始讀懂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希望通過這封信告訴你,不是災難有多麼可怕,而是災難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向死而生的勇氣。我用文字記錄下我和同事們在抗疫戰場上的點滴,希望這些故事將和我們家鄉的山川一起根植你的血脈,在人生的艱險時刻給你力量。”

2月16日,早起第一件事就是關注疫情進展情況,1548例,觸目驚心,抗疫形勢依然嚴峻。下午,看到學校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黨員突擊隊的報名通知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報名參加!前期報名加入應急隊員的時候,你媽媽就有些擔心和顧慮,怕我在外面感染病毒回家又傳染給你們。晚飯後,我主動洗了碗,然後趁著看新聞的間隙坦誠地跟你媽媽說出我的想法。或許是我真誠的態度打動了她,亦或許她也想讓我在你面前樹立一個“英雄”父親的形象,最終我的“詭計”得逞了。報完名後,已過不惑之年的我突然內心激動無比。我知道,此刻我義無反顧,此刻我將無所畏懼!

2月17日,一早上,我都在關注學校黨員突擊隊的有關信息。終於,我在微信群裡看到了黨員突擊隊的確定名單,有我的名字,真好! 在這份黨員突擊隊的名單裡我還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有我尊敬的領導、兄長,也有同齡的朋友、同事,還有一些未曾熟識的年輕人。衝鋒的路上還有這麼多戰友,我並不感到孤獨。孩子,原來有這麼多和爸爸一樣的逆行者,我們是普通人,是父親,是丈夫,但為了保衛這座城市和人民,為了讓無數和你一樣的孩子健康長大,我們願意衝上前去,聽從號召,用實際行動去爭取這場戰爭的勝利!看到這份名單的時候,我也為學校黨委強大的號召力而感動,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又一次看到了我們華師“忠誠博雅、樸實剛毅”的精神在傳承,在閃光。

2月18日,因為這場疫情,你們不得不開展線上教學,沒有了小夥伴一起上學的歡快,也缺少了上課被老師點名的互動感,但爸爸欣慰的是你沒有為此感到抱怨。你像突然間長大了,會懂得為抗“疫”一線的叔叔阿姨加油,也知道為爸爸加入突擊隊鼓氣,有了你和媽媽的支持,我更有幹勁了!

你在線上堅持學習,爸爸也會在防控一線堅持出力,我們父女同心,一定能夠打敗疫情!

2月19日 ,晚上9點半,黨員突擊隊工作群發出一條任務徵召令,召集隊員搬運河南息縣捐贈的100噸物資。此時你已經熟睡了,我躡手躡腳地出了門,趕緊去現場幫忙。本以為大晚上的來不了幾個人,結果不僅來了不少年輕同志,還有很多老同志。不少同志還是專門從校外趕過來的,甚至有兩位退休老教師聽到消息主動過來幫忙。這次的任務,讓我深受觸動,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麼叫黨員先鋒,什麼叫平凡而偉大。

2月20日,一大早電話就響了,電話那頭的同事很著急,說是他們單位的退休老師沒有取到昨日上報的藥品。我立馬緊張了起來,因為我昨天接到任務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點多,想著今天早上再為8位老師配送,沒想到竟可能因此耽誤病情。我顧不上洗臉刷牙,趕緊取了藥,馬不停蹄趕去送藥。幸好那位老師還有當天的藥,只是比較著急而已。接近中午,學校召開研究生考試成績公佈的專題會議,會議一直開到一點半。晚上回家,兩個肩膀和背部痠疼,看來以後要多鍛鍊身體。想著疫情過後,我們一家三口要每天出去跑跑步。想著想著,突然回過神來,趕緊去掃一眼突擊隊工作群,確認幾遍沒有漏掉消息,才安心了。

要對得起身上的白大褂

战“疫”日记① 丨平凡的华师人,不平凡的战“疫”故事!

右三為張振業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學校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校醫院義不容辭要衝鋒在前。一開始沒有相關醫學指導,面對發熱病人,不少醫護人員“手足無措”。作為經歷過一名“非典”的老醫生和校醫院院長,我必須穩住人心,因此帶頭去發熱門診值了三天班。

1月20日,校醫院開始出現“住院難”的問題,很多居民來求助。我們嘗試了各種渠道,想幫忙解決,但是很多時候都沒辦法如願。

一方面很心疼,一方面卻束手無策,很多問題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那幾天壓力很大。

2月4日,學校接到洪山區防疫指揮部命令,要求校醫院全權接管豐頤大酒店隔離點。我第一時間報了名,希望參加一線工作,不料被駁回。因為校醫院需要有人留守,保證學校、上級衛生管理部門的政令通暢、醫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月6日,為了更好地保障校醫院防疫工作運轉,我住進了醫院辦公室。下午3點左右,社區有一個確診患者病情加重,派去的醫生半夜給我打電話。接到電話後,我馬不停蹄地聯繫區衛健局派駐隔離點的領導、衛健局的領導......當時心裡特別煎熬,失望、焦急、憤怒,說不清是什麼滋味。

2月12日,今天接了50多個電話。這些天,大家都是身兼數職,既當醫生,也當搬運工、話務員、外賣小哥,電話、微信語音沒停過。越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越提心吊膽。病重患者要聯繫住院、密切接觸者要隔離……

哪件事情,都耽擱不得。

2月15日,豐頤大酒店隔離點的病人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115間房有111人收住,幾近飽和。桂苑賓館收住的“新冠肺炎密接者”也越來越多,醫護人員的潛在感染風險越來越大,萬幸校醫院還沒有醫生被感染。我最擔心的就是校醫院醫護人員的安全。有一個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家屬被認定為“疑似病例”,經常打電話讓我們派護士上門。去,護士的安全我沒法保證;不去,對不起身上的白大褂。雖然糾結,但我想,作為醫生,這種時候我們就要往前面衝,這是我們的職責。

2月26日,這兩天形勢有所好轉,各界也捐贈了很多物資,稍微緩解了燃眉之急。不過這幾天我有些失眠,要吃些安眠藥才能睡著,血壓也不太穩定。不過想想我做了醫生該做的事情,對得起自己的一身白大褂就足夠了。

為確診病人開通通往“被救治”的路

車隊隊長 肖建忠

战“疫”日记① 丨平凡的华师人,不平凡的战“疫”故事!

今年寒假,車隊安排我留守值班。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寒假變得不一樣了。疫情指揮部用車要保障,救護車接送病人一刻不能停,消殺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從臘月二十八應急工作開始以來,我和車隊幾位同事幾乎“長”在了辦公室。

其實車隊司機的保護措施和車輛級別不能救護傳染病人,我們送的病人都是年齡較大、身體虛弱的老年人,確診的幾率很大。不過求救的人隨時可能生命垂危,我總不能見死不救。

1月28日,凌晨值班電話響了,“7177”,是校醫院的電話。當天下午4點,我才送一位空巢老人到榮軍醫院檢測,現在診斷為高度疑似病例。但是醫院沒條件收治,需要立即轉院或先居家隔離。值班司機聽到老人家顫顫巍巍的聲音,就知道病情嚴重,一邊安慰老人家不要著急,一邊迅速穿好防護服出車。因為每個醫院都沒有床位,只能把老人家送回家,我心裡真不是滋味。

1日30日,晚上,有一家母女二人都是高度疑似病例,女兒因體力不支不慎摔倒帶傷,老人重病無法說話。感染的風險很大,我們硬著頭皮上,還是把他們送到了醫院,大家自始至終一言不發。凌晨兩點,回到值班室後,我們把車裡車外徹底消毒,再進行全身消毒。洗完澡躺在床上,想著自己應該去隔離了,但是接我的人還要繼續再隔離,一天一個,那我們的司機哪夠用啊!

2月17日,今天為了搬物資忙了一天。這些天,除了轉運病人,車隊還要運輸大量的物資。粗略算了下,這一個多月,車隊搬運了一千多件、十幾噸物資。從接受任務、對照信息、統計數量,到指揮部辦理公函、交管部門協調調度車輛,出車,再到例行檢查消毒處理、物資卸裝、數量清點簽字,最後到返程卸貨、對口接收點數簽字。

我們不僅是司機,也是“乙方代表”、搬運人員、保管統計人員。真是“張飛穿針”,粗中要細。

2月24日,從開展應急工作到現在,我們吃睡在車隊,二十多天沒回過家,幾乎每天晚上都在轉運病人。最忙的時候,三個人一天轉運十一趟,忙起飯都吃不上。我是做了最壞的打算,但是不能給家裡人添風險。前兩天休息的時候,我也不敢回家,寧願自我隔離,吃泡麵。

2月28日,武漢的形勢好轉了一些,但還是不能鬆勁!看到我們運送的病人終於住進醫院,得到有效救治的時候,我還是挺欣慰的,希望疫情趕緊過去!

我是抗疫小蜜蜂

保衛處華師110隊員 鄧湖平

战“疫”日记① 丨平凡的华师人,不平凡的战“疫”故事!

我的正常工作時間一般是9∶00到16∶00,疫情擴散以來,八點準時到崗,凌晨三點下班,成了華師“110”隊員的常態。

2月8日,今天去漢口拖運物資,回來後馬不停蹄地分給各個單位。輪到自己穿起厚重的防護服時,我才真正體會到醫護人員多麼不容易。四五個小時下來,汗流浹背。

2月13日,今天輪到我值班,守在熱線電話前,一刻也不能離開,害怕一不留神錯過校園報警求助電話。這些電話有的是要求幫拿快遞、有的是詢問出行允許情況,有的就是發洩發洩情緒。每一個電話都是一份任務,都不能忽視,只能盡力幫助求助者解決問題。

2月15日,今天武漢下雪了,特別冷,簡直寒風刺骨。雖然留校學生不多,但校園巡邏必須按常規進行。今天我負責在值班點給進出病人測體溫,還給社區孤寡老人、不便出門的留校師生送藥上門。雖然凍得直哆嗦,但聽到他們跟我說“謝謝”,還是心頭一熱。

危難之際,只能大家互幫互助了。

2月27日,雖然這個月挺辛苦的,像一個飛來飛去的小蜜蜂,但是想到也能為疫情防控做一點點事情,也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我害怕了,孩子們怎麼辦

國交三棟宿舍值班員 余文

战“疫”日记① 丨平凡的华师人,不平凡的战“疫”故事!

我不能害怕,我害怕了,孩子們就害怕了。

2月8日,清晨七點鐘,開始準備今天的工作,疫情期間安全馬虎不得,打掃完衛生,接下來就為留在三棟的同學們送餐,我們國三留下來的都是博士生,這可是國家的人才,千萬一點閃失都不能出。

2月23日,從年三十到現在,二十多天了一直在崗位上堅守,怎麼可能不想家呢。父親上了歲數,又因為身體原因一直臥床,女兒小小年紀獨自在家隔離。我實在是擔心得不行,但忙起來就什麼也顧不上了。打電話給父親和女兒,他們都說理解我支持我,叫我別回家,萬一把外面的病毒帶回去可怎麼辦。我今年做女兒與做母親都不合格,但是已經既然如此,那我一定不辜負他們的期待,給學生們做好合格的保障。

2月26日,消毒、送藥、送餐、量體溫,每天不斷重複著。沒有枯燥無聊,只有一份擔心和緊張,一直到晚上十點下班,才能稍微鬆了一口氣。這說明這一天,我們又守住了。

2月28日,今天,學生們在群裡跟我說謝謝,其實我也沒做什麼。這一個多月來,雖然很辛苦,但令我寬慰的是樓裡的同學們非常配合我,我們之間更是經常互相加油打氣,鼓勵彼此。我跟他們說,大家一定是堅持就是勝利啊,在這棟樓裡,我們就是守望相助的一家人。

2月29日舍小家,為大家,這應該是現在武漢每個在崗的人都在做的事,我們的後勤保障部也是這樣,我很感謝後保部的書記和主任他們,華師的後勤保障工作真的做得很棒,也經常聯繫關懷我們,一直關注著還在留校的我們。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

東十宿舍留校學生 索朗德吉

战“疫”日记① 丨平凡的华师人,不平凡的战“疫”故事!

2月14日,早上八點,阿姨像往常一樣在廣播裡喊我們下樓拿早餐。掙扎著起了床,感受到空氣中的寒意,連忙在睡衣上套了件棉服,這才下樓去。今天和往常不一樣的是,外頭風雨交加。我第一個到樓下,阿姨還在調整體溫計。一天要量兩次體溫,早晚各一次。阿姨仔細地記錄著每一個同學每日的體溫,雖是小事,卻十分認真。

吃過早飯以後,用小音響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開始練起粉筆字,不知不覺大半個上午就過去了。窗外呼嘯的風聲沒有停止,反倒是颳得更厲害了。下樓接熱水泡杯熱茶,算是對自己努力學習的小小犒勞。因為不能像往常一樣到操場跑步鍛鍊,爬樓梯就成了每天的運動之一。

小口地喝著略還有些滾燙的茶水,撲鼻的茶香令人忘卻了陰雨天帶來的壓抑與煩躁。作為大四的畢業生,目前我有兩件要緊事:一是畢業論文,二是返藏後的事業單位考試。即使疫情打亂原先的計劃,也還是要做好最充足的準備。喝下半杯熱茶暖暖身子之後,便開始了今天的刷題任務。

中午照常領了盒飯,今天的水果是橘子,學校還給我們發了消毒的洗手液,在各方面都盡力保證著我們的生活和安全。

一直宅在宿舍裡的日子確實有些枯燥和無聊,但這份枯燥和無聊在目前卻代表著安全。在我安心宅在宿舍的時候,仍有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不懈努力著。夜幕降臨,平淡的一天又過去了。希望明天是個晴天,一切也都會更好。

【戰“疫”日記徵集】

歡迎廣大師生與我們分享自己的戰“疫”故事,亦或是講述發生在你身邊的感人溫暖的事情,來搞請以“姓名+戰疫日記”的形式命名郵件,發送到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期待您的來稿。

▷以“師”之名,攜手抗疫!六校同心,愛匯華師!

▷她的空中課堂上了央視《焦點訪談》

▷一對一輔導3000名醫務人員子女,這樣的行動很華師!

▷華中師大黨委中心組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 部署安排疫情防控和近期重點工作

▷華中師範大學關於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複試常見問題答疑

部分文字:陳淇瑩、陳佳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大家積極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